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一个演员的表演的优秀与否在与他诠释角色声音是否到位。我不能以偏概全的说这句话说得是否对,但我始终认为,演员对角色声音的诠释绝对是这个演员用心体会表演的一个方面。
“人声是影视艺术中的主体声音,特别是如电视教材其声音的构成主要是以人的声音为主。在诸多的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的声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表现自我精神状态,相互交流感情,传达信息的最基本方式。”人声主要有对白、独自、旁白、心声和解说几种。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人声独特的美学创造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较高规格的电影节上,均把电影对白和音乐作为奖项而设置,足见其重要性。
《活着》是一部透着中国式黑色幽默的影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通过对他的一生遭遇,讲述了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痛,从而用对死亡的苦笑进行呐喊和控诉。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
在片中,我认为演员对人声的处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整部片子大概分为了旧社会、解放前、50年代、60年代以后这样几个方面,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演员声音表演的变化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在这里,以电影《活着》为例,按照剧情发展顺序,将片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分析演员声音的变化。
一、旧社会时间段,声音的变化体现地位与心理的变化
在影片刚开始,主人公福贵便以在旧式赌场赌博的旧式公子哥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他始终高抬着头,说话也是趾高气扬,音调始终是有种吊儿郎当的富家公子哥的味道,而龙二等人则是赔着一百个小心给福贵端茶倒水,低声哈气地说着话,生怕到了嘴的鸭子飞了。在这里,葛优对福贵的声音处理方式是,说话调子慢,懒洋洋的,感觉像是养尊处优惯了,一种都在游戏人间,这样一个角色的塑造非常形象,也给后来声音上的变化带来了对比,给观众造成了冲击。
而福贵赌博完了回到家中后,在院子里与父亲的一段对话,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爷子端着老爹的架子叫骂着,而福贵满不在乎的回答,一来一往,旧时的没落富家形象便树立起来了。而回到房中后,家珍小媳妇似的一路陪着小心低声低气的说话也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旧时的三从四德的妇女形象也跃然幕前。即使后来在赌馆劝福贵回家,家珍仍然是大气都没敢出,只是一味地掉眼泪,任凭福贵在众人面前对自己大吼大叫,此处巩俐的处理方式就是大气不出,反而更是让观众升出一股怜惜之情。
而当福贵终于将房产输尽的时候,龙二也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时龙二一反小心翼翼的赔小心的形象,反而直起腰板,说话也开始自信满满、满是得意的神采。而福贵却开始抓狂似的吼叫,一反平时慢条斯理的吊儿郎当的说话方式,音调也抬高了,在这里,也预示着第一个阶段的戏剧冲突达到了高潮,也让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当龙二站在徐院里,颐指气使着众人搬家具的形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与之前的形象差得太多,还与呆坐在门槛上一语不发的福贵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让人感觉到悲切。
二、50年代以前,声音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当福贵和春生一起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两人说话都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自己回家无望,一直都是以一种只求活着的贫苦百姓的形象出现,还是多以演员表演为主。
而当福贵为解放军唱戏,感觉自己回家有了希望,做什么都更卖力了,喜悦的心情在唱戏的时候可见一斑,声音不仅中气十足,而且非常洪亮,两人也是面带喜色,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地上回荡着恍然更有一种苍凉的感觉。
当福贵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凤霞和家珍,一家人终于艰难地获得团聚了,他在空荡的街上用力大叫,与家珍抱头痛哭,更是有种劫后余生的幸福感,这与福贵畏畏缩缩的说话语调有了个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动荡的年月里,能留下活口与家人重逢是多么大的喜悦,也向观众表明,普通百姓最需要的只是一个自己的家,给人也留下了一种凄凉的感觉。
当福贵与家珍在家里对话时,语气都是饱含感慨之情,对生命的历程也唏嘘不已。而在之后与镇长的对话和夫妻的对话,我发现家珍说话的声音渐渐变大,与之前那种受气小媳妇的形象有了一个对比,这里不仅说明了家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喜气,也从一个侧面表示新的社会的到来,女性也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再也不是一种小家碧玉的形象了。
三、50年代,声音的变化体现了世事的无常
