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宝宝吃饭的“学问”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fu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吃饭,不就是吃饱饭,美味可口或难吃难咽,有营养或无营养,还有什么学问吗?”其实不然,我所说的这个“学问”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也就在吃饭时,从小就对宝宝进行多方面教育,促进他们身心良好发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宝宝吃饭的“学问”。
  学问一 良好习惯的培养
  1.爱卫生的习惯
  有些大人喜欢专门抽出时间,要求宝宝吃饭要洗手。其实这种效果不是很好,宝宝当时记牢了,可真的吃饭时,就忘得一干二净,早已被美味的饭菜吸引去了,有的甚至用脏手抓菜。不如换种方法,在吃饭前,大人督促宝宝一起洗手,言传身教。你可以跟宝宝说:“宝宝,你的小手脏吗?小碗小筷喜欢和干净的小手做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洗洗手吧?”在多次的提醒后,宝宝会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2.进餐的习惯
  一提到吃饭,大人就开始皱眉了,“我家的宝宝吃饭时,总爱说个不停,还爱乱动”,“我家的宝宝要喂着吃饭”,“我家的宝宝吃一碗饭要一样玩具,不给就不吃”,“我家的宝宝总是这个不要吃,那个不要吃”……出现以上种种情况的确不怎么乐观,我们不妨先找出使大人头疼的原因,然后再针对情况来处理。
  造成宝宝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各不同,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
  一般情况,大人都喜欢边吃饭边讲话,有的甚至端着饭碗边走边吃。这就引发了宝宝强烈的模仿欲,至使宝宝养成了吃饭爱动、爱讲话的坏习惯。
  有些大人过于溺爱自己的宝宝,看到宝寶吃的满桌饭菜,就迫不及待的抢过来喂,并且说:“宝宝,你还小,让奶奶来喂你吧!”时间久了,宝宝就依赖于大人,不愿意自己吃饭。
  为了让宝宝能把饭吃下去,大人就用糖果或某些东西作为吃完饭的奖励。这样一来,宝宝在大人的哄骗下,养成了不达目的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
  有的宝宝在家爱吃什么,大人就给他吃什么,大人爱吃什么,他就爱吃什么。甚至于有些大人在宝宝面前说,这个好吃多吃点,那个不好吃不要吃。也有的大人会威吓强迫宝宝进食,宝宝屈于威力,不得不吃,心情十分苦恼,结果造成对某些食物的厌恶心理。
  针对以上的种种原因,大人不防采取一些适合宝宝生理心理的方法:
  如果宝宝吃饭爱动、爱讲话,大人应以身作则,应该在安静的环境中以良好的情绪进餐。鼓励宝宝趁热把饭吃完,不要玩耍或左顾右盼,养成专心致志吃饭的好习惯。
  对于不愿意自己吃饭的宝宝,大人首先要改变以往过于溺爱的态度,不要因为吃得脏而剥夺了宝宝自己吃饭的权力。当宝宝能自己吃饭时,大人应及时表扬,让他感受到自己吃饭的成就感。
  想让宝宝吃饭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用许诺的方法,以吃了饭就给糖果或其他东西来刺激宝宝,是不科学的方法。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些鼓励的话或用亲密的肢体语言来代替。如妈妈用手摸摸宝宝的头说:“宝宝会自己吃饭了,真棒!”
