书写神制造的人间缺憾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斯贝尔斯对人生极限情景的定义是“我们从未选择过它们,而它们却使我们面对‘在此世存在’之彻底开放性和疏远性。……这些情景中最重要的有偶然、过失以及死亡。它们是人生不可逃避的,但又无法改善的状况。它们向我们的生活注入一种使人不舒适的对危险和不安全的感觉,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家可归”。[1]从人生经历来看,诗人樊忠慰遭遇了雅斯贝尔斯说的他自己无法选择的不可逃避又难以改善的“极限情景”,而他遭遇的极限人生又在他的诗歌中有出色的表达。樊忠慰曾有过长达十几年的精神病史,有着严重的“幻听”,甚至曾经有一段时间还在医院度过。[2]“从1991年开始,樊忠慰经常出现幻听,身体不适。”[3]由于长时间的患病,面对疾病带给他的生存极限情景,他比一般人更孤独更痛苦更敏感,也更多地思考人生的意义等终极性话题,也让他得以体验人类精神体验中的常人难以体验的超现实极限情景,因世俗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隔离,他遭遇了自身难以超越的地域封闭极限情景、无爱却渴望爱的情感极限情景。
  一、地域极限情景:封闭的峡谷
  樊忠慰出生于盐津县兴隆乡,成长于朱提江大峡谷中的盐津城,盐津县建在逼仄陡峭的滇东北高原的峡谷断层上,整个县城周围峭壁林立,铁路的遂道从县城下面穿过,盐津老城的房屋多是在江边建起的吊脚楼,房屋的基脚在险急的水流中,房屋的上面则是重叠的山峰。这个地方历史文化积淀却极为丰厚。
  樊忠慰早期的许多诗歌,对盐津县的这种地理上的这些特点进行了精彩的感性描写和想象飞扬的走笔,如:
  “两条相交的河流/像把弹弓,我使劲儿拉/鱼射向江海/ 鸟射向天空/我握住的河流/不是时间的河流/是江海与天空的疼痛/和上帝的一些想法”(《河流》)
  “天空和大地/是你的两片翅膀/我从喉咙里呼出金子/飞翔啊,金沙江/皮肤是黄金流淌/水面漂起满天阳光/皮肤下的血/灼红玫瑰和心脏/母亲临盆了/婴儿的啼哭是一寸绿草/所有的母亲取出皱纹/缝补同一件衣裳/剖开水,是水/剖开沙,是沙/剖开金子,还是金子/我说不出一句话/有人在江边渴死/有人把最后一滴泪/抛给激流,远走他乡/有人用黄金的头颅/把命运染成金黄/每个人都在流淌/每个人都是金沙江/无论卑污,圣洁/一切人生都会被带走/带到一个永恒的地方”(《金沙江》)等等。
  “盐津。五尺道上的小精灵/关河栓着民俗与流水/石壁上刻着童谣和古文”(《盐津》)
  同时,樊忠慰的诗歌,始终有若干的和峡谷地域相关的词汇,星空、石头、蚂蚁、流沙、草莓、村庄等等,面对这些地域物象,樊忠慰写作的主要方法,不是“格物致知”,而是通过“苦思冥想”来构筑奇妙的意象,寻找想象彼岸的语言,在诗中和天地万物对话,和风雨雷电嬉戏,和江河山川互动,也常常表达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惊叹和对其消失的叹惋。
  由于他注重修辞,咏物夸张、变形、时空错位,打通了五官感知万物,通感运用自如,注重画面美,情感上又有一种童真的澄明和惊奇,物的关系在他的诗中还很有戏剧性的对比,兼有一种古典的诗意,加之语言纯净简洁,许多诗句陌生化达到了让人惊艳的地步,如:
  “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沙海》)
  “两条相交的河流/像把弹弓/我使劲拉/鱼射向江海/鸟射向天空”(《河流》)
  “一个死去多年的人/他想飞”(《悬棺》)
  几捆干柴,半筐猪草,一把弯镰/割痛少年的夏天/没有人娶走流水/没有人嫁给青山”(《家园》)
  “天空高的像未来/山峰矮得像教堂/我是被羊吃掉的一棵草/我是岩石上安睡的一只山羊”(《岩石》)等等。
