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合量化宽松吗?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迈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长期快速的增长,然而,近两年,随着全球经济的萎靡和中国内需的不振,中国经济来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在国内整体经济态势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开始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人民银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更是被许多专家学者视为中国版量化宽松开始的信号。那么,中国真的适合量化宽松吗?本文将结合日、美、欧的量化宽松实施经验,深入分析量化宽松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是否适合量化宽松政策,以为中国经济献计献策。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美欧;经验比较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强势的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催化剂,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近两年,一方面,随着我国开始推动经济转型,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经从单一的求增长转变为追求塑造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因此我国经济增速一定程度上有所减缓;另一方面,受到全球经济萎靡以及美国等经济强国为缓解其国内经济颓势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疲软表现。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开始实施持续性的宽松货币政策,试图通过更多的资金投放刺激我国经济发展,缓解国内经济的颓势。然而,2015年全年,央行前后五次降准降息,但对我国经济的提振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我国GDP增速在2015年第三季度已经降到7%以下,这一数据为六年来最低,因此,如何维持较高的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压力下,社会各界纷纷支招,其中不乏支持我国效仿西方各国实行量化宽松的声音。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0月发布的《人民银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更是被许多专家学者视为中国版量化宽松开始的信号。
  然而,何为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与传统的宽松性货币政策的区别在哪?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实践对中国有何启发?量化宽松是否真的适合中国?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本文就将聚焦以上问题,结合日本、美国和欧洲的量化宽松实践,深入探讨中国版量化宽松究竟可不可行,以及中国经济究竟该采取怎样的举措,以为中国经济献计献策。
  一、何为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又叫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设立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将目标放在一个特定的短期利率水准上,央行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或者是抽离资金来使该利率处于目标位置。此时中央银行希望调控的是信贷的成本。而量化宽松指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将政策关注点从控制银行系统的资金价格转向资金数量,在实际利率为零或接近零的水平的基础上,央行通过购买中长期国债、企业债等债券,实现向市场投放资金的目的,而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维持在宽松的环境下。对于这个政策而言,“量”意味着货币供应,而“宽松”则表示很多。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意味着放弃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因为对于央行而言,他们不可能既控制资金的价格又控制资金的数量。简单说,量化宽松就是往市场注入超过正常量的资金,但后果是,一旦控制不好或者量化宽松持续时间过长,就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同,量化宽松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规的工具,因此,各国央行在量化宽松的实行上也大都十分谨慎,往往在利率等常规调控手段难以起效之时才会启动量化宽松这种较为极端的做法。之所以称之为“极端”的做法,是因为,量化宽松政策往往需要各国央行直接或间接进入一国金融市场进行金融工具,如国债等的交易,因此会向金融市场强制性的注入大量的资金,这种政府强制性的干预市场经济的行为,很可能会对一国的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量化宽松政策的使用需要慎之又慎。
  二、日、美、欧的量化宽松
  (一)日本的量化宽松历程和结果
  日本是全球范围内最早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其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是基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重大打击。为了提振国内经济,缓解当时日本国内多家银行面临的巨大危机,日本实行了“零利率”的短期利率政策,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因此,在常规货币政策调控国内经济的尝试失败之后,日本于2001年正式宣布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承诺维持日本银行在中央银行的经常账户余额,并且大量在债券市场买入中长期国债和企业债,向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流动性投放。
  日本的这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1年一直持续到2006年,然而,其政策收效甚微。一方面,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压力一直存在,未被化解,因为量化宽松尽管直接作用于日本金融体系,但其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实体经济融资依旧困难,实体经济发展迟缓,居民消费和投资自然也没能得到有效促进,且长期的超低利率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投机者在日本市场上借入资金投入国外高收益金融产品,加速了日元外流;另一方面,长达六年的量化宽松政策极大的扩张了日本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给日本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风险和债务负担。因此,日本的量化宽松总体上来说并不成功,但为今后其他发达经济体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美国的量化宽松历程和结果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是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对其金融体系的冲击而产生的,尤其是雷曼兄弟的倒闭给美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众多美国金融机构难以为继,处在破产倒闭的边缘,金融领域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在此情况下,美国开始了先后三轮的量化宽松。第一轮量化宽松的时间是2008至2010年,其重点在于直接购买银行等机构与房地产相关的债务以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此举尽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的金融行业,但是没有对美国疲软的实体经济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因此,2010年11月,美国开始了其第二轮量化宽松。这一轮量化宽松主要是通过购买中长期国债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主要目的是降低美国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但是效果有限。