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从创设实际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心编制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工具性”,利用“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和重视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以致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数学 知识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02-0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我们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创设实际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景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使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对其作出通俗的解释,又作出本质的揭示,阐明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加深正确理解。例如:在对a=bc型数量关系进行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可以这样开篇引题:小明家房屋进行装修,买来了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捷?(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选取一小段作为检验样品)。问题:由于电线的精细是均匀分布的,所以每段同样长度的电线的质量也相同。想一想,电线的总质量a、总长度b和单位长度的质量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学生讨论热烈,兴趣很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一种较简捷的方法,抽象得出a=bc型数量关系,引出课题,然后再结合其它生活实例探究,发现a=bc型数量关系中,b、c和a的倍数关系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a=bc型数量关系加深了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心编制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适时地编写与生活、市场经济等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可以看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方程的教学中,可对学生介绍储蓄、保险、债券等知识。例1:刘行生以两种形式分别储蓄一年期2000元和1000元,一年后全部取出,扣除利息税后实得利息43.92元,已知这两种储蓄的利率和为3.24%,求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各是百分之几?(利率税=利息金额*20%)
在学习不等式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解决有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物价的上涨与下跌等应用问题,例2:化工厂计划用甲、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50件,已知每生产1件A产品需甲种原料9千克和乙种原料3千克;每生产一件B件产品需甲种原料4千克和乙种原料10千克,现有甲、乙两种原料360千克和290千克,请你利用这些原料,设计出生产A、B两种产品的几种方案。
在讲述函数内容时,可编写投资——消费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例3:某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逐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3、利用“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其中的“关于代数的故事”、“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热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黄金分割”、“求平均数”等内容起着对课本知识引申拓广、消化应用等重要作用,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应用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
4、重视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以致用
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布局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会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数学 知识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02-0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我们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创设实际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景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使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对其作出通俗的解释,又作出本质的揭示,阐明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加深正确理解。例如:在对a=bc型数量关系进行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可以这样开篇引题:小明家房屋进行装修,买来了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捷?(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选取一小段作为检验样品)。问题:由于电线的精细是均匀分布的,所以每段同样长度的电线的质量也相同。想一想,电线的总质量a、总长度b和单位长度的质量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学生讨论热烈,兴趣很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一种较简捷的方法,抽象得出a=bc型数量关系,引出课题,然后再结合其它生活实例探究,发现a=bc型数量关系中,b、c和a的倍数关系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a=bc型数量关系加深了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心编制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适时地编写与生活、市场经济等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可以看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方程的教学中,可对学生介绍储蓄、保险、债券等知识。例1:刘行生以两种形式分别储蓄一年期2000元和1000元,一年后全部取出,扣除利息税后实得利息43.92元,已知这两种储蓄的利率和为3.24%,求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各是百分之几?(利率税=利息金额*20%)
在学习不等式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解决有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物价的上涨与下跌等应用问题,例2:化工厂计划用甲、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50件,已知每生产1件A产品需甲种原料9千克和乙种原料3千克;每生产一件B件产品需甲种原料4千克和乙种原料10千克,现有甲、乙两种原料360千克和290千克,请你利用这些原料,设计出生产A、B两种产品的几种方案。
在讲述函数内容时,可编写投资——消费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例3:某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逐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3、利用“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其中的“关于代数的故事”、“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热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黄金分割”、“求平均数”等内容起着对课本知识引申拓广、消化应用等重要作用,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应用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
4、重视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以致用
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布局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会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