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和体验数学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05041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教师应创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概念、推导数学公式、获得数学结论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实践操作 自主探究 形成数学概念 推导数学公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教师应创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概念、推导数学公式、获得数学结论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创设探究氛围,鼓励自主探究。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是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利用各种途径,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和氛围,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使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交流的关系。其次是多角度挖掘教材中探究互动的因素,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将一个圆等分成16个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借助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后,我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一个学生提出:“把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等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与圆相比增加了多少厘米?”本节课是讨论圆面积,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却不是求面积,而是周长,我并没有一口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肯定学生由面积进而想到周长,能触此及彼,有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并鼓励学生今后还要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观察事物。
  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正是由于我平时注意创设探究氛围,挖掘探究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尊重学生提出独特见解的结果。
  2、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概念。“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学具,如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棋子等。教学时,学生先分组探究(有的组4人,有的组6人),并出示思考题:
  ①把一块生日蛋糕(一张圆形纸)按小组的人数来分,要求每人分的大小一样多,应怎样分?(学生折一折、分一分。)
  ②有的组分成4块,有的组分成6块,可用什么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让学生体验“若干份”的含义。)
  ③你们每人分到的大小是一样的吗?要每人分得一样多,应怎样分?(学生汇报,再板书:“平均分”,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④你们每人能分到一整块蛋糕吗?分到多少块?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学生汇报后,我让学生再用长方形纸表示出1/2;用一个正方形,表示出1/4、3/4;用一条线段,表示出1/5、4/5等。
  学生再分组实践,出示思考题:每组一盒棋子,每人分得一样多,分完后说出你分到了多少粒?你是把这些棋子看作什么来分?
  然后指出:前面都是把一个物体(如:一块蛋糕、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等)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还可以把许多物体(如:一盒棋子、一堆苹果、一批玩具、全班学生等)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单位“1”。(板书:单位“1”)让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单位“1”?体验“单位‘1’”的含义。
  我把上述板书“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等用词语连起来,得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学具的操作,运用探究、讨论的方法,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涂一涂等活动来探究分数的意义。遵循儿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欢的看一看、分一分、想一想、议一议等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利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心理过程的内化,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了“分数”这一数学概念。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安排,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了“严均分”、“若干份”的意义,同时也领会了单位“1”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3、在公式的推导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导数学公式。小学数学教材中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都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实践操作方式,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感知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转化等方法掌握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传统的推导过程是把圆柱的底面等分成16个扇形,纵切后分成两半,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底面积是圆柱的底面积,拼成的长方体高是圆柱的高,从“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得出了“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这种推导方法会先入为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时,我打破传统的推导方法,让学生先分组探究,每组发一个圆柱体模型,自己摆,自己拼,并出示思考题:
  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②长方体哪些面可以看作底面?每组底面对应的高是哪条?
  ③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④怎样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中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⑤你能推导出几个圆柱的体积公式?
  学生分组操作教具,并探究讨论上述问题。
  通过讨论探究,学生得出了以下几个公式:
  ①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以圆柱的原底面为底,圆柱的原高为高)
  ②圆柱的体积=侧面积÷2×底面半径(以圆柱的半个侧面为底,圆柱的底面半径为高)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半径×高×底面周长的一半(以拼成的长方体增加的其中一个长方形为底,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为高)
  学生能推导出这三个公式,是由于我平时注意训练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观察事物的结果。圆柱的体积公式的导出,符合小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借助教具的操作,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采用看一看、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等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运用迁移的方法推导出多个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安排,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同时渗透了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和体验数学,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重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分析、归纳、创造、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等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课内精读 课外泛读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体。新课程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期刊
摘要:采用“双基”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性的思维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想象能力,使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课在职业教育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联系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桥梁;同时它也是一门工具课,好多专业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因此,职高专业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技术基础课显得十分重要。根
期刊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即:导语引趣、读说激趣、悟美知趣、直观生趣、语言传趣、想象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乐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之重要。语文课堂教学是  门艺术,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而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1、导语引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期刊
摘要:对于函数这一类型的值域问题,可用向量的办法来求解。文章举例进行了说明,并阐述在求值域时需要注意的几董问题。  关键词:向量 值域
期刊
摘要: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的道德氛围,家长的自身修养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到子女思想道德的形成。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家庭教育做起。  关键词:思想品德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的道德氛围、家长的自身修养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著名作家巴金说:“教育子女首先要教育其做人,做一个正直、真实、有益
期刊
高中语文“第一课”,是高中语文教师第一次与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见面时进行的教学操作过程,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端。见面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中阶段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期望,影响着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而,见面课的操作比一般课程更加考究,需要任课教师别出心裁、精心设计出富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操作方式,引起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中语文见面课的总体目标是,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操作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以适用和够用为尺度,从而培养申级适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时代特色,根据专业不同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中专英语教学应采取不同于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思考    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英语教学对于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索质,掌握职业技
期刊
摘要:课尾是一堂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课堂结尾,它应该给人余音绕梁的回味,给人发自心底的赞叹,给人以追根问底的探究,同时,成功的课堂结尾它还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基于此,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听课所得,本文对新课改以来一些精彩的课尾设计的案例作介绍,以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以借鉴、帮助和启迪
期刊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词汇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本文在对初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困难及原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影响记忆词汇的各因素,提出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词汇兴趣、运用情景教学等策略以及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有效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词汇学习的困难,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词汇 学习困难 成因 对策    本文通过
期刊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凭借数学知识固有的魅力,把握时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乐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如在教学“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