  樊忠慰这些诗歌的感受和联想,和盐津的特殊地域环境分不开,樊忠慰在山间水流的地域物象中展开想象,在山中的月色、黄昏、古栈道、飞鸟、露珠、昆虫、花鸟中,寄托自己的志趣和情思。正如刘廉昌老师总结的“樊忠慰对诗歌的痴迷及其诗作那奇特怪异的想象正酷似李贺。他的诗在奇诡的想象中寄托着他超越世俗的情感和情趣,弥漫着对山野峡谷奇花异草的奇异追求。”[4]他调动自己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对物进行天马行空的解构,在峡谷上天入地的编织梦幻。加之他炼丹般苦吟炼字炼意,樊忠慰的许多经典诗句的意境是古典唯美的,而写作方法上却是现代的,其中不乏地域极限情景带来的心理体验和灵感,同时诗人在意象的虚实动静处理上下了功夫,在诗句的色彩、节奏和语感上下了功夫,使得他的诗歌中突显出的奇形怪状的意象,和樊忠慰有类似地域地理极限体验的人,读到他的这些有着奇妙想象的精短佳句时,会感受一种直捣人心的力量,体验一种惊心动魄的穿透力。这些诗歌让有过类似盐津的地域环境体验的人,赞叹不已。
  樊忠慰近期写作的诗歌,如《星球之爱》《步入山林》《石头上站起的天空》 《杜鹃》《自然四重奏》《做泥土最自由》这些作品,从视角上来说,都有高原峡谷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这些体现物之美的诗,同时也体现一种大爱。
  虽然盐津这个地方“纵横的峡谷/埋葬了多少死亡/奔腾的江河/涌动激情和想象/泥肉石骨/铸出一个个坚强的灵魂/挺起了山的脊梁”(《滇东高原》)但是,“峡谷里乌鸦聒噪/岩石上天才疯癫”,樊忠慰作为一个在国家级刊物经常发诗歌的诗人,成为了小县城屈指可数的名人,樊忠慰的诗歌甚至几度被盐津县官方作为宣传盐津县的一张名片。
  但樊忠慰作为一个病人,大家可以想象,世俗的眼光会如何看待一个真的患有精神病的诗人?在几分钟就可从街头走到街尾的盐津县城,在人人都是熟人的盐津,在没有什么新话题的盐津,一般人如何看待一个的“异人”“病人”“诗人”加上“名人”的。再加之官方积极宣传他,就使得樊忠慰在县城的人际环境上遭遇了特殊的极限情景,他长期被关注被议论被“段子”,成为了县城俗人庸人们茶桌上酒局上的话题。对此,樊忠慰在诗歌中表达“当我做诗人与先知/耳畔爆炸嘲讽与讥笑”(《天黑下来》),在诗歌中抗议“疯病用来医治/并非用来嘲笑”(《发现》),在诗歌中诅咒:“那些养婊子的和婊子养的,兴高采烈地诋毁一个诗人。”。樊忠慰在诗歌中表达“盐津。谁能得到比我更多的/愚蠢的善良,疾病的耻辱,无奈的孤独。”(《盐津》)。正是因为他的病,他走出盐津,比其他人更难以实现。   二、生存极限情景:鸣响的思维
  “精神病”是樊忠慰生命中的不幸,也是他诗歌中的重要词汇,他并不避讳自己患过此病,他甚至直接把自己的第二本诗集命名为《精神病日记》,樊忠慰诗歌中的光怪奇幻是一大特色,他的诗歌中关于灵感、梦想和幻觉的诗也占据了重要篇幅:“天堂的灵感是我/我的灵感是诗歌”《感受》“天空到我的眼睛来/一半是夜/一半是昼/中间是流血的海/时间流进大海/时间是蓝色的/蓝得波光发咸。/盲人的泪水绿闪闪/他看见爆炸的春天。”(《幻》)“舞蹈的太阳/我要用石头把你踩落/幻听的月亮/我已用耳朵抱你上床”(《疯子》)“我是天堂外无人打磨的玉石/被抛回人间”“有人风一样快乐/有人雨一样悲伤/有人在打猎/野兽被迫逃离家乡”(《幻觉或真实》)“花的声音剥开鸟语/石头的声音滴下流水/我幻听多年的声音/命运让我独享精神磨砺”……等等。
  一位重庆诗友读了《精神病日记》日记后,告诉我说:“樊忠慰用精神病日记的方式来总体构思这本诗集,假装精神病来讽刺当代社会,真的是绝妙构思……”,泉溪说“我不知道诗人为什么取一个与诗歌意蕴所背离的题目《精神病日记》”[5]他们可能认为樊忠慰写《精神病日记》),类似于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是在借精神病人的口来说出自己的感悟。其实,对于樊忠慰来说,这不是一种写作构思方法,这些诗歌不是一般诗人动用想象而获取的,而是和他“精神病”的心理极限情景体验相关。
  对樊忠慰来说,生病是他不可以选择的极限情景,也是他难以控制的极限情景,“我病了,把骨子里的海煮成盐”,他是在和“精神病”战斗。樊忠慰的病症从幻听开始,有一位医生将他的病诊断为“思维鸣响”精神分裂症,他还认为这个病的名称有诗意,他从自身生命中体验到的疾病,从自身的缺憾入手,感受到命运的无奈,人生的坎坷,同时也切入到人的有限性中,在诗歌中对《乞丐》《盲女》等弱者表达了厚重的悲悯。
