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避免阅读的低质量、碎片化、低效化,以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形式,推动阅读教学改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已经引起许多语文教师的重视。专题的学习特点和设计思路可以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抓手。当整本书阅读基于专题学习的思路进行开展和推进时,学生的阅读活动将呈现出整体化、高效化特征,阅读质量将得以提升。笔者尝试以专题学习的手段,设计、开展了七年级学生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现以此为例,试谈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问题。
  一、学习主题的选定
  专题学习是一种“随需而教”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专题学习设计的原点。因此,学习主题的选定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西游记》的故事是七年级学生较为熟悉和喜欢的,同时,对学生来说,《西游记》原著文本阅读相对于其他古典名著而言阅读障碍也较少,但学生往往只着眼于故事,而忽视了情节梳理、人物分析、主题理解等阅读活动,特别是这本书中有许多看似“重复”的情节,学生不能把握这些情节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易停留在表面。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将学习主题确定为“从石猴到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成长变化”,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情节内容的重构、比较、研究,来分析孙悟空的成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小说主题。这个主题的确定是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同时也是基于七年级学生的成长阶段和理解能力设定的。
  这本小说的主题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宗教的、政治的、社会批判的,甚至团队管理的、人生励志的,都各有其道理,而针对具体学情,人物个性成长主题是一个非常契合学生实际阅读体验和生活经验的解读角度。因此,我們的主题设计可以暂时不过多考虑其他维度,而以此作为切入角度,在推进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多元理解和个性生成。同时,学习活动设计以“人物成长史”为主题进行建构,学生对情节内容的重组、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小说主旨的理解都围绕此进行,而不对小说的所有情节内容、所有细节进行观照。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围绕发现、理解和利用对人物成长史来解决问题。
  二、专题学习的设计与生成
  专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一般要体现“专题性”“综合性”“研究性”“生成性”等特点,而“内容重构”“比较分析”“跨界阅读”等策略是整本小说阅读的常见策略。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小说阅读学习活动的设计,需充分考虑以上特点,设计出适应学习需求的阅读活动。
  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整个的学习活动设计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重构——孙悟空成长路线图。这是学生通读全书之后的第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自主筛选与孙悟空成长变化有关的重要事件,梳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分析事件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以上梳理可以用表格或文字的形式)。而后,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自己的梳理,并根据原文的描述和自己的梳理,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孙悟空成长路线图。
  研读——孙悟空的三次“离开”。在绘制路线图的活动中,所有小组都会提到孙悟空的三次离开取经团队(打死六个强盗之后、三打白骨精之后、六耳猕猴出现之前),学生发现这三次离开是极其相似的情节,但在相似之中又有所不同。因此,学习活动聚焦在了研读孙悟空的三次“离开”,并对一些重要细节进行比较上。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较阅读的表格(见表1),作为辅助学生研读的工具。同时,要求学生上“中国知网”查阅、研读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帮助自己完成探究研读,这个环节是整个阅读活动的核心环节。在查阅中国知网、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整理和修正之后,学生撰写了评论文章,并参加了一个小型的模拟答辩会。
  迁移——其他人物的“成长史”。将上环节习得的分析方法,运用于对其他重要人物(唐僧、八戒、沙僧)的分析上,发现其他人物的成长变化。
  跨界——影视改编之我见。观看电视剧《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一集,与原著比较,梳理影视剧对原著进行的改编,根据自己对原著人物的理解,对这些改编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以上的整个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笔者通过“孙悟空成长路线图”引导学生以人物成长为主线对情节进行重读、重构;对关键情节进行比照阅读,以发现相似情节中的变化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成长,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和小说的主旨;打通不同艺术形式的跨界阅读,引导学生基于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进行分析评价。所有活动的开展都试图指向整本书阅读的关键策略,帮助学生习得这些策略。
  本次学习活动的最重要一环是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的比较阅读。这个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来源于学生完成上一环节任务(孙悟空成长路线图)过程中的学习生成。学生在发现了这三个情节的重要性,且感受到了三个类似情节可能对孙悟空性格成长有重要作用,并且自发地进行了一些比较之后,教师因势利导设计了这个环节,并将此环节设计为核心环节。而后面两个环节的设计,是基于此环节的学习。因此,系列活动的设计避免了烦琐和无序,实现了环环相扣。同时,路线图绘制、表格整理、文章撰写、分组讨论汇报会、模拟答辩会多种形式的阅读输出,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三、活动设计的建议
  依据设计和实施以上课例的心得,笔者对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给出以下建议。
  1.系列学习活动的专题推进
  一部长篇小说的整本阅读可以从许多角度、层面进行推进,特别是在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时,面对原著的丰富内容和多种解读可能时,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灵光一闪的阅读活动很多,但往往失之于零散,学生的实际收获也因而打了折扣。而专题学习的“专题性”特征正是整合阅读活动的一个非常好的启发。文本的组合、活动的组合都归拢于一个统一的学习主题之下,有统一的指向,可以对阅读活动进行整合。同时,基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选定了最合适的专题之后,教师可以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取舍。   2.系列学习活动的整本书阅读指向
  与单篇文本和节选文本阅读教学不同,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着眼于书册整体,着眼于情节的前后勾连、人物的生命成长、主题的整体把握。因此,整本书阅读有着与单篇本文教学不同的阅读策略,其更加强调对原著有目的地重读。基于此,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能够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文本重读,并体现整本书阅读的几个关键策略。
  3.系列活动的生成性组合
  前文已经提到,专题学习是一种“随需而教”的学习活动。因此,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性,更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学习进展,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进而体现系列学习活动的生成性。
  4.閱读输出的多种形式
