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高中生物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要求就是使学生具备在不同形式的情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将情境化的教学素材合理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化素材;教学策略
所谓情境化素材,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具体的形象为主体的学习材料。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情境化素材的合理应用,可以创设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应对情境化素材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其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发展。
1.史料情境的应用
生物史料是指揭示生物科学概念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历史资料。借助生物史料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可以更加完整地呈现出生物知识的全貌,这对于学生生物科学思维的构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以“细胞”的相关内容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更加完整的认识,我简单讲解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整体来讲,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使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蜂窝形状的植物细胞,此后,很多人开始用显微镜对动植物细胞进行广泛的研究。第二,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指出:细胞是所有植物最基本的构造,它既是独立的生命体,也是植物生命的一部分,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施莱登的启示下,将其学说进行了推广。第三,1858年,魏尔肖提出了“所有细胞都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一论断,否定了生命自然发生的观点,细胞学说由此建立。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认识。
2.模拟情境的应用
从学科特点来看,高中阶段生物学科中很多知识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微观性与抽象性,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单一的语言讲解很难使学生实现准确的知识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图表、模型、实物、多媒体等直观化的教具创设模拟情境。这样一来,可以将微观事物以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
以“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例,有丝分裂被称为间接分裂,主要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不难发现,细胞分裂的周期性、分裂期、有丝分裂各项目变化等内容都属于微观变化,直接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没有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微课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进行了直观的呈现。借助微课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
3.实验情境的应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实验不但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更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本质特征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形式生物实验,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材料进行恰当的处理,以此来帮助学生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在“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实验中,为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我阐明了实验原理,并提供了实验所需材料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实验活动。同时,我还利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点拨:(1)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有怎样的异同之处?(2)显微镜的倍数增大时,视野的亮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物体的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怎样使切片尽量薄?切片的薄厚会对显微镜的观察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以及实验操作。最终,借助实验情境,帮助学生构初步建起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
4.生活情境的应用
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生物知识。所以在情境化素材的选择中,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为此,教师应该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合理地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可以使新授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如:通过“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大致了解了糖类、脂质的种类及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于是,我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了人体获取糖类与脂质的主要途径,并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然后,学生分析了饮食中不同营养物质的获取情况。最后,通过对饮食习惯的思考,学生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最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素材,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引入更加丰富的情境化素材。这样一来,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革新,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建林.高中生物情境化教学模式初探[J].散文百家(下),2018,(12):247.
[2] 金琳,冯美文.浅析创设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8,(46):177.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化素材;教学策略
所谓情境化素材,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具体的形象为主体的学习材料。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情境化素材的合理应用,可以创设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应对情境化素材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其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发展。
1.史料情境的应用
生物史料是指揭示生物科学概念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历史资料。借助生物史料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可以更加完整地呈现出生物知识的全貌,这对于学生生物科学思维的构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以“细胞”的相关内容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更加完整的认识,我简单讲解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整体来讲,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使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蜂窝形状的植物细胞,此后,很多人开始用显微镜对动植物细胞进行广泛的研究。第二,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指出:细胞是所有植物最基本的构造,它既是独立的生命体,也是植物生命的一部分,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施莱登的启示下,将其学说进行了推广。第三,1858年,魏尔肖提出了“所有细胞都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一论断,否定了生命自然发生的观点,细胞学说由此建立。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认识。
2.模拟情境的应用
从学科特点来看,高中阶段生物学科中很多知识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微观性与抽象性,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单一的语言讲解很难使学生实现准确的知识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图表、模型、实物、多媒体等直观化的教具创设模拟情境。这样一来,可以将微观事物以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
以“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例,有丝分裂被称为间接分裂,主要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不难发现,细胞分裂的周期性、分裂期、有丝分裂各项目变化等内容都属于微观变化,直接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没有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微课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进行了直观的呈现。借助微课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
3.实验情境的应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实验不但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更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本质特征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形式生物实验,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材料进行恰当的处理,以此来帮助学生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在“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实验中,为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我阐明了实验原理,并提供了实验所需材料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实验活动。同时,我还利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点拨:(1)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有怎样的异同之处?(2)显微镜的倍数增大时,视野的亮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物体的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怎样使切片尽量薄?切片的薄厚会对显微镜的观察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以及实验操作。最终,借助实验情境,帮助学生构初步建起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
4.生活情境的应用
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生物知识。所以在情境化素材的选择中,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为此,教师应该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合理地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可以使新授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如:通过“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大致了解了糖类、脂质的种类及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于是,我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了人体获取糖类与脂质的主要途径,并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然后,学生分析了饮食中不同营养物质的获取情况。最后,通过对饮食习惯的思考,学生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最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素材,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引入更加丰富的情境化素材。这样一来,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革新,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建林.高中生物情境化教学模式初探[J].散文百家(下),2018,(12):247.
[2] 金琳,冯美文.浅析创设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8,(4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