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贵州苗寨回来,朋友关切地问:“有没有看到苗女下蛊?”自金庸在小说里描写了五毒教的使蛊功夫,美丽的苗女变得特别危险,似乎个个精通蛊术。其实巫蛊并非苗族的祖传之秘,他们是明清以后才精通这门绝学的。时间回到宋代,闽人才是让人魂飞魄散的使蛊高手。
虫蛊
古代的巫术世界,以蛊毒最为神秘。“蛊”字上“虫”下“皿”,意思是养在器皿里的毒虫。这些天下最毒的毒虫,变化无形,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人的体内,致人死地。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你有一个精通蛊毒的仇家。
蛊毒属于南方特产——汉代宫廷闹过一场著名的“巫蛊之祸”,那是给小偶人扎针施咒语的另一种巫术,与我们这里谈的虫蛊不大一样。蛊毒存在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区,并且不断位移。《隋书·地理志》说:“新安、永嘉、建安、遂安、鄱阳、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然此数郡,往往畜蛊。”可见在隋代,闽浙赣同为妖氛弥漫的巫蛊之乡。南宋定都杭州,浙赣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巫蛊撤退到闽广地区。明代,据王士性《广志绎》的观察:“蛊毒,中州他省会所无,独闽、广、滇、贵有之。”到了清代,闽广亦成为朗朗乾坤,巫蛊退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我从贵州苗寨回来,朋友关切地问:“有没有看到苗女下蛊?”自金庸在小说里描写了五毒教的使蛊功夫,美丽的苗女变得特别危险,似乎个个精通蛊术。其实巫蛊并非苗族的祖传之秘,他们是明清以后才精通这门绝学的。时间回到宋代,闽人才是让人魂飞魄散的使蛊高手。
宋人洪迈好奇闻异事,《夷坚志》讲述了许多闽中巫蛊故事。他说:“福建诸州,大抵皆有蛊毒,而福之古田、长溪为最。其种有四:一曰蛇蛊,二曰金蚕蛊,三曰蜈蚣蛊,四曰虾蟆蛊。皆能变化,隐见不常。”古田与长溪,属于今天的闽东宁德市,当时文化相对落后。
怎么制作蛊毒呢?曾任长溪县令的范正敏在《遁斋闲览》中描述说:“闽蜀之俗好畜蛊,其法先聚百虫於器中,任其自相啖食,数月食尽,惟留一物者,则事以为蛊。以其子内饮食中,即杀人。”就是说,养蛊人家造蛊,先要搜集蛇、蜈蚣、蜘蛛、蟾蜍、壁虎等多种毒虫,密封坛罐内自相残杀,最后活下来那只动物就是蛊,如果是蛇,就叫蛇蛊,如果是蜈蚣,称蜈蚣蛊。这只身具百毒的蛊王最后炼成金刚之身,不惧刀枪水火,连排泄出来的细微粪便都剧毒无比,混入食物中,能夺人性命。所有的蛊毒中,以金蚕蛊最有名,威力最大。
蛊是古往今来最完美的杀手,千变万化,无影无踪,能潜入人体定时发毒。受害者往往毫无察觉地中了蛊,半年后蛊虫开始运行,啮噬内脏,生不如死。宋代医学著作《严氏济生方》描述中蛊症状:“中其毒也,令人心腹绞痛,如有物咬,吐下血皆如烂肉,若不即治,蚀人五脏即死。”据说,患者临终前突然能够道出凶手姓名,如及时找到下蛊者,逼他交出解药,还有一线生机。
