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学艺:创业入门的捷径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用时最短的人是谁?
  我们在《创业》里搜索,选出其中三个人:
  第一个是简单创业入门者彭得刚。2006年7月100元钱购回清洁棒资料自制,天天去附近乡镇赶集,从8月2日到8月21日赚到了2000元(见本刊2006年10期),以后参加物资交流会,以后做服装,再以后开店。
  第二个是烤饼摆摊的谢国鹏。他于2008年2月29日找到摆摊的地方,3月5日开始摆摊卖饼,当天销售成功(见本刊2008年4期),以后增加摊位,以后开店。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将自己曾经成功过的项目重新做。
  第三个是开熟食店的杨伟。2010年3月13日,杨伟的随手香熟食店开业,当天营业收入2700元,以后每天的营业额都在1000元以上(见本期26页)。至4月9日本期发稿时止,27天时间,营业收入36182元,每天平均收入1340元。
  杨伟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跟师学艺。
  杨伟跟师学艺是随手香学员中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我们记录到的读者中跟师学艺时间最长的一位。从2009年1月6日到2月22日,杨伟在吴庆元的随手香熟食店跟师学艺46天。
  
  杨伟怎样跟师学艺
  
  因为杨伟的境况非常特殊:因吸毒三次进戒毒所,父母离异,妻子离婚,无职业,无住房,无技术,无经济来源,加上众叛亲离,孤身一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一技术学会学好,用它安身立命赚钱养孩子。
  杨伟这次只能成功,不准失败的创业既悲壮又伟大:他因此需要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的努力百倍的智慧。
  一、动手做。一当自己是来打工,师傅叫做就做,师傅不叫也做,只要是店里的活见什么做什么;二当师傅的店是自己的店,每件事都是钱,你不做就蚀钱,你做了就赚钱。
  二、从头做到尾。顺着时间顺着工序顺着每个环节,事无巨细不遗漏、不缺失地都做。
  三、做每一道工序。师傅店里有的活,自己的店里也会有。每一道每一个都要懂都要会都要做都要到位(做不到位的结果是:一颗螺丝没拧紧,刹车踏板滑落,车毁人亡)。
  四、反复做。重复是最好的老师。从第一天开始,到最后一天止,整整46天时间一天不拉,师傅店里的事见啥做啥,该做就做。
  五、仔细观察。老师动手时就细心地看,仔细地观察,将师傅店里的事都一件一件存入记忆。
  六、不懂的地方就提问。杨伟在学习时总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与困惑,于是立即向师傅请教。提问的好处是:一不走弯路,二错了能马上纠正,三不懂的事老师能教到懂教到会。
  七、做技术之外的事。在学习技术上轨之后,杨伟就将自己学习的面扩大。做之前有店面、店堂、店招、装饰、图画、广告、标语、灯光……有价格、质量、运输、与人沟通,做之中有着装、礼仪、卫生、工具、摆放、位置、对话、销售、接送……做之后有容器、存放、时间,还有需要计算的投资、成本、利润……技术只是创业要素的百分之十,更多的事在技术之外。
  八、把握全局。杨伟的学习除了技术之外,还注意整体的把握。开店牵涉的事情太多,需要全局把握整体运行同步推动齐头并进。而决不能跟打工一样,只管自己面前一件事而丢掉同样重要的十件事。
  九、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杨伟在做采购计划时,细到几个盘几个勺几个几瓦的灯泡,需要的厨具、工具、用具一个不漏都写在纸上。
  九、认真记录。从一开始,杨伟就重视笔记。师傅讲的要记教的要记做的要记,师傅没讲自己看到的要记发现的要记想到的要记。开一个店少说也有几百上千种琐碎细微的事情要做,不一一记录下来,开店时漏掉的可能就不是几件事而是几百几千上万的金钱。
  十、边学边规划自己的店。学习之前杨伟就多次去考察过师傅的店,认定了师傅这个项目就正是自己翻身的机会。他一边做就一边想,一边学习一边计划自己的店。当稍微学懂一点之后,就开始寻找地方,寻找门面(一方面所学的东西立即派上用场,一方面可以得到师傅的帮助指导)。
  十一、追求熟练。大多数人在学习技术时都急,一些人会追求时间,越少越短越快越早地离开越好;一些人会追求明白学懂为止;但杨伟却咬死了师傅不会撵他走,追求的是能熟练操作。
  十二、延长学习时间。杨伟在春节前就已经学习近一个月(过去随手香的学员,最多也就学习一个月),完全可以自己开店了(而且门市都租好了)。但是,杨伟却放弃了春节这个全年生意最旺的旺季,而选择留下来继续在师傅的店里学习,因为这时他自己还有些底气不足。直到师傅的店每天销售1万元以上,又苦又累地做过春节之后,在全年生意最淡的淡季才开业。这时,他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
  