在这一个章节中,第一个出场的是镇长来收铁,这时,福贵与家珍的儿子有庆也已经长大了,说话声音洪亮,更是与镇长戏称“那不解放台湾了?”有一种淘气可爱的感觉。后来因为有庆帮凤霞解气的事情挨打,家珍与福贵大吵了一架,与之前劝福贵戒赌细声细气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说话声音大而且有不满的地方便表现了出来,这似乎也更表明了在新时代,妇女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在家里也有了自己平等的权利,给观众还是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而后来家珍与有庆为了戏弄福贵在家里做“酸辣汤”等场面,语气逗趣,在之前一些压抑的情节过后终于也轻松了一回,也给了观众一个放松的时间段。
而当有庆被区长撞死之后,家珍福贵二哭有庆更是让人顿觉悲摧,声音凄凉,让人觉得掏心窝子的难受,在这里,本阶段的戏剧冲突也进入了一个高潮,随着二人的哭声,观众更是觉得心里堵得慌。特别是当春生到坟钱来祭拜有庆的时候,福贵压抑地哭着推开他,家珍厉声哭退他,更将这一场阴差阳错的悲剧表现的非常突兀。
而春生的心情也是不好受的吧,从他在坟钱吞着声小心翼翼的说话一直到凤霞砸了车窗户他对司机的厉声呵斥,也让观众明显感觉到他的难受。
在这一阶段,演员都以高超的演技来诠释着角色和故事的悲伤,对声音的处理也非常的出色。
四、60年代及以后,声音的变化体现了老百姓的满足与卑微
本阶段主要是将凤霞的故事,之前十几分钟还是将凤霞和汪二喜后来情投意合的感情发展。
其中插入了一个片段是春生的夜半来访。他压抑地带着哭声向福贵最后忏悔和拜别,而福贵还是凭着感情,使自己从最先有点冷漠的声直到开始安慰福贵,让福贵获得了继续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信心,这个地方非常鲜明的表现了中国小老百姓以求自保但是朴实善良的本性。特别是后来家珍终于推倒心房,推开门来请春生进屋坐,在此处,巩俐把“春生,外边冷进屋坐吧”这一句话处理得非常到位,从视一个撞死自己儿子的“仇人”到自己忍不下心终于想安慰的对象,这一生“春生”想必是非常难喊出口的吧。所以,在这里,充分的表现了普通百姓朴实善良的本性。
后來,因为各种各样的政治斗争,在镇长家里的一番对话也是颇费心思,一直到在医院凤霞大出血去世等等。福贵与家珍的说话语气一直都好像是憋着气的,说话不敢大声大气的,一来是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二来也从侧面表现了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的本性,不暴露,保持低调,忍气吞声,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但求有一个完整的家的微小愿望,三也是给福贵与家珍这两个荧幕形象塑造了非常鲜明的性格特色,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变迁。有一点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但是这也真正凸显了一个演员表演的优秀水平,对这些声音的细节处理都非常到位,也给整部影片增添了很多色彩,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论影视艺术中声音的美学特性》 王静 《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第四期
“人声是影视艺术中的主体声音,特别是如电视教材其声音的构成主要是以人的声音为主。在诸多的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的声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表现自我精神状态,相互交流感情,传达信息的最基本方式。”人声主要有对白、独自、旁白、心声和解说几种。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人声独特的美学创造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较高规格的电影节上,均把电影对白和音乐作为奖项而设置,足见其重要性。
《活着》是一部透着中国式黑色幽默的影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影片通过对他的一生遭遇,讲述了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痛,从而用对死亡的苦笑进行呐喊和控诉。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
在片中,我认为演员对人声的处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整部片子大概分为了旧社会、解放前、50年代、60年代以后这样几个方面,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演员声音表演的变化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在这里,以电影《活着》为例,按照剧情发展顺序,将片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分析演员声音的变化。
一、旧社会时间段,声音的变化体现地位与心理的变化
在影片刚开始,主人公福贵便以在旧式赌场赌博的旧式公子哥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他始终高抬着头,说话也是趾高气扬,音调始终是有种吊儿郎当的富家公子哥的味道,而龙二等人则是赔着一百个小心给福贵端茶倒水,低声哈气地说着话,生怕到了嘴的鸭子飞了。在这里,葛优对福贵的声音处理方式是,说话调子慢,懒洋洋的,感觉像是养尊处优惯了,一种都在游戏人间,这样一个角色的塑造非常形象,也给后来声音上的变化带来了对比,给观众造成了冲击。
而福贵赌博完了回到家中后,在院子里与父亲的一段对话,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爷子端着老爹的架子叫骂着,而福贵满不在乎的回答,一来一往,旧时的没落富家形象便树立起来了。而回到房中后,家珍小媳妇似的一路陪着小心低声低气的说话也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旧时的三从四德的妇女形象也跃然幕前。即使后来在赌馆劝福贵回家,家珍仍然是大气都没敢出,只是一味地掉眼泪,任凭福贵在众人面前对自己大吼大叫,此处巩俐的处理方式就是大气不出,反而更是让观众升出一股怜惜之情。
