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共享的区域,创设了幼儿与更为广泛的材料进行互动的机会,使幼儿扩大交往的范围,获得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幼师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共享区域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中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组织能力
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园中新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活动,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
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共享的区域,创设了幼儿与更为广泛的材料进行互动的机会,使幼儿扩大交往的范围,获得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幼师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共享区域的能力。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的意义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
(二)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弊端
传统的幼儿园区域往往根据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功能把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积木区、娃娃家区、科学区、语言区、美工区、数学区等等。这种划分的方法在活动开展中有一定的弊端:
首先,在某个功能区,幼儿只能获得某个方面的经验,区域活动之间“各自为战”,相互间不能有效发生作用等问题。
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划分,不利于不同班级,尤其是不同年龄班级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互相促进;
第三,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划分,要求每个班级教师进行空间的布置、材料的投放,这样,必然出现材料的重复现象,而且,教师的工作量也很大;
第四,由于幼儿园每个班级空间有限,以班级为单位的进行区域划分,必然会出现区域布置不够全面,或区域空间狭小,幼儿不能充分发展现象;
第五,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划分,由于区域是相对独立的,各个区域之间缺少相关性,教师的指导不集中,孩子活动的持久性不强。
(三)区域活动资源共享的优势
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指在区域活动的组织开展中,从功能细分的专门区域走向共享区域,不仅仅是指地域空间资源上的共同拥有,更多的是时间、材料、计划等资源及区域与区域之间资源的共享,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幼儿知识体系建构的完整性
共享区域,突破了原有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区域之间可以互动。在一个大的区域里,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进入不同的区域,获得不同的经验,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次,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
共享区域创设了幼儿与更为广泛的材料进行互动的机会,打破了班级、年级之间的界限,使幼儿扩大交往的范围,获得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
第三,促进幼儿的充分活动
资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班级空间局限性,创设能鼓励幼儿更加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使幼儿活动更加充分自由。
第四,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
共享区域设置的开放性,使得区域与区域之间紧密相联,教师能够关注每个孩子的活动,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第五,有利于降低教师工作量和减少材料的浪费
设置共享区域,教师彼此要共同规划区域,设计活动内容,收集并投放区域材料,必然会降低老师的工作量,减少班与班之间投放材料的重复性,用更多的是时间、材料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二、幼师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组织能力培养
幼师生做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开展区域活动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工作之一,所以也必须加强幼师生组织共享区域的能力的培养。
(一)科学布局的能力
共享区域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共享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科学布局是组织幼儿园区域共享活动的首要能力。
幼师生要能够通过设置共享区域,突破原有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根据幼儿学习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系统知识的逻辑的特点,整合各个区域,设置开放区域,并使得区域与区域之间紧密相联,实现区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灵活提供材料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灵活提供材料的能力是组织幼儿园区域共享活动的必备能力。
幼师生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有操作性、层次性的活动材料,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且,要根据活动需要,不断更新材料,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与深化研究。
(三)指导幼儿交往的能力
共享区域就是通过交往,材料、经验及区域之间的互动共享,促进幼儿学习才的发生,进而使幼儿的经验得到修正、提升或发展。因此,更强调幼儿之间的互动。
幼儿教师要具有帮助指导幼儿主动交往的能力。如,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区域规则的能力;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机介入指导或参与幼兒活动的能力等。特别是打破了班级、年级之间的界限,促进大带小共同活动的能力。
(四)教师协调合作的能力
《专业标准》指出:教师要教育团结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设置共享区域,大家彼此要共同规划区域,设计活动内容,收集并投放区域材料,更需要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五)挖掘家庭资源的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充分挖掘、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更好的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服务。
共享区域活动需要的游戏材料数量较多,并且还要要不断进行更新,幼儿教师首先要能够争取家长参与材料的搜集和制作的能力。其次,要能够积极宣传,让家长了解活动情况的能力;还要能够指导家长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奚惠英.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08,(4).
