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阶段,孩子不可不做的事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xw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龄前阶段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孩子身体的各项指标在不断地发展,各种能力和习惯也都在看似无忧无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完善;家长们更是怀着满心的爱意和美好的期望,丝毫不敢懈怠,以便让孩子的童年不留下遗憾,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所以,安排和筹划孩子学龄前阶段的生活,让孩子做哪些事情,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和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热谈:入学前,应让孩子做哪些事?
  在家长眼中,有哪些事情是孩子不可不做、不可不体验的呢?这些事情能锻炼和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呢?这里,先听听家长朋友的言论吧!
  
  【张女士,公司职员】
  
  去儿童游乐园。充满童趣的游戏的天地,既新奇又好玩,能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责任、勇敢,感受到纯纯的爱。
  学玩一种棋类。下棋是很锻炼思维的,需要“走一步,想三步”,而且棋类能让人“静”下来,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有助于孩子智能的开发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还会促进孩子上学后的学习。
  养一个小动物。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想让孩子自己养个小动物,给他一个宠物伙伴,让他和小动物一起成长,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尚女士,小学教师】
  
  坚持阅读。阅读可增长孩子的知识和阅历,并为孩子步入学堂打好坚实的基础。像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和古诗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锻炼记忆力。
  让孩子独立做几件事。通过一些事件,比如洗手帕、买东西等,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烦恼,让孩子学会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并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关心他人。
  
  【王女士,IT业者】
  
  孩子每天晚上都缠着我们不放,不肯早睡,第二天早上又起不来床,送他去幼儿园像打仗一样,所以各位家长在孩子入学前要调整好孩子的作息习惯。另外,趁孩子还没上小学,我们打算带着他去长途旅行,让孩子感受一下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从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我们觉得一个从小就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富有爱心,更不容易让困难和挫折打倒。周末空闲时,我们也会尽量多地带孩子去艺术区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相信熏陶之下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吴女士,亲子教育撰稿人】
  
  在我看来,孩子在即将上小学前半年做一些工作就可以,不必提前到四岁或五岁的。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更应该玩属于自己的游戏,在入学前如果能培养孩子把阅读变成“悦”读的习惯,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所以,我最支持阅读活动,尤其是学龄前孩子的亲子共读。
  专家看法:家长应注意培养学龄前孩子哪些能力?
  成长指数和幸福指数一个都不能少
  程淮
  成长指数和幸福指数一个都不能少,对家长朋友来讲,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上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与“富有个性发展”的统一,也就是国际社会提倡的“尊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权和自由发展权”的对应统一。
  教育方法上,现今专家多呼吁不能“揠苗助长”,但我更强调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压苗阻长”。比如说,有的家长让孩子走科学研究道路,反对孩子搞艺术,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为了培养孩子某一专业,却阻碍了孩子本身成长的自然天性。
  那怎么办呢?这时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培养孩子不争“第一”,争“唯一”的意识。让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不可能的,学龄前阶段的孩子更是如此,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争“唯一”,也就是培养孩子的与众不同,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的我”,因为差异就是资源,差异就是优势。
  同时,在孩子上学前这个宝贵的发展阶段,家庭要对孩子的成长进行评估,并要牢牢把握住孩子童年的核心价值:培养孩子创造智慧和拥有幸福的能力,亦即“成长指数”和“幸福指数”一个都不能少!幼儿教育应当是能够培养儿童主宰未来、拥有幸福的基础教育。
  所谓提高孩子的成长指数,是在智力发展方面,尤其是应当着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促进孩子的智能发育;而提高幸福指数则是要着力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抗挫折的心理能力,让孩子具备主宰未来、拥有幸福心灵的力量。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指数,如身高体重符合不符合孩子目前年龄的标准,他的智商到底怎么样,而且要关注孩子的幸福指数,如情商怎么样,他是否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童年幸福指数或拥有幸福的能力具体是指“两健”,即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关键所在,因为孩子首先要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是其他一切的前提。所以,我们提倡要把幸福还给孩子,让孩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以便将来能更好地直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大师级人才。
  而现在,多数家长急功近利地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揠苗助长”,甚至“压苗阻长”,这些错误行为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虽然,众多家长经常说的“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话本身没有错,但我的观点是,关键要看赢输的标准是什么。现今社会上某些机构出于利益考虑多宣传要重知识技能的学习,但这是不正确的,儿童的发展是“长跑”不是“短跑”,不能只重知识技能而抛弃其他能力,况且孩子上学之后是可以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的。
  两到六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或者敏感期。我们要利用这一黄金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创设一些情景和活动,然后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解决问题,鼓励孩子提出有趣、有价值的问题,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去做那些知识性、技能性的训l练。这也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所以,家长朋友要通过前面的努力,实现变“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为“赢在起点、胜在终点”,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家长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操,不能一刀切;孩子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童年瞬间就会过去,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让孩子学会拥有幸福的能力,如培养孩子爱心、责任感、合作、探索欲望、求知、分享等。这些做事的态度、行为、习惯和能力是将来孩子长大以后最为宝贵的财富!
  (程淮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北京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重视发展幼儿期的关键能力 殷飞
  
