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培养理想的儿童,还是为了儿童的理想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职高、中、小学儿童的教育应该怎样正确定位呢?
  多年来教育实践表明,我们更多的做法是“培养理想的儿童”。这固然是由于经济建设对人才的急切需要,对此我们的教育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和缓解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我们这种“培养理想的儿童”做法,是培养适应升学考试这种“理想”的儿童,培养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这虽然是长期的大学招生供大于求矛盾的折射,但也存在着社会对教育功能的异化问题。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的片面教育,既约束了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也大大地抑制了教师的教育创造才能的发挥,使儿童和教师都成了应试教育的奴仆。
  “培养理想的儿童”是背离社会发展的唯心教育观、封闭教育观。“培养理想的儿童”的理念主体是社会、是教育者,是按社会(包括儿童的父母)的理想和教育者的理想标准去造就儿童。儿童世界充满着共性,缺乏个性!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所反映出来的这一问题就愈加严重(笔者曾在德阳市内某一学校所作的较为全面的抽样调查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
  人的认识是相对的,有限的,而社会又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以昨天和今天的社会现实勾画出一个理想的标准来培养明天的儿童,无疑这种教育是引导儿童向后看,扼杀儿童对未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一个民族的进步也起着不自觉的阻碍作用。
  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树立21世纪的现代教育观,真正把教育当作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事业,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是“为了儿童的理想”。
  “为了儿童的理想”的教育观是唯物教育观,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充满着辩证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理念包含着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儿童的理想”,这是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二是“为了儿童的理想”,这是教育者(包括社会教育者和职业教育者)根据儿童的理想实现途径而多方面创造实现的条件,尤其是儿童心理意志素质的培养,使之逐步地坚强化。
  第一个层面——“儿童的理想”,包含着以下思想定义。
  “儿童的理想”——表明儿童是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体、主宰。而儿童的精神活动决定着儿童自身的发展趋势。
  “儿童的理想”——儿童作为人具有的基本属性——创造性的一种外化。它激励着儿童在从事精神活动中有不竭的实现欲望——一种潜在的创造力,其中就包含着儿童可贵的好奇心和首创精神的萌芽。
  “儿童的理想”——包含着人的二元属性。因此,符号化了的知识不是儿童心灵的惟一性世界,大自然是儿童智慧无尽的源泉。
  “儿童的理想”——儿童的心灵和思维本源是开放的,具有时代性的社会、教育和自然环境都将在儿童精神世界中反映。
  “儿童的理想”——是儿童个性化心灵世界的反映,是儿童不同心理需求的外化。富有个性化的个人组成了富有共性的人类社会。因此,反映不同心理需求的个性化的“儿童的理想”,会推动人类社会的未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和文化的多样性。
  “儿童的理想”——它是建立在儿童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把这种自我认识与社会认识相结合,不断完善自己的“理想”,这本身就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内心旅程。因此,“儿童的理想”具有实践性。
  第二个层面——“为了儿童的理想”,包含着以下的思想意义。
  “为了儿童的理想”——会使教育活动富有人文性。不仅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需要,也关注儿童的精神需要。让儿童拥有充分的教育资源和选择权,为儿童提供一个真实的、丰富的认知世界,让儿童在认知中“学会认知”。
  “为了儿童的理想”——将使教育富有创造性、多样性和开放性。把儿童真正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创造适合于不同儿童的不同教育,满足不同个性儿童的发展。
  “为了儿童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既解放儿童,也解放教师。
  “为了儿童的理想”——就是为了我们的明天。只有推行这种教育理念,才能大力推动社会各界放弃本
  位主义、功利主义,关注儿童的成长,营造儿童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儿童提供一个真实的感知世界。
  “为了儿童的理想”——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是一种让儿童向前看的教育,是对儿童心灵向善性的褒奖。
  “为了儿童的理想”——这是对儿童人格的尊重,有利于儿童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完善。因为,独立的人格是现代社会人们交往共事,取得平等的基础。
  是培养理想的儿童,还是为了儿童的理想?所涉及的是人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涉及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问题。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给教育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总体要求。时过近20年了,我们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培育的人才现代化、人才人格的现代化等方面,中国教育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VF-1.25/200型电动空气压缩机一起交流接触器引起的电动机不启动的故障,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电动机;交流接触器;维护  VF-1.25/200型电动空气压缩机采用四级压缩,每分钟的排气量为1.25米3,可以向送冷车和地面气瓶提供最高压力为20MPa的压缩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对容积为40升,灌充压力不超过15MPa的气瓶进行灌充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期刊
寓言故事往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它有丰富的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人类对生存经验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怎样让学生正确而轻松地把握寓言的内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寓言教学的关键。  一、在寓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寓言的寓意往往具有多面性。著名寓言《滥竽充数》写了南国先生听说齐宣王喜欢吹竽,就到齐宣王的面前吹嘘他吹竽的本领。齐宣王收下了他,他每天在300人中间装
期刊
藏汉双语教育是我国整个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教育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藏汉”双语教育步入了正确而迅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每次课程改革国家在课程编制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藏汉双语课程改革也随着全国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摸索中前进,成为四川
期刊
摘 要:苗族虎故事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内容多为与虎婚媾和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中的虎多有浓烈的人情味和多方面的人性美。本文以《云南苗族民间故事集成》中关于虎的故事为例,分析苗族民间故事中“虎”的形象,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虎;特征;成因;文化内涵  苗族,一个古老但没有文字的民族,虽没有留下汗牛充栋的典籍,但却建造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化宝库----口头文学。对云南境内苗族口头
期刊
随新课改的进行,各地对新课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尤其是对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但对练习的有效性研究甚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理念的认识仍然很浅薄。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抓住生物学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教学中缺乏贯穿始终的生物学思想主线,致使学生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不到位,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多以教师视野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中更多体现的是“以教
期刊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那么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和反思,谈谈个人对新课程背景下对优化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在课堂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1.创设情景法  情景教学法在各科目中都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历史科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逼真的历史情景,能以丰
期刊
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传统的教学中,主张“师道尊严”,教师至高无上,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遵从者,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实际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个性的摧残。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创新之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育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素质教育
期刊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这其中包括了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中考试卷将不再拘泥于教学大纲,会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水平的考查,题目比较接近生活,而随着答题的深入,题目难度逐渐增加,所需知识点也越来越多。我们来看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有哪些值得我们留意。  1注重知识来源
期刊
一、选题目的  所谓“文化”,有两种含义,既“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之意;所谓“底蕴”,按《现代汉语词典》,有“详细的内容”之意。因此,“作文的文化底蕴”,就是指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网络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使“学为中心”成为教学的主旋律。但在课堂教学变革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新酒装旧瓶”的现象。本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就“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尝试:(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真正实现权利的下放;(2)整合教学内容,把时间还给学生;(3)重感悟,轻分析。  关键词:学为中心;课堂改革;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变革的浪潮滚滚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