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中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绞尽脑汁拼凑出来的文章经常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今天笔者专门就学生作文难出个性而谈谈个人的理解。
时下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抱怨最多的就是素材、题材单一,想象力极度贫乏。尤其是教育教学落后地区和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学生表现更加明显。不管教师布置什么题目的作文,学生的素材几乎都会向家人亲情靠,向自己的考试得失靠,叙述模式手法固定,思维根本就打不开。这样学生的作文就变得大众化、平庸化,没有个性,没有文采,教师所读到的作文,从数量上看是几十份,可是实质上就是一份。我们每次作文训练课却总是要要求学生要怎样怎样写,写法指导简单抽象。这样一来二去,学生原本由于缺少素材而写不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个性化作文,现在再加上老师们对于写作的要求限制,直接导致越来越写不出,而迫于老师要求又不得不写,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瞎编硬凑,甚至为了字数而写作文。可想而知,在批改这些作文,教师也是越改越枯燥乏味,也就越不想批改。可以这么说,当下写作课,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折磨!
究其原因,根本还是学生的心灵空间拓展不够,没有充足的素材积累。
那么,具体该怎么开展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素材积累呢?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了下面的三种方法:
一、专题化积累
即针对某一题材展开积累,全方位、多渠道、大规模搜集、整理、消化、吸纳素材,深入、全面地占有素材、理解素材,体会材料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素材,把它灵活地纳入作文之中,为我所用,绽放鲜明的个性,最终让自己的作文立起来。譬如,可以积累古往今来的经典爱情诗,从《关雎》到《致橡树》,从《贝阿特丽彩》到《我愿意是急流》,充分感受爱情的永恒绵长,体味古今爱情的不同形式、不同内涵,丰富个人的情感内涵,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可以积累服饰文化素材,从远古洪荒的兽皮树叶到麻葛,从丝绸到纯棉,从长袍短褂到超短裙比基尼,理清服饰从遮羞保暖到审美化、个性化的发展脉络,认识服饰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生活的理性认识、趣味化认识;可以积累音乐方面的素材,古典也好,流行也罢,只要是经典曲目,自有其不可多得的独到价值,了解其创作背景,了解词作者、曲作者其人其貌,体味曲词之间流淌的真情,尤其是当下流行歌曲中的经典篇章,学生虽然喜欢,但往往理解不深,流于形式,教师正好利用大好时机加以引导,适时适度提升拔高,促使学生的欣赏水平明显提高,从而实现人与乐的共鸣,在音乐中丰富人生,提升境界(我的推荐曲目有:《十大古典名曲》《国际歌》《茉莉花》《弯弯的月亮》《我和你》《北京欢迎你》《七里香》《青花瓷》);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条件专门积累篮球或足球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素材,开阔视野,丰富心灵世界,真正成为某方面的小博士、小专家,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作文。
二、专人化积累
即专门积累某个人,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名人、名家的素材,做到确知其人,确知其事,全面认识其人其貌,知其优点,明其特点,参其心,悟其魂,能够凭着一人的素材应对任何作文。譬如,可以深入了解李白不乏传奇的一生,辩证而客观地理解天才诗人的傲岸与狂放、潇洒与悲哀,认识其亦侠亦儒、亦仙亦道的特殊身份,感受其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风,体会他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落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感受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善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可以跟随余秋雨一起漫步中华文化,感受《文化苦旅》的凝重与深刻,《霜冷长河》的纯粹与宁静,品味《山居笔记》的坦然与充实,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反思民族文化;还可以跟随苏轼漫步人生,一路坎坷,不断超越苦难,获得灵魂的伟大飞升;还可以跟随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满怀一腔赤诚,不断思索,不断拷问,逐步认识国民性,认清斗争形势,勇敢地投入战斗,在战斗中走向成熟,以一颗伟大的灵魂永远诉说实情,说真话,干实事,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树起灵魂的楷模。
三、兴趣化积累
即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积累素材,不必计较什么古今中外、经史子集,还是什么绘画音乐、服饰建筑,只要感兴趣,就下大力气大量占有,在积累的同时加以吸纳内化,领悟精神实质,最终让其中的精华随着自己的血液流淌。
事实上,这三种方法虽然名称各异,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无论是专题化、专人化,还是兴趣化积累,都是为了全面深入地积累素材而已。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综合运用,大可不必囿于形式。
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大有必要,大有学问,也大有前途,只要科学积累,深入领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一定能使自己的作文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感可发,一定能给自己的作文插上个性化的翅膀,我们的作文一定会在这方热土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时下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抱怨最多的就是素材、题材单一,想象力极度贫乏。尤其是教育教学落后地区和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学生表现更加明显。不管教师布置什么题目的作文,学生的素材几乎都会向家人亲情靠,向自己的考试得失靠,叙述模式手法固定,思维根本就打不开。这样学生的作文就变得大众化、平庸化,没有个性,没有文采,教师所读到的作文,从数量上看是几十份,可是实质上就是一份。我们每次作文训练课却总是要要求学生要怎样怎样写,写法指导简单抽象。这样一来二去,学生原本由于缺少素材而写不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个性化作文,现在再加上老师们对于写作的要求限制,直接导致越来越写不出,而迫于老师要求又不得不写,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瞎编硬凑,甚至为了字数而写作文。可想而知,在批改这些作文,教师也是越改越枯燥乏味,也就越不想批改。可以这么说,当下写作课,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折磨!
