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的问题,表现在:(1)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意识弱,对世事冷漠,(2)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弱,对家长依赖性大,(3)交往评价能力不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强,常用“好人”或“坏人”这样的思维来评价他人:(4)交往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受挫折时情感脆弱。
  2.部分家长不懂得教子方法,不注重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技巧。
  3.中小学生中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呼唤着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的健康观的需要,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适应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获取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
  4.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家长往往过于溺爱孩子或管教过多,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为薄弱。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提出“寄宿制学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人不能离开他人、脱离团体而独立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发生交互作用,既通过语言、思维、感情、行为等影响对方,也受对方影响。人们通过交往和联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个体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也是个体逐渐形成个性、人格的过程。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及邻里,他们在生活环境中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形成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对人格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早期人际关系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同样,人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到人际关系。
  寄宿制学校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往空间。学生吃住在学校,每天都必须跟老师和同学打交道,处理相互间的关系。
  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旨在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理智的交往中快乐成长。
  
  三、课题的理论假设
  
  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为目标,以学科为中心,客观上迫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交往教育尤为重要,未来的学校主要是一个人际交往的场所。儿童一味地呆在家里通过电视、电话和电脑进行信息交流,必然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因此,学校教育应该满足学生交往需求,陶冶他们的乐群性格。
  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足人的必然需要,更是社会的必然需要。中小学阶段良好的团体关系是成年后良好心理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能创造更为和谐、民主、协调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丰富的人际关系是每个学生生活空间的尺度,协调的人际关系是学生领悟生活真谛的源泉。也就是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个性的重要影响源,是孕育完美个性的肥沃土壤。学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必须包括交往教育,即培养交往主体(中小学生)正确的交往观念,促进其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改进交往方式,提高交往能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交往教育
  (1)交往观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
  (2)交往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交往规范体系;
  (3)交往技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言与辅助语言,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和人际距离来保证交往双方思想感情的沟通:
  (4)交往方式矫正:矫正学生退缩型、攻击型的交往方式,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5)交往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学会社会视角的转换,恰当地进行心理换位,变我向思维为他向思维,消除不必要的人际冲突和误会。
  2.人格培养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父母、亲友等的关系,达到个性品格的发展和完善。
  
  五、实验方法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综合分析法
  2.研究对象
  小学:两个班
  初中:一个班
  六,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0年3月~2000年5月
  (1)确定、申报课题,制定实验方案;
  (2)组建课题组,落实分工,
  (3)确定研究对象,调查现状,建立档案。
  2.实施阶段:2000年6月~2001年1月
  (1)全面实施方案,设立“悄悄话信箱”,开设专题性的生活指导课,开展班(小)队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册等;
  (2)课题组成员积累素材,反馈信息并分析,及时调控;
  (3)测试、调查,对照实验前后的结果。
  3.总结阶段:2001年2月
  (1)总结实验结果:
  (2)结题报告交流。
  
  七、实验条件分析
  
  1.管理优势:我校是公有民营的寄宿学校。封闭式的管理,开放式的教学,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小学、初中九年一贯的新型学制,这些都是完成课题的有利条件。
  2.环境优势: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曹娥江畔,地处经济、文化集中的上虞开发区,周边地区的民风朴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密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奉行“五学会”宗旨,重视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内部环境。
  (本文取材仅限于本校)
其他文献
人的素质包含哪几方面内容?什么是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否可以培养和训练?马华雏老师在他的文章《论人的素质的心理方面》中是这样阐释的:  人的素质,完整地看,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实际上就是政治品质,指人的政治立场、政党观念、阶级意识、国家观念等。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二是道德素质,亦为道德品质,指一个人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三是业务素质,指一个人适应本职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期刊
一、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是学校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过程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学习与实践的连结则依赖于科研。逻辑性、想像力、创造力和简洁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这几种能力对教师来讲具有决定意义。通过科研的管理和实践来培养教师的上述能力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学校领导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论、掌握信息、分析典型、更新观念,促进决策与管理
期刊
健康问题是人类社会中无时不刻都在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的。今天的“健康”概念,不再是单纯地指一个人机体(或身体)的健康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机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  机体健康通俗地讲,主要是指人的生理机体无疾病,无生理缺陷,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有学习和工作能力。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智力
期刊
1 案例概况  笔者在任的班级是初一年级某班。新班组建后一个月,转来一名新生。初次见面时,当家长让她对教师说出礼貌用语时,她有些勉强。她母亲反映,该生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大合群儿。她原来所在的学校是个三类学校,学习环境差,风气不好,她母亲希望她转学后,不但在学习上能提高,而且能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笔者起初对该生没有太在意,认为内向的学生很多,不足为怪,而且一般不会出纪律问题,不会招惹是非,自然不会
期刊
在重视人的全面素质提高的今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非常现实的主要形式。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注意以下4点。    一、要在时间上有保证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虽然不是增加一门学科课,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中要安排一定量的时间。可以从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文队活动
期刊
王建平教授的新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并运用心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实践问题进行了诠释与解读,充分阐述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心理健康教
期刊
《迈进21世纪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文献汇编》由教育部基教司编写,是一本面向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工具书。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思想、人格的培养。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学校是为无产阶级培养人才的地方,应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期刊
[编者按]本栏目是以摘编报刊、书籍和来稿中的精辟观点、主要思想为内容的栏目。如果您想通过本栏目获得所关心的信息,请与我们联系,也欢迎您把看到的或自己撰写的精彩论述提供给我们,与大家共享。本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前三期试刊中刊登的有关“中小学为什么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什么”的精彩论述。    中小学为什么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由于长期
期刊
“尊重科学,着眼教育,立足学校,服务学生”是我区心理教育的宗旨。  实、新、特是我区工作的指导思想。  “实”——工作从实际出发,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扎扎实实的工作,  “新”——工作要有新意,工作方法新,思想观念新;  “特”——工作要有特色。  提高学生心理机能,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我区工作的目标。  以研究学校心理教育为主,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与途径是我区的工
期刊
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如果延续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加以解决,个体就容易产生防御性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将直接影响新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进而也会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新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第一,负担过重,过分疲劳。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出各种练习题或考试题,如果是班主任就还得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