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考改革如火如荼,为一线教学指明了方向,点亮了航灯
2017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2017年和2018年高考真题卷一向被视为高考改革的风向标。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具体有以下几点:
1.命题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不仅仅是文学方面的,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阅读的文字量大大增加,可能有15%的考生读不完,做不完。让高中生广泛涉猎各种文本是当务之急。
2.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阅读题特别是作文题,向理性靠拢。2017年和2018年全国卷阅读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的新闻,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这种题类似考公务员的申论,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广东卷的《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就很有难度,难在思辨;2017年全国卷作文十二个关键词以及2018年全国卷见证参与祖国建设,寫给2035年的下一代青年的作文题启示我们,要教导学生关心新闻时政,了解国事天下事,培养自身的思辨能力。
3.有意识地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2017年北京卷用一道单选题和一个微写作考查了学生对必考名著《红楼梦》《边城》《红岩》《阿Q正传》《平凡的世界》《一件小事》的阅读理解和点评;2017年山东卷要求考生简答《红楼梦》中的情节和《阿Q正传》中的细节反映了鲁迅什么样的观点;2017年浙江卷考查了考生对《论语》中的人物以及孔子教育技巧的理解……这些创新的试题都是在语文高考改革框架下应运而生,独具匠心的,值得我们教师反复研究,为教学指明了方向,点亮了航灯。
二、实事求是,分析学情
高中学生重理轻“语”,整天埋头刷理科题。为了学生考试能得高分,高中教师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导致学生读书的时间很少,不怎么喜欢读书,语文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新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拓展学生的阅读面。2017年高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做题变为必做题,就是为了以考促学,指导高中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品味和阅读习惯。
高中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要因时因地因生制宜,创新思维,想出妙招,既要激发学生想读书、爱读书、大声读书的兴趣,又要激发其强烈的倾诉愿望、写作热情,还要立竿见影,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语文教师有多重角色:需列出书目,广搜博览,披沙拣金,做学生灵魂的导师和指路的向导;开展活动,串词组织,是导演、主持人加场记报幕;主编作文园地或手抄报,摇身一变又是主编、抄写员、校对、美工;课前三分钟演讲中,是最好的听众、鼓掌最响的人加精彩点评人;指导写作时,写示例训练学生的理性思辨和同题同做、同题异做能力,是老师、作家加辩论选手……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多面手,就是学生灵魂的摆渡人。
三、精心预设,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就能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读写特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还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笔者所在的高中,同学们两年内已学完高中三年语文必修1—5的全部教材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等选修教材,整个高三学年的重点就是复习和做题。如此,学生极易掉进题海,埋头书山,而看不清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茫茫然心无着落,慌慌然迷失路径。在近二十年从教备战高考的摸索中,笔者发挥引路人的主导作用,广搜博览,每周选编三期阅读材料,引导同学们爱上阅读,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同时精心预设,细心指导,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我班每周举行一个主题微写作活动或主题演讲活动,请小组代表上台,充分调动班级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凝聚人心,增强了同学们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将“我以班级为荣,班中有我更强”的信念深深植根在每位学生的心田。
笔者组织微写作,每次都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目的和简明的训练要求,依托每周的阅读材料内容,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等,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目的性,又有思维能力训练的针对性,还有评价点评的兼容并包性,更有发表文章展示学生才情的班级手抄报和“有才我就来”的班级大擂台。
笔者认为,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自我组织、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2017年到2018年,我班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多彩:“感动班级”十大人物颁奖辞微写作和颁奖活动;苏东坡诞辰980周年“我读苏轼”微写作;写影评活动;“读三苏三班三曹二晏”,谈谈“寒门难出贵子之我见”;“语文·我的高考梦”和“我品经典名著”演讲活动;在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去世时,笔者以“热爱母语,铭记乡愁”为主题,在我班开展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演讲活动,等等。除此之外,我班还开展了拟写靓丽的标题、开头段、结尾段、思维导图和学习写作引用段、比喻排比段、例证类比段等文采段……
