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风 风亦我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舞蹈要发展,就要有创新。传统的中国古典舞根生于中国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是在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来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典舞,实际上是中国当代舞蹈家对传统舞蹈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再创造。《风吟》作为一部创新作品,不论是从创作意识上还是舞蹈语汇的运用上,以及意境的营造上,都将古典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把时代的审美意识带到舞蹈创作中,开拓出古典舞创作广泛而多样的走向。
  [关键词]古典舞;创新;融会贯通;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4-0090-03
  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一点在舞蹈《风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诗一般的舞蹈内容
  泛着幽幽蓝光的舞台上雾气缭绕,阵阵清风吹得风铃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使人仿佛置身于山谷中,好像自己就是那位白衣少年,流连嬉闹于扑面的清风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慷慨恩赐。这就是《风吟》的开场画面,没有音乐,只有呼呼的风声和叮当的风铃声,舞者静静地驻足于舞台中,在动静之间体验着生命的潜流。随着轻柔的音乐响起,舞蹈画卷层层展开。舞蹈的第一段:起风了,舞者好似随风而舞的风铃,边舞边享受着拂面清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舞蹈的第二段:明朗的主旋律响起,舞者又好似大风中的一片树叶,随着风的流动或在地面曼妙起伏,或在空中上下翻腾,或随着风带起的旋涡疯狂旋转。忽而舞者又成了在风中嬉戏的可爱少年,跳起来,在空中漫步,像风一样飞翔舞动,他在地上翻滚,猛然间发现树叶的舞姿也那么飘逸轻盈。大自然真是意趣盎然,他兴奋地拿起口琴和着风声悠然吹奏。他旋转、跳跃、翻腾,想与风融为一体。舞蹈的第三段:风渐渐止了,舞者的情绪也由第二段的激动昂扬转为平静,音乐又回到了第一段的旋律中,舞者轻柔地舞动,整理自己的心境,发现大风过后的景致又别有一番天地。
  好一首低吟浅唱的风中奏鸣曲,编导将光影、声色、视听等多种元素和谐地揉入一体,加上动作的组合变化和画面的转换流动,使整部作品如同它的音乐旋律一样流畅、自如、优美,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营造出诗一般的清新淡雅的舞蹈意境,有很大的艺术欣赏性。
  二、清晰的舞蹈结构
  通常讲,编导一般会从结构入手编创,因为结构是一部作品的骨架,是关键所在。《风吟》是表现心境、抒发情感的舞蹈,由起风时的欣喜,到大风中嬉闹的兴奋,到风渐止时的平静,这一系列的情感发展变化来进行舞蹈场面的安排,由此看出,它是三段體的单一性情感结构,即A-B-A的形式,让观者一目了然。从舞段结构来看,它将环境与情感状态相结合,巧妙地运用了音响和灯光,这对于舞蹈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舞蹈开头,只用了追光灯打在舞者身上,伴着风声、风铃声及舞者飞扬、洒脱的舞姿,光线变为明朗的蓝色,接着用橘红色的灯光,配合清亮的主旋律,以及舞者大幅度的跳跃、旋转、倒地、翻滚,表现舞蹈的高潮部分,最后灯光由红色转为蓝色,又渐渐暗下去,音乐也变为舒缓、轻柔,随之舞者的动作也变得安静,最后结束舞蹈。整部作品形式脉络清晰,铺陈巧妙,清楚准确地表达了编导的思想意图。
  三、独特的舞蹈创新
  按照舞蹈风格划分,《风吟》归属于中国古典舞。传统的中国古典舞是根生于中国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是在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典舞,实际上是中国当代舞蹈家对传统舞蹈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再创造。当前不少舞蹈作品都在追求个性和特色,我们来看看《风吟》是如何利用古典舞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的。
  1从创作意识上分析
  高水平的艺术创作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应有独到的想象,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编舞模式上。“风、花、雪、月”虽说不是新奇的题材,但编导将表达人的情绪状态作为切入点,以当代人的审美思维去思考,以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为原则,将舞蹈与人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舞者释放出的内心独白来抒情达意,表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它产生的感染力使喜悦的心情得以抒发,伤感的情绪得到了抚慰,有很强的艺术张力,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突破了古典舞的徐缓、沉闷,使古典舞充满活力、生气,更有了对舞蹈内容的超越。
  2从舞蹈语汇的运用上剖析
  编导保留了中国古典舞的技法规律和体态美、韵律美的同时,既融入了现代舞的技术特性,又体现出自身对动作的感悟。在设计动作时,编导把对动作语汇的理解掌握和控制,在动作内涵上加以分解、重组、丰富,设计精巧,避免了单纯的动作堆砌。
  (1)古典舞的精髓贯穿始终
  《风吟》虽然是古典舞的创新,但它保留了古典舞的形式和特有的风格意韵,舞姿中运用了“提、沉、冲、靠”元素,动作力度大,线条长,多设计长线条与圆转流动之势的理念,在动态轨迹中蕴含着平圆、立圆、8字圆的规律,强调动作在圆中的韵律过程,包括为了表现舞者心理感受而将身体收折成圆的造型,倒地、爬起等衔接动作的走势,或是四肢在身体前、后、旁的弧线舞动等都是在圆形轨迹上完成的,把以“圆”为中心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2)不拘一格的动作设计
