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优势的高职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happy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基于行业企业办学特点和行业优势,对行业高职人才培养提出实施性意见。
  [关键词]行业优势 高职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依靠行业优势,建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有效沟通平台,形成“校企互动”的办学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由行业企业——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办,开设专业与行业岗位需求具有显著相关性。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产业包括客车制造、轨道车辆制造、摩托车制造、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营运、公共交通营运、站场建设及管理等,已形成了覆盖全重庆市的城市交通的行业链。对此,学院具有显著性的人才培养资源优势,具体体现在行业资源、校企合作机制、实训资源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如何运用行业优势办学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人才培养现状综述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中国学者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做了大量的研究,刘育峰[1]从人本教育研究现状出发,揭示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人本为主导的能力本位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能力素质相融合人本教育模式。更多学者[2—20]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角度阐述高职人才培养方法,对高职教育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也有许多学者研究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希望能从中找出一种对我国职业教育有所帮助的方法。程忠国、周晖、曾光辉[21]分析了德国F+U萨克森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营模拟实训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彻底改变与工作任务相脱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三个基本要求,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徐秀维[22]分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内涵,对“教学工厂”模式与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改革、教师职教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反思,结合我国国情和办学实际情况,重新解读了“工学结合”的内涵。安双宏[23]研究了印度在科技教育机构的设置、科技教育的管理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概述了印度科技教育取得的成就。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投资办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但针对行业企业新办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国内学者研究较少。对此,基于我院行业性特点,对如何有效应用“校企共建”办学资源优势为人才培养服务问题,本文对做简略探讨。
  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5]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许多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难以适应社会行业分工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缺少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教师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或实践教学能力未达到高职教育师资要求,这使得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适应市场需求。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有待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因条件限制,无法进行仿真度较高或真实项目运作训练,很多技能实训必须借助企业现场实训场地。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多数体现为一般合作,企业也没有全过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只是到了学生实习实训阶段,才有一定程度的被动介入。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不了解,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岗位对接有较大距离。从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看,我国高职院校和企业是两个主体,没有找到密切结合的平衡点。双方利益的兼容性较差,对合作办学存在认识和利益上的差异,导致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因涉及到商业秘密和企业指导教师责任心两个因素的限制,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真实的系统工作过程和情景感受。
  3、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受场地、资金、技术、师资方面的制约,基地建设一直滞后于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真实企业教育教学环境的营造,先进设施设备的更新,具有现场经营管理经验的师资聘请,岗位课程及教材的开发、企业化的熏陶等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上述问题的本质在于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因为经营目标不同,缺乏典型的动力和运营机制。对此,我院依托行业背景办学,如何高效运用行业企业相关资源为学院人才培养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基于行业优势的高职人才培养实施
  发挥集团优势,实施融合战略,建立了“校企共建”的办学机制,制定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基于行业优势的高职院校发展的放心。融合战略是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知识教育与素质培养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其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校企共建、整合资源
  集团与学院重新分配教育资源,资源整合既要达到资源共享、又要实现教育教学高效运作。高职院校成立培训处,由教学系部具体实施,实现教学与培训资源共享,形成职责清晰、功能完善的组织机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提升培训质量、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创造条件。
  2、学历教育与企业岗位培训互融互通
  利用集团优势,构建高职教育的培训体系,打造高职教育与岗位培训相融合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将“教学融入企业运行、人才适用岗位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强化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为企业培养和输送生产、建设、管理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创建“走出课堂,走进基地;走向现场,请进校园”的岗位培训理念,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在满足职业教育的同时兼顾岗位技能培训,充分考虑资源共享,实现与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模式。坚持高职教育与岗位培训并重,打通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赢得企业支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达到“学生能毕业、毕业能上手、上手能上岗、上岗能负责”的人才培养目标。
  3、“校企共建”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学校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在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重组、改造,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超前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需要, 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培训资源共享,形成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并重,以“工学结合”的理念为指导,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和企业员工岗位培训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融合,为完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和培训奠定基础。
  4、打造师资互动机制,构建教师一体化团队
  职业教育客观上对师资队伍提出了高于普通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能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够从事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求他们既要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又要熟悉企业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用工制度,具有企业技术攻关和创新的能力,这是高职“双师型”教师要求。对此,为适应“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岗位培训要求,利用企业办学体制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企业专家能手到学校参与教学与培训工作和优秀教师针对性地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生产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强化师资互动,提升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使教师更加清楚生产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融合,实现教师队伍与企业岗位培训师队伍的有机统一。
  5、强化资源互动,推行教材一体化建设
  充分借鉴企业相关培训资料,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教材编写,配合项目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理论知识课程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较为合理地选用、删减原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界限,以实现教学内容的适量和实用。借用企业的数据资源库,大力引入“问题解决导向”的实训化教材体系,采用实际的工作过程流程,按照教学规律转变教学模式,解决理论与实训相脱节的难题。
  6、构建企业化的考核体系,充分融入行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重点转向职业素质。在用人单位的眼中,职业素质是最根本的,有了优秀的职业素质,比如职业适应能力、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时间观念、创新意识等,企业的发展就有了良好的保障。基于行业优势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企业集团办学资源,积极引入行业文化和行业管理标准,学生在校期间零距离感受企业岗位要求和管理标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职业素质得到锤炼和熏陶并逐渐养成和内化,使学生人才培养更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行业资源,拓展教育教学内容,畅通校企员工流动渠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或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实现三个一体化建设即校企师资一体化、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训一体化和教材一体化是行业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育峰.高职能力素质相融合的人本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2]刘永宽,秦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8).