(待续)
2017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2017年和2018年高考真题卷一向被视为高考改革的风向标。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具体有以下几点:
1.命题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不仅仅是文学方面的,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阅读的文字量大大增加,可能有15%的考生读不完,做不完。让高中生广泛涉猎各种文本是当务之急。
2.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阅读题特别是作文题,向理性靠拢。2017年和2018年全国卷阅读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的新闻,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这种题类似考公务员的申论,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广东卷的《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就很有难度,难在思辨;2017年全国卷作文十二个关键词以及2018年全国卷见证参与祖国建设,寫给2035年的下一代青年的作文题启示我们,要教导学生关心新闻时政,了解国事天下事,培养自身的思辨能力。
3.有意识地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2017年北京卷用一道单选题和一个微写作考查了学生对必考名著《红楼梦》《边城》《红岩》《阿Q正传》《平凡的世界》《一件小事》的阅读理解和点评;2017年山东卷要求考生简答《红楼梦》中的情节和《阿Q正传》中的细节反映了鲁迅什么样的观点;2017年浙江卷考查了考生对《论语》中的人物以及孔子教育技巧的理解……这些创新的试题都是在语文高考改革框架下应运而生,独具匠心的,值得我们教师反复研究,为教学指明了方向,点亮了航灯。
二、实事求是,分析学情
高中学生重理轻“语”,整天埋头刷理科题。为了学生考试能得高分,高中教师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导致学生读书的时间很少,不怎么喜欢读书,语文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新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拓展学生的阅读面。2017年高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做题变为必做题,就是为了以考促学,指导高中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品味和阅读习惯。
高中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要因时因地因生制宜,创新思维,想出妙招,既要激发学生想读书、爱读书、大声读书的兴趣,又要激发其强烈的倾诉愿望、写作热情,还要立竿见影,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语文教师有多重角色:需列出书目,广搜博览,披沙拣金,做学生灵魂的导师和指路的向导;开展活动,串词组织,是导演、主持人加场记报幕;主编作文园地或手抄报,摇身一变又是主编、抄写员、校对、美工;课前三分钟演讲中,是最好的听众、鼓掌最响的人加精彩点评人;指导写作时,写示例训练学生的理性思辨和同题同做、同题异做能力,是老师、作家加辩论选手……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多面手,就是学生灵魂的摆渡人。
三、精心预设,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就能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读写特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还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笔者所在的高中,同学们两年内已学完高中三年语文必修1—5的全部教材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等选修教材,整个高三学年的重点就是复习和做题。如此,学生极易掉进题海,埋头书山,而看不清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茫茫然心无着落,慌慌然迷失路径。在近二十年从教备战高考的摸索中,笔者发挥引路人的主导作用,广搜博览,每周选编三期阅读材料,引导同学们爱上阅读,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同时精心预设,细心指导,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我班每周举行一个主题微写作活动或主题演讲活动,请小组代表上台,充分调动班级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凝聚人心,增强了同学们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将“我以班级为荣,班中有我更强”的信念深深植根在每位学生的心田。
笔者组织微写作,每次都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目的和简明的训练要求,依托每周的阅读材料内容,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等,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目的性,又有思维能力训练的针对性,还有评价点评的兼容并包性,更有发表文章展示学生才情的班级手抄报和“有才我就来”的班级大擂台。
笔者认为,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自我组织、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2017年到2018年,我班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多彩:“感动班级”十大人物颁奖辞微写作和颁奖活动;苏东坡诞辰980周年“我读苏轼”微写作;写影评活动;“读三苏三班三曹二晏”,谈谈“寒门难出贵子之我见”;“语文·我的高考梦”和“我品经典名著”演讲活动;在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去世时,笔者以“热爱母语,铭记乡愁”为主题,在我班开展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演讲活动,等等。除此之外,我班还开展了拟写靓丽的标题、开头段、结尾段、思维导图和学习写作引用段、比喻排比段、例证类比段等文采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