  诗人、艺术家和天才、疯子的关系历来都是艺术界的一个话题,西方古代就有了柏拉图的“诗神的迷狂说”,认为文艺创作者在文艺创作时处于精神病状态。后来谢林提出过灵感迷狂说,认为“天才和精神病患者相互转化”,叔本华认为“天才和疯狂是诗人的基本特质”,狄里特认为“想象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疯狂”,然纳把文艺创作分析为意识分裂心理自动化。……。和以上提到的西方学者提出的艺术活动让人疯狂相反,樊忠慰自己反而认为是诗歌在治疗他的病,写诗帮助他平复自我的精神创伤,他说:“10多年的疾病累及父母和亲友,让我惭愧和自卑。但诗拯救了我。”“我本是一个写诗的病夫/以语言的药片浇灌生存”(《呼吸》)“不写诗 我会枯竭”(《蝼蚁》)“诗歌一种精神鸦片,上瘾就吸食一辈子”《我是谁?》“文字挣脱了生病的肉体/挤破我的骨头与精神/泄露心灵荒唐的秘密/我爱上了自己/残忍而嚣张”《隐瞒》,樊忠慰因此说“诗歌是上帝给我的蜜水”,“诗歌才是我灵魂的整个世界,甚至是我平和面对社会的良方。我一直在写诗,只是想表达”。评论者也有人认可樊忠慰自己的观点,认为“是诗拯救了他,写诗的过程是他治病的过程,可以缓解他精神与现实、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以及焦虑和冲突。”[6]
  《精神病日记》在自嘲和反讽的基调上,暗示紧密,指向形而上的追问,总体上在迷幻时空与现实空间的自由穿越中,在现在、过去和未来交叉叙事中进入哲理提示:“东西方的核导弹种植废墟和蘑菇云/南北极的企鹅吞下死去的大海和冰原”“人是禽兽与神灵的混种/精血与骨肉的交欢”“人多么渺小/所谓伟人/不过是人类为标高自己/哄抬的物价而已”“弱者奢谈什么道德/人见人爱的只有奴才”“爱情是一件衣裳/婚姻把它穿上/生活是衣服上的一个洞/露出指头和疤伤”等许多诗句有一针见血书写现实荒谬的锐利,有相当的批判力,“你把天堂当归宿/人间的滋味没有尝遍//人间的事都不明白/怎么能进天堂/快走吧,回去体验人间欢爱/咀嚼爱情的黄连与蜜糖”“医生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疾病/信仰是为了仰望/而不是为了下跪”“神不会永远跟着你/只是偶尔出现”这些文字行文清醒理智,将深刻和意义蕴含在矛盾的呈现中,让我们对生存有多向思维。
  樊忠慰把得精神病的悲剧当成喜剧来处理。“让天才成为被告/让嗜赌的诗人成为笑料/让妓女和艾滋病在棺材里拥抱/让无奈的医生去睡个大觉”的人世悖论,给诗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呢?樊忠慰在诗中说“并非精神不健康/也许是心灵太健康才患病”“我是病人,这世界病得比我重”《歌》如果世相已经非常非常的不正常了,可能会把非常健康的人逼出精神病症来。这个世界自身有了病症,这就是当代生活当代人生存环境的荒诞性。
  三、情感极限情景:无爱的痴爱
  “樊忠慰最爱诗歌、孩子和美女三样东西。”[7]樊忠慰是“与病魔搏杀/错过了爱情和末日的人”(《我和你》),因为病,他可以“像上帝一样思考”,但是却很难“像市民一样生活”,他未能顺利恋爱、结婚和生育,孩子和美女他不曾真的拥有,他只能在“千年前的家乡”娶“千年后的新娘”,他“只有幻想的婚恋,文字和我的孤单”。
  在明知很难遇到一个让他心仪并不顾一切将终生托付于他的女孩的情况下,他依然呼喊着“渴望发动一场爱情战争,被一个美丽的姑娘俘虏”,他在诗歌中呼唤“我多么希望有一个姑娘,心甘情愿地嫁给我,让我不再孤单和慌张”。他的诗歌中始终保持着对爱情的痴情和执着,虽然,他的爱常常是不对等的“你爱我是一棵白菜/我爱你是一亩菜地/你爱我是一粒玉米/我爱你是一吨粮食”《情诗》“花香让我的感官奢侈,我穷得只剩售不出的真情”,虽然他诗歌中的爱情远离现实远离现场,可以说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是一种真实的行动的双向的情感,而仅仅是一种幻想一种向往,但他那无法投递的情话、情歌和情谣总是非常的真诚,而且意象独特,他表达一种爱情上的不敢说不能说的极限情景,让人叹惋不已:
