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的地震救援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两天后即开赴日本展开救援。其实,在80多年前日本关东大地震时,中国各界人士也曾积极帮助日本赈灾。
  
  关东地震引发巨大灾难
  
  1923年9月1日11时,一场震级为7.9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关东一带并殃及全国,地震引发火灾、海啸和泥石流,把东京、横滨变成了一片火海,震灾祸及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等地,灾民达340多万,史称“毁灭一府六县的关东大震灾”。
  日本银座四丁目位于东京城最繁华的市中心,震后原来楼房林立的街道已不复存在,倒塌的房屋化为废墟,没有倒塌的楼房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街道上空的电线乱七八糟,路面上的电车轨道依稀可见,但行驶的有轨电车变成了一堆废铁,一片大火燃烧后的惨状。
  据说发生地震当天,突然间从空中、地底传来人世间未听过的令人心悸的“嘎嘎嘎”声响,紧接着大地上下抖动左右摇晃,发狂似的把人们掀翻并抛向空中,把一排排房屋摇晃震破,墙倒屋塌……地震形成的海啸掀起滔天巨浪,以每小时750公里的速度摧毁了东京、横滨和横须贺的所有港湾、码头。山区塌方汇成泥石流,冲向铁路埋葬了行驶的火车。
  当时正值中午,家家户户都在做饭用餐,炉火正旺。剧烈的震动震破了许多地方的煤气管道,气体四溢遇火即燃,很快烧着了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同时爆发的多处火灾把城市变成了一片火海,人们只好逃向水边、海滩,可是又躲不过海边的油库爆炸,水面的石油被引燃,就算插上翅膀也飞不出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山。关东一府六县瞬间被变成了人间地狱,东京城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96%的房屋被变成废墟,死亡和失踪者超过14万人,负伤者超过20万人,其中许多人是被大火烧死烧伤,“关东大震灾”后来被列为“世界最大火灾的地震”。
  
  中国救护队奔赴震后灾区
  
  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发端于救济日俄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军民,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于1919年7月8日正式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协会,一直以救护自然灾害、救援战争难民、赈灾救灾为己任。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强烈地震时,中国红十字会就曾第一次向海外捐助白银2万两。
  由于当时通信手段落后,中国红十字会是在震后第三天看到关东大地震的新闻报道的。闻讯后他们当即组织赴日救护队,只准备了几天后,由理事长庄得之和医务长牛惠霖率领的中国救护队一行30余人,便于1923年9月8日从上海乘船出发,并于10日抵达长崎。到达日本后,救护队员随即协助日本赤十字社展开救护和治疗工作,还赠送了药品和现金。
  救护队队员曾德光记述了救护的过程:“此次日本之灾,全国之生命财产损死于地震之中,几乎有三分之一,其灾民之扶老携幼,惨号奔泣,死尸之血肉横野,骨肉粉碎,地震之凶烈,实为空前极惨极恶之大天灾耳。东西各国,同生救灾拯祸之善德,或助以金钱,或送以粮食……吾上海中国红十字会,于八号由牛庄二君率领男女护士调查员等三十余人,乘‘亚细亚皇后号’赴日。”“上岸,见屋宇全无,地方扰乱,只见帐篷满布。吾等遍观城市之损失,几乎三分之二,其所存者,不过民间小屋耳,是日,吾等即往一将倒未倒之大教堂内,有日本难民数十。吾等四人即由日本赤十字社病院请往相助,是院共有男女病人千余人。”
  这次对日救援,开创了中国向海外派遣援助救护队的先河,中国赴日救护队一个多月后回国。
  
