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空间思维,明确构架基础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dy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异面直线”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空间图形关系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认识、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提供了基础构架,为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解决空间图象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来具体谈一谈如何做好“异面直线”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数学概念;异面直线;概念教学;教学设计
  异面直线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异面直线的教学设计,就必须使学生掌握异面直线的基础概念,理解异面直线的空间形态,牢记其形成条件,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有缓度,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最小化、学习乐趣最大化、学习质量最高化、学习能力综合化,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异面直线的教学质量.
  [?] 掌握异面直线的基础概念
  (一)相关问题
  一些教师轻视基础概念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对数学基础概念的讲解匆匆了事,期望利用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这不仅无法使学生形成数学意识,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不再深入学习和研究.
  (二)基础概念
  异面直线是指两条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直线,它们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三)如何引入
  由定义可以看出异面直线是三维概念,从其概念中可提取四个重点元素:空间、直线、不平行、不相交. 针对异面直线的概念引入,我们采取“三步走”的教学设计.
  (1)认识直线关系
  课始教师提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学生答:“相交和平行.” 教师拿出两根吸管,分别放在讲桌上面的两张纸上,摆出一定角度,提问:“此时两根吸管所在直线形成何种位置关系?”学生齐答:“相交!”教师将其中一张纸拖着吸管往上抬起一段距离,又问:“此时两根吸管所在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一些学生疑惑地说:“相交?”另一些学生否定:“不对,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一些学生疑惑地说:“平行?”另一些学生说:“不对,这两条直线显然不是平行的.” 学生陷入深思:怎样去形容这两条直线的关系呢?出现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原因是什么?一些学生率先想到答案: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条直线不处于同一平面,而平行和相交都是以同一平面为前提的.
  (2)应用生活模型
  教师将问题深入,带入生活模型:“其实这种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教室的日光灯管所在直线与门框所在直线之间的关系. 你们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开动脑筋,回答:“衣柜底面垂直于墙面的边所在直线与衣柜上面平行于墙面的边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
  (3)引入数学概念
  最后教师再引出数学概念,使学生了解到“异面直线”的含义,并根据异面直线的概念回过头去判定自己所提出的日常生活中的异面直线模型是否正确,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概念重要性的认识.
  [?] 理解异面直线的空间形态
  为了使学生更形象、具体、直观地了解异面直线的存在状态,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两种教学设计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使异面直线更形象化、感官化,而且可以为学生建立“有形”的空间模型,提高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在多媒体显示屏上构建出一个二维平面α,在平面外取任意一点,记为点A,在其上出现一点,记为点B. 连结点A与点B,此时形成的直线记为直线AB. 在该平面上任意画出一条直线,记做直线a,要求直线a不经过点B,如图1所示. 我们就可以称直线AB与直线a为异面直线. 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对空间结构有了形象的感官认知,并且对异面直线的空间位置关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二)建模教学
  如何使两条直线的空间状态在草纸上表示出来,这是一个教学重点. 我们首先在黑板上为学生演示异面直线的表示方法,以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二维平面,在其上取一点A,然后做一条直线穿过点A,要求此直线的两端要超过平行四边的内部区域. 之后我们擦去点A以下位于平行四边内部的直线或用虚线表示,保留位于平行四边形之外的直线.再在平行四边形内部做一条不过点A的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就可以表示异面直线. 之后我们将全部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每人画一幅异面直线图,由小组内部穿插检测其他学生画得是否正确.
  这样做一来可以使枯燥的画图教学变得有趣,提高互动性;二来在学生为彼此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他人以及自身的问题,通过互帮互助改正错误,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异面直线的理解.
  [?] 牢记异面直线的形成条件
  为了使学生牢记异面直线的形成条件,我们采用探究式的教学设计,提问:我们知道,不在同一平面内,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就是异面直线,那么我们是否还能将其精简一下,并说明原因.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之后,学生纷纷认为“异面直线”的概念可以精简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 学生进一步进行解释,该简化概念中涵盖两个重点,一是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二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首先我们对两条直线进行限定,不平行. 假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不平行,那这两条直线必相交. 然后我们又限定这两条直线不相交,否定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假设. 通过这样的双重限定,限制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首先给予学生表扬,之后在黑板上画出草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取直线上任意一点,与直线外任意一点做出一条新的直线,问这条两直线属于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一些学生说:“这两条直线异面相交.” 另一些学生立即纠正了这种说法:“不应该有异面相交这种说法,这两条直线同面相交. 因为由这两条直线可以构成一个新的平面,这个平面与原平面相交.” 此时教师补充:“这两个平面叫做相切面.” 之后在课堂上开展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在书本中找到异面直线.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结果多数学生的解法为:将书本翻到任意一页,在其中一页画上一条平行于页轴的直线,在另一页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页轴的直线,此时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 教师给予鼓励,之后将自己书页中的页轴涂上颜色,说:“看,现在我们有三条直线,分别位于两个相切的平面内,而书轴为两个平面的切线,并且每条一面直线均与切线在同一平面内,它们平行或是相交.” 学生若有所思.之后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平面间的关系.   由此我们将异面直线问题延伸成为空间平面的关系,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思维,为学生树立以数学概念为依据的严谨的解题思路和探究思路.
