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误区反思及对策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普职融通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诸如普职融通对象是差生,普职融通模式就是校内课程融合,普职融通主体是职业学校,普职融通仅限于高中阶段。要走出这些认识误区,必须要将重点转向校际课程合作模式;减少对普职融通的偏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普职融通;认识误区;对策
  开展普职融通在我国由来已久,这是教育面对近几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出的选择与决策,同时也是教育系统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普职融通的理念和实践呈现出分离到融合、表面到深化的趋向,并取得了很大的事实成效。但在普职融通的具体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些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观念,这些认识误区相当程度地阻碍了普职融通的深入开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有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才能够全方位推进普职融通进程。
  一、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误区
  误区1:普职融通对象是差生
  普职融通是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具体内容和相关制度上的双向沟通和融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育人效益。[1]而现实中很多人将普职融通与差生联系在一起,只有成绩差的人才会过早地接受职业相关的教育,更有甚者偏激地认为普职融通完全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人们口中所谓的优生往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普职融通与差生划等号,普职融通的对象应当是全体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上是采取普职分离的教育发展模式,这种普职分离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生的发展,并导致了职业学校学生分数低、普通教育学生分数高的结果,从而形成一种默认的社会现象:职业教育是差生的选择,普通教育是优生的选择,从而影响到普职融通对象的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单纯的高分已不再是优生的唯一特征,创新能力、实践经历、技能特长等成为最受关注的素质并且在评价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些素质其实往往在“差生”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普职融通旨在让学生同时接受普职两类教育以达到全面发展。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多样化,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进入普通高中后,若认为自身不能很好地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便可以申请学习职业技术课程;成绩好的学生中也有很多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人,在扎实文化功底的基础上,学习职业技术可以获得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所以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这两个角度出发,普职融通的对象不是差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误区2:普职融通模式就是校内课程融合
  对于普职融通的开展,很多人认为仅是进行校内的课程融合。校内课程融合是一种学校内部的规划与调整,教学进度、教师、课程资源、制度程序等各方面影响因素统一起来难度较低,同时国家政策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校内课程融合便成为普职融通过程中实施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普职融通就仅仅是校内课程融合。但这仅是冰山一角,根据其融通程度的大小以及在融通过程中普高与中职学校獨立地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模式:校内课程渗透模式、校际课程合作模式、校际学籍转换模式、综合高中模式。[2]其中校内课程融合是最基本的、最易实现的融合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教育学校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二是职业学校增加文化课内容。然而这种模式主要是课程的简单叠加,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广而不深”,最终在学习成绩上不及普通教育的学生,在技能掌握上又不及传统的职业学校学生,所以这也是效果最弱的融合模式。随着学生学习需求的日益多样以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校内课程融合的局限性,将未来的目标和重点转向校际课程融合和校际学籍转换模式,
  误区3:普职融通主体是职业学校
  关于“普职融通由谁来办”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职业学校,认为在高中阶段只有职业学校才能开设职业类课程,且赞同只有职业学校才有开设此类课程的必要性,这是教育执行主体价值观的错位,忽略了普通教育学校、企业和政府机构的责任。的确,职业学校是普职融通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角色,由于职业教育本身起步晚、各方面都不健全的缘故,普职融通的各项政策和具体措施都偏向于职业学校。事实上,职业学校能力作用的发挥是有限的,在社会整体对职业教育关注度不高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普通学校、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配合。职业学校在普职融通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将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教育资源、教学模式、评价制度等与普通教育体系有机的融合起来。进行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合作时,由于各教育因素归属于不同的教育主体,所以单凭职业学校是无能为力的。这些人才力量和物质资源的凝聚必须由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共同出面,或者由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例如在普职融通课程内容的开发上,需要职业学校的课程与教师、普通学校的课程与教师、该领域专业人士和政府领导的协调。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确有一些自发的课程合作与校际沟通,但是总体而言校际之间的双向合作这方面的改革与尝试并不多。
  误区4:普职融通仅限于高中阶段
  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普职融通是高中的责任”的观念,这实际上是将高中责任无限放大的一种体现。高中的责任边界必须明确:在中等教育阶段高中的确是责任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整个普职融通的工作中,其责任主体则不仅是高中而是多元的,普职融通代表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高中教育只是其中一种。普职融通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高中是普职融通工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整体的改革推进需要各级各类学校、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但目前我国的普职融通工作中依然缺乏这种密切协作关系,近几年来政府频繁出台了诸多促进普职融通的政策,由于受中高考制度的影响,普通高中教育中依然存在着排斥职业技术和企业合作的严重倾向,懒怠现象相当程度地存在,从而使学生、家长、职业学校对普职融通这一政策失去信任和热情,使政府公信力下降,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另外,现在的确存在着一些跨校合作、校企合作,但大都是一种机械式、象征性的合作: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会考虑教师的能力与资格、教学时间与效率、合作方的可信度等因素;作为人才接受地的企业会考虑人才的学历水平、员工的培养成本。最终学校对外合作的意愿不高尤其是普通教育学校,企业考虑利益成本不愿接受实习高中生,这给深度合作带来障碍。因此,普职融通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多元主体的联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走出普职融通误区的对策
  1、促进课程共享与学生流动,把重点转向校际课程合作
  校内课程融合打开了普职融通的大门,但是单纯的靠校内的课程融合无法推动普职融通的深入开展,必须促进校际间课程共享与学生流动,把未来发展目标转向校际课程融合模式。在普职融通中学校之间应当设法让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师团队,让一些优秀教师每周有固定的时间走出本校进行跨校指导;可以集中建设一批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或者依托一些青少年中心、科技馆等场所;还可以开设区域共享的课程。实行以上几项措施,一方面需要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和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开发、专家团队和实验室建设等。更加注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培养。
  2、更新教育观念,减少对职业教育和差生的偏见
  更新观念的主体不仅有学校,还有政府、家长、学生,必须正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减少对职业教育和差生的偏见。职业教育不是针对差生的教育,不是“剩余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一定要摆脱职业教育就是要摆脱为农业或者工厂培训人才的思想,避免将职业教育简单地视为操作技能培训,同时摆脱讀书万能论的思想。要放下“学而优则仕”、“惟有读书高”等传统教育观念,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对于政府而言,要担当起公权机构应有的责任,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作为、创新作为,为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牵桥搭线”。
