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研究“从学生的视角看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我们就要明确指出现在小学低段语文所存在的三个弊端,即:朗读的时间不多;不会读文章、对文章不理解,只会背;在读文章时,语言不够专业。通过对弊端的探究,从而我们提出三种解决方法,即:给学生提供朗读时间;将课程标准转化为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学生视角
引言: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的教学中,在文艺的发展中,朗读都占着重要位置。”因此,朗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并且语文实践过程的重要形式也是朗读教学。但是,目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存在着很多弊端,本文将根据目前小学语文存在的弊端,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是希望对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得以改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从课堂发现问题所在
同一个老师,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课堂讲解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在一次节目中,我听到某教师给我们讲述他的一次经历。他在一次课堂上给学生讲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蝙蝠和雷达》的时,整节课他都以讲解为主,很少让学生去朗读,甚至只是给学生说:“同学们要注意文字中的语气词、强调词,在读时要有感情的朗读”。一节课下来,他给学生讲解了课本内容,但学生没有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这就好像“虚拟模式” 的课堂一样。教师在下课后也发现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强烈,经过与多名教师的讨论,他又为另一个班级讲《蝙蝠和雷达》的内容。在这节课中,他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让学生本人朗读课文,整节课下来,他范读两次,学生朗读课文10分钟,讲课20分钟。课堂上,他一直关注着学生的朗读情况,并且及时给学生纠正朗读错误。一节课下来,他认为学生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他在讲课的过程中也相对轻松。
所以说,朗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
二、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三大弊端
(一)学语文教学不姓“小”导致学生“没学会读文只会背道”
小学语文有两个姓,一个是“小”还有一个“语”。“小”仅仅是小学语文的一个特点。在现实小学教学当中,许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快速达到自己心里面所期望的目标,这样的高标准定位就会出现“高估”“要求过高”等等这样的现象。大多数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还得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长时间这样读课文会练习学生的口语,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不姓“语”,导致学生“没有经历语文的训练”
语文课是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学习从而实现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程中,老师只重视课文中的生词难字,往往会忽视学生读课文时缺少的内涵。将生词难字从句子中摘抄出来只是孤零零的一个字,或者是一组词语,脱离句子的词语会使其失去原有的美感。
(三)老师分析文本,讲解过多,导致学生“没时间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在语文中是最重要的。但是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担心学生听不懂,就会将课文中每一个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而学生自己讲解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学生没有时间读课文,这也导致学生无法亲身体验。
三、根据当前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个解决方法
(一)结合书本内容,统编版课程要求细化到课堂中
教师的存在就是为了教学,而教学都是基于特定目标展开的,所谓“目标”,此处为统编版课程要求,是指从根本上提升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素质。因此,教师的所有课堂教学要以课程要求为准则进行。
《语文》一年级统编版的阅读教学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二字尤为突出,这也是区别于其它年级的教学之处,教师要做好充足的理解来规划相应的课程,对课本做出细化和分类。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做好相应的定位,通常一年级的孩子都是处于六岁这个年龄,能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但要求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肯定是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教师要懂得孰轻孰重,把重点放在正确读音,流利读文章上面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有能力将文章通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教师在这样的要求下,课前要充分备课,要把重点字词圈出,课上重点纠正字音,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首先圈出重点词窝囊、露脸、羡慕、角色等,这些都是些易读错或不认识的词语,随后划出同学们可能读不通顺的句子,如“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定决心”其中读文章首先把生僻字词字音在心中熟记,然后就能理解句子意思,通畅的读下来。所以将朗读的目标记清楚,是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
(二)圈出重点,让学生亲身朗读获得体验
阅读教学不是教课文,分解文章变为多个句子,而是要把文章当做学习语文的工具,让学生学会语文的学习方法,文字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培养这样的能力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的引导。
低年级阶段老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全文朗读的训练,而不是把课文分成各个分句来读。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关词语的准确读音,语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并体会词语真正的含义。其次通过全文朗读,让学生有所感受,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故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求要以全文朗读为主。在朗读之前,教师可以亲身示范,让学生在座位上跟读,慢慢进入朗读状态。然后可以叫几名同学朗读,让同学点评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用心设计,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朗读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两项基本原则是让学生热爱语文,让学生学会实践,这两个基本原则是王尚文先生得出的。“让实践”的含义是让学生去实践,而不是带着学生去学习语文,学生的身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个身份,相信学生在学习中有无限潜能。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学,“让实践”是教师最起码要做到的,教师不应该过度关注要求学生对课文“形成理解”,而是应该让学生掌握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减少理性分析是每个教师要做到的,把讲的时间给学生去体验课文,而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文学素养,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要做的。其中的两个要点分别是面相全体,落实个人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朗读,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读得多姿多彩,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朗读。
职初教师侧重通识的讲评和教学行为的改进,经验教师侧重教学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发展仍存在问题。顾泠沅提出要改进教学行为,如“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案例等等。
指导过程中,教师提问后的讲授和讨论太少,如“扇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有关”的指导案例。教师发起讨论后,参与讨论的学生却很少。面对学生时不应采用强势的态度对其进行指导,应该采用开放式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结束语
本研究关于教师指导案例的分析,只能一定程度的反映教师发展指导的情况。相关致力于教师发展指导工作改进的后续研究还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覃荔嘉.朗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5.
