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显性德育下的隐性德育实施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而言,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显性德育是直接性、有意识的,采取外显的活动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了一种道德教育活动,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德育教育活动中,显性德育方式的效应作用很受重视,也可以说显性德育是当前学生教育的主要途径。当然,在这个追求高效快捷的社会,显性德育被认为是中学道德教育的主体方式和有效手段,同时显性德育在我国中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也变得极其复杂,影响中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也應运而生。这些影响对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冲击很大。对于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叛逆性、心理矛盾的冲突性、道德情感上的敏感性,对班主任的工作发出很大的挑战。针对这种大环境和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当前单靠班会课、主题教育活动、学科德育课程等显性德育方式远远不够的,需要其他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髙学校德育的教育效果。
  在中学德育中,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学德育完整的工作体系,它们犹如是德育的两只手,但二者是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比较而言,隐性德育具有以下的一些个性特点:1、作用潜在性。在隐性德育中,受教育者所获得的信息体验虽然是直接的,但体验的载体——信息呈现的方式是隐含的、间接的。实际上是受教育的无意识在发挥作用。2、内容多样性。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是隐性德育的特点,而且对于受教育者的各方面也是有影响的。3、效果的持久性。从学校德育效果来看,隐性德育对受教育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持久性和较强的稳定性。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隐性德育载体的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人文文化等,其相对稳定是有一定的环境限制的,是比较持久的;另一方面,受教育者长期在隐性德育润物细无声中,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得以形成。4、依附性。隐性德育,并不是说要在没有生长土壤的远离生活环境的情况下进行道德教育,它和显性德育都有其外在的以物质信息为载体的传递载体,并且它的功能是需要借助于某些客体的传递才能得以发挥的。随着不同的载体,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也会慢慢的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并且需要能够积累和沉淀下来,使心理状态进行不断的与之相适应。所以,对于隐性德育来讲,它的依附性是很强的。5、愉悦性。与显性德育相比,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则是隐性德育更为重视的,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受教育者往往因为氛围轻松而容易接受掌握。赏心悦目的娱乐、休闲氛围是隐性德育在活动进行全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得到的。6、非预料性。如果说显性德育是有意识地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地,其教育效果是可以预测得到的,那么隐性德育由于它的无意性,其结果和效果也是难以预料出来的。7、结果的难量化性。对于隐性德育来说,内容与目标需要明确而具体,也要像显性德育一样通过其他测量手段或者考试来进行量化的考核评价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每一种隐性德育因素的作用是十分复杂而微妙的,是无法用数量来记录下来的,因此,定性评价成为目前所釆取的最好方法。
  综上所述,如何把隐性德育思想有效渗透到初中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规划中呢?我们就必须把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关系处理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努力加强班主任道德素质培养,提升班主任人格魅力,要求班主任应该具有以下几点魅力。
  一、对学生有真挚的情感,真诚地关爱学生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情感的敏感与珍惜,对平等人格的追求和维护。在学校教育中,重视情感渗透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人性化管理的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真情实感,对受教育者的感受尤为重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动力,使学生自发的、自觉地走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理解、尊重、认可。唯有这样,给予学生信任和亲近,学生才会向班主任打开心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对症下药”,达到预想中的教育效果。
  二、高尚的品格最重要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的最高途释。以人格为基础的教育才是合格的教育,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也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有着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育人者必先育己。面对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模仿性强的学生,如果班主任还停留在以前那种只依靠学校赋予的权力去管理学生,而自己又是其身不正,品格有问题,如作风不正、处事不公、行为懒散等,那么他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高的道德境界。所以,要把隐性德育更好地渗透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就要求必须提高班主任的道德素质,提升班主任的的人格,给予学生巨大的感召。
  三、要知识渊博
  正所谓“长绠易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会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有渊博的学识,通过自身的学识魅力提升自己的威信,让学生更信服。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严谨治学、深钻精研,对自己所教的科目全面掌握,有扎实的知识构架,并且有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兼具自身的谈吐优雅、知识渊博,定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对教师的仰慕之情由然而生,这样就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这就要求初中学段的德育工作要进一步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突破传统的框架模式,与时俱进,为德育工作的长远发展做打算。而作为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把隐性德育思想渗透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中, ,以隐性德育的研究互补显性德育领域的不足是很多有必要和价值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最终实现的教学相长,班主任感受职业幸福感是可以预期的。
其他文献
新生入学工作刚刚落幕,我接手的是新初一五十班!  和往常一样,办公室里,桌子上依旧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我水培的绿萝仿佛也感受到了新学期的干劲,长势十足!颜色也绿的耀眼!一杯热水冒着热气!同事们都在为上课忙碌着,一片寂静,只听得到我批改作业时翻页的声音!  “报告”……  “进来”,我连头也没扭,无意识的回了一声。  只听见厚重的脚步声朝我的方向走来,直立的站在我身边,足足有三秒钟!  这时我才从繁重
期刊
著名学者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学生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去探求。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
期刊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教师就是一位爱的传播者。素质教育,首先是重感情的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爱是不可缺少的。为此,我们的职责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爱,懂得爱,付出爱。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要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常常体现在细节上。病痛时亲切的问候;无助时温暖的拥抱;生日时真诚的祝福;进步时赞赏的目光。这些给孩子的是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历史方位的新定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教育系统来说,报告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中小学
期刊
何谓师德,简单的说它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盼,特别是对教师的师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民教师缺
期刊
根据调查了解:我班31位学生中,有3名单亲儿童,5名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成了班内的特殊“风景线”。早恋、自闭、打架等问题不断地发生在他们身上。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皆因他们的心中有一片“荒漠”。要想转化他们,关键是设法让他们心中的“荒漠”变“绿洲”。  一、让他们呼吸爱的空气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特殊群体里的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心
期刊
近几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有些学生随父母去外地,造成控辍保学工作日渐严峻。但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辍学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下面就把我校在控辍保学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增强控辍意识,完善保学机制  我们经常带领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及县教育局下发的有关“普九”和 “控辍”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特别是本学期期初,我们重点学习了义教字[2017]5号文件
期刊
一、背景描述  小水滴7岁,是一个身量较高,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有着小姑娘特有的娃娃音,看上去很可爱。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知,小水滴的父亲因工作关系并不常在身边,而母亲正新育一女,她多数时间是由姥姥在主要管教。隔代教育这种情况在二胎政策开放的现在属于常见。  据授课老师的反馈,小水滴在与人交谈时会时不时的翻白眼,因为翻白眼的行为还有过被误会“不服气”,班主任也关心孩子这个情况,与家长多次做身体检查,
期刊
郭沫若先生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语文课程标准》也多处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可见培养学生
期刊
一、幼儿美育的含义  美育即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幼儿的美术教育,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通过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