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利用地域资源培育学生良好品德的思考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道德是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德育无疑是学生目前学习、掌握道德文明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只有恰当的学校德育活动才能实现德育的目的。优化、整合学校所在区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资源,将其化为农村小学的德育资源,能让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更具真实性、持久性,能提高小学德育活动的效益。
  关键词:地域资源;特色德育;农村小学
  道德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德育无疑是目前促进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掌握道德文明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只有恰当的学校德育活动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的,而德育活动需要良好的德育资源,优化、整合学校所在区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资源,将其化为农村小学生培育的德育资源,能让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更具真实性、持久性,能提高小学德育活动的效益,让孩子们的德育生态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充分协调、统一。德育资源是指一定范围的对培养人的品德起作用的一切因素,包括人力和物力、知识和经验、习俗和信念等因素。从类别来看,德育资源包括国家德育资源、地方德育资源、学校德育资源,这些资源从发展的经历看分别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属性。
  一、地域资源德育化的原则
  农村小学德育活动是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地域感的创造性活动,把教育的目标、内容有效转化为受教者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需要有能够触动、感染、号召受教者的过程、形式、样例、工具等德育资源的综合演绎,使德育活动的目标追求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德育活动结果,预防活动的过程、形式、样例、工具等的过度或不足造成活动的效益损耗或教育损伤。地域资源的德育化需要根据学校德育目标遵循可接受性原则、互动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这些是从时代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人本、法治、科学”等基本思想中整合出来的、立足于小学学生品行和品性培育的基本要求。
  1. 可接受性原则
  这指所施教的与受教者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原则,即地域资源的德育化要从小学生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德育的任务、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学生可接受的,既不要负担过重,也不能轻而易举。为贯彻这一原则,就必须准确了解和评估德育活动中,小学生接受的能力与智力、体力发展水平等情况。如农村祠堂文化中的祭祀仪式文化,孩子们基本难于从这种严肃的、浓浓的乡情中感悟什么……
  2. 互动性原则
  这是指地域资源德育化要求德育活动的施者和受者必须有良好、恰当、真实的互动过程。互动性是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有心理的交流和行为的交往过程。无论是自我互动还是社会互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并依靠包括暗示和语言在内的“符号”,而地域资源就要成为这种“符号”或媒介。
  3. 连续性原则
  这是指随着德育活动的开展,地域资源必须具备整体性、发展性、一贯性和普世性,必须是前后相连、上下平等的,具有良好的系统结构和延展能力。如已经传承了近六百年的广州朗头古村耕读文化的德育化。
  4. 实践性原则
  这是指地域资源德育化后,可以让小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参与其中,独立或合作完成德育任务,而这种德育资源又是可以重复发生和再现的。
  二、地域资源德育化的运用
  在小学生品德培育过程中,要把资源的历史性和现实性通过学校老师的优化、整理,让资源的真实性、正面性和感召性充分统一起来,实现德育的最大效益。由于城乡的差别,农村的孩子与核心城区的孩子在交通、公共意识、卫生、知识、阅历等现代文明的德行意识、知识及行为方面是有一定差别的。因而,选择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为载体,将地域资源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将地域资源与显性德育、隐性德育相协调,把德育化的地域资源与小学生德行培养之路相统一,是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必由之路。我校由此设计了三个递进的阶段:
  1. 能对良德话题和认知感兴趣,兴起修养良好习惯的向往
  这一阶段定为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学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德育活动中,兴趣即可视为宗旨,也可視为手段,也就是说,兴趣既是教育目标,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驱动力。农村小学校本德育设置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德育知识、理念、价值、活动等在课时内简单地重复,是无法使之变得有趣的。教育家拉尔夫·泰勒认为,那些为培养兴趣而设计的学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使学生能从旨在培养兴趣的领域中获得满足;二是要将学习与其他一些令人满意的经验联系起来。我们对学校生源地及学生日常活动可能涉及区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资源进行了德育化收集和优化,将学生们熟识的事物知识化,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和视野去认知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理性感受。如广州地区学校周边的村落有许多祠堂是岭南硬山派镬耳屋,雕梁画栋,色彩艳丽,我们将这些传统建筑,从历史知识、绘画知识、审美角度等方面引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同时提升对家乡前辈建设家乡的敬意。
