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门户网:《三体》电子书为行业立标杆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的IOS系统里,电子图书上架的正常流程是上架到iBookstore上,可是由于苹果中文市场目前还不支持iBookstore,中文市场的App Store里,有许多一本书做成的单只App。
  单书App有它的独特性,在声光、动画等多媒体加载上,它可以更好的操作。此前,3G门户网与《南方周末》新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三体》电子书,所采用的就是单书App的方式。3G门户网首席执行官、创办人张向东说,“在制作这本电子书时,我们秉承让读者用科幻的方式读科幻的原则。”为了保留了浓郁的“三体”元素,他们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陆智昌量身定做UI(用户界面)风格,制作电子书的封面,并和知名音乐人合作打造独特的音效。
  点击进入《三体》电子书界面后,可以看到金属质感的界面上,专门设计的“三体”logo以及罗马数字的三册标识。点击罗马数字,“三体”之门打开,把你带入刘慈欣创造的科幻世界,并配有声效。在内文、注释和多媒体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科幻元素,比如显示阅读进度的抽线上的移动标识,采用的也是新设计的“三体”logo;不断提示升级版本,对内文进行在线订正……细节的考虑,让这个单册定价12元,三册定价30元的电子书有很不错的阅读体验。
  此前,台湾远传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书城负责人朱晓幸女士在采访中表示:“很多出版人觉得电子书应该是一个App。我不认为,不应该每本书都是一个App。苹果商城的App本质上并非为书本而存在,每本书都变成单只App,搜索、管理和行销的成本就会非常的大,大到出品人无法承担。”(可参见本刊2011年11月号,总第37期,《产销研三方谈出版电子化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一文)
  与此前的唐茶、多看、中信飞书、豆瓣阅读不同,《三体》电子书所引起讨论的是单只App下的多媒体加值对阅读体验的影响,以及出版电子化此一模式的可行性。
  Interview 对话 书香两岸×张向东
  书香:你们对电子书的想象是怎么样的?
  张:电子书精品时代即将到来,未来电子书中可以加入诸多智能互动。比如,我在书中读到一个陌生的历史人物,便能立即链接到百度百科;在村上春树的书中读到《挪威的森林》这首曲子,立刻能够购买下载并即时聆听,甚至可以与作者产生即时互动……将来电子书不断衍生出来的功能,将和游戏中的道具一样,成为新的赢利点。
  我们更看重《三体》电子书对数字阅读产业影响和意义
  书香:为什么选择《三体》做成App,虽然它的纸本书销量不错,但是网上已经有各种版本的电子书?
  张:我和《南方周末》新媒体负责人风端都是《三体》的狂热粉丝,我们一直期待能看到这套书的电子书,同时,不希望继续忍受网络电子书的不良阅读体验和盗版的粗糙,决定做一本精致的、足以成为行业新标杆的电子书,来满足手机阅读用户的需求。
  书香:《三体》的这只App,具有纸本书所没有的哪些优点?
  张:纸质图书出版完之后就无法更改,也无法提供读者多媒体延伸注释和阅读。但电子书里,制作方可以随时编校、增添注释、音乐演讲、注释等内容,这对于图书的粉丝而言是很惊喜的事情。
  此外,电子书读者还可以在《三体》IOS版App里直接进入到“三体”社区展开社交,喜欢这部书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相互推荐、交流。《三体》迷之间很喜欢玩的,他们经常互相出考题,探索书本里的内容。
  书香:在增加《三体》的阅读体验上,你们的创新在哪里?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张:除了为《三体》量身定做的UI界面风格、版式、字体选择,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延伸注释。比如最近的更新版本,就将作者刘慈欣的视频融合了进去,视频内容是刘慈欣在去年香港书展上的精彩演讲。另外,为确保优秀作品以优质的面貌呈现给读者,《三体》电子书在中国数字出版领域首度引入了“错误零容忍”策略——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即时修正错误的机制,所有对文本内容的订正一经确认,即可实现在线更新。这套机制同时能够确保作者和制作者将不断为用户添加新的惊喜。
  数字阅读已经裂出很多鸿沟,面对信息世界的多样选择,PC和手机、IOS和Andriod,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并没有少,反而更多。但这也让机会越来越多,尝试的可能越来越多。
  书香:《三体》这只App是否是一个特例?你们的其他书是否也会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操作?
