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大排档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1987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一座城市,每个人总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理由。但归根结底,总逃离不了美景与美食这两大诱惑。美丽海岛的厦门,秀外慧中悠闲沉静让人沉迷于中自不必赘言。美食更是无可挑剔,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这方水土的地道美食,最能代表厦门美食自然是海鲜,最能体现海鲜“鲜味”的莫过于厦门的海鲜大排档。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厦门的食肆排档,菜肴间少不了的就是林林总总各色海鲜。品种繁多、门类多样、口味繁复的不同海鲜,完美展示了这座海边小岛的特有包容特质,厦门排档也只有一种味觉体验,那就是“鲜”,释放着来自海洋深处最真实的味道。男人们打着赤膊,无所顾忌地吃着美味鲜甜的生猛海鲜。海风轻轻地拂过,呼吸着略带咸味的清鲜空气,无忧无虑享受幸福慢生活。
  每座城市都有大排档,厦门大大小小的排档,四下林立一步三岗不计其数。屋顶天台上、路边榕树下、海边沙滩旁、老街骑楼里,无时不刻肆意提醒着这座温馨小岛的美好存在。每次路过排档,遥望着幸福人群的不同美好,备感这座小岛的温馨所在。也无论你在海边或老街,总可以在排档的热闹喧嚣寻找到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
  厦门排档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营者晚上推车一推,路边座椅板凳一摆,新鲜菜色现点现炒。随着经营规模的日益变大,进而从路边小摊发展成正规经营有固定地点的大排档。早年的厦门排档基本集中于沿海一带,临近码头或靠近海边方便采购最鲜活的海鲜。经营的商家多了,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相对集中的海鲜排档区。最早成形的大排档集中区就是靠近第一码头的鹭江美食城,云集了如今厦门几家元老级的海鲜排档,之后的西堤周转房、沙坡尾避风坞等等临近海边或码头的区域,也形成了几个规模不小的排档区,曾经风光一时。再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放大,本着方便生活、就近消费的原则,海鲜排档开始逐渐分散延伸到不同小区的周边,大规模的排档美食城慢慢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厦门早期大排档都是露天的,要么路边随便搭个桌椅,要么街口的榕树下支张凳子,就直接开吃。环境简陋虽然是不争的事情,户外也有户外的优点,呼吸清新空气享受凉风阵阵,自由地感受属于大自然的自在。后来随着食客逐渐对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和闽南多雨的气候条件所限制,才有了室内大排档的说法。室内排档的环境要求更高了,也才有了海鲜酒楼的出现。
  不管环境怎样,每个排档总是要有名字的。厦门排档的名字大都很简单,或许是因为这座城市的简单质朴吧。厦门很多大排档名字中都有个“阿”和在闽南语中谐音的“亚”,多半是开店起名时图个省事,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自己所开的大排档,熟人一眼便知,外人看着也亲切,慢慢也就形成了厦门海鲜排档的取名特色。除了用人名命名外,排档命名还有一招更为简单明了,就是门牌命名法,直接用排档所在街道门牌号来直接命名所开排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厦门的海鲜大排档亦是如此。虽说如今的厦门已然是个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朋友口味繁杂多样,都以海鲜为主要原料,都以酱油水为基础做法,但不同风格间却有着不小的区别。厦门海鲜排档主要分岛内、岛外、龙海三大流派,不同风格的排档间还是有着不少明显的独家特色。以海蛎为例,岛内一般会做海蛎煎,而岛外排档断然是海蛎炸。岛外排档的主食选择绝少不了地瓜粉粿这一地域特色美食,而岛内排档却几乎难于寻觅到她的影踪。龙海系排档的特点更为明显,招牌鸭子料理一定会有,无论是烟熏鸭或盐水鸭都是少不了的,细嫩的鸭肉嚼在口中,诠释出浓郁的肉香满足感;知名的石码五香也是必不可少,还有最适合下酒的鸭内脏汤、凉拌鸭肠等,看似简单却火候很难掌控的平民难度菜肴。
  其实,所谓的排档派系差别不过是美食的细微差别,真心制作美味背后是乡里乡亲的认真实在,屹立不倒的永远是美味美食。
其他文献
出于意外地,我们的对话从家长里短开始。  “都在厦门,把太太孩子全带来了。我太太以前是新西兰航空公司的空姐,我其实出生在新西兰,不过现在加入澳大利亚国籍了。”Matthew补充道,“她挺适应厦门的生活,现在还忙着准备参加明年的厦门马拉松。”  把孩子安置在国际学校,“环境挺好的”,这也是让Matthew放心工作的因素。Matthew一边往浓缩咖啡里加糖,说起家庭自然能够打开这个澳洲男人的话匣子。“
