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比恩·卡瓦斯伯的陶艺创作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258399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现代陶艺的发展过程中,托比恩.卡瓦斯(Torbj?rn Kvasb?)可以说是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新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的主席,他一直致力传播现代陶艺的艺术理念,并且身体力行的为此付了许多的努力。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那种无限的生命迸发出地激情,这都与材料与泥土与思想一起缠绕着的。本文将主要分析其陶艺创作的主要理念,从中剖析其作品的特点。
  关键词:托比恩·卡瓦斯伯;现代陶艺;创作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彼得.沃克斯(Peter Voulkos)任教于奥蒂斯美术学院,并发动了著名的“奥蒂斯革命”,从此陶瓷艺术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因此西方陶艺界,以“奥蒂斯革命”的开始为标志,将其定为现代陶艺的开端。沃克斯将有数千里历史的陶瓷从实用功能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为今后陶瓷材料的发展带来无限种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现代陶艺的发展除了沃克斯的推动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和人们心灵情感的释放和寄托的需求。现代陶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视陶艺家自身的感受,这群陶艺家们慢慢开始摒弃了传统陶艺中对于工艺、实用等方面的重视,他们中的人深受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行动绘画的影响,开始极力的主张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黏土的率性表现及展示艺术家情感观念的新风格。他们将陶艺创作过程中的不规则、不对称、瑕疵以及开裂,那些原本被认为是“丑”的元素,慢慢被归纳进新的陶瓷美学体系之中。
  而托比恩陶艺作品就承载着从“奥蒂斯革命”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现代陶艺精神。他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注重作品的体量和展示的方式,每一件作品在他看来都是完整、自足的艺术载体,正是出于对作品造型体量的关注,使他认识到了陶瓷材料的意义,陶瓷材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普普通通的泥土,而是一种“结合点”,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结合点,他希望通过这种材料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释放出自己内在创作激情。在他的陶艺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任何与传统陶艺有联系的点,他并没有去做传统工艺上的移植,也不做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而是把自身的想法与周围的事物,进行了抽象性的重塑。他从来没有对自然事物有过直接的描绘,有的只是对其提炼之后的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艺术表达。其作品常常以扭曲的大体块的管状体为单元,然后将扭曲的的管状体组合成不同的形状。有的作品会运用上靓丽的釉色来强化其作品的夸张性,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作品时而扭曲时而绽放时而螺旋向上,强烈的造型不单单给人以震撼感,跟能够让人去接受,现代陶艺对于传统陶艺的“反叛”美。他的作品往往在单一的颜色和抽象的概括物之间发生、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山水画中的那种写意笔墨和抽象线条在他的作品中的自由转换。即有鲜明的形式美、装饰美,又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命内涵,能够从中表达出艺术家内在的情绪。他借助那种高度重复的创作手法,形成了富有生机,充满动态美的有序组合。细看托比恩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元素管状体是基于人的血管为原型,冥冥之中给人以暗示,这并不是一件陶艺作品,而是有着人的姿态的躯体,他有温度有有思想,而这个温度和思想,也正是“造物者”托比恩,所赋予其的。
  作为一个现代陶艺家,托比恩身体力行的参与其作品创作中的每一个部分。他熟悉其中的環节和每一个部分,因此他可以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以及灵感,直接的与工艺相结合。他的作品看似在工艺上并没有特殊的地方,但是由于他的作品体量巨大,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及时这样他还是坚持自己去完成每一件作品。他的作品常常采用挤压式的成型方式,将揉好的泥土放入挤压器中,挤压出空心的管状形态,然后进行拼接。而组装的过程是他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需要去思考每个部件之间如何产生关系,如何去扭转,如何去塑形。对于他来说陶艺的创作不单单是一件耗费体力的过程,也更是思想重塑的一个阶段。而陶艺作品的不确定性也往往会改变他创作的初衷。在创作过程种,由于其作品的体量关系,时常会出现不确定性的坍塌,破裂。但他并不会将这件作品放弃,而是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的再创作,使其打破了对原本作品的最初的“幻想”。创作中的破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也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使他更享受这样的创作过程。他认为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顺着泥本身的质量,泥其实是最敏感的,我们需要你的能量,将能量装换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托比恩的陶艺作品对于从事陶艺创作的我们启发是颇多的,作为在陶瓷起源国的我们,在创作的过程深受传统思想枷锁的束缚,我们常常会在创作的过程中过多的最求所谓的工艺性和完美性,却会忽略泥的本质问题,泥的本质是什么?在托比恩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回答,它不单单是材料如此的简单,其实质是一个搭建人与自然的媒介,我们通过泥土去思考这个客观世界,我们人与存在的客观世界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托比恩的作品给与我们很好的典范作用,在创作上,应该回归到创作的本源问题上来,就笔者而言,创作的本源并不是去过度强调工艺性和完美性,而是如何在一瞬间用所属的材料去凝固住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那一刻的激情。我想在托比恩的陶艺作品中,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到创作者那一刻努力去把自己的思想封存进泥土中的那种努力。真正的创作过程亦是如此,更多的注重创作的过程,尽可能的去忽略掉对于材料应用性的考虑。