  [3]张立平.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支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4]刘俊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人力资源,2010,(6).
  [5]史艳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6]冯建军,黄金火.高职高专“三位一体”合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讨,2010,(5).
  [7]卢智勇,谢臣英,乔西铭.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8]杜文龙,朱祥贤,徐雪峰.高职院校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9]陈向平.工学结合背景下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9).
  [10]冷士良,孙婷婷,王德堂. 对“联盟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8).
  [11]鞠利.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12]郭卫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内实训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10,(3).
  [13]孙延娟,田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14]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15]李志,孙宏,付萍.“校协联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0,(3).
  [16]苏俭,王益宇. 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17]何杨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制度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18]刘彩琴,刘庆华,路建彩.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19]唐冬生,罗敏杰. 高职院校“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20]周育辉,李军民,蒋萍萍,吴兴林,刘六英.高职院校基于“3111模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21]程忠国,周晖,曾光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2]徐秀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与我国“工学结合”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23]安双宏.印度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2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作者单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交通运输管理系 重庆)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职教在课程改革、基地建设、教师培训、专业建设、“三赛一论两评比”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绩。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生源质量、劳动准入、师资水平、实训基地、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建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研究职业标准,开发课程资源;实行教师准入,先到企业后进学校;完善“2+1”
期刊
韩公文祠中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民主之关系。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而学生的根本任务是接受知识,学会做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所突破,真正做到“教有所成,学有所成”,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下面就“师生关系”作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经验,思考和论述了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在提高素质中需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即如何正确看待参政党的基本特性和提高参政党素质应有哪些基本要求。  诞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民主党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同参政的参政党.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首部在序言中肯定了这个成果;   [关键词]参政党 提高 素
期刊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塑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数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在教师不断的以“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的反复探索中实现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要有足够的耐心 爱心 细心 务本的决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反思已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远过矣。”作为教
期刊
三视图是一个知识交汇的载体,因而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之一,近几年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与立体几何中的体积与面积计算融合在一起,这也充分体现了高考考查的新方向,然而这类型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个难点,问题在于不能将三视图中的数据正确的还原到直观图中来,本文就对三视图中的数据如何还原到直观图中做了两个简要的剖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三视图作图原则”法  三视图作图原则:长对正即主﹑俯视图长相
期刊
[摘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这是高考试题命题的原则。研究近几年各地的新课改区高考试题,大部分的实验题有的直接来源于教材,有的还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新增了有些新仪器、操作和实验,这为高考实验题的命题提供了很好的新的素材,必须引起各位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重视。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挖掘和拓展教材新仪器和实验。  [关键词]教材实验 新课改 仪器装置 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
期刊
[摘要]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理解、运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思想品德,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思想品德    引言: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
期刊
孙中山先生说过:“人生最大事情是什么?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思想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这是江泽民同志早期提出的观点。它是一种精神文化,也是一种世界性情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每个公民热爱自己的祖国,立志报效自己的祖国,保家卫
期刊
电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我们该如何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劳技课堂呢?《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电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要求增加“使学生感受电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电工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电工,体会到电工就在身边,
期刊
[摘要]为提高工科院校葡萄与葡萄酒课程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针对工科院校与农业院校学生背景知识的差异与特点,根据工科院校葡萄与葡萄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调整课程内容、课时分配和讲授顺序,强化实物实景手段,突出形象化教学方法,注重知识连贯性教学等措施,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