  作品的动作语汇源于古典舞身韵,但编导并不仅仅是对一般古典舞的炫耀和展示,他将人体重心的自然倾斜旋转和变换转移与现代舞放松、收缩等解放肢体、运用肢体的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掘人的动作潜能和无限的表现力。在动作设计中,还充分发挥了现代舞善于表露心境的肢体表现力,将“倒地、爬起”和气息的强弱处理结合起来,使动作语汇更加丰富、有质感。为了让动作“飞”起来,克服人体自身的重量和引力作用,体现动作的轻与柔,编导将“倾”“拧”“旋”的舞蹈动作进行点、线、面的重新组合变化,融会贯通,抹去了其间的起、止衔接痕迹,使动作看起来安静、优美、轻盈、飘逸。这含蓄虽似无形的动作还暗含了高难的舞蹈技巧,旋转、跳跃结合了上身和手的丰富舞姿,柔中带刚,其中有一些带舞姿的旋转和跳跃,身体和腿的重心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形成了风格上特有的一种美。在动作表演空间上,编者打破了传统古典舞多在二维空间表演的常规,增加了大量的地面动作,以及借助跃起的空中动作,向上延伸、仰望,加强了舞蹈空间感,使舞蹈画面更加丰富。作品中对人物细节处理的巧妙之处是通过吹口琴的动态设计,强化了人物形象。舞者将潇洒、超脱的心境通过呼吸的缓急,内外的张弛,动作的快慢,力量的轻重,节奏的强弱,空间的延伸与限制等外部动作发出,延伸至包括指尖、脚尖的身体各个部位。   (3)气息的融会贯通
  古典舞注重“以意导气”,以意念去控制呼吸的运用,意气相随,内外一体,有蓄有发,与动作紧密结合。其体态的向上、拉長,全在中国古典舞丹田内气韵的曲线流动中,其连绵不断的气息带动了自由的身法过渡连接以及调整轮换身体的局部松弛,自然地引领力量的走向和身体的方向,结合现代舞中气息的延伸,扩大了气场,使动作线条的流动更加顺畅,动作质感轻盈飘逸,翩然欲飞,体现出“风”的自然流动感和飘忽感,切合作品主题。
  (4)舞台调度的巧妙运用
  动作编织的空间运动路线大幅度地流动,使舞蹈画面更富于变化,增强可看性。如,开始部分,舞者由舞台的一侧平行移动,表现平静自如的情绪,中间部分有两次由舞台的一角斜线有力地跃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作品中,舞者多次由舞台深处向台前运动,加上大量运用弧线的移动呈现出柔和、流畅和飘忽不定的感觉。
  3从意境美的营造上解析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和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情感通过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产生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确定概念,比一般的艺术形象更深刻,更具本质性。《风吟》并没有像其他的古典舞那样,仅仅停留在表现舞蹈内容和展示动作的技能技巧上,它的美不在于舞姿,不在于节奏,而在于一种缥缈的气韵。舞者飘逸的白衣,在没有任何布景的黑色幕布下,在缭绕的薄雾中,带着弥漫的心境轻盈起舞,让人不禁产生了庄周梦蝶般的疑惑:“我变成了风,还是风变成了我?”编者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舞蹈中,未曾刻意讴歌、渲染,给人留下捉摸不定的思考,使作品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哲学层面。舞蹈中诗意的柔情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作品极具古典意境美。
  四、深刻的观舞体会
  以上是我作为观者所看到的几个创新点。作为一部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创新作品,其中不管是“圆”字精髓的体现,还是古典舞与现代舞气息的结合,无论是舞台调度的独到,还是古典舞技术与现代舞语汇的融汇,以及它特有的意境美,所有的这些都仅仅是作品中用到的一个表现手段,都是为了表现“风”中舞动的轻盈、飞扬,风中“吟”唱的超脱、宁静,是为了突出“风”“吟”,而紧扣主题,为主题服务的,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不单指舞蹈层次的自然清楚,情绪的渲染与把握,动作语汇的变化丰富,而主要是指编导现代的思想文化意识与古典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创新。你的视角变了,你透过视角看到的人物变了,那么你整体的编创感觉也应随之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对古典文化、古典精神的继承。像包括《风吟》在内的《扇舞丹青》《胭脂扣》《棋圣》等等都是一些风格各异的创新古典舞作品。
  只有真正了解本民族文化生活的精髓,熟悉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语汇,并将其灵活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古典舞的创新应该是在传统民族文化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离开了这个基础,又从何而来的创新?有的编导为了追求创新,在创编时盲目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生硬地将古典舞与现代舞动作单纯叠加,类似于“一连串翻身接倒地、翻滚、爬起”,使作品僵硬生涩,缺乏整体感、流畅感。也有的作品为了有个性,忽略了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标准和欣赏习惯,不加思考地用一些怪异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生搬硬套地用在作品中,让人看不懂,不为观众所接受。这样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式”脱离了群众,无人欣赏,又有何意义呢?因此舞蹈创编者不但应该有独创的见解,而且创作出来的作品无论是舞种属性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应该有继承才能有发展的,本着以继承发展为原则,一切从作品本身出发,真切地表达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判断,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把握好作品的“度”。
  《风吟》是一部好作品,但绝不是我们要照搬的模式。我深切地感到:古典舞的变革和创新是在完整地保存整理传统古典舞文化的同时,更新艺术思想,改革艺术方法,纵向继承,横向结合,大胆吸收,勇于突破,把时代的审美意识带到舞蹈创作中,开拓出古典舞创作广泛而多样的走向。
  [参 考 文 献]
  [1]王佩瑛.舞蹈的空间气氛营造[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2011.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形式的机构过程[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1997.
