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雁足灯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ie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代作为我国灯具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灯具以种类丰富、造型独特著称,雁足灯可视为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文章对雁足灯的发展背景和类型作了初步的梳理和归纳,以汉代方座雁足铜灯为例,从造型、功能、文化等方面对之进行设计分析。
  关键词:设计 汉代 雁足灯
  引言
  灯的出现时间大约在春秋时期,它是由食器中的豆转化而来的,发展到战国时,灯具便發展出许多式样了。尽管灯具式样繁多,但也可分为:豆形灯、器皿形灯、人物形灯、动物形灯和多支形灯。本文所要描述的是动物形灯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灯型——雁足灯。那么什么是雁足灯?孙机曾在书对其定义“豆形灯中一般只设一枚火主,只能燃一炷灯火。有时将这类灯的柱和座制成雁足形,则名雁足灯。”
  一、汉代雁足灯流行的历史背景
  中国最早的一座雁足灯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单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出土于汉代墓葬的雁足灯数量最多,且西汉晚期和东汉前期应是雁足灯最为流行的时期。
  雁足灯为何会在汉代流行开来,从手工业发展的角度看,汉朝是继秦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这四百多年里,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都蓬勃发展,造就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等盛况。在这样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汉朝的手工制造业发展迅速,铁器、漆器、陶瓷的制作有了空前的进步,青铜器的发展在汉代虽有些逊色与其他手工业,但其制造规模仍很大,青铜器皿的造型摆脱了商周时期的神秘、厚重的特点,开始追求轻便实用,这一特点使得器皿的样式增多,功能愈发齐全,且所造器皿的质量远超前期。又由于西汉晚期和东汉前期这段时间,汉代手工业发展到成熟的时期,给雁足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持。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首先,汉朝盛行“视死如生、视亡如存”的丧葬观念,灯具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往往会成为随葬品,所以汉代出土雁足灯的数量多,同他们的丧葬习俗不无关系;其次,汉代雁足灯的出土的地点分布在现今的陕西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各地,出土地点均在汉代版图之内;汉代版图位于中国之南,为楚国故地,汉起与楚,汉文化保留了荆楚文化的特色,在造物过程中展现出其他时期所不具有的浪漫、灵动、充满幻想的艺术特征。再有,梁白泉的《雁足灯探源》—文,从雁、雁足、雁足灯三个方面,叙数古代典籍诗文,逐一探讨溯源,提出雁足灯的造型与使用,除具有汉人的对雁的传统观念外,还特别反映了汉人与匈奴关系的这一重大历史事实……雁足灯的流行,更像是受到一种“政治气候”影响的猜想。这一猜想虽不可作为强有力的证据,却为雁足灯的盛行原因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汉代雁足灯分类
  依据笔者所收集到的汉代雁足灯,其总量虽不多,但这一时期的灯具中出现了前期未出现过的新造型。对其进行分类时本文选择以雁足灯底座的变化为变量,可以将已收集到的汉代雁足灯分为四类,并以它们的底座造型命名,分别为方座、盘座、雁足座、鳖座(见表1)。
  三、汉代方座雁足铜灯
  (一)造型生动装饰简约
  造物即是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器具的出现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为目的,也是将审美与实用相结合产生的艺术品。灯具作为中国造物史中的一员,也蕴含了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状况、审美观点等。出土于汉代的众多青铜器具有明显的仿生设计特点,这一现象与汉代趋于平稳的社会环境有关,同时也与楚文化遗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992年山东临淄出土了一个雁足灯,命名为汉代方座雁足铜灯,为西汉晚期器皿,现藏于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通高35厘米,盘径21厘米,灯盘高2.4厘米;雁足作鸿雁足蹼状,站立在方形底座上,三趾之间由蹼连接。三个足趾上分别刻有三道凹弦纹,关节处雕刻细致,凹凸分明;雁爪后部与底座由一圆形环纽连接。雁足脚踝处至上渐粗,雁腿部关节突出。该雁足灯运用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对足蹼的关节部位刻画细致,活灵活现,整个雁足造型生动逼真,是将实用与审美结合完美的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与楚文化追求浪漫情怀和生活情趣的文化精神是分不开的,也反映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向往。
  这件汉代方座雁足铜灯,在造型上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灯具的纹饰除了表现雁足关节部位的线条,没有任何其他装饰纹饰;在灯具的造型上,在满足了实用功能的需求之外,也没有多余的装饰附件,影响造型的整体美感。这样的设计理念与汉代所提倡的黄老思想和“以俭为尚”的风气是分不开的。
  (二)雁足灯的美好寓意
  雁足灯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文中,如陆游所写的诗中曾出现过“眼明尚见蝇头字,暑退初亲雁足灯。”嘲又有裴如晦给欧阳修的信中曾经也出现过“黄龙元年,所造雁足灯”等字眼;再有清代《六舟剔灯图》该画包含了六舟和尚亲自手拓的雁足灯以及自画的小像。以上种种例子,足可以证明雁足灯曾深受文人们的喜爱。
