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模式”能引领中国制造业吗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李湘文
  
  比亚迪模式的成功无非验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企业必须依据自己的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手工替代资本投入对于比亚迪而言是合适的,但是对于一家资金雄厚、生产高度单一产品的企业则未必。
  由于英国从中世纪以来手工业都比较发达,且有完整的行会制度以及“学徒法”,在熟练工人的储备上几乎是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比拟的。但从19世纪后期开始,英国的制造业地位逐渐受到“美国生产体系”的冲击。
  美国是一个几乎全部由移民构成的年轻国家,不具备熟练工人的储备,因而美国制造业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径:工人们使用专门工具,大批量生产尺寸精确的可互换零部件,最终组装成一台台完整的机器。与英国模式不同,美国工厂的产品是“预先生产”的。这一整套生产模式被技术史专家、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大卫·A,宏萧教授称为“美国制造体系”,在此基础上,1913年福特发明了以流水线为特征的大规模生产方式。
  可见,美国制造体系的核心是减少乃至摆脱对熟练工人的依赖,但必须花费巨大的专门设备。福特
  近年来随着比亚迪的声名鹊起,其别具一格的手工组装生产也成为研究者推崇备至的模式。有观点认为,比亚迪摸索出了人工替代大规模资本投资的“人工驱动生产”方式,中国制造业要靠这个模式赢得未来。
  这种说法是确有实据,还是略有溢美?不妨从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几次转移中寻找答案。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两次转移
  大规模生产替代“弹性生产”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其制造业一直到19世纪末期仍保持了相当的竞争力。在19世纪甚至20世纪初期,英国的大部分行业都采用了“按订单生产”的方式,这种方式不要求进行庞大的固定生产设备投资,但高度依赖熟练工人的手工工艺。产品并非完全标准化,而是经过技术高超的工人使用通用工具逐件调试、打磨才能成为成品。的流水线更是将对工人的依赖降到最低,工人只需重复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完成产品的制作和组装。
  显而易见,美国制造体系的生产率高于英国。从19世纪后期开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与英国的劳动生产率之比都稳定在2:1左右。但在一些不容易标准化、更依赖熟练工人的行业里,英国仍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美国企业逐步通过钱德勒所说的对生产、管理、营销的三叉投资演化到所谓的“管理资本主义”,从而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取代英国成为了新的制造业中心。
  第二次转移:“柔性生产”挑战大规模生产美国和英国代表了两种生产模式取向,它们之所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完全是由于各自资源条件不同造成的。
  大规模生产方式在生产率方面有极强的优势,但也有一个重大缺陷:产品单一。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大规模生产也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市场要求。
  这正是日本精益化生产企业崛起的机遇。二战后的日本缺乏资金,无法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唯有使用人力替代资本投入。精益化生产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1、更多地用人力替代资本投入(特别是佳能);2、在依赖手工操作的情况下为保证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3、由于人力成本不像固定资产投资,无法摊薄,必须尽可能减少生产中的一切浪费以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4、发挥人力的灵活性,生产多品种产品。
  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生产模式选择一且确定,企业将会形成“路径依赖”,按照这种模式的逻辑运行下去,很难做出完全的改变。事实上,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对日本和美国企业提出的挑战是一样的,两国企业均选择了“柔性生产”的解决方案,但实施的结果完全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哈佛商学院教授贾库玛曾历时3年,对日美两国使用计算机控制进行柔性生产的企业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使用相同设备的情况下,那些原本采用精益化生产的日本企业仍然保持了多品种生产的优势,平均产品品种为93个;而原本采用大规模生产的美国企业,仍然保留着原来的产品单一化特征,平均产品品种只有10个。
  
  比亚迪的价值和挑战
  显然,用人力替代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方式并不是比亚迪的创造,它不过做出了与历史上无数缺乏资金的制造企业相同的选择。比亚迪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拜手机市场的发展所赐——由于众多手机商生产了规格不一、种类繁多的手机,需要品种多样的电池板,因此显现了比亚迪生产模式的优势:只需要用人工对生产过程稍作改动即可完成品种的转换,不必耗费数百万美元添置新的生产线。
  比亚迪的意义在于,它再一次通过自身的成功验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企业必须依据自己的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手工替代资本投入对于比亚迪而言是合适的,但是对于一家资金雄厚、生产高度单一产品的企业则未必合适。
  作为新的“世界工厂”,中国以劳动力资源丰富著称,但历史经验表明,劳动力资源丰富往往与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成正比。在强化大学教育、弱化职业教育的中国社会,这个矛盾会变得越来越尖锐。如何保证熟练技术工人的供应,是诸如比亚迪类型的企业需要应对的第一个问题。正如许多精益化生产代表企业的选择一样,比亚迪也在考虑更多地使用自动化生产线,解决熟练工人越来越少的问题。
