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刍议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传统教育方式不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原因,进而对建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作了简单阐释。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传统教育;建构途径
  
  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是潜在能力的进发;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造和创新。当今世界,是一个国际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时代。而高等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群体,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历史使命,深化高校内部改革、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最终都体现为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是靠教育进行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创新型人才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非常突出的人才。概括起来,创新型人才一般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成就动机高,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创新型人才的洞察力使其产生了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很高的成就欲望,这些又变成他们付诸行动的强烈愿望。成就欲望又激发其挑战困难和危险的勇气,因而他们不怕挫折和困难,并经常把挫折和困难看成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和磨砺,将克服困难作为一种乐趣。所以他们在失败面前表现得愈挫愈奋。
  
  2、个性鲜明,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型人才都有很鲜明的个性,这些个性特征常常使他们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使他们能够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行动上他们敢于冒险,不愿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学习的习惯。在创新性学习中,学习的材料和目的都是不确定的,都是根据个体需要去主动选择的,这种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而且由于答案往往不是现成的。这种学习是一种挖掘自我潜能的学习,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培养个体的适应能力和独创精神大有裨益。而创新型人才的学习特征就表现为典型的创新性学习。
  
  4、善于行动设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创新型人才在学习上是探索性的,在行动上表现为善于思考,在行动上强调“预”字,即行动之前一般都有比较周密的设计,这实际上是个体对事物发展状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的表现。他们思维上还具有灵活性品质,即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情势调整自己的思维路线和行动方式,采取最有效的行动策略。
  以上四点是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和培养人才活动中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它要求高校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行动习惯,特别是要在学习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习惯。
  
  二、传统教育不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际上是以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育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将教育定位在使受教育者在青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对特殊行业和特定职位有用的知识和技术的观念上。这明显表现出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不足,致使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令人遗憾地出现了许多空白,使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表现在理论上皓首穷经,实践上循规蹈矩;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只会模仿,不能创新;同时也缺乏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1、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教育培养目标单一,课程结构单一,教学渠道单一,重知识轻能力,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尖子”人才的脱颖而出。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大都成为“配套学生”(即教师不管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智力高低怎样,全拿统一的标准规格、统一的教学方法去配套)。与此同时,高校往往为学生设置了越来越多的必修课程,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标准化个性的“同质人才”。事实上,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生长环境的不同,其禀赋、志趣、性格等诸多方面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如果我们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要求学生,往往会使得很多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专长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2、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各专业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设置的每门课程都有详细完备的教学大纲,详尽规定了教学内容、课程学时等。一方面,这些措施使人才培养有了统一的规格,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校的教育教学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这些做法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只信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约束,不讲自由;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其结果,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教育气氛多呈紧张、沉闷、乏味、压抑状,学生的思想行为大都纳入了严格的管束之中,时间、空间大部分被强制性的“苦学”“狠学”所占领。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几乎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虽然,许多高校先后试行了学分制,表面上看有利于上述矛盾的解决,但到底能否解决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能否满足于学生在专业要求上的自我调节等问题,还有待于做出更多的、更深入的调研和探索。
  
  3、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是专业面较窄(现已进行了专业合并和调整),另一方面是培养书生型人才,将主要学习时间用于灌输书本知识,而不重视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造发明能力、想象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好”学生,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同内,都有共同的特点:勤奋、刻苦,理论基础较扎实,但实际能力较差,缺乏开创局面、开发事业、独挡一面的能力。亦即,他们较多的只是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极度缺乏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缺乏组织队伍、协作攻关的能力。不少学生在长期学习中习惯于“抱着走”,以至于丧失了创新意识,变成了“信息库”、“知识的容器”。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知识经济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全球化成为“后现代性”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人类的生产活动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现在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化。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从高度的集中向更高层的分散转移。这就使得传统教育体系的弊端日益暴露,上面所谈到的仅是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要求教育的职能从以继承为主转向以创新为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为主,从以 训练标准化的个性为主转向以培养多样化的个性为主。
  
  三、建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全新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立足于高校现实的角度,可以通过建构以下途径来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课程设计体系,全面实施自主性教学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最终要通过课程设计的创新体现出来。创新课程设计体系是一个系统下程,主要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内容。
  1、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把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起来,体现教材选择的先进性。这是实施自主性教学的前提。教育国际化要求确立全球化课程视野,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引进、合编、改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增加国际竞争和国际理解的内容,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己任的课程体系,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力推进教材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讲授的理论不但要通过实验在验证,更重要的是用所学的理论去动手设计、制作,从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样在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教学全部过程中,始终注意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局部环节的研究、设计、制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专业课程去指导实践,反过来回忆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新理论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启发,,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把知识灌输和思维的启迪结合起来,体现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大力提倡时论式、趣味式、发现式、参与式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让学生主动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到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白主性和创造性,才能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把厚基础和宽口径结合起来,体现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这是实施自主性教学的基础,课程内容具有新颖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当然也不是什么新就开设什么课,课程内容的设计应满足专业的针对性与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同时,课程体系中又要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加快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开发,还要加强实践活动性、操作技能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习惯和探索发现的兴趣和精神。
  