随后的2012年,美国实行了第三次量化宽松,宣布将低利率政策维持到2015年,并每月直接向市场投放400亿美元以提振经济。在多次的量化宽松后,美国经济确实逐步好转,其国内失业率呈现出缓慢降低的趋势,通胀率有所提高,消费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数也逐步明朗。因此,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审视,本文认为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其国内金融系统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在此时,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是其央行直接向金融系统投放资金的过程,因此可以有效的缓解美国国内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元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很大程度上将其影响传递到了全世界范围,尤其是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政策的不利影响却一定程度上传导到了其他国家,例如量化宽松造成美元汇率降低,这一方面拉动了美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巨大,美元贬值给世界各国带来大量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一定程度上威胁了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之所以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具有其特殊性的。
  (三)欧洲的量化宽松历程和结果
  欧盟作为区域性的经济共同体,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其经济发展一直不尽人意,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较大的通货紧缩压力,为了避免走日本经济停滞十余年的老路,欧洲央行在2015年1月正式退出了其量化宽松政策。欧央行的量化宽松主要是通过欧央行购买欧盟成员国的中长期国债来实现的,经过近一年的推进,政策已经初见成效。从宏观数据上看,欧洲的通缩压力有所降低,资本市场表现也随实体经济一同向好。不过,量化宽松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欧洲的问题,一方面,整个欧洲地区失业率仍然保持在11%左右的高水平,且人均收入尚未回复到经济危机出现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欧盟范围内,无论是个人还是不同成员国的收入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巨大,尤其是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为欧盟敲响了警钟,欧洲经济目前处于极度的不均衡状态,要想推进欧盟作为经济共同体的高速发展,解决这种国家和个人间的收入不均迫在眉睫。
  根据上文所述,不难看出,欧洲的量化宽松尽管起到了一定成效,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欧洲的经济问题,并且,我们应该意识到,欧洲的量化宽松是基于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其各个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个别国家政府债务负担过重,政府财政难以支撑国家经济的情况下推出的,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通过欧洲央行买入信用不足国家的债券以缓解相应国家的债务危机,可以视作是稳定整体区域经济的一种措施,因此欧洲的量化宽松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经验难以为中国所借鉴。
  三、目前中国并不适合量化宽松
  (一)量化宽松容易造成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
  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量化宽松的主要措施是一国央行在市场上买入中长期国债、企业债等债券或资产抵押债券,以实现长期、大量的流动性投放。然而,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种非常规的资金投放由于直接作用于金融市场,因此,一旦这种流动性无法向实体经济传导,便容易造成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助长资本市场泡沫的出现,而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实体经济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无疑具有较大的风险。在一般性的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我国股市尚且在今年出现过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并最终导致了我国股灾的爆发,此时推出量化宽松这种非常规的宽松性货币政策很可能会造成我国金融系统更大的问题。
  (二)量化宽松会加剧我国本就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不同于日美欧等国高失业率、供给不足、实体经济开工不足的情况,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需求不足,而产能过剩,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已经出现过三次大范围、非周期性的产能过剩情况,而量化宽松是通过央行的流动性投放刺激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的融资扩大,进而推动实体经济产能增长,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此举很可能会加剧国内产能过剩的现状,这无疑加重了我国经济的矛盾。
  (三)中国政府拥有更加强有力的政策调节权利
  抵抗通货紧缩的核心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支出,在这一点上,与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我国具有欧美等国家不具有的优势,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我国政府更大的干预市场的权利,政府拥有较多推动实体经济的工具,尤其是对于基建、房地产等对于国家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行业,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导向达到直接、稳定的调节目的,这些非市场化的调节工具其实是将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最直接路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放弃政策调节这种直接、快速而有效的调控手段而转而选择量化宽松无疑是选择了一条更加曲折且高风险的道路,似乎并不十分明智。
  四、中国经济应何去何从
  前文已述及,中国经济目前的症结在于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突出表现为我国非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因此,我国目前需要的是拉动需求增长,本文认为,这需要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入手。
  (一)拉动内需
  在全球经济整体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拉动内需增长无疑是针对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经济增长乏力的现状的主要解决方法,而想要拉动内需又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调整国内居民收入结构,尤其是要解决目前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提升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比例,因为中等收入群体拥有最强的消费力,从而可以有力扩大我国国内需求。
  2、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居民为预防非常状况而保持高储蓄率的储蓄意识,提高其消费储蓄比,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拉动消费增长。