  雁的形体修长,常常高空引吭,作为季节性迁徙的鸟类,冬南夏北,古人常将之视为象征吉祥的瑞兽,且雁足独特的造型中也包含别样的寓意。人们对于雁的认识和利用,在汉以前就已经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汇编的《仪礼.士昏礼》中明确记载了古人的婚事礼仪中的许多细节步骤,其中明确提到“纳吉用雁,如纳采礼。”一在古人的结婚仪式里,雁的使用贯穿始末。雁在其中,一方面代表着忠诚、无变故;另一方面有着知辈分,长幼有序,不僭越的意思。发展到汉代时,人们对雁的观念迎来了新的转变,此时人们对“雁”字有了明确的定义,东汉所著《说文解字》中记载“雁,雁鸟也…为鸿雁也。”为了区别鸿雁与鹅雁,在此书中对鹅雁作了专门的解释“,鹅也。”而关于“雁足传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虽然苏武传的故事带有些神话色彩,也可见在那时,人们已经有利用雁来传书的意识,而雁足也可以被当作是书信的象征,书信对于交通不便的古人来说更代表着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在王僧儒的《咏捣衣诗》中也提到“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这句诗可以证明在古人心目中雁足与人的心意的联系。
  雁足灯取雁足为造型,—方面是在古人的生活中具有实用功能的器具,另—方面也是赋予雁足灯一种美好的意义,寄托对亲人的思念,让其拥有可以表达人内心情感的重要器皿。
  (三)科学的灯具设计
  在汉代,统治者推行儒家的思想成为民间的主流思想,其中强调“天、地、人”的统一的观念,使得人的地位有所提高,这一观念体现在汉代的灯具设计中就与现代设计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相重合。
  雁足灯在汉代为宫廷用物,灯上常会刻有“桂宫”、“中宫”、“中宫内者”、“山阳邸”、“中尚方造”等铭文字样,或直接注明是“为内者造”,而汉代的宫廷建筑宏伟,室内空间空旷,汉代的人们仍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这样的坐姿使得人们使用的家具,如几、案、塌也都是较低矮的,高度大约在30-40厘米之间,本案例雁足灯的高度为35厘米,若放置在低矮的几案上灯具所照明的高度约为65-75厘米之间,这个高度对于当时习惯席地而坐的人们来说,眼睛的视线范围处于灯具照明区间之内。同时,这件汉代方座雁足铜灯的灯盘为圆环形,在灯盘的圆环带中,有三个圆形尖凸,用作烛钎,照明时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烛柱的数量来控制照明亮度。汉代铜灯是以动物油脂为燃料的油灯,而动物油脂不易获取,环状凹槽形的灯盘将油脂集中燃烧,可以避免浪费。汉代雁足灯作为实用的照明工具,在高度、亮度、节能三个方面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充分体现了灯具设计的科学性。
  结语
  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造物方面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古人曾在文献中记录下他们的看法,在《周易》中出现一个词——“制器尚象”。“制器尚象”对“象”的理解最为关键,我认为,制器尚象的“象”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具象、象征。具象指的是在造物过程中通过对外物的具象的模仿创造器形,而雁足灯就是通过模仿雁足的造型所创造的器具。象征指的在造物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与之相关的概念或精神寄托。雁足在古人心目中象征着可以传达远方亲人思念的信使。综上,雁足灯的创造并不是对外物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其凝练和升华的产物,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靠着其简洁独特的造型,寓意丰富的内涵,力求将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使其成为了流传百世的艺术品。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池州市醉山野旅游区为例,在充分探访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特点、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可利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慢生活”理念的阐述和乡村轻手工作品的探索,力求在“快”与“慢”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充分接触大自然之后,在心境平和下融合慢生活理念,与大自然进行互动,与亲戚朋友进行互动,以“轻手工”为引子,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亲身体会“慢生活”,暂时遗忘生活与工作中的快节奏,在手工活动中缓
期刊
摘要:景观设计基础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兴趣和锻炼基本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目前景观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课程教学培养方案,激发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热情,以期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环境景观设计人才。  关键词:景观设计基础 设计课程 教学方案  引言  景观设计涉及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多种学科,是一门集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以陆家新屋为调查对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文章也将其与现代住宅的空间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室内空间的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分析、室内空间尺寸三个方面,总结出湘南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异同,为湘南传统民居的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陆家新屋 人体工程学 湘南传统民居  一、湘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