蔡襄禁蛊
蛊是一种智慧生物,本性嗜杀,蛊主利用它来复仇或谋财。最简单的办法是在路边开个客栈,谋害行旅客商,侵吞他们的财产。很多故事讲黑店使蛊的。这种阴狠的巫术声名狼藉,只能秘密使用,一旦被人举报,将招致官府的严厉打击。
福建禁蓄巫蛊最有名的官员是北宋的蔡襄。《三山志》云:“庆历七年(1047),蔡正言襄为闽漕日,禁绝甚严,凡破数百家,自后稍息。”
福建的巫蛊杀人案之多,惊动了宋仁宗。1048年,皇上听说福州医师林士元有治蛊秘方,诏令传抄,又令太医汇编治蛊药方颁布天下。不久,范师道来福州任郡守,令各县将治蛊方子雕版在衙门的门板上,供民众无偿使用。药方首列辨别蛊毒的方法:“应中蛊毒,不拘年代远近,先煮鸡子一枚,将银钗一只及熟鸡子纳口含之,约一饭久取出,钗及鸡子俱黑色,是中毒也。可用下方……”此后的本草著作,均把鸡蛋和银器试毒列为重要辨症手段。至于药方,无非是五倍子、木香、丁香、甘草、硫黄之类,兹不具引。
蔡襄打击巫蛊,影响很大。五百多年后的明代,江苏人王世懋宦游福建,回去写了部《闽部疏》,提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闽地颇畜蛊,其神或作小蛇,毒人有不能杀者,独泉之惠安最多。八十里间,北不能过枫亭,南不敢度洛阳桥。”原来,蔡襄知泉州时大量捕杀治蛊者,余威犹存,蓄蛊人家害怕洛阳桥上的蔡襄祠;而枫亭属于仙游,是蔡襄的老家,更没人胆敢太岁头上动土。
明代闽地的巫蛊案件大为减少,尽管1327年日本邵元和尚渡海来到福建,还形容为“涉万里鲸涛之险,入七闽蛊毒之乡”,实际上没那么凶险。例如福清县宋代还是遍地巫蛊,官府曾经依靠两只刺猬办案,找出金蚕蛊。明末的谢肇淛却说:“然今福清不惟无金蚕,亦无刺猬也。”
蛊毒传说在明代也发生了很有意思的变化。蓄蛊人家致富,在宋代主要依靠谋财害命,明代不少转型为役使鬼魂经营农庄。明《汀州府志》“杂记丛谈”记载了两个真实案件:上杭县有个叫赖子俊的人蓄蛊,每年端午取百虫造金蚕蛊,用茶叶、枫香饲养,然后将虫粪放在饮食中杀人,“死后魂魄为之力作,坐是致富”,1603年案发处死;1618年,明溪县破获乡民杨兴、严孝孙等人的团伙蛊毒杀人案,据嫌犯供称,“其被害魂魄,或午后,或夜间,有冷风一阵,即能见形,令其耕田、插秧,无往不可”。清《平和县志》亦谓:“漳、汀间常有蛊毒……能役使其魂魄为主家力作,主家往往致富。”
写得最详细的还是《闽都别记》。小说第二七一回叙述说,白姬小姐骑在白鸡背上游历到延平府(今南平)一处溪谷,突然发现,晚上所有耕种、斫樵、捕鱼者都是阴鬼,悄无声息。原来他们是中蛊而死者的鬼魂,被金蚕蛊的分身——空中飞着的几十个小黄虫——驱使干活,如不服从,小黄虫会钻进他们的鼻孔穿咬,痛痒难忍。白姬令鸡把小黄虫啄食干净,超度亡灵去投胎,然后又赶到蛊主家吃掉金蚕蛊正身,解救出无数在那里推磨、纺苎、织布的鬼魂。书中说,金蚕蛊毒死人后,“其鬼会来工作,不用工资、食粮,易于致富,故人奉之”。明人有经济头脑,知道利用鬼魂办奴隶庄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
按《闽都别记》的说法,延平府的蛊毒,被白姬清除二县,后又被临水夫人的法术除去另外五县,惟有永安县逃脱一二,不足为患。
抵押来生的代价