  张:《三体》的纸本书过去两年获得了很多奖项,树立了数字出版领域优质文学作品出现的可能性。最优质、拥有死忠粉丝的作品,贴切舒适的阅读体验,社交网络的口碑传播,全数字平台的价值转换,是我们的一次努力尝试。未来,在数字出版,我也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更多真正“有品质的阅读”。
  书香:《三体》三本书的售价是30元,你们给电子书定价,遵循怎样的原则?
  张: 一个盗版书籍App的制作者,一天可以炮制几十个这样的应用。但是,我们的制作团队可是说是不计成本地对其精心打造。单单在编校方面就要花上一个月,在茫茫几百万字中,要精细到每行行首不可出现标点符号,英文换行时一定要符合相应规范;而且从产品适配上也要双倍的精力付出,由于iPad版和iPhone屏幕尺寸不同,这样的编校还要从头再来一遍。最重要的是,从UI(用户界面)和UE(用户体验),都为其设计了独有的一套一整套系统的数字制作平台。
  书香:《三体》App目前的下载量是多少?需要有多少人支付才能收回成本?
  张:《三体》IOS版App刚推出时,就达到近万次日下载量,而每次版本更新后,下载量都有大幅度提升。事实上,我们更看重它对数字阅读产业影响和意义,以及为用户带来的精致数字阅读体验感受。目前,对靠《三体》App赚钱并无太多强制性要求。
  app单行本是电子书中的收藏版
  书香:在阅读体验上,电子书与纸本书的设计上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张:尽管阅读纸质版本就足以体验到内容的魅力,但数字出版无疑给这部书增添了更多可能。比如《三体》拥有一套单独的UI和UE(用户体验),目的是要让读者在视觉和感受上与内在的故事是吻合的。
  书香:纸面阅读时,图书的油墨,纸张质感都会影响阅读体会,电子书用什么手法强调它的特色?
  张:除了贴近纸书的审美之外,电子书还要强调智能和互动。比如可以有动态注释,并配有图片。
  书香:有一种说法,App本质上不是为书本而存在的,所以出版包括书所做的每一只App的经济成本非常大,行销资源也是巨大的。您对此观点怎么看?
  张:移动互联网网民对于阅读的付费意愿占据移动应用的首要位置,尤其是像《乔布斯传》、《失控》这类优质作品,而经典作品未必不能做成电子书中的“收藏版”,就算拿纸质书来说,你看过简装版也会去买精装版收藏,要相信这种作品的读者都是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我们坚信,在大互联网时代,优秀的作品实现商业价值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他文献
前阵子,我以“‘注意力经济’下的数字内容”为题,在高雄做了场公开演讲,问答环节一位看来和善的中年妇人“鼓励”我不要那么悲观,想做音乐就做音乐,想创作就创作,并举莫扎特为例,说“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才会好”。  我谢谢她的“鼓励”,回应道:“我不想做莫扎特或梵高,也不认为你的子弟应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如果搞艺术、搞创作,非得穷途潦倒才有好东西,这样的新时代并没有比以前更对得起他们。”  重点一:我们无
期刊
土豆网说得不错,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有道是人生如戏,老中文不免带着看破红尘的消极气氛,纵使天地不仁,宇宙也许不过稍瞬即逝的梦幻泡影,可是人间有情,生命应该活得像一部有声有画的电影,从策划到制作到演出,每个人都必须全程亲身参与。谁不追求事事如意的理想人生?只是身为凡人,即使本事再大,也不会拥有编剧的全知全能,际遇不会服从人的意志,已发生的无法逆转,未来不可预计,而有些事情永远都不可能发生;然而又因
期刊
“垮掉的一代”曾经在1960年代成为美国“反文化”的主流,这些诗人受黑山诗派的影响,亦同时开创了自己的风格。至今,这些反学院派的领军人物如金斯堡、凯鲁亚克等,大多去世,盖瑞·施耐德作为他们中间硕果仅存的一位,其诗风又独树一帜,一直被喜爱当代美国诗歌的学者所讨论。上世纪台湾联合文学曾出版由林耀福、梁秉钧编选的诗文选《山即是心》,钟玲教授也出版过一本研究著作《诗人史耐德:从敲打派到后现代》。不过,处于
