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课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生活采风——自然中的春天
  1、 1.谈谈你在校园中寻觅的春天的踪迹
  最近网上风传一句:问世间“晴”为何物,直叫人望天长叹!是啊,看看窗外,暮霭沉沉愁煞人,再看看我们的穿着,棉袄大衣身上存,俨然,一派寒意铺面而来。然而,春天在严冬的威逼下缴械投降,不肯露面了吗?
  不,春姑娘她踏着轻轻地的步子,静静地来了。
  今天我们就要去寻觅春天的踪迹,首先来看看我们最美丽的校园,你发现了春天的哪些踪迹呢?请用诗情画意的语言表达你的发现。
  2、 2.走进拍客镜头下许疃的春天
  校园已露春色,老师再带领同学们神游校外,走进一群拍客镜头下的许疃早春
  花坛里的红梅 娇俏可爱 花园里的草木 枝叶关情
  草坪上的风筝 乘风登仙 芽孢,嫩与金色软于丝
  这些拍客们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春景图,也是一首首惹人情思的颂春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与画合二为一,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活动,为画配一句完整的诗。
  活动:为画配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寻觅春天的踪迹方法总结:
  1、1.观察要多角度
  2.2、注意整体与部分
  3.3、抓住个性特征
  4.4、植物与动物
  5.5、自然与社会
  二、 二、艺海拾贝——美文中的春天
  (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二)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三)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四)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春雷轰隆隆,轰隆隆,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春风笑盈盈,笑盈盈,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五)
  春天是个魔术师,谁比她更神奇,谁比她更美丽,她用魔杖拍拍天空的脸庞,天空顿时露出了笑颜,明媚的阳光给云朵镶上金边,她用魔杖碰碰大山的肩膀,群山马上睁开惺松的睡眼,脱去灰色的冬装,换上鲜艳的衣裳,她用魔杖点点大地的胸膛,花儿草儿赶紧钻出被子,仰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她用魔杖敲敲河流的琴弦,河流立刻发出优美的潺潺,情不自禁唱出心中的喜悦, 春来了!春来了!到处都在唱着春天的歌。
  (六)
  春姑娘走过,留下了颗颗璀璨的珍珠。将沉睡了一冬的枯树枝缀得光彩照人。这些珍珠绿芽儿。蜡质的外壳包裹着新的希望,在春阳下熠熠生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嫩芽开。”它总是像变戏法似的,在你不经意间,便忽地破壳而出。探头探脑地打量这个美丽的新世界,吮吸着春的雨露,沐浴着怡人春风……此时,便舒开身子,与春阳合作,制造新一年的养料。充满活力的叶绿体在叶脉中快乐地流动,宛若一股清泉……这,便是我心中的树。
  讨论:选文中写景的特点(可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
  小结:选文中写景的特点
  1、抓住季節性的景物特征,联想想象丰富。
  2、借用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情怀。
  3、善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
  4、句式尽量整齐、押韵。
  5、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描写。
  6、语言生动精炼,富有诗情画意。
  活动:在五分钟之内完成对春的速写
  三、 三、春日寄语——心目中的春天
  悟春
  生机勃发的生命力;
  令人陶醉的景色美;
  寄托理想的新希望;
  珍惜时间的紧迫感。
  活动:颂春
  以“面对春天,我多么想说……”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悟
  四、 四、放飞心灵——歌声中的春天
  作业:绘春
其他文献
摘要: 词汇是贯穿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会应用一些技巧猜测词义,是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石。  关键词: 语境 语法 句法 构词法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英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学生在阅读文章经常会碰到一些生词或是熟词生义的单词,不可能全部依赖字典,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一些技巧来猜测词义,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熟词生义也是近年高考的考查要点,而学生的得分率却比较低。如
期刊
年级 :五年级  课型:歌唱课  教学内容:人音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牧场上的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
期刊
案例背景:  本节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六单元88页内容。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教材前一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基本图形的感知和认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计算图形面积和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但本班学生分析思考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所以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善于去交流思考
期刊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圆锥、圆台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几何特征  2.过程与方法:从旋转体的角度体会圆柱、圆锥、圆台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几何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圆柱、圆锥、圆台几何体模型;  课前做好的纸质圆柱、圆锥、圆台(不包含底面)  重点  圆柱、圆锥、圆台概念的生成及结构特征  
期刊
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  课题:14.《检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3.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重点:1.阅读第 6自然段,借助文中连续问号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文末“这个孩子真棒!
期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 》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作用。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斜面”是本单元所学习的四种简单机械的第二种,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研究简单机械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斜面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
期刊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这句话的含义。  3.懂得“在劳动中更能锻炼自己、更有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从小培养自力更生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能力有助于人的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人需要经历各种锻炼,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就是这个道理。  二.、回顾课
期刊
一、一、教学目标  1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批判质疑,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歌曲《爱的奉献》几乎唱响半个课堂,结合课文内容,配上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喜或悲背景音乐,使学生乐学善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社会责任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人类的精神生命有接续;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2.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由一个问题进行延伸思考,形成新的问题和思考,培养对生命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生命、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增强个体生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期刊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好像”“大概”这种表猜测词语的用法。  2、.通过再现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3、.以扩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细节描写。  4、.认识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尽管……但是……”。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好像”“大概”这种表猜测词语的用法。  2、.通过再现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以扩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