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厘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结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主体上应建立学校、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机构等参与的多元主体;在管理模式上可实施“教学运行”和“教学监控”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在方法和载体上可实施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SJG067)
  作者简介:蔡敏燕,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绩效管理部部长、督导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曹根基,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5-0055-04
  近几年,随着生源数量的逐年下降,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日趋严峻,外部竞争日益激烈,教学质量对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显示出更加重要的意义。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完善高职院校自主办学机制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文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学校的视角探讨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基于校企合作,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内涵、新要求,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逐步形成了既有普适意义又有本校特色的“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一)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和高职教育质量
  关于“质量”的概念,一直是众说纷纭。如学者Campell and Rozsnayi认为,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体系,可理解为:质量即卓越;质量即零差错;质量即适应目的;质量即变革;质量即标准;质量即增进。综观“质量”的各类定义,“质量”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符合相关标准,二是能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也一直很难有明确的定义,曾经出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传统硬件论、现代多元论、层次类别论、水平级差论、结果论、目标论,等等,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构成及要素。“高等教育质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也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基点所在。因此,从功能目标实现的角度,可将高等教育质量定义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维目标的实现程度”,并由此构成四维质量标准,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质量。四维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狭义概念。广义的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整体系统的质量,包括高等教育四大功能实现的质量和保障因素质量的总和。保障因素包括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所有参量,主要指教学与资源、制度与机制系统、评价与监管系统、领导与统筹等。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因此,“高职教育质量”首先要符合“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要求,符合“高等性”的质量要求,同时,还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其“职业性”的质量要求。
  (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围绕高职教育功能目标的实现,由其保障因素构成的体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学校外部保障和学校内部保障,是政府、行业、用人单位、社会、学校有机结合的、多维的、开放的体系,由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等多层次保障共同组成。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从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建立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职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尤其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已不限于学校内部,而是应该延伸到校外,是高职院校联合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进行的自我教学质量保障。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
  借鉴ISO9000标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涉及教学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及教学质量测量、分析和改进等四大过程,因此,可以相应地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教学管理职责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及教学质量测量、分析和改进系统等四个系统,这种结构既能保证体系要素的完整性,又可避免各个系统间的交叉重叠,而且,层次性较强。
  三、“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逐步构建了“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见图1)。
  图1“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多元主体”的职责权限
  “多元主体”,即将学校、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机构等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共同保障教学质量。主体主要包括责任主体和评价主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都提出职业教育领域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的要求。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除了高职院校是责任主体外,还要积极加强学校与各方的联合、联系,建立互利共赢关系,发挥好其他责任主体和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1)政府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举办单位,是办学的重要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2)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教育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4)随着高职教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作为直接顾客的学生及其家长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他们不再是教育服务的被动接受者,一方面,他们对教学的参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他们对教学的评价也已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5)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的出现、新闻媒体的监督和评价等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教学质量保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多元主体”的职责权限分解如表1所示。   表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元主体”职责权限
  主体职责权限
  学校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内部质量监控等
  政府制订高职教育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法规,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搭建校企合作建设平台;投入办学经费;组织质量评估等
  行业制订本行业法规和质量标准;引导和鼓励本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职业技能鉴定及相关管理工作;发布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与推广,引导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参与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等
  企业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提供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校企共建就业基地等
  学生及其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开展教学监控、教学质量评价等
  社会机构等作为第三方开展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等
  (二)“双线运行”的工作机制
  “双线运行”,即实施“教学运行”和“教学监控”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双线”独立运行,但又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学运行”一条线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抓,主要从“教学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三个过程的管理来保障教学质量;“教学监控”一条线由院长主抓,主要从“教学质量测量、分析与改进”这一过程的管理来保障教学质量。“双线运行”模式能较好地保证监控的独立性,但为了保证“双线运行”的规范、有序、高效,需要注意三个问题。(1)要从制订质量目标、明确职责权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加以明确和落实,同时,建立并完善学校、部门、岗位三级管理流程。(2)要建立稳定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避免“双线”之间形成信息屏障。(3)要建立问责制。从问责的角度看,构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校自觉地养成应有的责任意识,确保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和高质量。问责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和教学的质量、研究与学术的质量、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以及学校组织机构的管理质量。在实施问责时,要明确权责体系、问责主体与客体、问责内容、问责程序和问责结果,尤其要从行政为主导的问责类型向多元主体参与的问责类型转变;要构建新型问责制的路径,建立全面绩效考核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等。