  2. 能理解良行美德的行为,关注和适当参与文明健康的活动
  这一阶段定为小学四年级至五年级学段。人们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取决于其对世界的看法和价值判断,而日常的现实生活常常掩盖了良行美德、品位、情趣这些要素,让孩子在成年人主宰的世界里产生一些不当的、谬误的感知。我校为此组织相关老师整理本土具有历史价值的道德资源,编辑出了校本教材《乡贤集》,其中包括勤学篇、效国篇、友邻篇、孝悌篇、功德篇等。还组织团队联合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一起,定期印发德行小报《我们身边的良行美德》,把现实中日常的好人好事及不良行为整理并附上评价和指引发给孩子们,力争用正确的、长远的、正面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小报从孩子们的视觉广泛收集他们身边的故事,这些稚嫩的眼光中,也许就蕴含了我们这片故土明天的发展前景。
  3. 能欣赏良行美德的事物,树立起追求高雅生活方式的愿景
  这一阶段定为小学生六年级学段。六年级的学生,经历过学校系统的德育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面对他人或自己的良行美德,能够从精神上产生愉悦感,甚至是一份美感,并产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引导学生形成追求高雅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把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者统一起来,把学习、日常生活、人生理想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建立起乐观而理性、幽默而从容的生活态度,并能够正确对待好奇心,懂得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价值,同时有独立见解而不盲目从众;能够通过关注和体验良行美德,真正理解丰富而积极的生活,追求高雅生活情趣,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提高发现、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在态度上,能够主动去感受生活中高雅的情趣,增强陶冶情趣的自觉性;鼓励学生坚持自觉、自主地终生学习良行美德,持续、自觉地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学校通过整理本土古村落中的雕塑、书画、人物故事、建筑工艺等历史性资源,成立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为一体的兴趣社团,如书法社、彩塑社、古建筑模型社等;学校在每年的艺术节上,还专门开辟了一项活动——小话剧和小喜剧舞台,用于还原历史性资源中的良行美德故事,以及现实中的好人好事,深受师生和家长喜爱。   三、地域资源德育化的评价
  良好的效率需要目标明确和行动准确,但也需要正确地“评价”。对地域资源德育化开展校本评价,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 要判断地域资源作为德育性资源时,是否有明确的主题。地域资源在德育活动中需要用恰当的语言、音乐、画面等呈现,把德育活动的主旨和内容提炼和烘托出来,让参与人员“一目了然”。
  2. 要判断地域资源作为德育性资源时,是否有合适的仪式。地域资源德育化需要根据德育活动设计的恰当仪式进行选择,以促使活动产生深刻、端庄、正能量等氛围,让参与者的精神世界得到感召。
  3. 要判断地域资源作为德育性资源时,是否有简明的过程。开展德育活动必须以活动主体为中心,让地域资源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核心环节要细致入微、拨人心弦。
  4. 要判断地域资源作为德育性资源时,是否有精要的内容。要预防地域资源德育化李代桃僵,降低德育活动的主题思想和教育功能;要精选各环节的呈现内容,使德育活动的主旨、核心不至偏离。
  5. 要判断地域资源作为德育性资源时,是否有匹配的角色。地域资源需要与德育活动及任务分配相匹配,预防资源异化而干扰活动角色的地位,或主角尸位素餐,或配角木偶化、边缘化。
  6. 要判断地域资源作为德育性资源时,是否有科学的模式。观摩交流、专题研讨、展示评比、学术报告、体验探究是开展德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德育资源应根据德育活动的目标、范围和需要等来选择。
  总之,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作为农村小学,应根据教育的规范性和真实性要求,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开发德育资源——地域资源德育化,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地域资源开发中,我们坚守地域资源德育化的开发原则、运用及评价一体化、协调化,以保障地域资源在使用中能做到生动、科学、人性相统一。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故土,有许多特色的资源在养育着我们及我们的孩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感恩这方水土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同时也珍惜这笔宝贵的物質和精神的财富,努力让孩子们能够守护和传承这方水土中的菁华。
  参考文献:
