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策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估算的兴趣;联系计算与估算,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抓住估算契机持续开展估算教学,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意识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30-02
  估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以下,笔者结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现状,探究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策略。
  一、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提问题的形式,对当前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以下调查:
  问题1:612×7≈
  问题2:一个影剧院内有318个座位。东华小学近1200名师生分4场观看一部电影,能都有座位吗?为什么?
  经调查,问题1中有30%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4300,原因是612×7=4284,4284≈4300;问题2没有明确指出用估算的方式解答,因此本题有90%的学生是通过计算318×4=1272(个),1272>1200,得出结论:都有座位。
  由调查结果可知,学生的估算意识比较淡薄,估算方法掌握不到位。究其根源是教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没有将估算生活化,学生体会不到估算的便利性。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割裂了估算和计算二者的联系,导致学生能“算”就不“估”,忽视了估算的作用。但也有教师教授了估算的方法,学生会估算而不应用。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估算教学,让学生喜欢上估算、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估算兴趣
  估算,不局限在计算方面。长度的估计、数量的估计、重量的估计等都属于估算的范畴,而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计算联想到估算,往往感觉比较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估算的认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估算的兴趣。以下结合数学实践课《我们认识的数》谈谈教学策略。
  案例1:
  学生在认识100以内的数之后进行《我们认识的数》综合实践课“猜一猜”的环节,需要学生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估一估、数一数物体的数量。笔者在教学中先示范抓一把蚕豆,然后利用投影仪让学生估计蚕豆的数量。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学生估出的结果截然不同。对此,笔者采用圈出一个10的方式,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估计。学生有了参照物,估出的范围缩小至30多粒,最后数一数进行检验。第一轮估计结束后,学生有了参照意识,在第二轮估计莲子的数量时,学生自然联想到了要以之前的蚕豆为参照,由于莲子的大小比蚕豆小一些,从而估计出莲子的数量比蚕豆多一些。第三轮是估计花生米的数量,由于花生米比蚕豆和莲子都小得多,学生自然估计出花生米的数量比蚕豆和莲子的数量多得多。经过后两轮的估计,小朋友自然而然掌握了估的方法。通过簡单的生活实践,学生不仅了解生活中估算的应用,而且掌握了估算的技巧,即寻找参照,从而培养了数感,可谓一举多得。
  估算也可以应用于长度教学及质量教学中。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估一估教室的长度和宽度,估一估楼房的高度等;学习质量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物体大约有多重。这样的趣味估算教学,不仅拓宽学生对估算的认知,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估算的意识。
  (二)联系计算与估算,感受估算价值
  关于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计算教学和估算教学割裂开来,估算和计算应该相辅相成,估算和计算有着紧密的联系,即都是为了更好地算,而估算更具有便利性。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才愿意用估算的方式去解决数学计算中的问题。
  1.估算在计算之前,用于预判
  案例2: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5+30=   4+52=   60+13=   53+20=
  案例2是学完“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之后的一道数学题,要求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如果教师只是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快速口算了就不需要估,这也是学生不愿意估算的原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判断得数是几十多,这就是估算。之所以需要估算,是因为可以预判结果的范围,且在计算之前有一个心理预期,如果计算值和估算的范围不符就要考虑是否有错误,而估算是计算前的必要过程,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预判。
  2.估算在计算之后,用于检验
  案例3:
  案例3是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中的一道改错题,看似简单的改错,实则是渗透估算检验思想的契机。很多学生在计算时,用了很多方式进行检验依然没有找出错误,原因在于学生沿用旧的计算思路,再怎么计算都还是出错。如果在计算之后换一种思路估一估,反而是有效的检验方法。例如,案例3中的第1题,通过估算可以知道53×4的取值是200多,但计算值却是2000多,显然是计算过程出现了问题;再有第2题,通过估算可知662×4的值超过2600,但计算值只有2448,从中很容易就能发现是进位环节出错。因此,在计算之后进行估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验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抓住估算和计算之间的联系,巧妙用好估算的预判和检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计算,提升纠错能力。
  3.估算和计算相比,估算更便捷
  明白了估算和计算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学生还需要知道估算和计算的区别,意识到估算的便利性,在估算和计算都可以使用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估算的方法。   案例4:
  甲城到乙城三种不同火车的票价如下表:
  吴老师买了3张同样价格的火车票,付给售票员1000元。他买的是哪一种?