蛊的神力是有代价的,蛊主必须抵押他的来生。“凡蓄蛊人家,必盟于蛊神曰:愿此生得富,甘世世勿复为人”清东轩主人的《述异记》写道。蓄蛊者多为穷人,才愿意以无数世轮回于畜生道,换取一世的富裕。此生已经富贵的人家,不为也。
为了让蛊卖力干活,蛊主不但经常祭拜,还要装穷哄骗蛊神。《汀州府志》记载的上杭那个案例里,蛊主赖子俊每逢朔望,都要和妻子两人赤身拜祝金蚕,口中说:“金蚕公,金蚕娘,我家夫妇没衣裳。”信徒连衣服都买不起,金蚕神当然内疚,只好努力创造财富。每到大年三十,蛊主要与金蚕神算账,如同我们今天的国有企业,尽量夸大成本,打破一个碗说成十个,最好算成亏损,让金蚕神不至于懈怠。论耍阴谋诡计,再邪恶的神灵也不如人类。
蓄蛊人家既富,有的想金盆洗手,就要把蛊毒连同财物一起放在路边,让人捡去,称嫁金蚕。宋人蔡绦(仙游人,蔡京之子)《铁围山丛谈》说:“率以黄金、钗器、锦缎置道左,俾他人得焉。”之所以要锦缎,是因为宋代的金蚕蛊只吃蜀锦(明代它们进化为也吃茶叶、枫香了),金银宝器则是金蚕蛊创造的价值,归还给它,否则它不肯罢休。有人贪图财宝,拾了回去,金蚕蛊就跟着进了他家的门——看来,“路不拾遗”的古训,也许来自于对蛊毒的恐惧。
读了许多蛊故事,我觉得,最恐怖的还不是蛊毒杀人,而是用蛊毒来爱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粤东商人去广西做生意,多入赘当地女家,男人回广东,女方就要他约好回来的日期,“三年返,则其妇下三年之蛊,五年则下五年之蛊,谓之定年药”。如期返回的男子,服下女人的解药,自然无事;如果误期不归,蛊毒发作,男人就会膨胀而死。当地谚语说:广西有一留人洞,广东有一望夫山。
爱情中掺入一点蛊毒,就变得如此惨烈、沉重!幸好巫蛊在闽地早已变成传说。我们身边的美丽女子,也不懂如何调制定年药。
虫蛊
古代的巫术世界,以蛊毒最为神秘。“蛊”字上“虫”下“皿”,意思是养在器皿里的毒虫。这些天下最毒的毒虫,变化无形,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人的体内,致人死地。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你有一个精通蛊毒的仇家。
蛊毒属于南方特产——汉代宫廷闹过一场著名的“巫蛊之祸”,那是给小偶人扎针施咒语的另一种巫术,与我们这里谈的虫蛊不大一样。蛊毒存在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区,并且不断位移。《隋书·地理志》说:“新安、永嘉、建安、遂安、鄱阳、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然此数郡,往往畜蛊。”可见在隋代,闽浙赣同为妖氛弥漫的巫蛊之乡。南宋定都杭州,浙赣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巫蛊撤退到闽广地区。明代,据王士性《广志绎》的观察:“蛊毒,中州他省会所无,独闽、广、滇、贵有之。”到了清代,闽广亦成为朗朗乾坤,巫蛊退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我从贵州苗寨回来,朋友关切地问:“有没有看到苗女下蛊?”自金庸在小说里描写了五毒教的使蛊功夫,美丽的苗女变得特别危险,似乎个个精通蛊术。其实巫蛊并非苗族的祖传之秘,他们是明清以后才精通这门绝学的。时间回到宋代,闽人才是让人魂飞魄散的使蛊高手。