  孩子走出家门进入幼儿园的大门,对孩子来说既新鲜也是挑战,对家长来说既激动又不舍。不少家长朋友认为这是孩子正式学习的开始,应该认真对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竭尽力量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J的机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一开始就脱颖而出。可是家长的良苦用心却逐渐演变成了育儿焦虑。
  到底孩子在幼儿园阶段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能力呢?我认 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家长朋友重视的。
  适应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进入幼儿园,孩子首先要适应的是复杂的关系转变,从主要以血缘为主的家庭关系向以社会角色分工为主的关系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战,在应对挑战时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不同观念的家长会有不同的态度,而这些差别也将成为孩子学习生活和亲子互动的起始方式。
  如有些家长能做到既顾及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冲突,同时又能按照幼儿园的要求智慧地把哭闹的孩子送到幼儿园;而有些家长却只能顾及到其中一点,要么过分迁就孩子的感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剥夺了孩子体验心理冲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要么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打骂、恐吓、利诱等)开始孩子的学习之旅,结果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因此,适应对孩子来说既是过程也是结果。适应过程的心理体验就是一笔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同时,适应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师幼关系以及伙伴关系也将是一次质的发展。
  环境的变化导致幼儿从生理到心理都面临着挑战,这既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以使孩子通过成人协助下的自我努力逐步形成自我调节的能力。它包括情绪、行为以及注意力的调节,这些能力反映了孩子从无能到胜任的转变过程,孩子从依靠他人管理自己的世界发展到获得必要的能力管理自己的世界。
  这些自我调节的能力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的家庭生活中已经开始得到锻炼,但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差异很大,有些孩子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及具备良好的注意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而有些孩子则需要进一步加以关注和训练。如一些孩子注意力稳定且灵活,而另一些孩子则注意力不稳定……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学习主要是随机的甚至是无意识的,家长对孩子的指令很多情况下也不是刚性的,如要求孩子到厨房吃饭,孩子一边答应一边可能在途中停下脚步摆弄吸引他的玩具。而在幼儿园则要求孩子逐步从无意识的学习向有意识的学习过渡。因此,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父母不要只看孩子是不是哭闹这些表面现象,而要关注其背后孩子心理能量的获得过程。同时,要多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使孩子充分体验各种情绪心理的变化,提升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
  
  语言的发展和沟通能力
  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进入幼儿园后由于语言环境发生了更为复杂的变化,孩子要能够理解并表达精细的意图、原因和效果以及情绪状态,到5岁左右孩子通常就已做好了开始正式的学校课程学习的准备。
  同时,很多家长反映和年幼的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问题,细究起来发现他们所描述的沟通问题基本上集中在孩子不能完成成人的指令和要求,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却很少。孩子从父母的怀抱中被解放出来后,手和脚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和发展的过程中,家长不能适应孩子不听“摆布”的状态,于是叫喊、呵斥成了亲子“沟通”的主旋律。所以,建议家长要注意多在倾听、理解、交流、协商、妥协、要求等沟通环节中发展孩子的沟通能力。
  
  交友和同伴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的获得对幼儿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同伴交往的机会天然不足。能够成功地完成与其他孩子建立友好关系的任务将影响到孩子进入童年中期及青少年期后能否健康地发展。
  在幼儿园阶段学习有礼貌地玩耍、交朋友和维持友谊,对孩子而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父母过多地介入幼儿的交友过程,甚至有很多的介入是出于本能的爱,代劳、护短、隔离等不一而足,这些行为从不同程度上剥夺了孩子正常交往所应经过的冲突和心理体验,使孩子本应在生活中形成的能力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对此,家长朋友需多加注意和改善。广泛的伙伴交往和友朋关系的横向沟通,对孩子朋辈群体沟通能力的提升更富价值。
  (殷飞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专家建议:
  
  学龄前阶段,须让孩子做的几件事
  
  木紫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多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时刻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家长适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刺激和帮助,他的能力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穿衣、吃饭、收拾玩具,让孩子自己来
  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家长要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步地教孩子自己穿衣服、洗袜子、收拾玩具、铺被子、挂衣服等。家长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孩子就很容易对周围的人形成依赖,养成懒惰的习惯。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的过程,家长要允许孩子“没自己高明”。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孩子才会有做事的热情。
  
  ●游戏、玩耍、探险,乐享快乐童年
  爱玩儿是小孩子的天性,多玩少学更是早期教育的要领。孩子喜欢玩沙子、捉迷藏、拆装玩具、在家里乱翻,家长千万不要制止孩子,这也是孩子认识自我、开发智力、锻炼能力的重要方式。家长要尽可能地多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绘画、唱歌、练乐器,感受艺术魅力
  孩子随意涂鸦、大声唱歌,家长不但不要制止、呵斥孩子,而且还要支持、鼓励孩子。因为3—4岁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3—5岁半是幼儿音乐、舞蹈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如果孩子有兴趣,就要在这个阶段给予特殊的培养。
  