  “我渴,舌头却压住一条河”(《情话》)
  “枪膛里的指弹/是压在舌头下的情话”(《指弹》)   “我刻骨的爱,我用一生的牙咬碎你的牙”(《包谷》)
  “我和青草一起感动,用眼睛数珍珠”(《谁来埋我》)
  “比眼睛深邃的海/我走了/你蓝给谁看”(《海》)
  “我爱你,看不见你的时候我最想说这话/我看见了你,我又不敢说/ 我怕我说了这话就死去/我不怕死,只怕我死了/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我爱你》)
  他早期的情诗《红草莓》《红桔》《想你在今夜》《当你老了》等爱情诗让人难忘,在樊忠慰的爱情诗中,他是痴情的“我守着你的影子/ 吻你的鞋子/ 挨你的鞭子”“我牵女人牵过的狗/喝女人剩下的茶/不摘女人嗅过的花/不忘女人说过的话”“我的牙是水做的,我死了,也想尝一口红草莓”。他也是天真的“谁忍心用爱伤害爱,用纯洁伤害纯洁”,他是痛苦的“拔一颗草/疼的是心跳/宰一头羊/痛的是钢刀”。他也是无奈的“美摘下美/美让美死去/我的诗和蜜蜂一起嚎啕”。虽然实情是“妒妇的长舌泼我一身污水/小丑的墨碳涂黑我的少女”(《不惑之惑》),他依然固执的期待着真爱纯爱:“谁忍心用爱伤害爱/用纯洁伤害纯洁/大风吹落晚霞/吹落血/吹不落我的红草莓/红草莓醉得我的手指发颤/你要什么天空,我都捧给你/红草莓,我多穷啊/为何我的皮肤是黄金的颜色/我的牙是水做的/我死了也想尝一口红草莓”(《红草莓》)
  现实中没有具体的情人,他的情人可以是女鬼可以是狐仙可以是荒冢中的美人:“我在荒冢为你写诗/你就偷偷的爱上我了”《女鬼》。“我活着/没有人爱/死了/该会碰见美女的魂/ 隔世的美女/趁天没亮/快带上你的枯骨/跟我回家”(《荒冢》)。
  樊忠慰的爱情诗中的痴情、天真、无奈、单纯、愤怒、原谅、轻信和焦虑都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情感上的极限处境,他表达了爱情的迷茫、羞涩、矛盾,这种纯的、浓的、无奈的爱的表达,比别人更敏感更脆弱也更用心,再加上他在诗写中对技巧的成熟运用,使得这些诗歌有了非凡的感染力,是诗人自己爱过痛过,才让读的人也痛。
  樊忠慰近期的诗歌对婚姻和性爱有了反讽性书写:“情侣在做爱/精子和卵子扑向对方/欲望变成婚恋/少女变成婆娘”“没有爱写爱是无病呻吟/没有死写死是虚伪造作/爱情渺小如蚂蚁/死亡真实如大象”(《坦白》),其中不乏愤慨和抱怨:“把自己存入银行/一辈子不要利息/你不爱我,我爱你(《调侃爱情》),甚至他还大胆说出:“好想娶一群姑娘/一个冰清玉洁/一个温柔善良/一个给我煮饭洗衣/一个陪我到地老天荒”“写一首累人的情诗给你/让你读得累死/死去的你也会来看我/并在另一个世界把我怀念”《阳光捉不到的星子》。而“我爱好酒,亦爱美女/可我不会喝酒/更没有碰过美女的房唇//连垃圾都有人捡的年代/诗人找不到老婆/由于我并非垃圾/可能永远找不的老婆”则有了自我解嘲的色彩,“既然找不到老婆,就要找个好老婆”“让我在梦里娶个老婆/醒来好有儿子抱”在悖论中展示幽默,他的这种“没有爱情的人变形为金刚”的智慧和豁达,梦话一般的诗句里充满了真诚和渴望,也让关心他的人获得了安慰。
  四、修辞极限情景:超现实的现实
  总观樊忠慰的五本诗集,极限情景加上极限修辞是樊忠慰诗歌的总体特点。他的诗歌总体是和现实生活偏离、疏离、隔离的,他偏执的炼字炼句,总体上诗歌简练有节奏,形式感强、戏剧化强,内容上是一种超现实的诗歌,但这种超现实和他自己的超现实主义的人生体验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他不是写出一个超现实来,而是他自己本人就生活在超现实的情景中,用他诗中的话说:“意念闪现另一星球神灵的召唤”。