究其原因,根本还是学生的心灵空间拓展不够,没有充足的素材积累。
那么,具体该怎么开展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素材积累呢?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了下面的三种方法:
一、专题化积累
即针对某一题材展开积累,全方位、多渠道、大规模搜集、整理、消化、吸纳素材,深入、全面地占有素材、理解素材,体会材料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素材,把它灵活地纳入作文之中,为我所用,绽放鲜明的个性,最终让自己的作文立起来。譬如,可以积累古往今来的经典爱情诗,从《关雎》到《致橡树》,从《贝阿特丽彩》到《我愿意是急流》,充分感受爱情的永恒绵长,体味古今爱情的不同形式、不同内涵,丰富个人的情感内涵,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可以积累服饰文化素材,从远古洪荒的兽皮树叶到麻葛,从丝绸到纯棉,从长袍短褂到超短裙比基尼,理清服饰从遮羞保暖到审美化、个性化的发展脉络,认识服饰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生活的理性认识、趣味化认识;可以积累音乐方面的素材,古典也好,流行也罢,只要是经典曲目,自有其不可多得的独到价值,了解其创作背景,了解词作者、曲作者其人其貌,体味曲词之间流淌的真情,尤其是当下流行歌曲中的经典篇章,学生虽然喜欢,但往往理解不深,流于形式,教师正好利用大好时机加以引导,适时适度提升拔高,促使学生的欣赏水平明显提高,从而实现人与乐的共鸣,在音乐中丰富人生,提升境界(我的推荐曲目有:《十大古典名曲》《国际歌》《茉莉花》《弯弯的月亮》《我和你》《北京欢迎你》《七里香》《青花瓷》);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条件专门积累篮球或足球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素材,开阔视野,丰富心灵世界,真正成为某方面的小博士、小专家,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作文。
二、专人化积累
即专门积累某个人,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名人、名家的素材,做到确知其人,确知其事,全面认识其人其貌,知其优点,明其特点,参其心,悟其魂,能够凭着一人的素材应对任何作文。譬如,可以深入了解李白不乏传奇的一生,辩证而客观地理解天才诗人的傲岸与狂放、潇洒与悲哀,认识其亦侠亦儒、亦仙亦道的特殊身份,感受其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风,体会他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落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感受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善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可以跟随余秋雨一起漫步中华文化,感受《文化苦旅》的凝重与深刻,《霜冷长河》的纯粹与宁静,品味《山居笔记》的坦然与充实,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反思民族文化;还可以跟随苏轼漫步人生,一路坎坷,不断超越苦难,获得灵魂的伟大飞升;还可以跟随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满怀一腔赤诚,不断思索,不断拷问,逐步认识国民性,认清斗争形势,勇敢地投入战斗,在战斗中走向成熟,以一颗伟大的灵魂永远诉说实情,说真话,干实事,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树起灵魂的楷模。
三、兴趣化积累
即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积累素材,不必计较什么古今中外、经史子集,还是什么绘画音乐、服饰建筑,只要感兴趣,就下大力气大量占有,在积累的同时加以吸纳内化,领悟精神实质,最终让其中的精华随着自己的血液流淌。
事实上,这三种方法虽然名称各异,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无论是专题化、专人化,还是兴趣化积累,都是为了全面深入地积累素材而已。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综合运用,大可不必囿于形式。
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大有必要,大有学问,也大有前途,只要科学积累,深入领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一定能使自己的作文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感可发,一定能给自己的作文插上个性化的翅膀,我们的作文一定会在这方热土百花齐放,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