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掠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窗外,大雁塔毫无预兆地跃进眼帘,黄赭色的塔身古朴厚重,从绿荫灰墙的间隙流淌来,心一下子就平实澄明起来。
  大雁塔塔高七层,四方楼阁式的塔体,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从下而上按比例递减,砖墙上显示出棱柱,简洁沉稳。
  佛教从东汉末传入中原,陆续就有中国僧人结队前往印度,而绝大多数的朝圣者都死在了西行的路上。至唐朝时中原佛教界对经典的诠释仍存在巨大的差异,歧义百出,所以玄奘立下了到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教原典的志向。初唐时战争气息一直弥漫边关,他要西行只能偷渡边关,种种的困难和磨砺都阻挡不了西行的决心。“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而活!”黄沙蔽日,皑皑白骨为他指路,最危险的一次在浩瀚的沙漠中,丢了水袋,他滴水未进坚持了五天四夜终得救。他西行天竺,行程5万公里,前后历时17年。
  可以说,没有玄奘就没有大雁塔的声名,没有玄奘就没有慈恩寺的光芒。归国后他受到朝廷的极大礼遇,被太宗召见彻夜长谈,迎请为慈恩寺第一住持。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陰福而造,玄奘的到来成就了这座皇家寺院,慈恩寺成为唐朝最重要的佛教寺院。4年后,玄奘亲自设计,一砖一土地督造了大雁塔,用来存放他从天竺取回的经卷佛像和舍利。在慈恩寺的佛堂挂着《玄奘负笈像图》:一位匆匆的行脚僧人,左手拿经卷,右手拂尘,背负经箧,脸上满是饱经风霜后的坚毅和从容。17年前,他的身份是个偷渡者,朝不保夕;17年后,他成了皇上的座上宾,太宗誉他“法门之领袖”,亲自为他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慈恩寺大雁塔就是他获得的最好嘉奖。而玄奘需要的不是成功后的褒奖,他因见人间的疾苦,世事的危脆,不为阻挠而失望,不为荣耀而狂热,西行取经的九死一生未能阻挡他坚忍的决心。取经回来后,他继续潜心佛学,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都远超前人,深奥的理义在他笔下走向实际,贴近苍生,拓宽盛唐及后世的精神疆域。
  沿塔内木梯盘旋而上,我站在券门极目远眺,四面风声呼呼作响,想起了“雁塔题名”的事。据说,自唐高宗起,新科进士及第都会登塔赋诗,题名塔壁。但是,这寄托文人雅士梦想的墙壁,却在北宗年间被一场大火毁掉了。
  今天,大雁塔又重新修葺,又热闹起来。只有寺前晨钟暮鼓,依稀传扬着玄奘坚定不移普度众生的慈悲心。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耄耋之年的父亲是一位乡村小学退休教师,一直居住在乡下老家,很少出过远门,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省城。有一年春节回老家探望父母,父亲“我这辈子能到北京故宫看看,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一下毛主席遗容,我终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的话语,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之后的许多岁月里,父亲的这句话常常在我耳邊萦绕。大学毕业参加工作30多年来,我平日里忙于工作,偶有假期不是想干点家务,就是呼朋唤友结伴出行,很少回老
期刊
我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我还能再遇见她。同时,遇见的还有一位站在她身边微胖的中年女人,她的婆婆,不过,她管她叫“母亲”。本来,这是一句算得上亲切的昵称,我听起来却无比揪心的痛,竟然泪流满面。我仿佛看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时光的阀门,回到二十多年前。  她叫淑贞,是我邻居王大伯的小女儿。她比我小一岁,却在同一个班级读书,还是我的同桌。由于两家的关系好,我这个哥哥也当得够尽职的,随时保护着她,不允
期刊