  跟师学习了为什么仍然失败
  
  经营一个项目并成功地养活了一家人,那么这个项目就有道理,就值得学习、借鉴、推广。我们绝大多数创业者也都是向创业成功者学习之后走上创业之路——这就是成功复制成功。
  但是,却有许多创业者交了钱学了艺,却仍然失败了,有的人甚至三五次七八次地失败。
  我们对这些读者调查研究分析之后找出了以下的原因:
  一、小看技术。一看就会一学就懂,原来这么简单,一些人还会认为上当受骗。因此心里抵触反感,也就关闭了学习的大门。
  二、高看技术。以为技术都是高级深奥复杂,而自己读书少能力弱,掌握不了因而不去分析它研究它琢磨它,还没有开始就举手投降。
  三、用时太少。一二天三四天时间就“学会”走人。全局、流程没能把握住,细节也没学到关键的地方更不懂不会。
  四、不用心学。用心是要条条款款记心里,点点滴滴无遗漏。
  五、没有记牢。不作笔记,做过就过去了,甚至前面师傅说了做了,后面就忘了丢了。
  六、马马虎虎。许多人从小读书都是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因此学习也是差不多就行了,结果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七、不愿动手。冷着脸抱着手,只听只看不自己干。
  八、不能吃苦。冷了不干热了不干,多了不干重了不干,不能起早不能睡晚,不能挨饿不能受累。
  九、不动脑筋。习惯听别人的,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
  十、不提问题。不是不提问,也不是没有问题,是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到问题。
  十一、学了不做。因一时冲动交钱学习,学回去之后家人反对朋友反对同学反对,加上没有真正学会又不会做,于是自认倒霉放弃。
  有这些问题和毛病的人创业,做什么都难于成功。
  ——这就是失败克隆失败。失败的行为、习惯和方法导致不断的失败。
  不过也还有这样的两种情况:师傅不成功。师傅的店经营惨淡,他自己的都不能赚到钱,再教徒弟只能是瞎子带瞎子,大家都倒霉;师傅没有店。这只适合于有相关从业经历或经验或自己正在从事这一职业或已经创业成功的人。这一个项目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做过,需要的只是那一纸配方用来与自己原来的技术对比、整合、重组。
  