  ●与数字亲密接触
  数感建立得越早,越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和以后的学习。家长要抓住孩子3岁这个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例如,可以利用给孩子吃水果的机会教孩子数数,利用实物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全方位接触语言
  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利用好孩子成长的这个关键期有利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汉字接龙、填字比赛等文字游戏促进孩子的记忆;多给孩子讲一些睡前故事,引导孩子背诵简单的儿歌或复述简单的故事,发展孩子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感受力等。
  
  ●走出去,结交朋友
  鼓励孩子多结识小朋友,教导孩子如何与伙伴相处。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食品拿出来和小朋友分享,试着玩一些相互配合的游戏,这样有利于孩子从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协作分享,并可培养孩子开朗大方的性格、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等。
  (木紫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写作,已出版多部家教图书)
其他文献
很多家长觉得小孩子常运动就能长个高个子,身体棒棒,于是都比较注意让孩子多进行运动,却不知,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家长注意的地方哦!  活动前    要检查活动的场地、设施与孩子的着装  首先应先排除活动场地上的异物和积水等不安全因素。再查看一下活动设施是否定期检修,避免发生意外。运动服装要轻便、舒适,避免过多、过厚的衣服限制孩子活动。孩子也不宜穿过硬、过厚的皮鞋,以免扭伤、摔伤。    掌握好适宜的活
期刊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的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篇之首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脱口而出。这句话单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人出生时,天性原本就是善的。  然而,根据长期的生活观察,我得出一个论点,即:人之初,性本私。比如:孩子一出娘胎,就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不会说话,却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来赢得他人的关注。孩子在哭的时候,不会考虑现在是白天,还是
期刊
每个孩子都是提问题的专家,尤其是4至6岁的孩子。因此,怎样科学地回答孩子的提问,也许是家长都在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孩子的提问,是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最好表征,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主动、最有效的时刻,更是家长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的最好时机。那么,怎样科学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呢?  第一、孩子提出的试探性问题和认识新事物的问题,家长一般都应予以直接回答。除非家长自己也不知道,如果家长真的不知道,就要及时想办
期刊
现象    圆圆上中班了,干什么都慢吞吞的。吃饭比别人慢,穿衣服比别人慢……做游戏时,其他小朋友都兴高采烈的,唯独他慢吞吞的,圆圆的爸爸妈妈都是干脆利落的人,为什么圆圆老是慢几拍呢?    寻根究源    有的孩子做事老是温吞水似的,可能是受先天气质的影响。黏液质的孩子情绪不易外露,做事比较仔细,动作缓慢,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孩子年龄较小,神经、肌肉运动尚不协调,特别是小肌肉运动还不灵活,难免会
期刊
夏天,炎热、多雨和潮湿给了蚊子良好的孳生环境,是蚊子大量繁殖的季节。蚊子叮咬不仅会让孩子娇嫩的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更重要的是会传染多种传染病,如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和丝虫病等,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所以防治蚊子的骚扰、叮咬以及虫媒传染病,在夏季显得尤为重要。    被蚊子叮咬后的处理    孩子被蚊子叮咬常会引起皮炎,出现丘疹或瘀点,也可能出现疱疹;皮肤损害之处中央可找到刺吮点,为
期刊
3至5岁是孩子逐步开始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对孩子的智能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发展孩子数学智能的机会有很多,只要你愿意做一个有心的家长,不论是和孩子一起用餐,还是带孩子外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孩子对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介绍几个居家生活游戏,供您参考。    数一数  
期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幼年就丧失父母,孤苦伶仃,全靠祖父李如珍抚养。  李如珍是一个读书人,青年时闯过关东,很有见识。他具有爱国心,不满清朝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且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受乡民尊敬。李大钊幼年时颇受祖父影响;成年后,李大钊对祖父的教育也一直永志不忘。  李大钊出生时,李如珍已经六十
期刊
儿童心理学认为,0至4岁是个体秩序感发生、发展的敏感期,抓住这一时期进行培养,孩子到6岁以后,就容易表现出自如与和谐。这个暑期,家长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让孩子做事情越来越有条理:  穿衣脱衣学先后。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他分辨什么是先、什么是后,让孩子寻找出一种自我顺序感。比如把为孩子穿衣、脱衣的全过程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贴在醒目的地方,还可以将穿衣脱衣的顺序编成儿歌,录
期刊
从前,我不太会主动地要求孩子认字写字,认为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以我小时候的模式,是进入小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的。所以,对孩子,我一直不会要求他坐下来好好写写数字,认认生字。直到幼儿园老师来家访之后,我才渐渐改变观念。  我孩子石小跳的老师也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所以我在与她的交流上,比较能产生共鸣。她赞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现今小学的教学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其将来孩子“跟不上”,不如现
期刊
父母为何犯了难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心思的高手。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