  樊忠慰的诗歌中炼狱、天堂、地狱、人间、另外的星球、死人的墓地等空间时时出现而且常常错位,而时间也常常是立体交错的“百年前的花朵百年后凋零/千年后的鸟羽千年前鸣叫”,心理空间也是多维的,梦中还有梦:“梦醒了/在另一场梦中”《鸟儿像大树飘零的叶子》“我睡着了/我的叫声是梦/没有人梦见的梦”。樊忠慰的许多诗歌和极限情景想象带来的灵感有关,借助幻觉的巫术,往返于仙境、神居地、魔界、梦乡和人间:“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不是天堂/大神的泪是我”“我是魔鬼/我比魔鬼更璀璨/我的暴力不让她们的母亲看见/当少女的遗骸躺满天山/我地狱的岩石,撕裂江海和雷电”……。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反语、预言、咒语、梦话,而他诗歌中的主角常常是超常超现实的人:英雄、美人、梦中的天使、疯丐、疯子、帝王、天才、精灵、天父、神女、天神、女神、魔鬼、魔术师时时出入诗行,和这些人对应的是人渣、庸人、酒囊饭袋、俗人等,他也常常把抽象的概念化词汇进行拟人化入诗,如灵魂、精灵、万物的亡灵、时间、天堂,死亡,而空想、玄机、呓语、神启、梦境、幻觉、独白、遐思也是他诗歌中的关键词。
  他早期超现实诗歌和“万物有灵”及其神性象征有关,和对天地万物的体悟有关,表现出童心、童趣、童真的奇异轻灵趣味,能指多样。写作方法上走的是强抒情路线,如他写《唢呐》“吹男为叶/吹女为花/结出一串果子/哭爹叫妈”,他写《细细的雨》“闭上眼睛/更数不清你的秀发/刷刷地爱你/头梳得好看”,写《蜻蜓》“天才的飞机/运输溢彩的阳光/空气轰鸣”,写给《公鸡》的“我用梦给公鸡孵蛋,只为听见诗歌的啼鸣。”,《喊山》时“山应了一声/一只鸟从空谷被惊飞/带走草窝窝里红红的蛋”,《春来了》“我和蚂蚁捉迷藏/和春天打架//我要把春天打绿/把小蝌蚪打成大青蛙”…… 这些诗歌总体是清澈明净的,能把读者带入童话般的境界中,体验自然带给人的喜悦。有时诗人自己也化身为天地万物:“黄河是奔泻的母马/我是它的一根汗毛/跟着它奔跑”“我是宇宙的孩子/骑着幻想的小鸟/满脑子贪玩的星星……。”诗人以孩子般的视角、超时空的自由,从现实生活、现实场景中逃离。这些意境透亮的诗句很有阅读张力,能够快速把读者带到诗意的开阔时空。这些诗句通感运用自然,比喻新奇,意象饱满,动感而跳跃,诗句间连接紧密,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有让人多次回味的意蕴张力。
  他更多的超现实诗歌和对话生死和追问存在有关,在《挽歌》、《墓碑指向天国》、《悬棺》、《荒冢》、《墓志铭》、《青年诗人遗像》、《我死的那天》等诗歌中,樊忠慰出入于生死之间“我活着/没有人爱/死了/ 死了该会碰见美女的魂”“我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你仰望/在炼狱里仰望炼狱,在天堂里仰望天堂”“让我用诗歌洗净骨头/抛下悲欢,在你的落日里长眠/永不醒来,就不再孤单/抛下悲欢,在你的落日里长眠/永不醒来,就不再孤单。”“等我写完传世诗篇就死去/死在比睡眠更漫长的睡眠中”。这类诗歌表达一种压抑、一种抗争,弥漫浓重真实的生命渴望,有因生命缺失的痛楚迷茫,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度追问。   “在《精神病日记》中,诗人的灵魂常常‘出走’,神游天上人间,到了天堂的门前,看到‘肥胖的天使枯瘦如柴’时心中暗想‘莫非人世的苦难与浮华/上上他的灵魂变沉肉体轻飘’(《独语或对话》),于是和诗人看开了关于诗人自身、诗歌及生命的对话。”[8]而他近期的诗歌则表现出更多的对自我的超现实非常识非逻辑非现实的确认:“神啊,我是你制造的缺憾/你的奇迹是我的磨难”(《呼吸》)“我是神的笔/拒绝俗世对恶谎言/拥有先知的传说 童贞的秘密/洞悉我一切的神呐/让我用汉字搭建天堂的阶梯”(《七月诗草》)
  和樊忠慰有相同的极限情景体验的读者,很容易在樊忠慰的诗句中找到能联通心灵的句子,点燃心上隐秘的情感星火,勾起思绪连绵。但不同的读者对这些诗句也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和樊忠慰类似的极限情景体验,“读了樊之后越发觉得对诗于我真是格格不入,至少这种意象独特的诗我越读越恐怖,……,这些句子让我无论如何都难以将作者奇形怪状的意象串联在一起,形成诗句,形成句群,形成诗篇。意象构成的意境我也不能一下子就抓住,作者老是在穿着一套隐身衣和别人调情,捉迷藏,我又往往没这个耐心来积极配合。”[9]
