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情景下师生互动中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关系反映着教育的社会学现象,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社会活动,也是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微观层面。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是师生互动,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的主观意志,导致了师生互动在对象、内容、时空和性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客观上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互动的课堂学习空间。
  关键词:师生互动 教育机会均等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42-03
  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从静态角度看,教育机会均等就是使适龄儿童都能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享有平等地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从动态方面考察,教育机会均等包含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机会均等三层涵义。这里探讨的是教育过程中的课堂教育机会均等,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教育的核心社会活动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动态交往的过程,它既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它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强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在师生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分化出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从而造成了微观层面上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一、互动
  
  互动是社会互动的简称,是社会学的主要概念。我国社会学者郑杭生认为,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接近、接触或手势、语言等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相互依赖行为—— 也可以说相互发生影响性行为的过程。互动包括三层意思:第一,互动主体必须两人以上;第二,判断任何两主体间互动的行为指标是依赖性行为或影响性行为的发生;第三,面对面以及相距遥远的人们通过信件、书籍、电报、电话等多种信息传播和交流形式都可形成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功能,首先是使人们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建立各种群体和组织.形成庞大的社会本身。其次是社会互动使社会中的新一代人受到教育,通过社会化获得社会角色,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开拓生活空间、创造财富,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此外,社会互动还具有使人们之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等情感方面的功能。
  1.课堂互动
  课堂的含义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 构成教学活动的人的要素之间的、通过信息传输而形成具有稳定依赖性关系的教学交往活动。课堂互动是双向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三种主要课堂情境下的五类互动:首先,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互动,主要有教师与学生群体、教师与学生个体两种互动。其次, 以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主要有学生个体之间互动,学生个体与群体互动以及学生小群体问等三类互动;另外还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这在我国尚未形成主流。
  2.师生课堂互动
  师生互动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师生交往,是课堂互动的主体,其基础是师生在认识、能力以及理解力等身心特点方面的差异。教师身心成熟,代表社会;学生正在发展,需要成人指导,进行社会化。师生课堂互动就是课堂情境中的师生互动,指教师与学生在班级课堂环境下进行的以教学为主的活动,是班级层面的社会互动,是师生双主体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相互依赖的行为过程。师生课堂互动是课堂互动以及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间、学生小群体问的互动)中的主要互动现象。
  
  二、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认识
  
  交往是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本质。它与其他情境中的师生交往相比具有自己的特征:
  第一,交往主体的特点。师生课堂互动是社会角色的相互作用,师生各自扮演着社会期望的角色,遵循着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总体上在和谐平稳的环境中进行交往。
  第二,交往内容。师生课堂互动以知识传授和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的师生交往实现着知识教育和学生社会化的双重功能。
  第三,交往的动态过程特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不断产生冲突又不断达到协调和稳定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不同,各自的个性和行为特点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课堂互动的认识和适应程度的不同,彼此间不可避免地不断形成冲突。师生双方都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对方和社会的要求来解决冲突,必要时运用社会业已形成的一整套协调师生行为冲突的机制。师生课堂互动是由均衡和冲突两种状态交替出现并不断协调发展的波浪式前进的动态过程。
  
