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堂的创新导入法探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的导入法是指体育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上课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随着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体育课的教学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学体育教师应主动适应目前国家新一轮课堂改革的要求,针对中学体育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并创新出不同类型的导入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要上好一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体育课堂导入法:
  
  一、以新激趣法
  
  教师上课前通过讲故事(与所学内容有联系)的形式,以故事提到的人或事的典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所要讲的教学内容。
  特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
  
  二、以旧带新法
  
  教师上课前通过对已学知识的温习后再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此法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准备简单,操作方便,对于体育水平偏差的班级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例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首先我在体操垫上放置一个球和一块砖,我问学生:“球和砖在同样的外力下,为什么球滚动快而砖滚动慢或者不能滚动呢?”学生很快就回答了这一简单的物理现象问题。我又导入说:“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一原理来学习《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学生被调动起了学习的兴趣,很好地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提问设疑法
  
  通过提问使同学们能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并能自觉地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提问学生:看过青蛙跳跃的动作吗?学生马上想到青蛙跳跃的动作,然后跃跃欲试,自然就会做出各种蛙跳动作。在队形队列教学中,提问学生:看过电视上的解放军叔叔是怎样走路的吗?学生马上就会模范解放军叔叔怎样踏步、抬头挺胸、怎样摆臂的动作,在这样的基础下,老师马上引入课堂内容,做出示范,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动作要领,并能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四、表演导入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体育运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一些新课时,可以适当采用表演导入法,即通过标准到位的动作、优美的姿态、轻松的步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如在学习健美操时,由于学生对健美操不是很了解,老师对健美操做个简要介绍后,如果能配上音乐,在学生面前表演一套动作优美、节奏感又强的健美操,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这种良性刺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
  
  五、反口令导入法
  
  有时学生在开始上体育课时,思想涣散,注意力很不集中,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就私下说,还不时动手动脚的。为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反口令效果最好。方法一: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老师说:“立正!”学生应马上做出相反的动作“稍息”;老师说:“向左转!”学生马上“向右转”……方法二:学生自己喊口令,自己做动作。如大球小球法,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指定一个为排头,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做,排头说“大球”,同时用手势做成小球的样子,第二人应接着说“小球”,同时做出大球的样子,如此交替进行,看谁反应快,说得快做得准。如此练习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其注意力。
  
  六、叫号纵跳导入法
  
  在学习跳远项目时,可用此法导入新课。方法:老师叫1号时,第一排和第一列同时往上纵跳一次;叫2号时,第二排和第二列同时往上纵跳一次;3、4号同1、2号做法类似;5号时单行单列往上跳;6号时双行列往上跳;7号时全体向上跳。看谁反应快、做得好。这样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
  
  七、音乐导入法
  
  上体育课,一般要进行基本的体能练习,即跑、跳、投练习。仅由老师喊口令,学生做练习,时间长了,学生就觉得很枯燥,还觉得很累,因此有些学生动几下就不做了,或干脆借故请假。针对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呢?大家都知道音乐能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感觉,我们为何不把音乐带进体育课堂呢!如做广播操,天天听着这单调乏味的口令做,学生的兴致一定不高,做的效果也不好,若能换成节奏明快、动感又强的音乐,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再如在寒冷的冬天上篮球课,开始学生冻成一团,步都不愿跑,这时放动感的音乐,组织学生一起跳兔子舞。一听到这音乐,学生的兴致大增,一曲终了,学生都跳热了,这样接下来的课就好上多了。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总之,方法多多,关键在想。采用新颖的导入方法,上课过程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的教学内容、当时的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只要我们善于创新、勇于发现,就一定会不断有所突破,成功地上好每一节课。
其他文献
每年的高三都有一批理转体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在短时期内,在不影响他们的文化课成绩的限度内,使他们能够顺利地通过体育高考测试,是我们应着重解决的问题。而发展身体的力量素质是影响身体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为在实施发展力量素质过程中达到优化控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力量素质的发展要全面而又有重点。在发展力量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应使四肢、腰、腹 、背、臀等部位的大肌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语文课堂上讨论越来越多,却反而显得“语文味道不浓,语文课的特点在丧失”。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否则,就会使语文课缺失了语文味。  笔者借鉴一些优秀教师精彩高效的教学片段,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课中寻找语言的真谛谈几点看法:    一、学会在语文课中感知语言    充分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全程的坚实基础,所以,
期刊
对人的个性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教育和实践活动对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兴趣、性格、能力、意志品质、自信心、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等几个方面的培养来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发展学生的个性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广泛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是可变的,是在社会
期刊
听力是一种领会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听音、辨音和听音会意的综合能力。听力是在听的练习里培养起来的。   首先是多听,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听的练习。  其次是强听,就是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听。  再次是善听,为避免听力练习的枯燥乏味,听力训练要尽量做到方法多样化,引导学生把枯燥的练变成一种兴趣活动。  最后是精听,对听力材料要有所选择,精心设计。  下面就
期刊
一个国家的活力和竞争力,集中体现在这个国家的创造力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不断探索、解决的难题。传统体育教学效果往往是“学生围着老师转,离开老师啥也不会干”,学生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现性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造力,已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良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其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现在,我想就这一问题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自己的一点浅薄之见。    一、加强情感教育
期刊
进入21世纪,外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英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英语教学必须打好语言基础,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利用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里爱英语,愉快地学英语、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一、新课导入要贴近教材、贴近生活  
期刊
随着义务教育轰轰烈烈的开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其中正面的积极效果是显著的,既减轻了家庭在教育上的负担,又贯彻了全民教育的宗旨。但是在农村教育这块土地上,我觉得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提出几点与各位探讨。  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宗旨是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青少年都能上学,有书读。  但是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被“捧”到了初中毕业,当然大家很容易理解这个“捧”字,也就是说不管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和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阅读教学受到广泛重视。在语文科活动中,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训练都是以阅读为中心的。然而,虽然阅读教学形势一片大好,但可教与学中的新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与对策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期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可以说没有理由与网络无关。我们身边的青少年大部分上过网,有的甚至对网络到了痴迷疯癫的程度。下面举一个发生在我校初三年某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2009年5月的某一个晚上,我校初三(3)班王某与要好的两个“哥们”一同到我镇一网吧上网,王某与两名“哥们”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反恐精英》,他们的游戏角色与一网名“王上王”的玩家在网上遭遇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一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