  (二)创新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多元化激励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重智慧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特长是不同的,因而不能用固定统一的标准来测试,评价不同的学生。要变“统一化”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1、在生源的评价机制方面,应建立一种综合评定与特色评定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改变仅凭一次升学考试定“命运”的模式、建立让具有特殊才能特别是创新才华考生有用武之地的录用机制。在我国,实行特招制度,也为一些特长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特长生往往只注重文体尖子,并没有真正设立有利于具有创新特质或潜能的考生的绿色通道。
  2、在学生的品德评价机制方面,不能完全以所谓的“老实听话”、“四平八稳”、“守纪律”、“不缺课”来衡量。我们并不是反对“老实听话”,但“老实听话”的人往往缺少敢冲、敢冒、敢闯的素质,很难创新。同样“守纪律”、“不缺课”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和门由发展的压抑,不符合选课制的要求。我们要建立把学生注意知识掌握和注重智力开发结合起来,把强调知识掌握的严密、完整、系统与掌握知识的内在精神和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把强调守纪律与追求自由思想的风格结合起来的品德评价机制。
  3、在学生的智能评价机制方面,不能单纯以考试为杠杆,以成绩为评价标准。成绩本身只是从某一个侧面来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并不能完全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识水平。我国现行的考试评价体系是一种建立在“选拔为主”的评价观上的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选拔而教,以卷面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单一的、僵化的评价体系,是约束课程教学创新的绊脚石。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高校要努力变“选拔为本”的评价观为“发展与创新为本”的评价观,真正树立起“为发展与创新而学、为发展与创新而教”的理念,建立起真正的发展性考试评价体系。
  
  (三)创新培养方式,大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较好地统一起来并有效地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是当前一种值得关注的人才培养方式。
  1、学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充分体现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教师要通过对前人创新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今人创新知识的深刻体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知识传承。点拨学生的心扉。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自己的创新素质得到检验与提高。
  2、必须将科研成果(最新知识)引入教学,将学生引进学科(技术)发展的前沿,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未知奥秘的科研训练。因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撑,同时,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又为科学研究向纵深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储备。
  3、建立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的创新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参加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调查,了解诸生产要素的运行情况,了解社会的现实,从中体验知识运用程度和效益,发现社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创新的新信息、新灵感。
  此外,还要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风气,要允许各种学术思想的充分讨论,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鼓励学生提出新思想、新问题和新方法,积极引导他们去实践,去创新。不要把学术思想问题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不要随意把学术问题当作思想政治问题来对待。
  综上可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形势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发展型的人力资源储备和雄厚的、丰富的智力资源。
其他文献
一、自主式体育课基本模式    1、自主式的体育课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的,学生的学习也必须围绕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这就必然造成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在崇尚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今天,肯定不能适应学生为了健康和参与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要求。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项目、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与锻炼,在练习之前,教师和
期刊
摘 要:纵贯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强劲,伴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金融制度、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我国是以金融制度创新拉动金融工具创新。在这种金融创新模式之下,我国的金融创新起步晚,发展缓慢
期刊
一、设计思想    高中是一个特殊的学制阶段,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目标,虽然和初中一样都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但从设计上有了特殊的思路,也就是我们所谈论的系列模块组合。健美操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个新兴运动项目,在《体育与健康》课中,以选修教材的身份走进了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课堂,创设了健美操模块教学体系。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
期刊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成为支撑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项目教学的这些典型特征要求教师熟悉职业实践、具有跨学科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学习理论;情境;工作任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项目教学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音变的问题一个多世纪来都受到语言学家们的热心关注,可惜却与一辈辈杰出的语言学家们失之交臂,很少有新的成果和新的突破诞生。正如索绪尔所说,音变,尤其是音变产生的原因是语言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音变;语言接触;习惯    一、概说“音变”    音变的研究由来已久。19世纪初诞生的“格里姆定律”、“格拉斯曼定律”、“维纳尔定律”等理论使音变规律的观念深入人心。稍后的新语法学派提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新的亮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新教改的要求。但是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媒介,有独特的作用,但也有使用上的局限性,它不可能代替教师的讲授更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介——黑板加粉笔,在医学教育中更不能替代传统的板图教学。  关键词:板图教学:心理效应    医学离不开挂图,医学教育更离不开识图教育,识图教学可
期刊
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是传播文化科学的园地。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国內形势的影响下,高校不可能是真空地带,更不是法律与道德的净地。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高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创新,去占领高校这块阵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敢于除旧布新的精神,挖掘其发现、发明、创造的潜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主要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培养求异思维的优势及基本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求异思维能力;优势;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思维活动的主要表现就是求异。是否善于求异,是衡量学
期刊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
期刊
摘 要:文章旨在探索“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行为导向”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二是“行为导向”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模式探索。三是“行为导向”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行为导向;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肌肉离开劳动和锻炼就会变得萎缩无力一样,智慧离开紧张的动脑,离开思考,离开独立的探索,就得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