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的唤醒意义r——论玛辛·格琳的解放教育思想

来源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玛辛·格琳的艺术—审美的解放教育思想.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现实的考察与反思,格琳提出应用批判性眼光看待后工业社会,拒绝资本主义的统治与操控,运用艺术—审美的教育激发人们的反思理性与批判性思维,去除社会的神秘化,培养个体的道德意识,实现人性的全面觉醒.教育者应促使人们有意识地找寻表达自我与存在的方式,构建共享意义的世界,旨在实现人类的正义、自由与平等.
其他文献
梁启超是我国最早的“趣味教育”概念提出者,他认为我们教育要将学习的趣味性放在首位。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趣味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趣味教学法也成为了当下许多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趣味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在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心、乐于探究心理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实际应用数学的水平。   一、趣味教学法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形式化。趣味教学法
期刊
《民法典》第1176条规定了公民在参加具有风险性的体育运动时,除故意或重大过失外,参与人自我承担损害的自甘风险规则.该规则既强化了参与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又维护了私
在江河纵横、湖塘星罗的江南水乡,有一个常见的水族,虽貌不惊人,却声名不凡,那便是如化石一样古老,在人们舌尖与心头的螺蛳。  “笃螺蛳过酒,强盗看见勿肯走。”形容螺蛳的美味,以此最为传神。上海《新民晚报》曾登一则社会新闻:一个小偷潜入一户人家行窃,得手后正要溜走,无意中瞥见桌上放着一碗酱爆螺蛳,没忍住,便坐下来一颗一颗地嘬,结果被下班回家的主人逮个正着。  螺蛳的美味,一则缘于常年栖息于水清流缓、饵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教育工作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老师的我们关注孩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一、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儿童性格亟需关注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母不在身边,因此,有些留守儿童往往会变得十分自我,任性孤僻,或者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也会导致此类儿童在参与社会活动和
期刊
群文阅读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展开阅读和建构的过程。群文阅读改变了单篇文章精细的阅读方式,学生在一节课至少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它的大容量快节奏,逼使学生主动采用默读、略读和浏览等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比较、迁移等方法从文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并用精准的语言去概括归纳。而议题的开放式,又留给学生大量思考和创作的空间,使其不受老师设定的固定答案的约束,能够主动探索,自由发挥,激发
期刊
在新高考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生涯规划教育潮。生涯规划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中考、高考前做出合理的生涯抉择,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小学阶段以广泛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高中阶段以辅助学生生涯抉择为主,而最重要的生涯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及对理想职业的了解与探索,应该在初中阶段完成。   一、学情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
期刊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对现阶段高中英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面临着教学模式固守不变、学生个体发展受限、教学资源长期困乏、评价机制建设不足等问题与挑战,基于此,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的性地对现有高中英语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具体可从教学思想、模式、资源及评价方面加以调整与创新,使得教学各项因素都能与高考形势相融洽,有效满足学生的应考准备及综合语用能力发展需要。  一、更新教
期刊
线下文言文教学,大体上以读背文段、串讲字词、积累文言词句和文化常识为主,方法老套,缺乏新意,老师需要不断督促学生,以提升教学效果。而线上文言文教学则不同,由于资源丰富,可供借鉴的方法较多,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因为信息太繁杂,干扰学习的因素比较多,学生又缺乏监督,教学效果虽存在优异表现的可能,但从具體实践来看,其实也不尽如人意。笔者将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立足于文言文教学的实际,谈谈文言文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即一日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聚焦幼儿一日作息:从早上八点入园到下午五点之前离园,幼儿在园时间近九小时,其中自由活动(如晨间、户外、区域等)时间不超过三小时,而生活活动(如盥洗、如厕、饮水、进餐、散步、午睡、离园等)占67%。也就是说,我们应将幼儿在园的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实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充分利
期刊
我從事教学工作四十余年,若算多少个课节,可以说,已无法计其数。然而,就在这无数节课前的每三十分钟,我总要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默默地构思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敢稍有疏忽。如果说这是个敬业的好习惯,那么它的养成,还有一段令人尴尬的经历,并让我时时记起那双深情的眼睛。  五十八年前,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在家乡的一所中学教语文课。  那是第一学期,开学不久,周一下午第一节课。早在上周六,负责主抓文科教学的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