  用极限修辞表达极限情景表现是樊忠慰诗歌的特点。我们祝福樊忠慰在现实生活中超越过去的生命极限情景: 走出峡谷,云游四海;战胜病魔,身心健康;情感充实,收获爱情;融入人群,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英)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下卷) [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p694
  [2] [8]李骞 黄玲主编.文学昭通[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p56,p65
  [3] [6] [7]冉隆中主编.昭通文学30年[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p244,p244,p243
  [4] 刘廉昌.走进昭通文学 [M],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p114
  [5] 泉溪.诗歌也是一种命运 [J],《边疆文学》2006年4期,p30
  [9] yhuoch2006.樊忠慰的诗心文情:一次与诗无关的评论[Z],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57b3710100h3vt.html
  [11]樊忠慰.绿太阳 [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樊忠慰.精神病日记 [M],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13]樊忠慰.家园 [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4]樊忠慰.雏鸟[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其他文献
一  现代诗人试图寻找具有这种特性的词:有力量、可增生、多样化,既能相对准确和充分表达想要表达之意,言明想要言及之物,又能超越其本身,具有不受词典意义限定的灵动性和活跃性。“只需要一个词/树木就绿了/只需要一声召唤,大地上/就会腾起美妙的光芒”。[1]同样是让树木变绿,古典汉诗似乎也有类似的文本闪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但具有此种神奇魔力的施动者却不相同。“春风又绿江南岸”,
期刊
以微信为主角的新媒体进一步推动了诗歌的大众化与价值凸显。2016年,“手机-微信-诗歌”的合体及随身,使诗歌作为大众精神的需求品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另方面,显态蓬勃的诗坛又杂草丛生,“内部或阶段式的热闹”与各种会议、活动及出版物的相对“高冷”反差明显。在诗歌网络时空的惯性变动中,虽然以民谣和诗电影为代表的“诗文艺”创造出了“诗与远方”的美好景象,但在浮躁与张扬的网络风气之下,诗歌显著的营销作为和优
期刊
一、新诗写作的现代性  现代性已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却是一个贯穿于每个人写作历程的参照系,随着时代境况的变更,现代性也随之演变。现代性包括科学技术的现代性、社会的现代性(“地球村”的全球经验互动化)、公民意识的现代性,我国目前在前两者上都有长足的发展,但公民意识上的现代性却处于滞后状态。[1]意识上的现代性在写作上又分为观念(公民独立意识、价值取向等)、语境、知识及认知上的现代性。  文学,尤其是
期刊