  [?] 提高异面直线的运用能力
  异面直线概念教学的最后一步就是巩固概念和使用概念,对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同样也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习题练习
  例题1:对下列命题的真伪性进行判断:
  ①空间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为异面直线;
  ②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
  ③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
  ④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
  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根据异面直线的概念,完全可以对各个命题进行判定,十分简单.
  例题2:现有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以下哪个条件可以判定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
  ①平面α内有不共线的三个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
  ②平面α与平面β都垂直于同一平面;
  ③平面α内有AB和CD两条直线,满足AB∥平面β,CD∥平面β;
  ④AB和CD是两条异面直线,满足AB∥平面α,CD∥平面α,AB∥平面β,CD∥平面β.
  这道题目的难度有所增加,考查学生对异面直线关系以及异面直线所处平面关系的理解.
  解析:此时我们采用上文提过的页面模型. ①X型相交平面内可以找到不共线的三个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 ②以课桌为另一平面,将翻开书的立于课桌上,此时两平面相交. ③此时AB与CD可能平行. ④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平行于两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在做题时学生可以总结小规律,提高做题速度.
  (二)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一些学生提出问题:异面直线之间能不能形成角度,异面直线的距离怎么计算?
  我们以书页模型为基础向学生讲解:任何两条异面直线所在的不同平面均可以构建出一个正切关系,即两平面相互垂直,正切线是唯一的. 这条切线与每条异面直线之间都处于同一平面内,由此我们以正切线为关联点找到异面直线距离和角度的关系.
  角度:正切线与其中一条异面直线存在一个焦点,经过该焦点做一条平行于另一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与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度即为两条异面直线的角度. 另外,我们规定该角度范围是(0°,90°].
  距离:在正切线与一条异面直线的焦点上做一条垂直于另一条异面直线的垂线,那么该焦点到另一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即为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总之,异面直线是一个三维概念,在教学设计中以二维平面为出发点,以线与线关系为基础延伸出面与面关系,通过由浅入深、由概念变实用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异面直线的理解深度化、广度化,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使数学做到有理有据,这才是最好的教学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不等式acosθ+bsinθ≤(a,b,θ∈R,ab≠0)(或其等价形式)的结构出发,联想代数或几何模型,得到了该不等式的六种证法.  关键词:不等式;模型;证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可以联想不同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一题多证.本文以不等式acosθ+bsinθ≤(a,b,θ∈R,ab≠0)的证明为例,供参考.  
期刊
摘 要: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效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省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本文主要阐述了课堂小结的设计原则和有效进行课堂小结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课堂小结;有效;设计原则;方式  [?] 问题的提出  课堂小结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一堂课临近结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探究学习,从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提炼出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使学习更有效,知识掌握更牢固.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探究学习;拓展应用  基本不等式:  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如果a,b∈R,那么≥(当且仅当a=b时取“=”号).  教学时,不能到此为止. 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预设固然重要,但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堂动态生成,以动态的观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巧设教学情境,关注课堂意外,及时捕捉意外资源,随机应变,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引领”, 从而让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充满精彩与生命活力.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动态生成;路径;策略;探究  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动态而开放的,而并非对预设
期刊
摘 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能够创新,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方向.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  关键词:传统教学;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相互质疑;有效教学  [?] 引例  笔者任教的班级是学校的一个普通文科班,班上女生居多,成绩普遍较差,数学也是学生感觉到最难学的一门学科. 习惯
期刊
摘 要:几何概型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它有着深厚的实际生活背景.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解题并不困难,但是在自主解题过程中常常不能准确理解测度概念,亦不能准确解题. 本文试图寻找学生几何概型学习中的“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学会应用.  关键词:几何概型;教学尝试;概念理解  [?] 问题的提出  在高三复习几何概型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两个题目:  题1
期刊
摘 要:解析几何中经常碰到处理取值范围的问题,这类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与函数的综合运用. 下文以一道高三一模调研题为例,在用常规思路,通解通法的前提下,分析此类问题的切入点及后续处理方法.  关键词:解析几何;求解策略;调研试题  解析几何中经常碰到处理取值范围的问题,这类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与函数的综合运用. 在这类问题中,往往最终化为函数值域问题,此时选取合适的变量尤为重要,所选变量最终决定函
期刊
摘 要: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类题型,其中关于绝对值的不等式在处理方法上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 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一个案例,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到师生共同找到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原理,化解解题误区,达到了理想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绝对值不等式;恒成立;解题误区;猜想  题目 若不等式ax2-lnx≥1对任意x∈(0,1]都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在平时教学中,求解含参不等式恒
期刊
摘 要: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数学素质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并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 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意三个方面. 用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完备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高质量地解决问题,从而发展高层次数学能力,是中学数学课堂应初步具备的.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情意;中学数学课堂  1959年英国的克劳瑟报告首次提出
期刊
摘 要: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全面展开了对中职学生的“三创”教育. 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自然肩负着推行学校“三创”教育的重任. 数学教学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因此,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