[4]李玲.幼儿园共享区域活动设计与组织[J].好家长, 2009(24)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幼师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组织能力培养;项目编号SJGZY207。
关键词: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中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组织能力
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园中新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活动,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
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共享的区域,创设了幼儿与更为广泛的材料进行互动的机会,使幼儿扩大交往的范围,获得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幼师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共享区域的能力。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的意义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
(二)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弊端
传统的幼儿园区域往往根据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功能把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积木区、娃娃家区、科学区、语言区、美工区、数学区等等。这种划分的方法在活动开展中有一定的弊端:
首先,在某个功能区,幼儿只能获得某个方面的经验,区域活动之间“各自为战”,相互间不能有效发生作用等问题。
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划分,不利于不同班级,尤其是不同年龄班级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互相促进;
第三,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划分,要求每个班级教师进行空间的布置、材料的投放,这样,必然出现材料的重复现象,而且,教师的工作量也很大;
第四,由于幼儿园每个班级空间有限,以班级为单位的进行区域划分,必然会出现区域布置不够全面,或区域空间狭小,幼儿不能充分发展现象;
第五,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划分,由于区域是相对独立的,各个区域之间缺少相关性,教师的指导不集中,孩子活动的持久性不强。
(三)区域活动资源共享的优势
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指在区域活动的组织开展中,从功能细分的专门区域走向共享区域,不仅仅是指地域空间资源上的共同拥有,更多的是时间、材料、计划等资源及区域与区域之间资源的共享,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幼儿知识体系建构的完整性
共享区域,突破了原有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区域之间可以互动。在一个大的区域里,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进入不同的区域,获得不同的经验,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次,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
共享区域创设了幼儿与更为广泛的材料进行互动的机会,打破了班级、年级之间的界限,使幼儿扩大交往的范围,获得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
第三,促进幼儿的充分活动
资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班级空间局限性,创设能鼓励幼儿更加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使幼儿活动更加充分自由。
第四,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
共享区域设置的开放性,使得区域与区域之间紧密相联,教师能够关注每个孩子的活动,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第五,有利于降低教师工作量和减少材料的浪费
设置共享区域,教师彼此要共同规划区域,设计活动内容,收集并投放区域材料,必然会降低老师的工作量,减少班与班之间投放材料的重复性,用更多的是时间、材料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二、幼师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组织能力培养
幼师生做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开展区域活动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工作之一,所以也必须加强幼师生组织共享区域的能力的培养。
(一)科学布局的能力
共享区域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共享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科学布局是组织幼儿园区域共享活动的首要能力。
幼师生要能够通过设置共享区域,突破原有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根据幼儿学习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系统知识的逻辑的特点,整合各个区域,设置开放区域,并使得区域与区域之间紧密相联,实现区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灵活提供材料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灵活提供材料的能力是组织幼儿园区域共享活动的必备能力。
幼师生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有操作性、层次性的活动材料,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且,要根据活动需要,不断更新材料,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与深化研究。
(三)指导幼儿交往的能力
共享区域就是通过交往,材料、经验及区域之间的互动共享,促进幼儿学习才的发生,进而使幼儿的经验得到修正、提升或发展。因此,更强调幼儿之间的互动。
幼儿教师要具有帮助指导幼儿主动交往的能力。如,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区域规则的能力;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机介入指导或参与幼兒活动的能力等。特别是打破了班级、年级之间的界限,促进大带小共同活动的能力。
(四)教师协调合作的能力
《专业标准》指出:教师要教育团结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设置共享区域,大家彼此要共同规划区域,设计活动内容,收集并投放区域材料,更需要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五)挖掘家庭资源的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充分挖掘、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更好的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服务。
共享区域活动需要的游戏材料数量较多,并且还要要不断进行更新,幼儿教师首先要能够争取家长参与材料的搜集和制作的能力。其次,要能够积极宣传,让家长了解活动情况的能力;还要能够指导家长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奚惠英.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08,(4).
[4]李玲.幼儿园共享区域活动设计与组织[J].好家长, 2009(24)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幼师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资源共享组织能力培养;项目编号SJGZY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