[2]母丹.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3]董金凤.“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516:251.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学生视角
引言: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的教学中,在文艺的发展中,朗读都占着重要位置。”因此,朗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并且语文实践过程的重要形式也是朗读教学。但是,目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存在着很多弊端,本文将根据目前小学语文存在的弊端,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是希望对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得以改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从课堂发现问题所在
同一个老师,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课堂讲解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在一次节目中,我听到某教师给我们讲述他的一次经历。他在一次课堂上给学生讲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蝙蝠和雷达》的时,整节课他都以讲解为主,很少让学生去朗读,甚至只是给学生说:“同学们要注意文字中的语气词、强调词,在读时要有感情的朗读”。一节课下来,他给学生讲解了课本内容,但学生没有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这就好像“虚拟模式” 的课堂一样。教师在下课后也发现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强烈,经过与多名教师的讨论,他又为另一个班级讲《蝙蝠和雷达》的内容。在这节课中,他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让学生本人朗读课文,整节课下来,他范读两次,学生朗读课文10分钟,讲课20分钟。课堂上,他一直关注着学生的朗读情况,并且及时给学生纠正朗读错误。一节课下来,他认为学生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他在讲课的过程中也相对轻松。
所以说,朗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
二、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三大弊端
(一)学语文教学不姓“小”导致学生“没学会读文只会背道”
小学语文有两个姓,一个是“小”还有一个“语”。“小”仅仅是小学语文的一个特点。在现实小学教学当中,许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快速达到自己心里面所期望的目标,这样的高标准定位就会出现“高估”“要求过高”等等这样的现象。大多数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还得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长时间这样读课文会练习学生的口语,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不姓“语”,导致学生“没有经历语文的训练”
语文课是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学习从而实现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程中,老师只重视课文中的生词难字,往往会忽视学生读课文时缺少的内涵。将生词难字从句子中摘抄出来只是孤零零的一个字,或者是一组词语,脱离句子的词语会使其失去原有的美感。
(三)老师分析文本,讲解过多,导致学生“没时间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在语文中是最重要的。但是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担心学生听不懂,就会将课文中每一个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而学生自己讲解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学生没有时间读课文,这也导致学生无法亲身体验。
三、根据当前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个解决方法
(一)结合书本内容,统编版课程要求细化到课堂中
教师的存在就是为了教学,而教学都是基于特定目标展开的,所谓“目标”,此处为统编版课程要求,是指从根本上提升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素质。因此,教师的所有课堂教学要以课程要求为准则进行。
《语文》一年级统编版的阅读教学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二字尤为突出,这也是区别于其它年级的教学之处,教师要做好充足的理解来规划相应的课程,对课本做出细化和分类。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做好相应的定位,通常一年级的孩子都是处于六岁这个年龄,能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但要求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肯定是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教师要懂得孰轻孰重,把重点放在正确读音,流利读文章上面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有能力将文章通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教师在这样的要求下,课前要充分备课,要把重点字词圈出,课上重点纠正字音,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首先圈出重点词窝囊、露脸、羡慕、角色等,这些都是些易读错或不认识的词语,随后划出同学们可能读不通顺的句子,如“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定决心”其中读文章首先把生僻字词字音在心中熟记,然后就能理解句子意思,通畅的读下来。所以将朗读的目标记清楚,是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
(二)圈出重点,让学生亲身朗读获得体验
阅读教学不是教课文,分解文章变为多个句子,而是要把文章当做学习语文的工具,让学生学会语文的学习方法,文字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培养这样的能力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的引导。
低年级阶段老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全文朗读的训练,而不是把课文分成各个分句来读。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关词语的准确读音,语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并体会词语真正的含义。其次通过全文朗读,让学生有所感受,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故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求要以全文朗读为主。在朗读之前,教师可以亲身示范,让学生在座位上跟读,慢慢进入朗读状态。然后可以叫几名同学朗读,让同学点评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用心设计,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朗读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两项基本原则是让学生热爱语文,让学生学会实践,这两个基本原则是王尚文先生得出的。“让实践”的含义是让学生去实践,而不是带着学生去学习语文,学生的身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个身份,相信学生在学习中有无限潜能。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学,“让实践”是教师最起码要做到的,教师不应该过度关注要求学生对课文“形成理解”,而是应该让学生掌握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减少理性分析是每个教师要做到的,把讲的时间给学生去体验课文,而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文学素养,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要做的。其中的两个要点分别是面相全体,落实个人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朗读,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读得多姿多彩,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朗读。
职初教师侧重通识的讲评和教学行为的改进,经验教师侧重教学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发展仍存在问题。顾泠沅提出要改进教学行为,如“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案例等等。
指导过程中,教师提问后的讲授和讨论太少,如“扇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有关”的指导案例。教师发起讨论后,参与讨论的学生却很少。面对学生时不应采用强势的态度对其进行指导,应该采用开放式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结束语
本研究关于教师指导案例的分析,只能一定程度的反映教师发展指导的情况。相关致力于教师发展指导工作改进的后续研究还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覃荔嘉.朗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5.
[2]母丹.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3]董金凤.“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51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