不知道单位领导出于什么考虑,把我从机关行政管理的位子换下来,安排到离家一百七十多公里的深山里,担任了木材检查站的站长。说实在的,当时我的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又没有办法,谁让咱是个党员呢,得服从组织分配。  上任的第二天清晨,我睡得正香,却被一阵阵吆喝声吵醒,仔细听听原来是一位老人在叫自家的马回家。我心里这个委屈,心里责怪起这个老人来,怪他不善解人意,夺走了我宝贵的休息时间。山里的生活艰苦,我一连好
期刊
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和马灯有关。  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马灯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将制作马灯的材料报废。父亲先选好一个用薄薄的木片锯成的圆形灯座,在灯座的四周用刀子刻出一圈槽子,直径大小要跟选用的罩子相吻合。做罩子的材料是父亲从村里药房要来的盐水瓶,然后用缝衣服的线在盐水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缠上几圈,在线圈上浇上煤油,用火点着燃烧一段时间,再将瓶子的底部
期刊
在一段凄风苦雨的迷茫日子里,我进入了网络游戏《完美世界》。  一开始,什么也不懂。善儿问我,选个什么角色?我问,有什么角色?他告诉我,有老虎兽兽,有武侠勇士,有妖精妹妹,有法师灵灵,有羽芒弓箭手,有羽灵医生。因着羽灵医生这个角色天生有翅膀,且翅膀是纯白色的,于是我便指着羽灵说,这个。羽灵于游戏里又叫毛毛,主要给别人复活、加血、加状态等,是个辅助角色。  我很认真地给我的毛毛取了个名,叫“竟惹寂寥”
期刊
二哥做了一辈子农民,在临近花甲之年,开始了写作。白天在田地里劳动,晚上在电脑前码字,修改,投稿,不亦乐乎。  二哥长我十岁。孩提时代,二哥一直是我敬重的人。我上小学和初中阶段,二哥差不多是我的榜样,每次看着家中厅堂前方满墙壁贴着的二哥的奖状,我的心里就敬佩不已。只是,他高中毕业的1975年,正值“文革”时期,国家没有高考。贫穷农家的孩子,自然回到农村,种田之外,又凭着自己的勤奋,自学了一些医学知识
期刊
上海的很多家庭,都习惯称钟点工为阿姨。  我家的阿姨是上海郊外的乡下人,矮个子,黑皮肤,花白的短发下,露出一张圆圆的脸,两只细眯眯的眼睛总是向下耷拉着。她没读过书,不知是不是口头表达难以尽意的原因,平日里总不太多说话,似乎总是慢人一拍。但是,阿姨干起活儿来,从不懈怠,好像这个家就是她承包的一亩三分地,每次打扫卫生,不彻底清理干净是不会罢手的。特别是酷暑盛夏的季节,她跪着或趴在地上抹地板憋得满脸通红
期刊
近些天来心有点闹,闹的不仅是眼前的事,还有岁月落下来的一粒粒种子,连同春天一起发芽了。我还很惊诧:“枝头春意闹”,时间尚早了些吧。  第一粒  刚背起书包的年纪真是对学习向往得很,当然,向往的还有那一支稀罕的钢笔。刚开始,我连握笔都不会,只能学着拿铅笔写字,拿树棍儿在地上写字,拿手指头在另一只手上写字。  然而,始终没摸过钢笔,钢笔便成神圣的了,钢的尖,镀了一层黄,金灿灿的,好一派直插云霄的气势。
期刊
过了三月,春风就开始为小兴安岭送暖,一点一点地化去树下的冰雪,一点一点地拂醒冬眠的树枝,于是,就有了报春的杜鹃花盛开满山了。  是啊,这片土地曾经历过历史的寒冬,有一条红色的河流奔腾在白山黑水之间,那么悲壮不屈,气壮山河。  记得,龙门石寨是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密营所在地,每一株杜鹃花里,都浸染着先烈们抗日救亡的铁血。  1931年秋天,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松江悲歌盘旋,辽河两岸人
期刊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陆陆续续的杀起了年猪。  猪好吃,但不好养。在春天就要抓紧选猪羔子。这是个眼力活,首选要注意二椅子(性别),母猪当然不行,选公猪,公猪肉嘎香。还要选品种好,四肢粗壮,猪匹子长,身体匀称的猪羔子。这样的猪长得大,出肉多。当然,这样的猪羔子价钱高不说,还要到離林场较远的屯子里去买。  有一年春天,柳条上,“毛毛狗”都毛茸茸地探出头了,河水还未开化。周末,父亲领我到离林场20多里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