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铸就学生飞翔的翅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实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渴望被关注、被爱、被认可和赏识的需求,只是顽劣孩子的这个角落更为隐蔽。当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激活并开发出他们的这种需求时,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有效。无论是一句赞扬的话,一个抚摸的动作,无论是悄然期待的目光,还是急切关注的眼神,当我们的智慧之眼成为摧生、挖掘、点燃学生自信、自尊的火把时,孩子心中阳光的、积极的、灿烂的一面就一定会展现,吞没那顽劣阴暗的一面。当我们包容一切的爱心成为学生发现生活、追逐梦想的天堂时,孩子定会奋力地张开高翔的翅膀。
  我接手这个文班的第一节课,腾飞“嗖”跳上凳子,脱了外衣,高举过顶,挥动三圈,振臂一呼:兄弟们,鼓掌!新老师要给我们见面礼!从这开始觉得他是个阔摆场面吊儿郎当的青春期男孩。他喜欢穿一件黑风衣满校园晃悠,江湖习气十足;他喜欢吆三呵四,拍着“哥儿们”肩膀,成群哄闹;在“课前一歌”活动中,总闹着要唱,怪声怪气,张牙舞爪,那股子玩世不恭的神情委实夸张到极点,竟也能博得全体同学的雷鸣掌声。他这种不务正业的风格,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
  两周后,在一次校园征文中赫然有他的名和文。虽说已是高二,但他却不具备一点点的写作水准,可以说对写作一窍不通。但他却在文字里表明走文学路线的决心,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还真替他担心。同班的卢珊、李晶晶等已在作文兴趣小组学习了一段时间,而且文字功底非常的扎实,他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提高能力,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呢?
  虽说我的心里没抱有太大的希望,但他既然已经树立了这一理想,作为他的老师只有尽可能帮助他去实现这一理想。置身一群优秀的同学中间自己在写作上却还是一片空白,这样的梦想是极容易夭折的。或许此时他更需要我的鼓励与赞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要用爱的教育唤醒他的潜能。于是每堂课我都给他锻炼的机会。发现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同时适当“放宽要求”,让他从零开始,从写人、写事起步,在简单描写片段中使他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慢慢地我发现他上作文课的时候特别积极、特别兴奋,甚至主动帮我在黑板上抄材料,给大家发作文纸。而此时我才明白他并非是表面上的那种浮燥,他想写作的理想是极其认真而坚定的。
  腾飞的母亲来学校了解情况时,我跟他谈到他儿子的可喜进步,她告诉我儿子曾在家里说过语文老师非常喜欢他,总是对他报以赞许的微笑。可见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用爱才能点燃孩子的爱。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在孩子们眼里,这颗“爱心”是可以触摸的,是有温度的,从而他们才会感受到愉快,在爱的阳光里,生长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教室的宣传栏里我贴上了腾飞用心写的短文,虽然还很稚嫩,但终究是个良好的开端。另外我告诉卢珊、李晶晶等,告诉他们其实他们的作文相当不错,只不过因为腾飞刚开始学写作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展示的机会,所以暂且写作上很优秀的同学的作业都收在老师这儿,等到月底展评的时候再展出来让大家欣赏,他们觉得老师尊重他们,都很理解地笑了。和学生建立了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一直坚信:要做到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挚友,就要热爱所有的学生。没有界限,一视同仁;没有偏爱,没有偏恨。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
  寒假后开学第一天腾飞竟给了我十多篇短文!这沉甸甸的果实给了我一份意料之中的喜悦。其中有两篇写的很好,我把它们推荐给校报和《天柱》杂志发表。腾飞有突飞猛进的进步,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于他的理想,而老师所做的就是用爱心、细心、耐心去浇灌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放飞梦想的机会。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教师发自真情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品,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兴奋剂,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
  王海娟,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其他文献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就像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一样,作文不求创新,也就失去了活力,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作文的开放性,其实质就是鼓励创新。“文贵求新”《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坚决抛弃僵化和保守,推崇灵活和变化。但要写出有新意,有个性的作文,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学会阅读,广泛
批改学生作文,常常被他们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心、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所感动,常常不免为有这些可爱的孩子而幸福、自豪。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近几年各地发生的水旱、地震灾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人间有爱”,乐于奉献,万众一心抗击灾害,就一定会取得救灾重建的巨大胜利;有的学生的兄弟或姐妹为了供他们读书,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他们就在作文中深深祝福亲人在外面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并决心等自己以后有了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而“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之美。而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与统一,打造出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一、营造民主、平
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达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技巧。在诗歌教学中,正确地指导学生朗读,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和领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欣赏水平。  1、通过诵读训练,培养感知能力。朗读时要调动学生眼、耳、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参加,使之领略诗中之胜景。例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山居秋暝》以“空”字开头,按照人们对王维一贯的认识:王维信佛所以喜空,于是做出推断:王维喜欢寂寞或是寂静的生活。其实,这是对王维的一种误解,也是对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活情趣的一种误解。  “空”字由来已久,佛教中讲空,道教中讲无,两者虽所指不同,但也有不少相同之处。王维作为一个士大夫,他从小就浸染在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生活环境之中,加之家庭信佛的缘故,他对佛家思想亦十分精通。像王维这样精通儒释道思
《庄子·逍遥游》里,庄子讲到了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第一种,这些人都是有权有势、有德有能的“人上人”,属于社会的精英。他们凭借个人的才能和德行,春风得意,因而自视甚高,自认为很“逍遥”。然而,在庄子看来,这也不过是学鸠、斥鷃之类罢了,他们目光短浅,功利世俗,只看到眼前和表面的自在、风光,属于“小知”。  宋荣子属于第二类人,这类人能“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在组织教学上出现了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成了“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语文味”,抛弃了语文课的“根”——“语文”。
笔者所谓“诗化教学”,简言之,就是语文教学的整个流程要充满诗情画意。它既引领学生开发性地接受文本内容的诗意美和写技的艺术美,又激赏学生重建更诗意、更艺术的欣赏美和写作美。    一 诗歌“诗以诗教法”    例:曹操《短歌行》  (师)又喝酒来又唱歌,(生)  感我人生有几多?  (师)人生好比早上的露,  (生)过去的时光何蹉跎。  (师)歌声慷慨又激昂,(生)  我久藏的抱负怎能忘。  (师)
徐则臣是新世纪以来文坛崛起的70后作家之一。从2004年以短篇小说《花街》和中篇小说《啊,北京》在文坛崭露头角开始,他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京漂系列”和“故乡系列”。在故乡系列里,运河亘古不变地流淌着,靠船讨生活的汉子们走上石码头,所有故事都在花街上发生。在混乱喧嚣的人群中,“我”是一个叫作穆鱼的少年,站在暗处观察着周遭的世界,一个人孤独地成长。  以少年的成长经验为视角的作品
实行新课程之后,我们使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该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其中必修共五册,选修十多册。课程学习内容增多了,学生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对学习能力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教师要改换保姆似的角色,改变填充灌输式传授知识的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盲目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即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此做法,小而言之,是打造高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