期刊
厦门Indigo酒店的餐厅的出品正如隔江而望的鼓浪屿,是融汇东西的。这里既有厦门古早味的早餐,也有法餐中引以为傲的香滑鹅肝。不过个人觉得,更值得一试的应该是新加坡菜,在厦门很难尝到这么正宗的东南亚风味。原因嘛……因为酒店的大厨是新加坡人。 新加坡料理中名气最大的海南鸡饭,Indigo的出品质量很高,鸡肉嫩且香气复杂,不蘸酱料也能让人垂涎三尺,用鸡油炒过,再用鸡汤煮熟的米饭完全吸收了鸡的香味,每一口
期刊
一座离神较近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的?  如果不深入地了解一番,实在想象不出与神宫或者教堂做邻居,没事就到庙里跟神仙聊个天,或者到教堂跟上帝做个祷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厦门靠海,海纳百川。这座城市自然表现出一种“诸神聚会”的特点,不同职业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精神寄托,无论是原生态的、自发性的民间信仰,还是有着严格教义的佛教、基督教都能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大批的信众,而且大家都能够共存共融,有时候一户
期刊
头一次见到一座庙宇的大门上的守卫竟然是太监,而非四大天王或者关公秦琼,这便是厦门的青礁慈济宫,《厦门日报》的地理版的资深编辑卢志明解释说:“因为这里供奉的是保生大帝,属于帝制,所以要由太监守门。”保生大帝的故事说来并不复杂,他原名吴本,北宋人,从小便立志学医,长大后结庐深山,采药炼丹,为人治病莫不妙手回春,最可贵的是,他救人不分贵贱,不分人畜,心里无半分杂念私念,受到了民众的爱戴,却因为上山采药不
期刊
古时厦门的寺庙修建算是在一条线上,以厦门的第一座佛家寺庙觉性院(现在厦门枋湖)为头,到最尾端的南普陀寺,几乎每一个山头都有寺庙,比如普照寺,万石莲寺,都是中段的组成,只不过有些寺庙已经拆掉了,历史的洪流之后,所留下的佛教中最慈悲的身影,不得不说是南普陀寺。  修建厦门第一座佛教寺庙觉性院的是唐代名士陈黯家族,他是最早到达厦门的中原人士。有一段墓志铭中提到古时的厦门“四向沧波,非利渋之舟,人所罕至”
期刊
掌控乐祺酒吧气氛的,永远会是现场乐队。所以一进大门,文艺腔调是迎面而来的,整个酒吧被一团浓稠的光晕包裹着。这团光晕,是爱音乐的人会喜欢的。  乐祺的常驻乐队,是在厦门待了12年的X-OVER。X-OVER的成员来自菲律宾,摇滚爵士乡村流行样样精通,时不时还会秀一下中文甚至闽南语歌,字正腔圆。听到中文歌时,酒吧总经理夏志翔偶尔会让X-OVER“故意”唱出外国腔来,而不是毫无破绽地原音重现。“有的时候
期刊
刚见过厦大里芙蓉湖的小儿女情态,步行两分钟,就能看到南普陀寺的放生池。僧与俗的距离仅百步之遥,“古朴和摩登并存,小和尚与大学生相邻”。但是与高等学府相似,作为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南普陀寺也算得上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黄埔军校”。  寺庙里初秋的池塘已显现出一派成熟明媚的光景,粉嫩的荷花不多,倒是荷叶历历在目,阳光下一片圆融碧绿,不由得想到曾在这里讲经弘法的弘一法师的一首佛偈:“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
期刊
被誉为“海上花园”的城市厦门,与万国建筑同样引人注目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教堂,40余家教堂,分布在市区与鼓浪屿,静在山间,动在市井,几乎走过几条小巷子,就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一座教堂,而每家教堂,都是教徒们洗涤心灵的场所。  在鼓浪屿住了半个世纪的何丙仲,近年来才迁回居厦门岛内,他热衷于明清历史和闽南文化的研究,说:“从晋代到唐五代,有很多的人移民到福建,也就带来了很多宗教文化。”  厦门传教第一人  
期刊
近来微博正流行这么一句话:想毁掉一个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国庆旅行。刚刚过去的长假仍像昨晚的喧嚣一梦,拥挤的人潮让许多深爱旅行的人们望而却步。十月已过,大地渐入萧条。抓住这秋天的尾尖,来厦门一游,也是件足以慰藉心灵的事。  静谧主旋律  如果把厦门的客栈看做人物,其出身可是各有特色的:有的如雅士,喜欢弄花弄草,颇有田园隐幽之趣,如毓园旁的绿岛小院——前院种满了碧绿的滴水观音、凤凰树、三角梅。也有拥有
期刊
蒿志强:牧师,厦门基督教两会总干事。1969年生于内蒙,毕业于南京金陵神学院。  鼓浪屿,一个1.78万平米的小岛,与厦门隔海相望。  岛上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小路,虽然有陈列着琳琅满目商品无数的商店,每天过往游客动辄上万,却依然能显出它的平和安逸。在黄色红色黑色等各种不同颜色的建筑中,一眼就能看见白色或砖石色、顶部带着十字架的教堂。  牧师蒿志强在这座小岛上已经生活了25年,伴随着潮涨潮落,他孜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