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的教育绝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是更为全面、深刻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精心设计,耐心引导,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多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并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 生本教学; 情感体验; 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64-001
小学音乐的教育绝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是更为全面、深刻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精心设计,耐心引导,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多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并从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下面仅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的《土拨鼠》一课为例,与大家进行有益的探讨。笔者感受到在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则能更好地理解歌曲,准确表现乐曲,提升音乐素养。
笔者初步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课的开始欣赏《欢乐颂》,由《欢乐颂》引出作曲家贝多芬,然后再介绍贝多芬这个人物的背景,引出同时期的大诗人歌德写的一首诗《土拨鼠》,最后由我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朗读这首诗。
二、感受旋律
当学生了解了《土拨鼠》的作曲者是贝多芬之后,接着我便引导学生词与曲的完美结合使整首歌曲更加增添了悲伤地情绪,让学生仔细回味歌曲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六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从而开始节奏的训练。节奏训练完之后,我还稍稍讲解了下歌曲的调性和让学生找出主干音。接下来便是演唱歌曲,在这个环节中我用了各种形式来让学生熟悉旋律,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哼唱,找出歌曲中相似的乐句等等,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唱歌曲的目的。最后便是处理歌曲,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歌曲的换气点和如何运用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分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土拨鼠》是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首同样是表现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与凄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乐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五、课外活动建议
建议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后了解贝多芬更多的生平事迹和他的音樂作品,了解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
原以为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会上得得心应手,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确发现并没有之前所想的那样,问题一大堆。比如,导入环节对于贝多芬的全面介绍,并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新授环节,教师总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师问生答的模式下进行,学生学习太被动等经过组里面其他老师的讨论和我的反思,我发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做了以上的分析之后,笔者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出了这样的调整: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时由小曲导入到大曲。我先播放《土拨鼠》音乐,同学们都不知道作者是谁,非常好奇,我再播放《欢乐颂》,告诉孩子们两首音乐作品的作曲家是同一个人。这时孩子们恍然大悟,作者是贝多芬。有时候教师的“卖关子”反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介绍贝多芬时,点到即止,只介绍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被称为“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等等。因为长篇的介绍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升,倦怠感消失了。这样的调整也留给学生更多对于贝多芬的研究空间。
二、感受旋律
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之外,老师也要投入感情,声情并茂的演唱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沉浸在音乐教学当中。
三、学唱歌曲
1.从学生的年龄层次方面来看,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羞涩,因此,在读歌词时,可以全班一起朗读,而非像低年级的学生冲动活泼、爱表现,一人读即可。在节奏训练方面,点到为止即好,不需刻意的加入动作或者节拍。
2.用学生的听代替老师的教。让学生学会主动体验歌曲情绪,不依赖也不迷信教师的知识传授。
四、拓展延伸
用不同的形式感受歌曲。在拓展延伸方面,我们除了可以拓展一些情绪相似的歌曲之外,还可以加入乐器(如竖笛),用不同的形式来演绎歌曲,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课外活动
建议学生搜集贝多芬的一个小故事,了解一件音乐作品,再互相交流。资料的交流避免了孩子个体学习量过大,以点带面,形成互补。
总之,上好一节音乐课,老师除了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的特点,精心设计适合的教案,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从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树立“生本”意识,孩子永远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们才能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音乐教学; 生本教学; 情感体验; 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64-001
小学音乐的教育绝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是更为全面、深刻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精心设计,耐心引导,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多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并从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下面仅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的《土拨鼠》一课为例,与大家进行有益的探讨。笔者感受到在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则能更好地理解歌曲,准确表现乐曲,提升音乐素养。
笔者初步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课的开始欣赏《欢乐颂》,由《欢乐颂》引出作曲家贝多芬,然后再介绍贝多芬这个人物的背景,引出同时期的大诗人歌德写的一首诗《土拨鼠》,最后由我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朗读这首诗。
二、感受旋律
当学生了解了《土拨鼠》的作曲者是贝多芬之后,接着我便引导学生词与曲的完美结合使整首歌曲更加增添了悲伤地情绪,让学生仔细回味歌曲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六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从而开始节奏的训练。节奏训练完之后,我还稍稍讲解了下歌曲的调性和让学生找出主干音。接下来便是演唱歌曲,在这个环节中我用了各种形式来让学生熟悉旋律,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哼唱,找出歌曲中相似的乐句等等,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唱歌曲的目的。最后便是处理歌曲,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歌曲的换气点和如何运用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分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土拨鼠》是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首同样是表现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与凄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乐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五、课外活动建议
建议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后了解贝多芬更多的生平事迹和他的音樂作品,了解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
原以为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会上得得心应手,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确发现并没有之前所想的那样,问题一大堆。比如,导入环节对于贝多芬的全面介绍,并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新授环节,教师总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师问生答的模式下进行,学生学习太被动等经过组里面其他老师的讨论和我的反思,我发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做了以上的分析之后,笔者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出了这样的调整: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时由小曲导入到大曲。我先播放《土拨鼠》音乐,同学们都不知道作者是谁,非常好奇,我再播放《欢乐颂》,告诉孩子们两首音乐作品的作曲家是同一个人。这时孩子们恍然大悟,作者是贝多芬。有时候教师的“卖关子”反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介绍贝多芬时,点到即止,只介绍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被称为“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等等。因为长篇的介绍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升,倦怠感消失了。这样的调整也留给学生更多对于贝多芬的研究空间。
二、感受旋律
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之外,老师也要投入感情,声情并茂的演唱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沉浸在音乐教学当中。
三、学唱歌曲
1.从学生的年龄层次方面来看,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羞涩,因此,在读歌词时,可以全班一起朗读,而非像低年级的学生冲动活泼、爱表现,一人读即可。在节奏训练方面,点到为止即好,不需刻意的加入动作或者节拍。
2.用学生的听代替老师的教。让学生学会主动体验歌曲情绪,不依赖也不迷信教师的知识传授。
四、拓展延伸
用不同的形式感受歌曲。在拓展延伸方面,我们除了可以拓展一些情绪相似的歌曲之外,还可以加入乐器(如竖笛),用不同的形式来演绎歌曲,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课外活动
建议学生搜集贝多芬的一个小故事,了解一件音乐作品,再互相交流。资料的交流避免了孩子个体学习量过大,以点带面,形成互补。
总之,上好一节音乐课,老师除了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的特点,精心设计适合的教案,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从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树立“生本”意识,孩子永远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们才能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