无论如何,我都要为牧雨的散文诗集《一条河的注释》写一段感想文字,因为他的执着,因为他对于散文诗朝圣般的热爱。  1  说到执着,是他的请求与等待让我无法拒绝。自从诗稿的文档发给我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一年多,我实在无法抽出时间好好阅读他的全部诗稿而写一些我的感想。然而,他却选择等待,一直要等到我的这些不成熟的文字写出来。现在,据说书都快要出版了,我再也没有时间再继续拖延下去,只能挤出这周末的一天时间
期刊
本文论证翟永明诗歌中水晶对照形象化描述。水晶对照在其诗作里反复出现,构成一种独特的意象类型。在光和黑暗对照的环境里水晶对照提供了诸多的反映选择,不同光线由不同方向反映出各种形象、幻想。关于翟永明水晶对照形象化描述,翟永明诗作里的水晶对照可分成玻璃对照、水晶对照与无色和水晶对照。玻璃对照与真正的水晶对照相比,限于平的玻璃形象化,比如说窗户等。水晶对照则包含了玻璃片、水晶类似物的对照。此外,除了上述水
期刊
南 鸥:本刊栏目主持人。  叶延滨:当代诗人、散文杂文家、批评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曾先后任《星星》诗刊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文学艺术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迄今已出版个人文学专著47部,其中诗集有《不悔》(1983年)、《二重奏》(1985年)、《乳泉》(1986年)、《心的沉吟》(1986年)、《囚徒与白鸽》(1988年)、《叶
期刊
“诗”是什么?有无数个答案,我们直接跳过“(审美)意识形态”、“实践活动”、“话语”这些外围描述,回到它的本质上来:“诗”一种文字艺术。无论它“行善”还是“作恶”、“再现”还是“表现”,“沉思”还是“抒情”,它都是意愿、想象力、经验与技巧的综合。在英语语境里,Art有时被称为Fine Arts,即“精致艺术”,这更加说明,艺术不是粗鄙之物,虽然它们可以描写粗鄙之物,但“技术”的介入总能把它们从日常
期刊
如果需要典范,我们就要经常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找,他们的作品所描绘的总是美好的人。  ——歌德  希腊诗人埃利蒂斯(Odysseus Elytis,1911-1996)可以说终其一生都在打破那种将欧洲与希腊等而视之的看法,他曾多次公开声明希腊是被欧洲误解、征用的希腊,“我与我的同时代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希腊的真实面目。这样做十分必要,因为迄今为止,它一直被欧洲人眼里的那个希腊所冒充。为了去伪存真,就必须废
期刊
作为“第三代诗歌”的重要诗人柏桦,人们惯常用“抒情诗人”、“颓废”、“逸乐”、“速度”、“挽歌”等关键词予以标识,并且学界不断地以这些词为坐标进行阐释,固然廓清并深化了对于柏桦诗歌的认识与理解,然而寥寥标注的背后也遮蔽了柏桦诗歌丰富的意义。在我看来,柏桦诗歌中隐寄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其背后彰显出柏桦深厚的文化焦虑意识,这种历史感的存在对于今天的诗歌创作无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历史感的多态呈
期刊
南 鸥:本刊栏目主持人。  吉狄马加:彝族,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长、中国诗歌协会顾问。是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诗人,已在中国出版诗文集近二十种,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或地区出版发行。多次荣获中国国家文学奖和国际文学组织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