  3.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政府、企业、家庭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普职融通改革中存在多元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必然会基于自身需要追求自我利益,从而表现为多种利益的博弈与平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都在为实现各自的利益进行教育选择。因此,普职融和的深化发展要建立高中、政府、企业、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协调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于政府而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要通过良好的制度与政策对普职融通和活动进行引导和扶持,营造深厚的融合氛围。于学校而言要变革人才培养观念,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相关信息。学校是实行普职融通主要场所,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教育的社会职能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需求来培养人才,与时俱进。于企业而言,企业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实习场地,要主动与学校开展人才培训、科技服务等合作,为学校提供基金、人才、实习基地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晓玲.新时期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理性审思——兼论高中教育综合化发展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01):57-61.
  [2]刘丽群,王继玲.我国高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基本模式与发展现状[J].教育学术月刊,2015(09):3-11.
  [3]薛浩,陈万明,张兵,陈桂香,韩雅丽.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误区反思与对策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2):74-78.
  [4]娄元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职业教育研究,2021(02):17-23.
  [5]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1+34.
  [6]邢晖.试论高中阶段职普教育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4):78-84.
  [7]王立科.国家资格框架:模式、结构和运行[J].教育研究,2017,38(07): 44-54+78.
  [8]宋孝金.融合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J].教育评论,2016(04): 22-25.
  [9]曾天山.健全普职教育融合体系对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5.
  作者简介
  王晓静(1996—),女,山东潍坊,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青岛大学。
其他文献
英语学科在大部分地区小学校园开设的课程之中,同语文和数学一起合称为“主科”课程,在学生的六年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农村小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属性,再加上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学生家长对于英语学习的意识薄弱等特点,导致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自身任教的农村小学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学生的英语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呈现出以下几个
期刊
摘要:拥有健全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完整的社会人的重要标志。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非是单纯的智力因素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成人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首先从情感的既有理论视角出发,探寻情感在成人学习过程中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分析了情绪情感对成人认知发展的影响,引出利用情感教育促进成人认知发展的方法。最后提出未来社会情感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路径是通过与技术的结合干预成人学习过程。  关键词:情感;成人学
期刊
一、中国提出乡村振兴背景和意义  自十九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1。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乡村振兴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统计公告》提供的数据2,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中位数为27540元。对比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
期刊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合理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依托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以《网店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课程为例,探索“课岗创赛练”协同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岗创赛练”;电子商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电商专业人岗失配现状及原因分析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极具创新活力的行业体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期刊
摘要:主题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的单位内容,也是小学英语教材中重要的划分规则。基于主题意义,对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的解读和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以牛津跟上兔子的绘本内容作为范例,分析基于主题意义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构建和输出意义,进一步设计探究其在小学英语阅读中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主题意义;小学英语;绘本教学;阅读教学  引言  主题指话题类别和内容范畴,由主题语境、语言知识
期刊
摘要: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自清朝起就有大量学生和传教士赴中国学习汉语。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巩固与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俄罗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相继开设了汉语课程。本文主要通过对俄罗斯中学的汉语教学历史研究,从不同时期的中学汉语教学中总结出更加适合新阶段、新发展和新视野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经验与方法,对新时期俄罗斯中学的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俄罗斯中学;中学汉语教学;历史;建议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电力工程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对此,企业要想真正地在电力市场中占据位置,就应当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所以,开展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就十分重要,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对此投入更多的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针对当前电力建设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关的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生源多样化,人才培养多层次性日益彰显,采取分层分类教育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分层分类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对我国因材施教理念的承继,加强党的领导,纵向分层、横向分类,寓类于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门人才队伍。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分层分类;因材施教  一、理论依据  1.马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A幼儿园一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标准,对该幼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分析幼儿成长发展中关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幼儿的稳定表现进行讨论,研究发现:该幼儿整体发展状况良好,尤其在艺术和社会领域表现突出。  关键词:幼儿;成长发展;幼儿教育  一、问题分析  (一)关于健康领域发展现状  1.情绪  年年从小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工作将德育体系重要环节表述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①,基于此,本文聚焦国家层面的高校德育政策,在政策工具的视角下对选取的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家层面高校德育教育政策呈现出混合型政策工具较多,强制型政策工具使用数量较少,自愿型政策工具缺位的现状。因此,本文提出适度调整政策工具使用比例,强化社会团体和自治组织在德育教育上的作用,重视德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