  [3]韩瑾.创建中国古典舞的最佳选择[J].舞蹈杂志社,2002(10).
  [4]郭明达.现代舞的基训的创作[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2013.
  [5]于平.中国古典舞的十年创作走向[J].北京舞蹈学院,2012.
其他文献
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一水儿都是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的学生,2017年这个暑假,她们幾乎没落着几天休息,都在跟着排练指挥、青年教师王秋诗唱歌,为的是秋来要随特邀指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王燕副教授在北京开音乐会。暑假中,校园里没啥人,我在排练厅听她们叽叽喳喳地唱麻雀,听得乏了,就到校园里溜达片刻,看看啄食的麻雀们。劫夫老院长的塑像矗于小树林中,斜阳下格外令人肃然起敬。我没见过
期刊
各位专家:  很高兴在枫林如火的美好金秋再次来到北京大学,参加第二届北大歌剧论坛,与各位专家就论坛主题“中国歌剧民族性的当代呈现及其创作走向”进行研讨,就中国歌剧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歌剧作为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为一体,是衡量一个国家舞台艺术创作、表演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加快中国歌剧发展已成为共识,中国歌剧的创作、演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各
期刊
[摘要]  《南国印象》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所创作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钢琴组曲。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较为浓烈,且和声多变,节奏交叉相错,因而对演奏技法具有较高要求。本文对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的创作进行简要阐述,并分析了《南国印象》的曲目及其演奏特点,最后具体诠释了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的演奏。  [关键词]民族意象;南国印象;曲目;演奏诠释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中国美声,是美声中国化的结果,是美声传入中国后漫长而艰辛探索的成果,是几代美声人梦寐以求的正果。唱法是演绎作品的工具,中国美声,就是用中国语言演绎中国声乐作品的美声唱法。提起中国美声,就不能不提与它相关的一个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金曼。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民歌、曲艺、戏曲中能明显感受到一种甘醇厚重的底蕴,既体现了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
期刊
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的粮食。”  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用于我们的歌剧,确可令人深思,引为镜鉴!  “德国歌剧”这个名称,是因为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等作曲家在它“碗”里面装上了德国的“粮
期刊
[摘要]  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文化事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当代创作的重要源泉。潮州筝乐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潮州筝乐;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4-0020-06  一、20世纪以来潮州筝乐的传播及贡献(以几位筝家为例)  (一
期刊
[摘要]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侗族大歌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给予“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的高度评价。侗族大歌是无与伦比的文化瑰宝,其价值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凝结了侗族人民的智慧,蕴含了民族生命力。大歌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要而存在,它承载着侗族世世代代凝铸的生命价值观,深深地扎根于侗族的历史文化当中。通过口传心授
期刊
[摘要]  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篇论文以笔者在东北师大明珠校区舞蹈社团进行的短期实地调研为主,内容深入课堂训练,剖析了舞蹈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以及相关成果。本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初中舞蹈社团活动现状调查的空白,是实地考察后对于现今舞蹈社团发展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初中舞蹈社团;舞蹈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看出,我国国民对于基本物质需求的阶段已经过去,目前已经逐渐向文化、素质、精神方面发展。本文将从训练中老年非专业男女混声合唱团出发,从外部影响,内部训练中的个人、团体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究,帮助中老年非专业男女更好地加入到混声合唱团中,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
期刊
[摘要]  《图兰朵》作为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自诞生多年以来,一直饱受争议,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贯穿全剧的“中国元素”,那么在从未来过中国的普契尼眼中,中国元素是怎么体现的呢?分析了解外国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对于本民族文化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将以对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中国元素”的分析为例对西方歌剧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元素;普契尼;《图兰朵》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