   跟师学艺注意什么
  
  一、要。需要,非常需要。不是可有可无,不是走着瞧,不是闹着玩。只有认定了这个项目正是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才会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孜孜不倦去追求。
  二、空。空是不会,是没有,是虚心,是留出学习的时间,腾出学习的空间。去学习不要带着固有的固执的想法,一张白纸能写字画画,盛满“糖水”的杯子什么水也都再装不进去。
  三、跟。跟着师傅的路子走。开始时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哪怕看过做过了解一点皮毛),只能死心踏地跟着师傅走,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四、做。动手,一定要自己动手。创业,尤其是用技术性的项目创业只有动手做了,才能掌握,才能把握,才能真正学会。不动手做的技术永远不可能会。
   五、重复。多次做,连续做,反复做,十遍百遍千遍万遍地做,就是“笨人”也能学会。动手能力强的人做一次难以成形,做三次勉强形似,做五次可以发现问题,做十次能纠正错误,做二十次问题减少,做五十次不出差错。动手能力弱的人,需要百次以上的重复才可能做成。这就是勤能补拙。取得近400项发明的诺贝尔不成家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重复那些枯燥乏味的实验。
  六、发现问题。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懂不会不知不了解不清楚不明白。连问题都不知道,当然就不可能发现不可能提出来更不可能去解决。
  七、记录。将全部过程、起始、经过、困难、转折、变化、解决方法、心得体会等全部记录下来。记录是对动手学习的深入记忆、确认和提高。
  八、核心。任何项目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没有它,整个项目就会失效。比如独特的香气、诱人的口味、特殊的用途、独有的功能、特别的销售方法等。任何一个项目都可能有几十几百种需要学习的东西,但只有掌握了这些核心的东西,你的学习才有价值。
  九、重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用这个项目赚钱养家,赚钱是关键,所以学习的重点是赚钱的几招,反复学习反复操练,完全搞清楚弄明白,会操作不走样,保证回家也能一板一眼地做出来。
  十、把握。有百分之百成功把握,百分之八十不行,百分之九十也不行。要做到师傅不在,我也能一模一样地做出来卖出去赚到钱。最好的是弄清楚原理,弄明白道理。但是,懂了道理却并不一定会做,不动手做,不反复做仍然是没有学会,是只动口不动手的“理论家”。而手艺人大多文化不高全凭死记硬背,但他们学到的技术终身不忘。
  十一、照搬。如果学了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都还没有把握,那就将师傅的店照搬回家:原封不动地复制师傅的店堂、师傅的方法、师傅的说辞。
  我们是创业的门外汉,靠自己无师自通或偷师学艺很难很难。不但浪费金钱,耽误时间,还可能因我们错误的方法、行为、习惯让我们在几次几十次失败阴影下的创业路越走越窄,将自己逼进一条死胡同。
  所以门外汉创业的最快方法是跟师学艺。虽然交了学费,但我们却上路了,还学会了一套创业的成功方法。
  当然跟师学艺是师傅有一二家赚钱的样板店,有一批成功的学员或加盟商,我们能每天跟着师傅“从种到收”。
  跟师学艺除了去一家成功的摊、店学习外,还可以到亲戚朋友的店里帮忙,应聘到自己认定项目的单位打工。
其他文献
我是经营布包批发的,自从做了网商后,我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运作,才能让我的网店会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呢?  我想了又想,觉得这实际上是一个网店推广方面的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要推广好网店,自然就得多发帖子。只有在各大社区上非常活跃地折腾,才能换来网店人气的红火。可光凭我手上仅有的几个员工,又怎么能折腾出名气来呢?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到一点:要想折腾出大动静来,就一定要组织大家一起干!  于
期刊
随手香第二个火炬手杨伟创业成功,第三名火炬手将在读者中继续征集。     3月13日,正是重庆市沙坪坝区金凤镇赶集的日子。  早晨8点钟,伴随着一阵热闹的鞭炮声,金凤镇农贸市场旁的随手香卤菜店正式开业了。赶集的人们立刻被鞭炮声吸引了过来,他们知道一定是又有新店开张了,卖什么的呢?好奇心促使他们纷纷前去打探。  “随手香卤菜,免费品尝……”几个戴着随手香标志小黄帽的年青人,端着一盘盘香气扑鼻的卤菜,
期刊
编者按:   赵仁伟今年28岁,河南省渑池县果园乡杜寺村人。2003年暑假,帮父母晒豆角时,他从3米多高的房顶摔下,成了一个除了头和脖子以外全身都不能动的“无身人”。   这样一个一年四季都躺在床上的人还能创业吗?这样的人创业能成功吗?    没有了四肢,   还能活下去吗    手术的过程异常痛苦。首先在胯骨上锯掉一块骨头,然后补在脖子的颈椎处,手术前后的痛苦我都记不清了,唯有颈椎椎管打孔时的疼
期刊
08年劲酒卖了28亿,黄金酒三个月卖了10个亿,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保健酒正成为新的暴利龙头,一个行业要火了,谁介入都会有好收成。   "御久堂"保健酒,手续齐全,品质出众,尤其是借鉴"直销"、"会销",御久堂独创的"全新销售模式",抛弃传统卖场,直接命中消费,没有恶性竞争,不用大量广告,三五千元起步,尽享丰厚利润,有代理商一天纯利润三千元,中秋团购,有代理商一笔业务净赚六万元。好机会+好产品+好
期刊
打仗要讲究海陆空并进,就是立体化作战;营销也要高、中、低三路同时开拓,这就是“立体化营销”了。  所谓立体化营销,就是在产品结构上、价格体系上、顾客层次上、销售渠道上都实行多重并进的策略,进而扩大市场总容量。  占地面积固定的一幢楼,层面越多,总体积就越大,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所以,产品品种越多、价格层次越丰富、面向的顾客人群越广,市场容量也就越大。  2006年以前,国内的布包,几乎清一色
期刊
2月22日,成祥来访。  36岁,高瘦,西装革履,讲话跟他的仪表一样干净、整洁。  成祥家住重庆农村,十多岁从农村进城打工,1995年,21岁的他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商机,代理了一家品牌内衣。从一家店到三家店,再加一个皮鞋城仅仅6年,资产规模达到300万元。  此时的他觉得成功真的太容易,仿佛就在举手之间,他还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极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便一心要将企业做强做大。  偶然看到本地一家餐
期刊
编者按:今年第2期创业杂志刊发了钟飞翔《苦难岁月,我靠300元重走创业路》的文章——钟飞翔跟大多数读者一样是一位创业狂,有过多达28次的创业经历,也曾因赚快钱赚大钱的想法被胆红素、头发生产胱氨酸、水代柴油等“项目”骗光打工的积蓄……1992年学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但正当事业走上正轨时,遭遇了“罕见性血管爆裂”的怪病大流血15天……20098年身体稍好之后与人合伙种菇却又遭遇台风吹垮菇棚,5万多斤稻
期刊
1、微博客   微博即微博客,是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目前Twitter已经是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新贵,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白宫、FBI、Google、HTC、DELL、福布斯、通用汽车等很多国际知名个人和组织在twitter上进行营销和与用户交互。目前,国内著名的微博有: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嘀咕、叽歪、滴、做啥、139说客、9911等。 
期刊
特别提示: 2008年5月4日,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具体规范短期的“小额贷款”,以解决一些小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难题。但是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百姓对新生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手续不熟悉实施诈骗活动。     小李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想在沈阳买套房子。 可因房价太高,她一直为没攒够首付款而发愁。这时,“小额贷款”主动上门了。2009年11月中旬,小
期刊
重庆小面是重庆美食一绝。有些老板靠着一口锅,一把面,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的人却始终只有那一锅、一面,为什么在同一个行业里打拼,会有这样的贫富差距?     最红火面馆   下岗工开20多家连锁店    位于彩电中心的彩电面,现在彩电中心总店资产已达到180万。目前,彩电面在重庆开有7家分店,全国也有十几家连锁店。彩电面创始人张绍芳说,最初是自己和丈夫双双下岗,为了生计,1996年的时候二人才做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