期刊
設计说明:招贴设计以牛杂美食为主题。因此主题与传统街边的美食有关,所以以场景式的手绘手法,暗示传统牛杂美食摆卖的渊源。设计通过实地场地调研及美食制作过程的分析、提炼,运用手绘方式,将厨师及其顾客的人物形象卡通化,展现出人们排着长队来品尝牛杂美食的过程、及其厨师精致细腻的烹制过程。同时整体招贴设计追求简洁的形式,突显主题,并以悬挂招贴的方式,画面内容结合折纸的纹理、手写文字的表达,以求达到一种亲切宜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设备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MOBA(Multl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游戏,全称多人联机在线竞技游戏,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之间风靡。本文主要以著名MOBA游戏DOTA2为例,运用3w(what,why,how)逻辑展开从反应与意识集中(what:哪些行为上的突破)、能力与动机(why:为什么会发生突破性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下社会环境下传统竹编工艺产品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创新设计的语境下,竹编产品创新设计应用的原则。并以模块化竹编包为案例,分析竹编工艺在包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和研究,提出了元素归纳,材料混搭,模块化和细分人群四个创新设计应用方向,具象地展现了竹编工艺在包袋设计领域中实现创新设计的可行性,为竹编产品贴近生活,适应现代消费者在个性时尚和生活理念方面的需求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竹编工艺
期刊
摘要:社区街道作为城市的“公共起居室”,是社区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街道活力的准确评估是社区街道建设与改造成功的关键。文章以北京市天通苑社区为例,通过现场调研与后期数据分析,探索社区街道活力的构成关系与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制订改善策略,为北京市社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区街道活力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引言  社区街道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街道
期刊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独特、富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是建筑形象展示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结合建筑色彩理论对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色彩设计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其设计的创意与特色,以期对我国建筑色彩设计起到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色彩设计 建筑空间 上海自然博物馆  引言  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是具有冲击力且最富有感情的。著名的“七秒钟色彩”理论指出,人们对于一个人或一件商品的认识,可以在七秒
期刊
摘要:近3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在客观上加剧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在当下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这一失衡状态越发凸显。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失衡、人地关系急剧变化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以此为背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索一条能整合社会资源、发掘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潜力,促进城乡互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十分必要。本研究以乡村社区营造为研究内容,以台中埔里镇桃米社区为典型
期刊
摘要:符号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广州市“美丽乡村”莲麻村的视觉形象标志进行了解构,并对其受众定位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符号莲麻村标志设计  引言  莲麻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隶属从化区管辖,村委会在G105国道附近。该村面积约41.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人口逾1500人。莲麻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经济模式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三季李、水稻等)。近年来,村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