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更富人情味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基本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由形式单一、方式单一、功能单一走向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多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天性,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拓展作业的内涵,让作业更富人情味,让学习洋溢生命气息,让学生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学习的愉悦和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抄写,增强趣味性,以生动多样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激情、激趣,激发学生表现欲、探究欲和创造欲。
   例如,在兴趣小组里学习和欣赏完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后,同学们体会到了两位诗人笔下梅花形象的巨大反差,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画两幅梅花图表现出这种差距。再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让学生在学完他们作品后给两人各画一幅肖像画。
   好奇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像这样形式活泼有趣的作业,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作业的兴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实现课堂向社会开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存、关注环境、关注学习、关注发展,通过探究、交往、创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促使学生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
   如学了吴刚先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后,为了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笔者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事例以及相关的图片,然后到课堂上交流。这样通过面对面的直观感触,大家既认识了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又激发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语文,拥抱知识,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三、自主性作业,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的内在条件首先是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学习活动必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通过自主学习不断选择并不断建构有价值的知识,在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中获得自主发展。
   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通过写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结构精巧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尤其是独特巧妙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无穷。学生学完全文后,可以给课文另拟一个结尾(如果能另拟几个更好),再跟原文比较一下,体会作者高超的结构艺术。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展示,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四、整合性作业,拓展学生作业内涵
   整合性作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不是单纯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而是通过目标、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的有效整合,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处理、解决问题。因此,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把同一时间内多元信息进行整合与应用。
   如学了著名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后,笔者布置学生观察调查周围的普通人,如工人、农民、教师、警察、服务行业工作人员,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作一次不少于3分钟的演讲,具体说说他们平凡中的不平凡之处(闪光点)。
   语文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多科性的特点,从不人为设置与其他学科间的壁垒。在学习中,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能使学生从各学科联系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为进行问题解决提供广阔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语文的深刻内涵。
   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语文活动充满着生机和乐趣,充满着智慧和挑战。真正适合初中生的语文作业,应该是一种“活的语文作业”,一种能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沉睡的想象力和激情的语文作业。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美丽无限的语文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舞台,让人感受到学习洋溢着生命气息,使语文回归其五彩斑斓的本色。在学生眼中,语文如此美丽,语文活动如此富有活力,语文作业如此有人情味。
其他文献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长久、内在的积极性呢?《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可见,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推动力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有效的激励
期刊
“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   部分阅卷老师的话告诉我们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打动。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高考作文提倡“短、平、快”,应尽量写得醒目、明朗。而巧妙点题不失为作文
期刊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目标。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良好的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浅见。   第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倡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在生活中,在练习册中,学习情景就在学生作业题中出现,学生不但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掌握了,还与同
期刊
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成为教育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无疑是建设和谐班级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谐班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协调好班级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对和谐班级的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关系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教师之间尤其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同事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阐述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曾经单方面强调工具性,注重的是语文作为思想的工具性和政治的工具性的特点;在应试教育中又把语文当成是应试的工具,在教学中注重语法知识的训练,把课文瓦解成支离破碎的信息点,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后来语文又变为单方面强调人文性,认为“文以载道”,强调语文教育
期刊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可以来自家庭、社会,可以来自学校,同时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其主要表现有: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差。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容易自暴自弃,有很强的对立情绪,不服管教,自卑感强,自制力差。我在从事多年中学教学中,深感挖掘和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期刊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好比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一个个教学活动就是这条项链上的一粒粒珍珠,而各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这些珍珠的红丝线。缺少了这条红丝线,再完美的珍珠,也打造不成璀璨的项链。可见,得体的过渡语至关重要。那何谓过渡语呢?所谓过渡语,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富有魅力的教学过渡语最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机智,展示课堂魅力。   那么有魅力的过渡语应该如何设置呢?  
期刊
高考作文除了追求立意的新颖和结构的精巧外,语言的创新和富有文采也是考场作文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云想衣裳花想容”,语言同样需要衣裳,需要美容,这样才富有魅力。下面笔者就多年来的阅卷感受对广大考生提出如下四个方面注意事项:   一、准确使用词语,增强语言表现力   一般说来,词语生动主要靠准确使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例1:你在荒漠的青冢默默对着夕阳残雪,你在西子湖畔依依地牵着细柳清风,
期刊
时下,中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呆板,空洞无物。如何引导、训练,我试着从记叙文语言特点入手,做些探索。   记叙文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文采。例如:“在冷冽的清晨中,蔷薇树冒出了一点又一点粉色的花蕾,如同小小的火苗在这白茫茫的迷境中拼命燃烧着。”(《破碎的梦》)作者写蔷薇树的花蕾,如同火苗拼命燃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示蔷薇花的色彩鲜红欲滴,如燃烧的火焰般耀眼夺目,形象而贴切;蔷薇蓓蕾绽放,如火焰般拼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因害怕写作而讨厌作文课,即使把文章写出来,也是篇幅短小、空洞无物,有的甚至干脆拷贝别人的作品。究其原因,我觉得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叙事完整,但却不能捕捉并描写细节,以至于文章缺乏文采。因此,指导学生巧用细节传神韵,就成为了我们作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细节   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