期刊
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大概就是无忧无虑的儿时光景了。  依稀想起初中时代有一首熟悉的歌是这么唱的:“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这是民初时期弘一大师李叔同谱写的名歌《忆儿时》,原曲旋律取材自十九世纪美国民谣作曲家威廉·海斯(William Shakespeare Hays)的《我那阳光灿烂的老家》(My Dear Old Sunny Home),后来李叔同以其深
期刊
在风起云涌的电子阅读器大潮中,电子阅读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阅读器设备厂商购买大量已经出版的图书的电子版权或将公版书籍数字化,内置在阅读设备中;另一种则是采用“渠道模式”的创业公司,通过“免费”提供电子书来吸引用户和流量,并通过植入广告将流量实现。这两种内容提供的方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字体选择、版式设计都是硬伤,用户的阅读体验远远不如纸本书。此外,也不乏由热心网友制作的电子阅读内容(常有大
期刊
那日午后,晴暖,周间北大东门成府路上车流如常。人行道左右并没有可观望的景致,春寒已过,路树却仍枯瘪,提前的赤阳让路人多兀自闷头而行,因此稍不注意,可能就此错过这间儿童书店。  书店通常都没有张扬的招牌,就像2008年开业的“墨盒子绘本馆”。曾经刷白的栏杆与台阶现已是几经风霜,褪去光泽,像砖砌的橙红墙面不再匀称均质,脱漆及至斑驳,当时心底曾暗自探问,“是休业了吗?”要几经驻足辨识,才回神知觉了牌楼上
期刊
“世上无奇不有”这句话真的不可小觑。入行几年,想说各种大风大浪都经历过,还能有什么吓得了我,结果就出现了“莎妹书”——《Be Wild:不良》。于是,“第一次”再度出现,前所未有的大阵仗、疯狂,与无止尽的哀求装可怜,每个人都是。  该书打着光是策划便耗时两年的口号,我以人体实验证明这绝非噱头,因为开始翻译前两年,制作人便跟我敲过档期,拜托我一定要挪时间给“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我答应的时候完全
期刊
从刻写在石头和泥板上的人类最早的书籍,到后来出现的纸莎草卷、羊皮纸等书写载体,书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几百年来纸书版面累进进化,在固定的范围内,编辑们竭尽所能寻找最适合内容的展现形式,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需求。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的图书出版和阅读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和考验。  两年前,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城邦”的CEO何飞鹏“恐吓”出版界同仁:纸本书只剩下五年
期刊
今年年初,以网络社区起家的豆瓣网发布阅读器产品,正式涉足数字出版领域。自2005年成立以来,豆瓣读书一直是豆瓣网的拳头项目。豆瓣的读书栏目(book.douban.com)提供基于纸书的评分、评论,有超过300万的图书条目。“这本书是不是值得买?最近有没有值得我读的书?”每月有近千万读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使用豆瓣读书。  “因为有这样的读者社群,当设备发展成熟后,转向电子阅读就成为非常自然的决策。
期刊
数字技术这一新的生产力,像魔术一样改变着整个世界,也改变着传统出版,使人性化的阅读成为可能。过去人们阅读只能依托纸质图书,出行在外很不方便,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读天下书,览天下事,查询各种资料。过去因为近视、远视、年迈眼花,读纸质书很辛苦。现在,电子书功能很多,字体放大缩小很自如,屏幕亮度也可随心所欲地调节。过去纸质书只能靠内容、装帧吸引人,现在电子书可通过声、光、点等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