  (三)“三化管理”的方法和载体
  “三化管理”,即丰富教学质量保障的方法和载体,实施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1.标准化。标准化,即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标准化管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和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引入卓越绩效的理念,对教学质量实施标准化管理。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规范教学运行和监控,建立程序文件、工作规范、规章制度,同时,认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并强化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改进机制。
  2.系统化。系统化,即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坚持“就业导向,使每个学生成才;持续改进,让一切客户满意”的质量方针,做到“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在教学运行中,坚持“注重过程,持续改进”的理念,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突破:(1)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2)完善“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合一”即: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学做合一、课堂车间合一;“全过程”即: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实施工学结合)下的学生评价方法,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学生课程学习、顶岗实习等的评价。在教学监控中,坚持“客户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校内校外结合,除开展第一方评价(学校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顾客评价)外,积极引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新闻媒体等第三方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行业、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信息化。信息化,即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来加强信息反馈和数据分析,实现即时、动态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提高管理效能。(1)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接轨,加强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日常管理,及时进行数据分析,调整和优化学院人才培养工作;(2)开发和使用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监控的信息化系统,实施由学生、教师、系(部)管理人员、督导员等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监控和由行业、用人单位、社会机构参与的教学质量外部评价、监控。
  四、实施“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建立各主体的利益共同体
  在保障体系建设中,各主体利益共同体的建立是关键,这是体系建设的关键,关系到多元主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败。必须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和理念,这样,才能促使各主体共同保障教学质量,在实现各自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
  (二)要重视教学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设
  在保障体系建设中,要重视教学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设,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能体现学院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体现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突破的重要内容。
  (三)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在保障体系建设中,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形成学院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使全体师生员工认同学院的办学理念、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共同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合力,提高工作的协同性。
  参考文献:
  [1]Campell,C.and Rozsnyani,C.Quality Assu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Programs,Papers on Higher Education[M].Unesco-CEPES,Bucharest,2002:19-20.
  [2]黄蓉生.质量与保障:坚守高等教育生命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8.
  [3]邹永松,陈金江.问责制与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4):44.
  [责任编辑金莲顺]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理论,对高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的测绘与设计”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通过课程定位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课程设计理念,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制定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形成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的测绘与设计”课程;改革实践;工作过程  基金项目: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高校分校区的日益普遍,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遭遇了诸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在分析新建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普适性问题的基础上,从专业社团建设的视角创新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以期为分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专业社团;校园文化;分校区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R30068)  作者简介:汪建
期刊
摘 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推进校企融合,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把握现代学徒制规律,制订明确发展目标,明确实施的条件,实现了以制度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基于校中厂平台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实践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目标;保障;实施  作者简介:单艳芬,女,常州刘国钧
期刊
摘 要: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不够,仍停留在学历教育补偿层面,整个教学环节与学科设置只是简单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从“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提出将与某专业相近的一线岗位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该专业培训模块的基本架构并嵌入专业素养课程,对进一步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地方职院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在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职能的四个对策: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职教对接、建立合作保障机制。  关键词:地方职院;校企合作;政府职能;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立项青年专项资助课题“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的政
期刊
摘 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目标;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与岗位“零距离接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问题;调查  作者简介:杨永泉,男,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马媛
期刊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法、走访等方法后,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实训教学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点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关注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三是加强商务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院校建设为契机,结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突破:一是实践教学模式上创新和突破;二是农林特色上的突破;三是教师职业素质上的突破。  关键词:高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企业合作积极性,构建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个职业院校研究的重心。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合作模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借用了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探讨了“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其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双师能力;现代学徒制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他要求学习者具备极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及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网络学习的成败。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下商务英语学习者应理解并掌握商务英语词汇的语音知识、语义知识,掌握词汇的指示意义(denotation)和引申意义(connotation),能运用语义学概念,丰富词汇知识和内化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