  在这次教学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输出涉及图画、图表、小论文、演讲、答辩、讨论会等多种形式。阅读输出形式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二是为了用变化的任务输出形式避免学生在反复重读过程中产生厌倦感和懈怠感,三是为了多元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设计制作等不同纬度的语言运用和语文学习能力。
  5. 阅读活动设计的可迁移性
  一本名著的重读是有限的,但学生丰富的阅读生活应当是无限的。教师不可能帮助学生对他们将要阅读或正在阅读的每一本文学名著都设计出成体系的学习活动,但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应当具有可迁移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阅读策略应该能够指导学生在之后的自主阅读、重读中找到合理的抓手。因此,鼓励学生对阅读策略进行迁移,自主设计新的学习任务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
  在《西游记》阅读之后的《红岩》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没有像《西游记》一样设计系统的学习活动,只笼统地布置一个学习任务:用任何一种方法体现你认真读过《红岩》这本书。这个任务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对在《西游记》阅读中习得的策略进行迁移。需要说明的是,迁移阅读文本的选择是需要有所考虑的,至少迁移文本的阅读必须能够使用到一种或几种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习得的阅读策略。而《红岩》和《西游记》在重要人物的性格成长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因此,情节重构、同一人物前后言行的比照阅读等策略是可以迁移的。在学生提交最终完成的学习任务中,我们看到了“成瑶的成长变化”“刘思扬的成长”“渣滓洞与白公馆之比较”等学生自选题目,这也是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的变化。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其他文献
2016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的班额做出明确规定:“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我园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武隆区,建于1956年,系教委主办的公办园,18个班,849名幼儿,每班约47人。我区的另外两所公办园也是18
《疯狂星期二》一书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威斯纳创作的无字绘本,书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一个周二的晚上,池塘里,一群青蛙坐着荷叶起飞了,它们飞向附近的小镇,并在里面四处乱窜。经历了小院疯狂、看电视、与狗搏斗等惊险历程,天亮了,魔法消失了,荷叶纷纷落下,青蛙也都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池塘。早晨,小镇里热闹非常。居民、记者、警察都出动了,都在猜想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疯狂结束了吗?没有。又一个星期二来临了。墙上映出
一  我是1991年进入教育系上学的。在最早的课堂上,好几位学科老师就跟我们提到教育系的“五虎上将”,说他们是教育系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其中之一就是王策三先生。到了本科高年级,课程少了些,于是每个星期像赶场似的去听学术讲座,或者参加各种报告、研讨活动。正是在某次这样的场合,我第一次见到了王策三先生。时间过去20多年,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他当时讲的是什么主题,但有一个印象却很深刻,那就是先生穿着一件非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潜力。多年来,我们格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将其视为学校最核心的工作之一。2016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引进“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五一小学也荣幸地成为53所项目实验校之一。我们以该项目的研究为契机,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并认真总结、提炼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形成方法体系,在促进学校高位、均衡
本刊讯 有着“比较教育学科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World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ies,简称WCCES)第十六届大会,8月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这是世界比较教育学会成立40余年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大会,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与本届盛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实践求真知的优良传统,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虽然时代不同,但都包含了学习场域的转换,即从学校、课堂中解放出来,到大自然、社会中,寻找知识的真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美国教育家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精辟论述,也可作为这种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这种发生在校外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被称为“研学旅行”“修
【關键词】名校分校 新教师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压力的概念来源于一般工作压力,是教师由于职业所赋予的要求、期待、职责而受到的压力。我国研究者石林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学生问题、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问题、身心特征、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1]大量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其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2]我国
编者按  疫情尚未结束,反思早已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育部、各地区、各学校积极开展延期开学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工作。面对突发情况,区域、学校如何通过综合部署,力保各项措施稳步实施?线上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如何利用特殊情境,积极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建立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本期专题聚焦“停课不停学”下的教育教学思考,围绕相關话题,呈现教育研究者的理性思考及典型区域、学校的实践经验,以期为读者
《慈母情深》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经典作品,节选自他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为入选教材时编者另外添加,入编在人教版五年级上自读课文,同时也入编为统编新教材教读课文。让儿童去阅读这样的优秀篇目,体验母亲对子女的深情、期望、鼓励、扶持,整个阅读与学习的过程无疑将产生直抵人心的震撼。阅读此文的历程,也必将成为儿童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文中,作者使用的表述呈现方式,细腻的笔法,自然巧妙的场景描写等,无不
一、案例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要面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课堂回归生活”。以儿童生活实际为基础,不仅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掌握学生对话题的已有经验与认识,而且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借助iPad教学中对过程性数据的挖掘,我可以更快速、更便捷、更全面地掌握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兴趣点和掌握程度,能打破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