  (二)推进我国的国际投资与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机理,我国需要一定的对外投资以维持经济平衡。而目前,我国也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提出都足以看出我国政府希望大举扩大国外投资,尤其是基建项目投资,从而在拉动我国经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局面的同时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五、结语
  本文结合日、美、欧的量化宽松实施经验,深入分析了其各自量化宽松的实施背景、实践过程和效果,并借鉴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是否适合量化宽松政策。本文认为,目前的中国并不需要量化宽松,而是应该采用更加直接有效的政策手段,着眼于从国内外两方面拉动需求增长,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现状,才能维持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是顺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本文在对绿色金融的内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绿色金融对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节约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分析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并完善制度保障、引导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完善绿色金融机构的内部
期刊
【摘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新股发行抑价效应,过高的新股发行抑价水平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新股发行抑价理论,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板的IPO实践和中小企业板新股发行抑价效应的成因,并提出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推动制度建设,增加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缓解一级市场上股票供求不均衡和二级市场上投资者过度投机行为的方式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板
期刊
当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国内的煤炭市场呈现整体疲软,煤炭价格在逐年下降,煤炭市场经营陷入了本世纪以来最严峻的时刻,煤炭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部分煤炭企业在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和制度管理的情况下,却忽视了基层的政治思想建设,正确把握当下形势,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建设,为煤炭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一、严峻经济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职工工作缺乏上进心。由于煤炭企业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为了适应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往来,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进行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体系进行变换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会计准则也面临着大量的改革,而中国的会计准则同国际标准仍然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我国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对现在的会计体系进行调整,日后将在国际经济业务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处于
期刊
文化体制改革后,剧团由过去文化事业单位编制改制为实行企业运作的文艺演出单位。在新运作体制下,剧团如何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我觉得应从四个方面特别予以注重:  一、把握干群的思想动态,及时交流沟通  文化体制改革后,文艺戏剧演出团体由过去的事业单位编制转变为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每个职工的思想和心理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把握干群的思想动态,及时与之沟通谈心、交流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手段和方法。每
期刊
【摘要】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现如今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证保险贷款,却有着人力成本、监管成本、担保成本高,保险风险大,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的现象,阻碍了信用保证保险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积极地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为银行扩展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降低风险,本文研究了信用保证保险的目标客户,并且分析了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证保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社
期刊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进一步做好我国医疗机构的深化改革,如何在新医改背景下做好医院党建工作,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医院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医院管理者重视的课题。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在医院繁忙的业务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率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医院;党建工作;问题;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医疗的关注度也大
期刊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理论创新、理论武装、方式方法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新常态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严峻而复杂。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就是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这为我们积极探
期刊
新形势下,对交通运输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求越来越强烈,通过拓展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剖析交通运输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思路。  一、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也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
期刊
【摘要】随着2015年10月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我国的存贷款利率改革基本完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历经近20年的推进后,终于迈入了最终阶段。然而,存贷款利率的完全开放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结束,如何更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变化,使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过渡,仍然是一项重要议题。应该说,利率市场化对市场上的不同微观经济主体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主体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