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品质。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其中涉及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学习方式、教师自身素质等的变革对我们的政治教学都是一种挑战。与时俱进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方为新形势下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出路。
  
  1 教育理念的研究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理解,促进学习,学生应真正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一理念实际体现了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观: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职责不是“教授”,而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潜能。
  然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已经形成统一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述教材——提问巩固——布置练习,少有变更,几乎都是用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去培养风格本各异的学生,以致忽视个性。新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因人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有机会作答;在活动安排上可尽量丰富多彩:时政简播,课堂辩论,角色模拟等。
  新课程改革理念与罗杰斯教学观一致,都强调以学生为本,就要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奥妙”,有时,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如何更好体现这种师爱呢,最基本就是尊重和信任学生。作为学校的一门德育课程,政治课总是会涉及一些现实中的焦点或敏感问题,而由于课程与现实存在较多的社会性差异以及学生(尤其初中生)对某些问题确实存在较片面认识。如何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引导,而不是简单且冷冰冰地训斥,灌输了之。因此,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可教可育的资质,新生每一个学生所拥有的接受教育滋养的权力;要学会赏识学生,多一些赞美,让尊重、关怀如同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使学感到亲切和温暖;既做到“有教无类”,又做到“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爱护每个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革命性变化。
  
  2 课堂教学的实践
  
  传统政治课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导致了政治课枯燥无味,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滞后于社会实际。新课程改革呼唤大胆改革创新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定位师生角色,从而构建一个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
  2.1 变换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悟明理。例如,在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就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要示注意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更多问题——提出有价值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求举例说明。学生在自学、讨论、举例说明过程中表现得积极活跃,因为古往今来由于不同价值观导致迥异人生道路的例子都可信手拈来。这样,不仅课堂搞活了,而且给了学生“成功”的感觉。
  2.2 将讨论引入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课堂讨论富有成效,这需要老师在确定讨论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挑战性、两难性和生活性,如此才能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切磋,交流看法,有利于取长补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政治教学,也是与时俱进创新政治教学的崭新课题。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大力促进住处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充分发挥住处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政治课是理论与现实关联极密切的学科,但由于现有课程设置及一些“硬件”跟不上,不可能让学生都能在“直接经验”中获得认知。若能熟练地利用现代化设备创设丰富的色彩、声音、图像、文字,生动科学地传递大量信息,则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还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与练习;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俯一些较为抽象概念与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3 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自身素质
  
  3.1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笔者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1)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 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识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3)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4)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用于创设情境的材料要精,而不能滥。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3.2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自身素质又是一个挑战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选择的课程可能不是教师规定的,探究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而且,中学政治课程本身涉猎内容就很广泛,包含了心理学、法律、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这就更要求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政治教师必须成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师。其一,不断加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其二,及时更新所教具体学科的知识结构;其三,增加跨学科综合知识,注重培养自身人文精神;其四,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和领域。
  
  4 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策略与要求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4.1 课外阅读法 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加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对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现阶段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笔者觉得有必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笔者的做法主要是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注意材料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定期印发给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
  4.2 问题法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例如,在讲到政治常识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笔者及时抓住了当前的时政热点——美俄关系的变化,创设了问题情境。先介绍美俄关系的现状,着重指出俄罗斯对美国关系的变化,如“9.11”事件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美国打击恐怖活动,关闭了驻古巴的电子临测中心和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等,然后提问: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做?美俄关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何在?课堂上一下子热闹了,笔者试着叫了几位同学以表看法,其中不乏有肤浅的、片面的观点,有的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时笔者适时地引入新课,学生们带着悬念学完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含义和作用,最终也真正俯了美俄关系变化的实质所在。在讲完这个概念后,再让学生自已举例,自己给自己创设境,学生涌跃发言,谈到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发展了认知能力,特别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
  4.3 主题讨论法 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在这声辩论中,有的学生言之有理,有的学生概念模糊,有的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这恰恰锻炼了他们随时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中述理由,也锻炼了自己灵敏的思维能力。而那些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中,也没有无动于衷,也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虽然这堂课的所谓“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笔者觉得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印象特别深刻,理解也特别透彻。总之,通过这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得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4.4 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 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待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们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方法与情感三者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过程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凝结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其他文献
在农村中学,与人类的生产活动联系十分紧密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理应结合农村实际特点,即要立足于本地“三农”问题,本着提升研究者综合素质和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活动目的来开展研究活动。    1 关注“三农”热点与焦点提出研究课题    “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个十分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牵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关系到“三农”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都可
期刊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数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1 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如果孩子们总是一味的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范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识字。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  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创新思维精神的具体培养,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比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的地位要低。如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注重师生共同对问题的探究,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注重在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和理解。  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史料给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一个平台。无论研究历史还是学习历史都很难接触到实际的历史,史料是回归历史的重要中介。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无论版本如何,都引用了许多的历史资料,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料,引导学生
期刊
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根,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树立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和世界观应成为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点。但许多学生普遍缺乏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呢?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1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及对策    当前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方式和内容过于单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英语人才的需要,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不懂英语将被社会所淘汰。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这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要学好英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好英语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有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英语是未
期刊
写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然而课改时期,老师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忽略写字教学,便导致学生对写字不感兴趣。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呢?    1 讲书法故事,激发兴趣    我国的文字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书法灿烂辉煌,名家辈出。其中不少书法家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去领悟要领,逐步掌
期刊
“趣味教案是前提,趣味教法是手段,趣味学法是目的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1 教案中体现趣味    在编写教案中,一是大量阅读有关资料,拥有讲课的常流水,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例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课文中介绍的较简单,为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让学生学习我国古代史上这些杰出科学家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精神,在教案中笔者穿插了课文中未详细提到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初中也开始了课改。由于缺少对政治新课程的教授经验,许多老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或多或少产生不适感。笔者在初中政治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在此写出以便与各位同仁交流。  首先,要有教好新课程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的全新内容和结构对每一位农村初中政治老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每一位教师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钻研新教材,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