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译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在口译活动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口译员需要一次性听取信息,甚至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进行原语信息听辨、理解、记忆和表达,并在些基础上对源语信息进行重构,最终实现信息从源语向目的语的转换。理解和记忆是口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使口译员加强对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而全面提高译员在口译工作中的能力。
关键词:口译活动;理解;记忆;重要作用
一、口译活动中的理解和记忆概述
理解和记忆是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技能,几乎参与了每一种认知活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口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强度非常高的活动中,理解和记忆更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理解原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理解了原语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工作也起着关键的的作用。要想弄清楚理解和记忆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就首先应了解理解和记忆的原理和作用,从而进一步将其引入到口译活动中去。
(一)口译活动中的理解
在口译活动中,理解原语信息是口译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首要步骤,这一步如果不成功那么口译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刘和平教授在《口译理论与教学》一书中指出口译的理解过程“是分析综合的过程,可以分为语音听辨、语法层次分析、语义和篇章分析、文体修辞分析、文化分析、社会心理分析、意义推断和综合”。这一定义表明,口译的理解过程是理解语言载体和非语言载体的综合。此外,口译过程中的理解和一般情况下的理解相比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过程。这种特殊的理解过程称之为“思维理解”。所谓“思维理解”就是一种口译中普遍存在着的分析与综合并存、语言载体与非语言载体并存的口译职业思维现象。在思维理解过程中,不论是语言载体还是非语言载体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能将原语理解僅仅看成是‘纯’语言的理解,从而忘记了语言的理解若无语言外信息的参与便毫无意义。因此,在口译的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分析,始终牢记,理解不单单是理解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口译中的理解不是一个线性的理解过程,一般认为口译的理解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认知过程同时进行的。
(二)口译活动中的记忆
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以及再认或回忆。根据信息在大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将人的记忆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后产生感觉像,
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像仍然维持极短的片刻,感觉信息能够瞬间储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人体虽然能够感知全部的信息单位,但是因为瞬时记忆消失太快,在信息单位消失之前人体不能报告出全部信息单位。但是,瞬时记忆为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了时间和可能性,为高级认知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短时记忆是信息通过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环节。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时间短,容量也十分有限。然而,短时记忆的能力可以通过分组和编码大大增强。每个信息单位的信息密度可以通过分组和编码无限扩大,大脑分组和编码的能力越强,短时记忆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越强,而分组与编码实际上需要激活长时记忆,充分调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储备。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输入信息的熟悉程度越高,认知程度越深,短时记忆的能力就越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通过听觉进行编码,有时视觉系统与听觉系统共同参与信息的编码,短时记忆的信息也可通过语义进行编码,语义编码是指与意思表达相关的信息编码。
在口译认知理解过程中,不论是词汇、句法、语用知识等“自下而上”的因素,还是话语主题、个人经历、社会经验、专题知识、社会常识或百科知识等“自上而下”的因素,都无一例外以一种较为稳定的形态储存在人的大脑记忆中。它们不断地被工作记忆激活或调用,用于理解输入的新信息,这种较为稳定的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记忆形态就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起到一种“知识库”的作用,是工作记忆高效、快速地提取认知信息的“基地”。长时记忆对于译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译员要利用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和程序来理解输入信息的意义,以及解决口译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一名译员的知识越渊博,经历越丰富,处理应对过的状况越多,就越能胜任口译这门职业。
二、口译活动中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口译交际中至少需要两种语言介入,其中讲者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原语,译者在听懂讲者的发言后,通过理解和记忆,将讲者语言翻译成听讲者所能听懂的语言,这个语言叫做目的语。在译者将原语转化成目的语的过程中,大脑都会参与。当译者接受到原语后,首先会激活译者大脑中对于原语语音、词汇、句法等的记忆储存,然后通过分析综合后产出目的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口译的过程中,记忆是理解的前提和保证,理解是记忆的辅助和提高。也就是说,没有记忆参与的理解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容易产生理解的偏差,从而造成误译。而没有理解参与的记忆则会变成僵化的转述,导致目的语信息的遗漏,影响表达的准确性。简而言之,在口译活动中,理解和记忆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割裂了其中任何一个而孤立地去看另一个都会对口译的最终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结束语
口译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认知活动,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不可或缺,且直接影响译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文分析了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希望可以引起口译者对理解和记忆技能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口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技巧》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
[3]刘冬妮.记忆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4(30).