  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有的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会用计算的方式,得出198×3=594(元),312×3=936(元),405×3=1215(元)。学生认为,由于吴老师付给售票员1000元,所以最合适的是买特快列车票,这样总价既不超过1000元,又接近1000元。还有一部分学生尝试估算,找到198、312和405的近似值,分别计算200×3,300×3和400×3,得出普通列车票的总价不超过600元,特快列车票的总价约等于900元,动车组列车票的总价超过1200元,同样得到答案买特快列车票。教师展示两种不同的解答方式之后,学生可以自己比较哪一种方式更简便。显然,在同样都能得出结论的前提下,估算的计算量明显减少,计算上的错误率降低,解答速度快且方便。
  除了这样的解决问题,简单的算式大小比较,例如“234×5○325×4”也能体现估算的便利性。如果直接计算,费时且容易计算错误。而用估算的方式解答就简便很多,由于234接近200且大于200,200×5=1000,所以234×5>1000;325接近300且超过300,300×4=1200,所以325×4>1200。显然234×5<325×4。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常将计算和估算对比讲解,让学生更多地体会估算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愿意运用估算的方法。
  (三)抓住估算契机,延续估算教学
  从数学教材来看,估算教学穿插在各个教学板块之中,内容比较零散,体现在教学过程则是某天教师讲到估算,那么当天的作业就会有估算练习,如果连续几天没有讲估算,学生又习惯性地运用计算的方法。可见,估算教学无持续性,这也是学生估算意识不强的原因。对此,教师可以抓住各种教学契机,如在课前开展估数游戏,每天讲解一道估算问题,课后布置估算质量、长度等实践作业等,将估算作为一种常态化教学。
  估算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以贯之长期渗透,可以联系生活,引導学生感受估算的实用性;对比计算,体会估算的便利性;持续教学,发现估算的广泛性。学生对估算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才能自然而然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并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李乾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J].新课程(中),2019(3).
  [2]简敏豪.紧扣情境,促进估算策略的形成——三年级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8(Z1).
  【作者简介】陈 骅(1990—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冯 刚(1990— ),男,汉族,江苏苏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差、教学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论述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环节有效性的方法,提出筛选阅读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多媒体、开展即时仿写练习活动、分层设置具体问题等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提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11-02  很多初中生在课堂提问环节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回答教师提
本文以古诗词教学为例,论述依托特色作业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依托特色作业,激发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依托特色作业,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依托特色作业,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融合学校特色主题活动,延伸古诗词学习内涵。
本文以《海上日出》一文为例,论述习作单元中经典课文教学价值最大化的方法:依托课程标准,了解单元编排用意;体悟遣词造句,探究经典语言样式;感知丰富意蕴,激发内心情感体验。
本文论述优秀教师成长的路径,选择适合的教学法摹仿教学应成为年轻教师的“童子功”,选择适合的教学法研究教学应成为成熟教师的“营养钵”,选择适合的教学法革新教学应成为优秀教师的“参照系”,以帮助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找到课堂教学的“门道”,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摘要】本文论述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应具备“三个指向”:指向整体感知、指向语言应用、指向课外阅读,从而通过课堂提问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低段语文 课堂提问 指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19-02  统编语文教材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指向更为具体,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紧扣语文课标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学习单、质疑、想象、对比、反思等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阅读 批判性思维 阅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14-02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批判性思维是
本文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论述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立足生活,直观感知符号;善用比较,精确理解符号;综合实践,深刻体验符号。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搭建“双线”平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实践,先提出课前线上预习、课后线上复习、开展线上听说比赛等线上练兵策略,然后提出规范课堂、游戏教学、小组交流、点评激励等线下实践方法,通过“双线”并进,切实提升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 “双线”平台 听说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23-02 
本文论述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分角色朗读的方法:直观呈现,厘清角色;细读对话,定位角色;揣摩心理,读准角色;把握性格,演绎角色;视听媒体,展评角色。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材对民族文化的渗透情况,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整合与利用民族文化的建议,以傣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傣族服饰几何图案、统计泼水节前一星期的温度变化、结合民族音乐《十二木卡姆》学习周期排列规律等,为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 民族文化 整合 利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