  [1]王定华.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德育调查与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张艳红.德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3月6日,信宜市委书记邓惠林调研信宜市今年高考备考工作,强调教育部门和各高中学校要立足于早,早谋划、早抓、早安排,科学研究备考对策,争取今年高考取得好成绩。信宜市领导李龙飞、黄杏、黄钟发、罗天明等参加调研活动。  邓惠林书记首先到信宜中学高三级级室看望、慰问奋战在高考备考一线的高三教师,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勉励他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战90多天,争取高考取得好成绩。  随后,在信宜中学召开的高考备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民的重要手段。每位教师必须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一、通过爱的方式来加深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下表是对我校四年级的62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我的调查是爱上数学课的原因是什么?选“数学成绩好”的占14.5%,选“喜欢数学”的占29.0%,选“喜欢数学老师”的占51.6%,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这们数学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最大特征,许多考试试题以区域地理背景为切入点命制,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以西北地区为例,简单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一、区域定位法  区域定位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常用来定位的要素很多,如经纬网、河流、山脉等。  例1:下图所示區域可以开发的清洁能源有哪些?  解决该题时,从图中经纬度、河流等要素判断该区域为西北地区,再利用西北地区 “深居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而六年级作为与初中衔接的关键时期,其作文教学的引导策略不仅关系着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关系着学生进入初中后是否能适应初中的作文教学。因此,六年级的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那么,六年级的写作教学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六年级几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
【摘要】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其特点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更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高素质幼儿园团队,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在管理中,以人本管理为中心,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让教师在轻松活泼、和谐宽容、公平公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当中享受工作带来
准确地来说,“人口和城市”是旧版课标中的表述,在2017版新课标中,这部分内容是“人口、城镇和乡村”,意即人口和聚落,概念范围更广,通过对比分析新旧课标的具体要求,并联系近三年高考真题的考查内容,可以找到一些复习过程中能够把握的主要方向。  一、课标分析  二、考情汇总   三、命题规律和趋势探讨   1. 考查内容   总体看来,近三年的全国课标卷中,城市内容考查比重大于人口内容,其中多次
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懂事,容易教育,这并不否认他们中有大多数小学生思想品德良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远大的理想。但是,也存在一些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明举止较差   由于乡村学生居住在农村,平时没有养成讲卫生、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导致出现下面这些现象:(1)随便乱丢纸屑,教室里、走廊边,哪里都有。(2)随地吐痰现
7月10日,期末考刚考完,没有考试压力的高一(1)班课间异常热闹,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讨论“打暑期工”的问题。有同学说去小吃店帮忙洗碗,有的说去酒楼做端菜的服务员,有的说去麦当劳做钟点工,有的说去街上派传单……联系好的同学眉飞色舞,没有联系好的同学一脸羡慕,询问哪里可以找到暑期工。听着同学热切地讨论,看着同学期盼的眼神,我不由得深深忧虑起来。  还记得高一上学期寒假结束后的一幕:一位家长打来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日益交融,在此形势下,作为千百年来民族精神的象征,节日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可塑性强,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节日以其通俗化、生活化、娱乐化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幼儿能在与自己的审美意识相契合的节日活动中获得审美享受,观察、探索、表达和模仿等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基于节日对幼儿的积极影响,我园在美育的引领下,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44分)  渝河发源于六盘山南麓,经葫芦河最后汇入渭河,渝河流域是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代表。下图为渝河河流某段示意图(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西低东高,地形破碎 B.河流汛期为4-6月份  C.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 D.水蚀、风蚀严重  2.制约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