  三、课堂师生互动差异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1. 互动对象差异造成的机会不均等
  从学生的性别差异看,在小学阶段,小学教师大多都认为女生成绩比男生优良,她们能较长时间坚持学习,比较安静,也比较细心,她们比男生成熟,比较容易开导,因此女生在课堂上得到表扬和教学接触多于男生,与教师交往的机会也多于男生。教师与男生和女生互动还与学科性质有关,在理科课程中(高年级)教师与男生的互动机会要多于女生,而在语文等课程中教师与女生互动则多于男生。另外,从学生担任的职务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互动明显多于非学生干部的交往;从学生的地位看,班级中地位较高的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机会要比地位低的学生多得多,且呈阶梯状,即地位高者比地位中等者多,地位中等者又比地位低者多;从学生的成绩看,教师更多地也更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从学生的家庭背景看,家长受教育程度高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较高的期望,家长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较低的期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往往比家庭条件差学生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从学生的外貌看,一般来说,长得漂亮的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机会多于长相差的学生,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讨人喜欢的学生比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学生智商高,教育潜力大。讨人喜欢的学生对抗社会的可能性要比不讨人喜欢的学生小,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讨人喜欢的学生干了不能让人接受的事,比做了同样事的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学生更诚实、更可爱;从学生的个性特征看,性格活泼张扬的学生比乖巧沉闷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照要多得多,而且教师往往对较聪明的学生评价比较高,认为能力高的学生比能力低的学生有更多的优点。互动对象差异造成了教师在教育对象的控制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均等,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以及学业上的成功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2. 互动内容差异带来的机会不均等
  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是有差别的,教师将难度不同的知识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例如,同样是提问,教师向他所喜欢的学生提出的多半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有利于思维训练;而向不喜欢的学生提出的则多属于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对思维发展没有多大作用。互动内容差异客观上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愿望和学习兴趣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同样增大了“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均等。
  3. 互动时空差异造成的机会不均等
  课堂互动时间差异,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持续的时间差异。教师与“优生”的言语互动持续时间较长,而与“差生”的言语互动持续时间较短。等待“差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少,常常是立即给出答案,或者是叫另一个学生回答,而不是通过启发、重复、或者换一种提问的方法来改进他们的回答。课堂师生互动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学生所坐位置可能影响他们参与互动的机会。例如,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常有更多的机会回答教师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问题,与教师的感情也更融洽。相比较而言,后排和边排的学生,得到互动的机会较少,而且在回答问题时一旦支吾其词、含糊不清或迟疑不决,教师很快便会中断对话。但若是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前排学生身上,教师则会宽容得多。教师还会习惯性地在提问时站在与喜欢的学生离得比较近的位置,而与差生离得比较远的位置。互动时空差异造成了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平等的关注,享受不到均等的教育资源。这就剥夺了他们平等参与学习的权利,从而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均等。
  4. 互动性质差异导致的机会不均等
  课堂互动性质的差异,是指教师在课堂互动关系的建构上表露出某种倾向性,包括评价的倾向、情感态度的倾向等等。如“优生”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对他们赞许的比率要显著高于差生答对问题时。在答错问题的情况下,“差生”受到教师斥责的机会又显著多于“优生”。“优生”受到称赞的机会多,受到惩罚的机会少,若触犯课堂纪律时,教师只给予较轻的处罚,或者不予处罚;而“差生”则很少受到鼓励,经常受到教师的处罚,并且处罚较重。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在对于不同成就水平的学生,往往会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对于学业成就高的学生,教师在互动中倾向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的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且表现出很大的耐心;而对于学业成就低的学生,教师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方式,并且较少的给这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有些教师更是明显地表露出对“差生”的厌恶情绪,斥责、批评、是表露这种情绪的常用形式。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不同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机会。如果在课堂互动中“差生”经常学到较少内容和得到较少的反馈,那么他们取得的进步肯定要低于“优生”的进步。
  