宋人洪迈好奇闻异事,《夷坚志》讲述了许多闽中巫蛊故事。他说:“福建诸州,大抵皆有蛊毒,而福之古田、长溪为最。其种有四:一曰蛇蛊,二曰金蚕蛊,三曰蜈蚣蛊,四曰虾蟆蛊。皆能变化,隐见不常。”古田与长溪,属于今天的闽东宁德市,当时文化相对落后。
怎么制作蛊毒呢?曾任长溪县令的范正敏在《遁斋闲览》中描述说:“闽蜀之俗好畜蛊,其法先聚百虫於器中,任其自相啖食,数月食尽,惟留一物者,则事以为蛊。以其子内饮食中,即杀人。”就是说,养蛊人家造蛊,先要搜集蛇、蜈蚣、蜘蛛、蟾蜍、壁虎等多种毒虫,密封坛罐内自相残杀,最后活下来那只动物就是蛊,如果是蛇,就叫蛇蛊,如果是蜈蚣,称蜈蚣蛊。这只身具百毒的蛊王最后炼成金刚之身,不惧刀枪水火,连排泄出来的细微粪便都剧毒无比,混入食物中,能夺人性命。所有的蛊毒中,以金蚕蛊最有名,威力最大。
蛊是古往今来最完美的杀手,千变万化,无影无踪,能潜入人体定时发毒。受害者往往毫无察觉地中了蛊,半年后蛊虫开始运行,啮噬内脏,生不如死。宋代医学著作《严氏济生方》描述中蛊症状:“中其毒也,令人心腹绞痛,如有物咬,吐下血皆如烂肉,若不即治,蚀人五脏即死。”据说,患者临终前突然能够道出凶手姓名,如及时找到下蛊者,逼他交出解药,还有一线生机。
蔡襄禁蛊
蛊是一种智慧生物,本性嗜杀,蛊主利用它来复仇或谋财。最简单的办法是在路边开个客栈,谋害行旅客商,侵吞他们的财产。很多故事讲黑店使蛊的。这种阴狠的巫术声名狼藉,只能秘密使用,一旦被人举报,将招致官府的严厉打击。
福建禁蓄巫蛊最有名的官员是北宋的蔡襄。《三山志》云:“庆历七年(1047),蔡正言襄为闽漕日,禁绝甚严,凡破数百家,自后稍息。”
福建的巫蛊杀人案之多,惊动了宋仁宗。1048年,皇上听说福州医师林士元有治蛊秘方,诏令传抄,又令太医汇编治蛊药方颁布天下。不久,范师道来福州任郡守,令各县将治蛊方子雕版在衙门的门板上,供民众无偿使用。药方首列辨别蛊毒的方法:“应中蛊毒,不拘年代远近,先煮鸡子一枚,将银钗一只及熟鸡子纳口含之,约一饭久取出,钗及鸡子俱黑色,是中毒也。可用下方……”此后的本草著作,均把鸡蛋和银器试毒列为重要辨症手段。至于药方,无非是五倍子、木香、丁香、甘草、硫黄之类,兹不具引。
蔡襄打击巫蛊,影响很大。五百多年后的明代,江苏人王世懋宦游福建,回去写了部《闽部疏》,提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闽地颇畜蛊,其神或作小蛇,毒人有不能杀者,独泉之惠安最多。八十里间,北不能过枫亭,南不敢度洛阳桥。”原来,蔡襄知泉州时大量捕杀治蛊者,余威犹存,蓄蛊人家害怕洛阳桥上的蔡襄祠;而枫亭属于仙游,是蔡襄的老家,更没人胆敢太岁头上动土。
明代闽地的巫蛊案件大为减少,尽管1327年日本邵元和尚渡海来到福建,还形容为“涉万里鲸涛之险,入七闽蛊毒之乡”,实际上没那么凶险。例如福清县宋代还是遍地巫蛊,官府曾经依靠两只刺猬办案,找出金蚕蛊。明末的谢肇淛却说:“然今福清不惟无金蚕,亦无刺猬也。”