  中国各界倾力相助
  
  除派出救援队外,中国许多名人也对震后日本伸出援助之手,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北洋政府决定对日本进行救助。号召百姓忘却战争前嫌,不再抵制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负担。
  据当时报载:政府为救济日本此项奇灾,三日曾开特别阁议,其下令拨款与通电全国,劝解义囊。并由海军李总长,调派军舰两艘,载运粮食急驶往横滨拯救灾民。并致电上海总商会召集巨商及慈善机关,设法捐助大批款项汇东急赈。闻总商会已议定派商船10艘,载运食物、药品分赴东京、横滨、神户等处接济。
  在北平(北京)、天津等城市成立救灾团体,演艺界筹款筹物同时,梅兰芳还进行了义演。景山公园卖票助赈,连中学生也把零用钱捐出,赈济日灾,表现出纯洁的道德感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梅兰芳为地震发起义演后,把其中募捐到的1万块大洋捐献给了日本剧场的重建。对这段历史佳话,日本知名人士池田大作表述了对梅兰芳的深厚敬意。他说:“当梅先生得知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时,在中国举行义演,为日本灾民筹集赈济金,并于第二年来访日本多次公演,以此行动激励了受灾的日本人民,这是一段绝对不能忘怀的充满恩情的历史。”
  与此同时,中国其他慈善家也为日本赈灾积极捐款。据记载,当时的关东大地震损失惨重,从海外来的救援船纷纷抵达了码头,其中最先抵达的船是中国的“新铭号”。
  “新铭号”上装载的是商人、画家王一亭募捐的白米6000担、面粉2000余包以及各种生活急需品,这艘包租货轮和数万吨粮食,于关东大地震后的第三天运抵神户码头。这也是到达日本的首批国外救灾物资。王一亭除捐款外,还拿出自己的书画精品在日本举办展览,展后出售,将款项捐给日本大地震的受难者。
  值得一提的是,为感谢王一亭为日本灾民捐赠,当年日本天皇特派日本建筑师赴沪在王一亭上海的住处“梓园”建造了几处日式风格的房子以做纪念。
  为答谢中国人民给予日本震灾的援助,日本派出“超政府超党派之纯粹代表日本国民”的“国民表谢团”,于当年10月20日起程来华答谢。表谢团于11月21日到达上海,对中国人民作出的援助表示感谢:“此次贵国人民,对于敝国震灾所给予伟大之同情,與贵会派遣医队之协助,殊足使敝国上下一致感动。此次来沪,敬表谢意,极希望此后中日两国国民益臻亲善。”
  摘自《辽宁日报》
其他文献
囚对佃说:你这人真怪,天天待在四居室的房外边,咋不进去住呢?  佃说囚说:你看看这套房连门窗都没有,能进去住吗?你倒是能进自己的房里,可我咋看你咋像个囚犯。  且对皿说:瞧,我早就住上三层小楼了,你怎么还住在平房呢?  皿对且说:谁说我住的是平房?其實我住的也是三层小楼,只不过是横着盖的。  里对冒说:你这楼盖得真绝,上面两层竟和下面三层不连接,你用啥招数盖的呀?  冒对里说:你有所不知,我采用的
期刊
张经理和李厂长之间有很多经济来往,在一次买卖中,李厂长欠下張经理5万元钱。  这天,张经理打电话给李厂长提起此事,李厂长刚开始还十分客气,时间一长语气便生硬起来,最后干脆不接电话了。张经理越想越气,一狠心,在单位贴出通告:谁能从李厂长手中要回钱,按10%提成。  消息一出,大家热血沸腾,什么方法都用了,最后却都无功而返。就在张经理失去耐心的时候,周瑞来了。张经理一看她就生气,因为周瑞是个花瓶,平时
期刊
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是炼丹术士,同时还是生活在唐代的百岁寿星。他的医学专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至今仍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相传孙思邈活了100多岁,但史书上的记载却很模糊。在医药条件非常简陋的年代,他是怎样做到如此长寿的?难道他真的炼出了不老仙丹?    长寿与仙丹    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县城以东,有一座被苍松翠柏掩映的山脉,叫做药王山。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孙思邈以年
期刊
我住进美国房东Kerl家二楼的客房时,他已经72岁了。这是个矮胖而可爱的小老头,体重100多公斤,患有严重心脏病,但从不妨碍大吃大喝且绝不锻炼。作为曾经的药剂师,Kerl压根儿不相信食物疗法。  吃东西不注意,但吃药,Kerl是很注意的,并仗着昔日的工作经验,在我遇到小病小痛的时候,就弄些药来给我吃。例如我脸上长痘,他就给我一种药膏,让我每晚睡觉前涂在痘痘上,再用创可贴盖住——当然,效用不大。  
期刊
一  在一次创作笔会上,许多人正高谈阔论,侃侃而谈。一位男作者看到他旁边坐着一年轻女子,始终颔首微笑,聆听着别人的交流。于是,他忍不住地用一种轻慢的语气问道:“小姐,你也是写小说的?”  女子侧过头,微笑道:“是的,我也是来参加笔会的。”  男作者说道:“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小姐共出版了几部小说?”  女子笑了笑,淡淡地说道:“我只出版了一部小说。”  那男作者听了,更显轻狂道:“噢,
期刊
秦怡,有着辉煌的事业和坎坷的人生,曾当选“中国十大女杰”、当代中国“非凡女人”,曾获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更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最美丽女性。从艺70多年来,她主演了《女篮五号》、《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经典影片,去年88岁高龄时,又参演了电视剧《等待胜利那一天》。5月7日晚,秦怡亮相以母亲节为主题的“母亲·足迹·背影——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朗诵会”,在星海音乐厅为观众献上她自己的诗作《我
期刊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人们看到他总是随身携带着根手杖。大家对这根手杖充满了好奇,不禁纷纷猜测起来。有人说,手杖里面藏有长剑;有人说,那是一枝长枪。而叶挺对人们的种种猜测总是笑而不答。有人专门去问叶挺的内勤警卫,但警卫也不明真相。直到后来,人们才从新四军军部首长的保健医生张岗那里揭开了这枝神秘手杖的秘密。   原来,这枝手杖是叶挺在德国时的一位友人所赠。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担任起义军总司令的叶
期刊
1976年是不幸和灾难的一年,也是转变着中国历史的一年。这一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事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  1月8日早晨,我和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值班室的副主任东方、民航总局的副局长张瑞霭、北京市公安局的副局长江明,还有北京卫戍区的副司令员邱巍高,聚集在首都机场,正在开会研究那里的现场警卫事宜。  会议刚开不久,我就接到中办警卫处警卫值班室的电话,说周总理逝世了,要我们立即回城。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我的
期刊
1938年2月18日上午,国民党密电组截获了一份由潜伏在重庆的日本间谍发出的密码电报。该电报以杂乱排列的日文字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编码方式。这时,9架日军的轰炸机对重庆实施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轰炸。  由于事先没捕捉到任何关于袭击的蛛丝马迹,国民党情报部门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無法破译的密码。这时,国民党驻美国华盛顿使馆军事副武官肖勃将一个关键人物推荐给了国民党密电组组长魏大铭。  赫伯特·亚德利是美国军事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公开论战,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波兰、匈牙利、东德等国站在苏联一边,越南、朝鲜、罗马尼亚、古巴等国和中、苏双方都保持关系,与中国立场一致的只有霍查领导的阿尔巴尼亚。因此,阿尔巴尼亚被中国誉为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两党两国关系空前亲密。  1967年初,中国所有驻外使节撤回国内,参加“文革”运动。1969年春天,中共九大闭幕,才重新向外派驻使节。当时,耿飚刚当选九届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