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目标 把握尺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轴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等的不同,教材分别在二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出现了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当然其教学的目标、难点、重点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此,笔者针对不同年级中的相同内容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感悟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创设教学情境,请会折叠衣服的学生上台展示叠衣服的方法,接着分别出示一些学生生活中能见到的轴对称物体的图片:蜻蜓、蝴蝶、飞机、奖杯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对称图形,初步感知这些物体的图片沿着中线折叠起来能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五年级: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相互交流:(1)你们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3)通过例题1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数方格),发现什么规律?(4)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领会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在画对称轴前可以做一些小铺垫,先让学生照样子折一折找到图形的对称轴。在画对称轴前可以提示学生:对称轴通常用“点画线”来表示。让学生独立画对称轴时可以画一些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知了、乒乓板)的对称轴;对于一些书上“做一做”中画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五角星)的对称轴,可以先讨论有几条对称轴,让学生先尝试画一画,再借助课件,让学生完整、清晰地看一看5条对称轴的位置。对于那些学困生一时较难掌握的内容,可以课后单独辅导。
  五年级:在画对称轴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来说一说,画对称轴一般用直线还是点画线?可以让学生直接画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圆)的对称轴,并集体进行讨论,比如每种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分别在什么位置?最后共同得出结论。对于有多条对称轴的图形,在画对称轴时,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使画出来的多条对称轴都符合要求。
  (三)创造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第一课时一般不作要求,假如学生在第一课时中掌握得比较好,可作为机动的内容,从第二课时中提上来:书上第70页第3题,学生只要分别找出相对应的四个、三个点就可以画出火箭、金鱼的“另一半”。
  五年级:书上例2,让学生画出“房子”的对称图形,难度明显比二年级时增加了,大大小小的对称点共有13个。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画一画,再集体交流,粗心的学生一般会把小窗户的这些对称点遗漏掉,或者小窗户的对称点找错位置。假如学生在学习例2时情况比较好,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展示学生的成功作品。
  四、教学思考
  (一)防止高估学生,随意拔高
  学生在二上年级时,第一次接触轴对称图形,只要求他们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掌握画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方法就可以了。因此教师不要随意拔高要求,从课外找一些比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或者学生生活中很少看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学生只是从大屏幕上看到这些图形,凭借自己肤浅的经验,较难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所以,教师在第一课时最好不要让学生“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其实,画对称图形在二年级上册不作要求,只是在书上第20页第3题“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中,让学生初步尝试一下,只要找到3~4个对称点就可以画出对称轴图形的另一半。
  (二)防止重复教学,降低效率
  在五年级下册时,学生已经第二次接触轴对称图形,因此,他们对判断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对称轴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一开始就可以先欣赏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接着找出多种图形的对称轴并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而教学五年级的教师往往很少教过二年级的“轴对称图形”,因此,教师不要低估学生。在第一课时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不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重复教学,如在图形中间折一折出现的这条“折痕”叫什么,用折一折的方法来找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通常用“点画线”来表示等等。
  总之,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找准目标,要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应的思想与方法。而且更要把握尺度,既不高估学生也不低估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有利于学生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达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小 314400)
其他文献
早上,一位教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员休息室,原来他平常停车的位置被别人占去了,心里不舒坦。又过了一会儿,他发现茶叶罐空了,但是新买的茶叶却不是他喜欢的牌子,他跳起来大声对我说:“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事事都不顺心。”   我听了默然。就生物界来说,生存是个几率,每一分钟都可能出现意外;挫折应该是常态,顺利才是例外。   一只动物早上出去觅食时,都没有把握自己今天是否可以平安回到自己的窝中,因为,一旦
【摘要】在挪威,学前师资教育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变迁息息相关,而幼儿园的发展则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学前师资教育的任务是应对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幼儿园变迁的挑战,让师范生具备踏上工作岗位后应对各种挑战的必要技能。  【关键词】挪威;学前师资教育;幼儿园变迁;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7/08-0088-04    在挪威,学前师资教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猜谜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嘀嗒嘀嗒嘀,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
【摘要】对幼儿园教师培养历史进行梳理发现,幼儿园教师职业培养渗透着很强的社会性取向,在清末幼教发端时期便将幼儿园教师的形象对标于符合传统品行表达的理想女性,以持身修养作为师范教育培养的核心,民国时期则在承继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幼儿园教师职业培养扩展到公民身份和家国关系,以联结幼儿园教师指向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借鉴历史经验,对社会性取向的葆有应当成为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幼儿园教师职业培
【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長方形的面积”。  【教材简析】“長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長,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从長度到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
【摘要】当前关于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关注他们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男教师的生存现状、入职与流失、专业成长等问题上,对即将成为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关注较少。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不容乐观,这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关,更与这些幼儿园“准”男教师的心态有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做好大一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等工作,为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男教师奠定基础。  【关键词
【摘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是从高校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过渡性角色。该角色具有矛盾性、双重性、边缘性和他主性的特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角色适应是以角色认知为基础、在解决角色冲突中不断追求教师身份认同的过程。  【关键词】实习生;角色冲突;角色适应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1-0027-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师教育终
新课改后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侃侃而谈的回答,会遇到学生辩论不休的场面,也会碰到学生鸦雀无声的静思课堂。作为教师,很希望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够在自己的预设范围内,尽量不出差错。其实当学生的思维徘徊在预设的周围时,才是学生思维真正展开的时候,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这些“纠结”之处,深入挖掘一番,或许有不一样的效果。在听“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笔者对此体会颇深。  【片段一】“
一、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一种类型。之前学习的“整数除法”与“小数的意义”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基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算法都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将整数部分的运算向小数部分拓展。  人教版教材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共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余数;例2是整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末
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认为, “悟”是帮助学生获得探究经验的一条好路径。这里的“悟”主要是指通过反思来领悟探究过程中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获得是隐性的东西,光靠老师讲是不行的,必须注重让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