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高效预习作业设计探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799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作业,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几乎每天都进行的学习活动。课前预习的好坏,对学生的听课质量乃至学习成绩都有很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虽也明确提出一读二查三抄四思五问的要求,但由于笼统性和机械化,学生对待预习作业依然多半停留在读课文、查字典上,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开创性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预习不仅仅是扫除文字障碍,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布置预习作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真正让预习发挥应有的效用。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预习作业的布置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更不应该是漫无目的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常常在布置作业时,会很随意地加上一句“预习新课”,然后也不做任何的要求和指导。这种随意性的预习作业不仅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且教师也无法检查。因此,在布置预习作业之前,教师应充分关注到新的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与新课之间的联系和分歧。明确了教学目标,预习作业的设计也就有方向了。
  例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目标为:(一)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二)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根据这两个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以下几题预习作业:1.作者回忆了自己母亲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换?2.自选句子进行赏析,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并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二、预习作业的设计要凸现文体特点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预习作业:预习新课,把课文读几遍,给课后的字词积累注音并解释,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这样单纯地以读抄为主要形式的机械性作业,会让学生逐渐失去预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期待。语文学科,文体特点尤为突出,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设计相应的预习作业。
  例如,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第21课《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文章的故事情节性较强,且富含深意,可以这样布置预习作业: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文章叙述的故事,并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这样的预习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预习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教师要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设计预习作业,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还相当程度地保留着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因而预习作业的布置就应该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初二、初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越来越强,预习作业的设计则应该侧重于让他们多思考,多质疑。美国教育家斯金纳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他所说的正是自修之道,也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质疑,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的时候,就会不仅仅局限于提前读几遍课文,认识几个生字词,他们就会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提前发现自己即将遇到的困难,增强他们听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对于教师来说,在检查学生预习作业的时候,可以预知到对于新课学生的不足和疑惑在哪里,从而制定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节,真正体现“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
  四、预习作业的设计可引入合作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新生。然而,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却还是停留在以学生个体为主的单打独斗上。所以,可以把“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到预习作业的完成中。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有一定难度的预习作业。
  例如,在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活动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由各小组拟定采访计划。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负责起草采访提纲,字写得好的负责谈话记录,文字功底好的负责整理谈话记录,表达能力强的负责和老师沟通以及在语文课上向全班汇报。这样,就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更能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预习作业的设计可巧借课文插图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会对一些课文配上插图,插图给人的印象形象直观,可以用插图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尤其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有意识地去探究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老舍的《茶馆》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预习作业:熟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指出插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常发现一个突出问题:学习无兴趣、学法简单、效果不理想,甚至个别学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少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理,真是处于 “学后知不足,教后有所困”的窘境。俗话说:有病不能乱投医,对症下药有疗效。教与学的方法不改进,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排解,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吕叔湘先生曾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
期刊
一、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语文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教师可在教室里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对学生提出阅读行为要求,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作品和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的名家配乐朗诵,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利
期刊
广东清远市佛冈县水头中学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总是提不起兴趣,视其为“拦路虎”,惧怕、厌烦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教学也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原动力,是决定能否自主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初中文言文学习
期刊
我校地属城乡结合部,农村家庭多,无稳定职业家庭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学习基础较薄弱。作为一名初三语文老师,深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当务之急,怎样才能处理好“激励”和“效率”的关系,让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学有所获,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允许学生持有教学辅导资料,教师应及时主动下发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复习课中,我允迕学生持有教学辅
期刊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应该得到发扬。可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少人对这一基本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一是认为它已不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而将它摒弃;二是从应试的需要出发,说客观性试题分值减少,主观性试题分值增多,背诵已失去了意义。因此,在中小学,几乎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就连课本中指令背诵的内容也被置之不顾了。课堂上有的只是对课文内容“碎尸万段”的分析,语文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学生在校几年
期刊
一、转变角色,营造氛围  传统的语文课少不了语文教师的自我表演展示,老师们都不愿意从神坛走下来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当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提升,接受的知识逐渐广博时,也许你的表演就不再让学生感兴趣,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极为被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绝不能再是教师居高临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管理学生服从的关系,我们必须要转变角色,努力构建一种互相帮助,和
期刊
《登上地球之巅》选自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郭超人先生的长篇通迅《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虽然我对攀登珠峰的消息早有所闻,但从看到它的第一眼起,我还是对珠峰北坡――这条死亡路线的艰难和凶险而感到震惊,更被文中登山英雄那激越淋漓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了。我惊异于郭超人这位心灵捕手的巨大魅力,更惊叹于文中那动人心魄的舍生忘死。基于文本的特点和内心的震撼,我设计了这个情感体验式课堂,力求在课堂上拨响学生的情感之弦,
期刊
一、探析素材的缺失原因  1.无我,何以趣写?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于2013年05月21日在广州日报发表评论《语文学不学无所谓,症结在哪里?》一文,他认为当前在高考指挥下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种种问题,如急功近利搞“提前量”,教学失去“梯度”,不让学生读“闲书”等等。他特认为要改变高考作文阅卷“趋中率”严重的趋势。“趋中率”畸高,很难高分,而马虎应对却有40分左右的二等,这也导致语文学不学无所谓的
期刊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针对唐朝后朝“师道之不传久矣”的社会现象和“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著《师说》,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教师的任务、标准、师生关系等。社会发展至今,国民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家庭的重视。尊师重教,已经与当年的“耻学于师”天壤之别。从教师的视角再读《师说》,对我们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不乏启示。  为人之师,应将育人放在首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为大
期刊
去年秋季,我任六年级语文课。工作之余,喜欢写些小文章,于是与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从一节作文课开始。  几十个学生把作文交上来,我先粗略看了一遍,说实话,大多数学生写得不怎么样。不过有个学生叫崔永生,他写的一篇《秋游野三坡》却让我爱不释手,字迹虽潦草,但文笔非常棒,以至于我一连读了好几遍。真没想到,班里还有这样一位“文章妙手”。我当即决定,把这篇作文当成范例,让崔永生自己朗读给全班听。  一听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