  四、促进课堂互动中教育机会均等的基本策略
  
  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差异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笔者提出了促进课堂互动中教育机会均等的几点基本策略。
  1.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
  教师正确的学生发展观的核心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自己最好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非个别或部分学生的发展。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展能力和潜能,都是好学生,都有可能成才,应平等地对待。同时,学生的发展不应仅停留在智力上,也不能以学生学科成绩优劣来评定。学生的发展不是整体的统一模式、统一规格的发展,而是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发展。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学生发展观,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由教师主观因素而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2. 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差生要善于观察、启发诱导,挖掘其潜力,从而创造更多机会让“差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教育。良好的教学内容设计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师生互动中的不均等现象,但在微观程度上激活了一部分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扩大了师生互动的覆盖。
  3. 课堂教学小班化,创造有利于互动的课堂学习空间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小班教育的关键在于通过小班中的教学改革,推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小班本身而言,师组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所占的比例较低。空间意义上构成的学生小组在课堂中并未成为有实际意义的“功能群体”,学生在课堂中多数情况下只是“孤独的个体”,小班中小组的功能远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师组互动无法对整体互动效果产生影响。
  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甚至分组行为本身都会对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以及师生互动产生一定影响,最终影响课堂互动的整体效果。因此,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小班空间构成上的优势,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具有实际意义的功能小组。教师在给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时,各小组的任务难度应基本一致。在进行师组互动时,教师应把每个学生个体看作学习小组的一员而不是单独的个体。学生个体的意见代表着整个小组的观点,教师的评价应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而非针对个体,使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再明显,从而可以增加低成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兴趣。
  实现课堂教学小班化,创造有利于互动的课堂学习空间,这样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并能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发展机会的均等。
  4.改进大班的课堂互动,强化小组学习
  关注学生差异,优化师生互动大班教学中,学生数额较大,师个互动机会的总量受到限制,教师往往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学生,才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上的不同要求,使“教”和“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教学要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强调个别指导。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为低、中、高三层。对其分层绝非为每个学生贴上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选择、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方法、任务和评价,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思维方式,并非放任自流,而应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关注学生的差异,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但又不消极地适应学生的差异,而应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同时要注重评价。对性格内向、参与活动不积极、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而对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的表扬则要适可而止。
  5. 就职业道德要求而言,教师要关注个体,面向全体
  教师职业是一个非同一般的职业,人们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仅就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要求而言,教师既要充分了解、理解和尊重学生,不能只关注“优生”,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差生”,给予“差生”更多的参与互动与发展的机会。教师应克服个人主观上对学生的偏见,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除了严格要求学生外,更主要的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要求教师既关注学生个体,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面向全体,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温情厚爱,尤其是对“差生”、“优生”平等的爱,会赢来学生对教师加倍的爱。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了亲近感、认同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以博爱为怀,极力排除个人好恶的消极干扰,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既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又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机会均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所以,尽管不能完全消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但我们可以力求做到尽量缩小这些差异,实现在微观层面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邢琴琴 孙德玉.课堂互动中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4月第19卷第4期
  [2]杜颖颖.课堂互动:一种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小学低年级大班与小班语文课堂互动之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6卷第4期
  [3]李峰.教育不公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25卷第4 期
  [4]赵广平 章竞思.课堂情境中师生互动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
  [5]李冲锋.课堂里的声音—— 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3期
  [6]沈贵鹏. 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J].现代教育论丛 ,2003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管理人员培训模式。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14-03  2005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班宁波大学教学点正式开班,这是宁波大学为提高工作人员管理素质,主要针对在职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集体的培训,进行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网络学习社区从最初的概念的探讨到技术平台的构建,已经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了,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社区出现。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如何经营和管理好一个网络学习社区,使得社区成员在社区的学习活动更为有效。  关键词:网络学习社区 经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20-02    一、什么是网络学习社区    网络学习社区的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38-01  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来引起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然而,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压力。这就为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敲响了一个警钟。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
期刊
摘要:人类已步入21世纪,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关系,并提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关键词:健康学校体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
期刊
摘要: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没有非智力因素这个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开动和维持。本文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关系、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作用等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动力性趣毅力习惯情感  中图分类号:G40-0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22-03    一、非智力因素和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出现逃课、考试作弊、作业抄写等不良的学风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良好学习道德的形成。本文试图从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改善校园的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德育生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改善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道德。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学习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25-03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期刊
摘要:自2004年2月26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学术界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但从总体上看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探讨,还远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使其系统性。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
期刊
摘要: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对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必将越来越深入。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本文从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合作精神四方面对心里健康教育在科学学科的有效渗透进行阐述,倡导所有的教师一起来关注这个问题,使我们的学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同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正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正确处理教学与多媒体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45-02  多媒体是指将多种媒体,比如文字、图形、图像、
期刊
摘要: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联系最直接的一个环节,它对于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048-01  如何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仍是我们面临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