  参考文献:
  [1]白明:《世界现代陶艺概览》[M],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2]白明:《世界著名陶艺家工作室》[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
  [3]金文伟、杨青《陶艺六讲》[M],北京工艺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一、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的创作背景  (一)唐代社会背景  隋朝大一统时代结束后,唐朝雄起,国力空前强盛,中国领先于世界的前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在统治者开明政策的背景之下,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实和满足,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感大大提升。唐代是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手工业的进步,促使工艺美术在这一时代大放异彩,斑驳陆离的陶瓷、染织以及各种漆器的制作映入眼帘,青绿山水
期刊
摘要:中世纪的整体性并不是单纯的艺术行为,建筑与雕塑的和谐关系不是由艺术自身决定的,即使当时的建筑师本身也是雕塑家。作为一项大型的社會工程,大量的资金投入,长期的项目管理,有些工程甚至长达几个世纪,历经数代艺术家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些工作不是艺术家可以独立成就的。  关键词:中世纪;公共艺术;艺术家  一、中世纪公共艺术概述  在中世纪,艺术家的身份是不明确的,往往处于工匠的地位。当艺术作为宗教的贡
期刊
摘要:《罗丹艺术论》是法国著名的雕塑艺术家罗丹所著。这本著作给了青年作家很多启发,特别是嘱词部分更是概括了全文的观点。本文从动画设计专业出发浅析罗丹艺术的奥秘。  关键词:罗丹;艺术;动画设计;真;自然  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艺术家,他的极高的艺术成就我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更是我们这类向往在艺术领域发光发热的青年人的良师。《罗丹艺术论》嘱词部分是他在垂暮之年所写,每个字,每句话都是他对青年艺术
期刊
摘要:近年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及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旅游产业表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本文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旅游产业进行基于SCP 分析范式的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市场行为特点和市场绩效状况,研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的关系并针对我国旅游产业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SCP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
期刊
摘要:基于供应侧改革的研究前提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实力取得显著的成果,为此,人们的音乐思想观念得到了巨大的转变,集中体现在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研究层次上。现代电子音乐的发展对传统作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需要充分满足现代人对音乐的需求,将传统作曲的方式进一步创新。  关键词:传统作曲;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对比;技法对比  传统作曲主要是根据传统的经验作为创作根本,并按照量记谱法标准理论进行创作。
期刊
摘要:在路遥的生平及创作历程中,北京知青及其与知青的婚恋对他影响颇大。本文主要就路遥与知青的读书交谊、婚恋交谊等方面来分析对路遥的影响,这不仅扩宽了他的读书范围、开阔了视野,更是婚恋生活也与知青相关,并进而影响了他的创作。  关键词:知青;婚恋;路遥;影响  据有关资料记载,文革期间,先后有2.72万名北京知青来到当时的延安地区插队。[1]一方面,满怀理想的北京知青来到当时连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
期刊
易卜生的戏剧作品《海上夫人》是一部与其《玩偶之家》可以相媲美的作品。艾梨达的塑造,象征着自由且独立的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觉醒的女性精神。艾梨达这一女性形象在戏剧史上的重要意义并不亚于《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  一、艾梨达的女性形象与大海的象征意象  易卜生在《海上夫人》中,通过揭示剧中人物精神世界的矛盾,来反映主人公艾梨达逐渐走出心理阴影、摆脱心理病态的心理蜕变。在
期刊
陶瓷艺术是一个特别悠久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门类,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它也从最初期的功能实用器皿逐渐丰富并承载着更多的人文哲理和人类愿景。从我国早先的半坡、庙底沟陶品到宋代五大名窑、唐代繁盛三彩、元明清青花、现代陶艺乃至今日突破陶瓷艺术本体的观念陶艺,都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投射出全人类的造物轨迹和心灵寄托。  一、陶瓷艺术概念  文明踏入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的衍生就与泥土息息相关,“神农耕而作陶”、“舜陶于
期刊
Abstract: This essay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broadcaster and the interne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in China. The author thinks the internet jeopardizes the survival of
期刊
摘要:文章以河南省唐河县某城郊村为调研点,运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村庄婚恋市场中的“剩女”现象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农村“剩女”出现的原因在于农村女性婚嫁对象可选自由度提高、农村“剩女”更加个性化、现代性的婚姻模式流行以及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出,农村“剩女”的个性要适可而止,摆脱婚恋对象选择过度自由的问题;父母要为女孩婚姻把好关,解决婚恋过度个性化的问题;政府要承担好民生建设的责任,应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