蛊毒传说在明代也发生了很有意思的变化。蓄蛊人家致富,在宋代主要依靠谋财害命,明代不少转型为役使鬼魂经营农庄。明《汀州府志》“杂记丛谈”记载了两个真实案件:上杭县有个叫赖子俊的人蓄蛊,每年端午取百虫造金蚕蛊,用茶叶、枫香饲养,然后将虫粪放在饮食中杀人,“死后魂魄为之力作,坐是致富”,1603年案发处死;1618年,明溪县破获乡民杨兴、严孝孙等人的团伙蛊毒杀人案,据嫌犯供称,“其被害魂魄,或午后,或夜间,有冷风一阵,即能见形,令其耕田、插秧,无往不可”。清《平和县志》亦谓:“漳、汀间常有蛊毒……能役使其魂魄为主家力作,主家往往致富。”
写得最详细的还是《闽都别记》。小说第二七一回叙述说,白姬小姐骑在白鸡背上游历到延平府(今南平)一处溪谷,突然发现,晚上所有耕种、斫樵、捕鱼者都是阴鬼,悄无声息。原来他们是中蛊而死者的鬼魂,被金蚕蛊的分身——空中飞着的几十个小黄虫——驱使干活,如不服从,小黄虫会钻进他们的鼻孔穿咬,痛痒难忍。白姬令鸡把小黄虫啄食干净,超度亡灵去投胎,然后又赶到蛊主家吃掉金蚕蛊正身,解救出无数在那里推磨、纺苎、织布的鬼魂。书中说,金蚕蛊毒死人后,“其鬼会来工作,不用工资、食粮,易于致富,故人奉之”。明人有经济头脑,知道利用鬼魂办奴隶庄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
按《闽都别记》的说法,延平府的蛊毒,被白姬清除二县,后又被临水夫人的法术除去另外五县,惟有永安县逃脱一二,不足为患。
抵押来生的代价
蛊的神力是有代价的,蛊主必须抵押他的来生。“凡蓄蛊人家,必盟于蛊神曰:愿此生得富,甘世世勿复为人”清东轩主人的《述异记》写道。蓄蛊者多为穷人,才愿意以无数世轮回于畜生道,换取一世的富裕。此生已经富贵的人家,不为也。
为了让蛊卖力干活,蛊主不但经常祭拜,还要装穷哄骗蛊神。《汀州府志》记载的上杭那个案例里,蛊主赖子俊每逢朔望,都要和妻子两人赤身拜祝金蚕,口中说:“金蚕公,金蚕娘,我家夫妇没衣裳。”信徒连衣服都买不起,金蚕神当然内疚,只好努力创造财富。每到大年三十,蛊主要与金蚕神算账,如同我们今天的国有企业,尽量夸大成本,打破一个碗说成十个,最好算成亏损,让金蚕神不至于懈怠。论耍阴谋诡计,再邪恶的神灵也不如人类。
蓄蛊人家既富,有的想金盆洗手,就要把蛊毒连同财物一起放在路边,让人捡去,称嫁金蚕。宋人蔡绦(仙游人,蔡京之子)《铁围山丛谈》说:“率以黄金、钗器、锦缎置道左,俾他人得焉。”之所以要锦缎,是因为宋代的金蚕蛊只吃蜀锦(明代它们进化为也吃茶叶、枫香了),金银宝器则是金蚕蛊创造的价值,归还给它,否则它不肯罢休。有人贪图财宝,拾了回去,金蚕蛊就跟着进了他家的门——看来,“路不拾遗”的古训,也许来自于对蛊毒的恐惧。
读了许多蛊故事,我觉得,最恐怖的还不是蛊毒杀人,而是用蛊毒来爱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粤东商人去广西做生意,多入赘当地女家,男人回广东,女方就要他约好回来的日期,“三年返,则其妇下三年之蛊,五年则下五年之蛊,谓之定年药”。如期返回的男子,服下女人的解药,自然无事;如果误期不归,蛊毒发作,男人就会膨胀而死。当地谚语说:广西有一留人洞,广东有一望夫山。
爱情中掺入一点蛊毒,就变得如此惨烈、沉重!幸好巫蛊在闽地早已变成传说。我们身边的美丽女子,也不懂如何调制定年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