关键词:口译活动;理解;记忆;重要作用
一、口译活动中的理解和记忆概述
理解和记忆是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技能,几乎参与了每一种认知活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口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强度非常高的活动中,理解和记忆更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理解原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理解了原语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工作也起着关键的的作用。要想弄清楚理解和记忆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就首先应了解理解和记忆的原理和作用,从而进一步将其引入到口译活动中去。
(一)口译活动中的理解
在口译活动中,理解原语信息是口译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首要步骤,这一步如果不成功那么口译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刘和平教授在《口译理论与教学》一书中指出口译的理解过程“是分析综合的过程,可以分为语音听辨、语法层次分析、语义和篇章分析、文体修辞分析、文化分析、社会心理分析、意义推断和综合”。这一定义表明,口译的理解过程是理解语言载体和非语言载体的综合。此外,口译过程中的理解和一般情况下的理解相比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过程。这种特殊的理解过程称之为“思维理解”。所谓“思维理解”就是一种口译中普遍存在着的分析与综合并存、语言载体与非语言载体并存的口译职业思维现象。在思维理解过程中,不论是语言载体还是非语言载体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能将原语理解僅仅看成是‘纯’语言的理解,从而忘记了语言的理解若无语言外信息的参与便毫无意义。因此,在口译的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分析,始终牢记,理解不单单是理解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口译中的理解不是一个线性的理解过程,一般认为口译的理解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认知过程同时进行的。
(二)口译活动中的记忆
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以及再认或回忆。根据信息在大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将人的记忆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后产生感觉像,
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像仍然维持极短的片刻,感觉信息能够瞬间储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人体虽然能够感知全部的信息单位,但是因为瞬时记忆消失太快,在信息单位消失之前人体不能报告出全部信息单位。但是,瞬时记忆为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了时间和可能性,为高级认知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短时记忆是信息通过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环节。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时间短,容量也十分有限。然而,短时记忆的能力可以通过分组和编码大大增强。每个信息单位的信息密度可以通过分组和编码无限扩大,大脑分组和编码的能力越强,短时记忆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越强,而分组与编码实际上需要激活长时记忆,充分调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储备。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输入信息的熟悉程度越高,认知程度越深,短时记忆的能力就越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通过听觉进行编码,有时视觉系统与听觉系统共同参与信息的编码,短时记忆的信息也可通过语义进行编码,语义编码是指与意思表达相关的信息编码。
在口译认知理解过程中,不论是词汇、句法、语用知识等“自下而上”的因素,还是话语主题、个人经历、社会经验、专题知识、社会常识或百科知识等“自上而下”的因素,都无一例外以一种较为稳定的形态储存在人的大脑记忆中。它们不断地被工作记忆激活或调用,用于理解输入的新信息,这种较为稳定的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记忆形态就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起到一种“知识库”的作用,是工作记忆高效、快速地提取认知信息的“基地”。长时记忆对于译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译员要利用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和程序来理解输入信息的意义,以及解决口译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一名译员的知识越渊博,经历越丰富,处理应对过的状况越多,就越能胜任口译这门职业。
二、口译活动中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口译交际中至少需要两种语言介入,其中讲者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原语,译者在听懂讲者的发言后,通过理解和记忆,将讲者语言翻译成听讲者所能听懂的语言,这个语言叫做目的语。在译者将原语转化成目的语的过程中,大脑都会参与。当译者接受到原语后,首先会激活译者大脑中对于原语语音、词汇、句法等的记忆储存,然后通过分析综合后产出目的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口译的过程中,记忆是理解的前提和保证,理解是记忆的辅助和提高。也就是说,没有记忆参与的理解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容易产生理解的偏差,从而造成误译。而没有理解参与的记忆则会变成僵化的转述,导致目的语信息的遗漏,影响表达的准确性。简而言之,在口译活动中,理解和记忆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割裂了其中任何一个而孤立地去看另一个都会对口译的最终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结束语
口译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认知活动,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不可或缺,且直接影响译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文分析了理解与记忆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希望可以引起口译者对理解和记忆技能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口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技巧》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
[3]刘冬妮.记忆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