而当福贵终于将房产输尽的时候,龙二也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时龙二一反小心翼翼的赔小心的形象,反而直起腰板,说话也开始自信满满、满是得意的神采。而福贵却开始抓狂似的吼叫,一反平时慢条斯理的吊儿郎当的说话方式,音调也抬高了,在这里,也预示着第一个阶段的戏剧冲突达到了高潮,也让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当龙二站在徐院里,颐指气使着众人搬家具的形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与之前的形象差得太多,还与呆坐在门槛上一语不发的福贵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让人感觉到悲切。
二、50年代以前,声音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当福贵和春生一起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两人说话都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自己回家无望,一直都是以一种只求活着的贫苦百姓的形象出现,还是多以演员表演为主。
而当福贵为解放军唱戏,感觉自己回家有了希望,做什么都更卖力了,喜悦的心情在唱戏的时候可见一斑,声音不仅中气十足,而且非常洪亮,两人也是面带喜色,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地上回荡着恍然更有一种苍凉的感觉。
当福贵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凤霞和家珍,一家人终于艰难地获得团聚了,他在空荡的街上用力大叫,与家珍抱头痛哭,更是有种劫后余生的幸福感,这与福贵畏畏缩缩的说话语调有了个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动荡的年月里,能留下活口与家人重逢是多么大的喜悦,也向观众表明,普通百姓最需要的只是一个自己的家,给人也留下了一种凄凉的感觉。
当福贵与家珍在家里对话时,语气都是饱含感慨之情,对生命的历程也唏嘘不已。而在之后与镇长的对话和夫妻的对话,我发现家珍说话的声音渐渐变大,与之前那种受气小媳妇的形象有了一个对比,这里不仅说明了家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喜气,也从一个侧面表示新的社会的到来,女性也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再也不是一种小家碧玉的形象了。
三、50年代,声音的变化体现了世事的无常
在这一个章节中,第一个出场的是镇长来收铁,这时,福贵与家珍的儿子有庆也已经长大了,说话声音洪亮,更是与镇长戏称“那不解放台湾了?”有一种淘气可爱的感觉。后来因为有庆帮凤霞解气的事情挨打,家珍与福贵大吵了一架,与之前劝福贵戒赌细声细气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说话声音大而且有不满的地方便表现了出来,这似乎也更表明了在新时代,妇女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在家里也有了自己平等的权利,给观众还是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而后来家珍与有庆为了戏弄福贵在家里做“酸辣汤”等场面,语气逗趣,在之前一些压抑的情节过后终于也轻松了一回,也给了观众一个放松的时间段。
而当有庆被区长撞死之后,家珍福贵二哭有庆更是让人顿觉悲摧,声音凄凉,让人觉得掏心窝子的难受,在这里,本阶段的戏剧冲突也进入了一个高潮,随着二人的哭声,观众更是觉得心里堵得慌。特别是当春生到坟钱来祭拜有庆的时候,福贵压抑地哭着推开他,家珍厉声哭退他,更将这一场阴差阳错的悲剧表现的非常突兀。
而春生的心情也是不好受的吧,从他在坟钱吞着声小心翼翼的说话一直到凤霞砸了车窗户他对司机的厉声呵斥,也让观众明显感觉到他的难受。
在这一阶段,演员都以高超的演技来诠释着角色和故事的悲伤,对声音的处理也非常的出色。
四、60年代及以后,声音的变化体现了老百姓的满足与卑微
本阶段主要是将凤霞的故事,之前十几分钟还是将凤霞和汪二喜后来情投意合的感情发展。
其中插入了一个片段是春生的夜半来访。他压抑地带着哭声向福贵最后忏悔和拜别,而福贵还是凭着感情,使自己从最先有点冷漠的声直到开始安慰福贵,让福贵获得了继续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信心,这个地方非常鲜明的表现了中国小老百姓以求自保但是朴实善良的本性。特别是后来家珍终于推倒心房,推开门来请春生进屋坐,在此处,巩俐把“春生,外边冷进屋坐吧”这一句话处理得非常到位,从视一个撞死自己儿子的“仇人”到自己忍不下心终于想安慰的对象,这一生“春生”想必是非常难喊出口的吧。所以,在这里,充分的表现了普通百姓朴实善良的本性。
后來,因为各种各样的政治斗争,在镇长家里的一番对话也是颇费心思,一直到在医院凤霞大出血去世等等。福贵与家珍的说话语气一直都好像是憋着气的,说话不敢大声大气的,一来是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二来也从侧面表现了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的本性,不暴露,保持低调,忍气吞声,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但求有一个完整的家的微小愿望,三也是给福贵与家珍这两个荧幕形象塑造了非常鲜明的性格特色,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变迁。有一点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但是这也真正凸显了一个演员表演的优秀水平,对这些声音的细节处理都非常到位,也给整部影片增添了很多色彩,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论影视艺术中声音的美学特性》 王静 《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