  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固然很爽快,但大人应为宝宝的健康着想,让宝宝学会吃各种食物,不要依顺宝宝的挑食、偏食的行为。更不该在宝宝面前表现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或者在宝宝面前讲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当然为了促进宝宝的食欲,可增强宝宝的活动量。如果能合理的安排宝宝的食谱,使饭菜的品种多样化,烹调注重色、香、味,更可刺激宝宝的食欲。同时别忘了在进餐时多诱导和鼓励、少威吓和强迫,这样有助于宝宝增强进餐的自信心。
  学问二 良好品德的培养
  1.热爱劳动
  在临吃饭时,可根据宝宝的身心发展的情况,叫宝宝擦桌子、摆碗筷等。饭后同样可以要求他们擦桌子、收碗筷,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亲子园里,只要看到宝宝有爱劳动的行为,我总不忘记表扬宝宝,同时教育其他宝宝向他们学习。如果在家里,希望大人也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保持爱劳动的积极性。
  2.爱惜粮食
  宝宝们学会自己吃饭以后,可能会吃的满桌、满地是饭粒。此时应给予及时的教育,要求宝宝爱惜粮食,不掉饭菜。大人可以用儿歌、歌曲、故事等形式进行教育,使宝宝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如,歌曲《一粒米》:“小小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一呀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农民伯伯起早吞黑,每天去种地,一呀一粒米呀!我要珍惜它。”以这种形式教育,宝宝不但学会了唱歌,而且也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应该爱惜它,吃饭时千万别再掉饭菜了。
  学问三 良好能力的培养
  每天吃得饭菜有所不一样,宝宝们可能未注意到这一点,如果给予适当的引导,宝宝的观察力、记忆力及发散性思维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当饭菜摆上桌后,可提醒宝宝观察桌上是什么菜,这些菜是什么颜色的,由哪几种食物烧成。特殊的菜还可以让宝宝说出菜的形状等。日积月累,宝宝的观察力自然会逐渐增强。第二天吃饭时,可让宝宝回忆上一天吃了什么菜,如说出菜名,是蔬菜还是肉类等,促进了宝宝的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上所谈的就是宝宝吃饭的“学问”,可见早期教育是很有意义的,教育的时机也是到处存在的,关键是大人是否抓住了这个机会,是否有利地引导了宝宝。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做个有心人吧!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因为长时间坚持不懈练字,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自身涵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多年的实践,使我认识到,抓好写字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  教师必须练就一手好字,因为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教师书写的一手好字对于学生来说是榜样,似无声的
期刊
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是一般教育要求,它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教师只有自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使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付出的各种努力立足于科学的前提之上。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何努力,只能是收益甚微,甚至是徒劳的。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的是设法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学
期刊
在近代中国学术研究典范转移的过程中,胡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突破性的贡献,大体已成学界无可争议的定论。①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转移到更为宽广的知识结构层面,从认知主体的建构、知识正当性(legitimacy)的基础,乃至“知识类型”(episteme)的断裂与变易等问题重加省思,那么,胡适的学术功业,是不是还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鄙人不学,于“胡学”素鲜涉猎,对于这项牵涉多端、头绪纷繁的复杂
期刊
丰子恺先生写过一篇《中举人》的文章,回忆他的父亲丰镄参加科举考试事。丰锚科举功名一直不顺,从27岁起参加乡试,连考三届,至36岁时,才考取光绪朝最后一科举人。丰母是个好强的人,虽垂垂老妪,常请医吃药,还是放不下一桩心事。当地风俗,凡中举者须到祖坟前立旗杆石,竖起旗杆来。中举了举人,不但活着的族人都体面,连死了的祖宗也荣耀。老太太对人说"坟上不立旗杆,我是不去的"。丰镄中举不久,母亲已病危,丰镁连忙
期刊
大家可能还记得2007年被何永康教授起死回生的那篇作文吧。一个走进考场的考生回忆在烈日下为父亲收麦子时的一段生活。何教授当时的点评是:“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
期刊
现代教育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数学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模仿、接受。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
期刊
一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先是梦见我迷失在一所迷宫里,而后则发现这迷宫原来是一座囚牢,一座原始囚牢,像人类史一样古老的原始囚牢。  再然后我便醒了,我感觉到我被笼罩在一种可笑的、惶惑和恐惧的、不可思议同样也不可怀疑的内心体验中。我打了个冷战,觉得脑子比任何时候都清澈,像夜空被闪电陡然间撕去了外衣般清澈……  难道不是吗?!  事实上确实是存在着一座原始囚牢,一副原始枷锁,有史以来,我们就一直
期刊
关键词:心动、身动、音乐性  摘要:音乐活动是最生动活泼、最富有生命力的创造性活动,它需要活动主体精神与肉体、心理与生理的全方位参与。有些音乐教学过于追求学生的“身动”,停留于一种浮于表面的喧哗热闹,却忽视了“心动”的参与,学生没有真正地与音乐产生共鸣和交融,而成了一种为“动”而“动”,真正的教学效果反而没有达到。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只有当学生“心动”“身动”的全方位参与
期刊
一 社会分化与新阶层的形成    关于中国社会阶级分析的经典文献,是毛泽东1926年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此后的许多年时间里,这篇文章是我们界定社会阶级关系最重要的依据。毛泽东通过阶级划分确立了识别“敌人”和“朋友”的标准。在毛泽东看来,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政治态度,因此也决定了他们和革命的关系。这种划分方式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时代。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这里也使用了诸如
期刊
近读鲍绍林先生《文明的憧憬》,引起我对于文化全球化的一些遐想。全球化是目前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话题,人们对于全球化有各种见解:有的说全球经济可以一体化,文化不可能一体化;有的说文化一体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因为全球化不是一个纯经济性质的运动,而是一个综合的运动,是一个通过经济扩张而推行西方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的历史过程。这些争论和分歧确实值得关注。  在我看来,文化的全球化即使不可避免,也和经济的全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