  另一个挑战则来自精神层面。手工生产模式若要保持较高的生产率,需要依赖操作工人自发地对生产流程进行持续改善,这只有在工人对企业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这往往是中国制造企业最薄弱的一环。1946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了三井下属的一座煤矿,罢工者把所有管理人员挡在矿区外,完全依靠工人的努力将日产量从250吨提高到620吨,以此让管理者感到丢脸。什么时候中国制造企业能够让自己的员工对企业产生这样的认同感,才有资格谈论赢得未来。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刊2009年12月期封面文章《逆——2009中国商业价值论》中提及“国进民退”等话题,读者就最近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致函编辑部,将民营企业的话题继续引向深入。
期刊
“自我中心型”技术狂人,可以被炼成完美的团队成员吗?    [案例背景]  张震曾在世界领先的虚拟样机和制造过程方案供应商——法国ESI(中国)担任开发部总监,2010年至今参与创办北京安纳东方软件有限公司并担任技术总监。在他管理的技术团队中,有很多“自我中心型”80后,其中一些还是难管的技术狂人。对这样一些既自我又脆弱的下属,张震有着独特的管理心得。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随意走到同
期刊
移动应用还是无边蓝海,已有先行者凭借创新大获成功。他们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描绘了一张移动应用的创新路线图。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创新以及创新的商业化能够如此容易。  拜开放平台和移动互联网所赐,任何人都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进行创新,并把创新的成果——应用——销售到世界各地。移动应用还是无边蓝海,已有先行者凭借创新大获成功。这些先行者们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描绘了一张移动应用的创新路线图:选择优秀的开放
期刊
图·李湘文    丰田目前所暴露出的两大问题,即大面积亏损和大规模的召回,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丰田为实现全球第一的宏伟目标而快速扩张,但企业各个环节的能力并未跟上。换句话说,都是全球第一惹的祸!  丰田这些年麻烦不断,巨额亏损和不断的大规模召回使一个似乎从不犯错的企业走下了神坛。大家开始思考,这个昔日被行业内外推崇至极的丰田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精益生产不科学?看板管理过时了?紧密的供应商体系策略出现了
期刊
案例背景:  刘征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成为某美国跨国公司华北区销售总监。之后跳槽到一家A股上市的国企做人力资源总监。这家总资产达35亿元人民币的国企,在身为全国劳模的董事长带领下,10年高速增长,并于2009年上市。刘征踌躇满志,想在这个平台上大干一番事业,不料却和董事长龃龉不断,矛盾重重,成为了这家国企中十分扎眼的“反动派”。新年工作会议上,小得不能再小的工作服问题成为冲突爆发的导火索……  2
期刊
未来十年,在广阔无垠的移动平台上,杀手级应用程序将是什么样的呢?一言以蔽之:充满乐趣。音乐游戏Tap Tap Revenge(劲乐团)做到了这一点。    20世纪80年代,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Office成为“杀手级应用程序”,让人们成了工作效率更高的员工。90年代,搜索引擎谷歌让人们能够访问和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而最近几年,人们纷纷转向利用社交网络来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未来十年,在广阔无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09年,Twitter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明星”,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Twitter全球用户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一举突破5 000万户。  不超过140个字符,关注(follow)一下,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公民记者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关键词正在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革命。  如今这场革命已经进入国内,去年下半年,新浪微博甫一推出,即引起了极大关注,并成为当下国内最
期刊
Johnny Cupcakes,一个来自美国东岸的街头潮牌,有着一个“神经兮兮”的创始人和同样“神经兮兮”的品牌气质,十年间品牌长成,一切的发生似乎都在无心插柳间,也许你可以说直觉和运气很重要,但毫无疑问,创始人强尼·厄尔(Johnny Earle)赋予它的独具个性的爱,才是最富营养的东西,    2000年:  T恤印上JohANv Cupcakes    大学上了不到一学期,酷爱设计的强尼休学
期刊
本专题插图·彩瞳插画  编者按:我们正身处一个谈判的时代,然而放眼全球,随着各方利益越来越复杂地交织,因谈判失败而错失良机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谈判之道,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修炼。本期“谈判专题”中,几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阐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建伟教授谈论了参与者众、协调成本高的复杂性谈判的应对之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巴黎索邦大学社会学教授盖伊·奥利维亚·福尔(Guy O
期刊
图·李湘文    真正导致员工敬业度低下的是集权造成的压抑。大多数公司都是由CEO往下逐级授权,普通员工没有决策权,甚至无权反抗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的主管。  全球的公司都在用尽一切常规办法削减成本——裁员、削减资本支出预算、缩减管理费用。诚然,这些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公司若要彻底解决效率低下这个问题,就要大力消除目空一切、傲慢专横的老板带来的巨大的隐性成本。  韬睿咨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