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行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五种计量属性存在一些缺陷、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该是以历史成木为主,根据需要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反映其他计量属性,其中历史成木属性体现于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中,其他属性体现于会计报表附注;应该增加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在企业内部设立预测、决策或管理会计部门,以提供相关决策信息。
关键词 财务会计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会计信息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量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会计计量一般涉及到会计计量的属性和会计计量的单位两个方面。会计计量单位一般有食物、劳动量和货币三种。自复式薄记诞生并在理论上得到总结以后,会计计量就以货币计量为主。关于会计计量的属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今年来很多计量属性都遭到了质疑,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成为会计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尤其金融危机的出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取舍问题成为利益各方争论的焦点。
这6种计量属性同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分别组合,便构成了12种计量模式。由于各计量要素的性质、着重点、研究角度均不相同,所以由各计量要素组成的计量模式也各有其特点,这就需要会计实务有一个计量模式选择的过程。一般来说,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应考虑到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会计环境
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环境背景,会计计量理论同样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并且要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上所述,计量单位有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之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区别,就因为存在着物价变动这一客观因素。毫无疑问,在物价稳定或者物价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计量单位应该首选名义货币单位,而在物价变动较大的时候,就应考虑用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消除物价变动带来的影响。环境对会计计量的影响,还表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历史成本/名義货币单位计量模式主要侧重于有形资产的计量,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就只能求助于其他计量模式。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向外界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一些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有可靠性和相关性两种,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矛盾性,如何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寻求平衡,就成为选择会计计量模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之折现值和公允价值这6种计量属性而言,其可靠性依次由强变弱,相关性依次由弱变强,因此,对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强调程度不同,也就会选择不同的计量模式。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应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理论上讲,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连续的,根据过去的经济信息能够预测到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加快,市场瞬息万变,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已经变弱,会计计量应将注意力从过去转向未来,更多地采用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之折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三、可操作性
会计计量作为会计实务的理论基础,要考虑到计量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计量方法在实务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为会计计量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一个反映经济活动的工具,要能为广大会计工作者理解并正确使用,要切实可行。在可操作性方面,以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为计量基础的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因数据容易取得,便于检查,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会计方法,并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掌握,因而可操作性最强。相比之下,其他的计量模式因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随意性较大,可操作性就相对较弱。
四、会计计量对象
会计计量对象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会计计量对象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在计量单位相同的情况下,对计量模式的选择也就是对计量属性的选择。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和现值》中说明:公允价值主要适用于那些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确认时的计量、新起点计量和后续的摊配技术,将企业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应用对象。因此,对于不同的计量对象应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或者说不同的计量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计量对象。
五、提供信息的成本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提供任何信息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其内容主要有会计成本和误差成本。会计成本就是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所要支出的费用,诸如会计人员工资、会计账表费用等。误差成本是指因所提供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信息使用者错误决策而带来的损失。这两种成本都客观存在,但因会计计量模式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资料数据都是基于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所以会计成本低,而会计人员利用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则需要花费相当成本,增加了报表准备成本。误差成本也同样存在于各种计量模式之中,并与可靠性和相关性具有一定关系。
当然,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并不是只能从上述12种计量模式中选择其一,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多种计量模式并用。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中,计量单位基本上采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不同计量模式差别主要体现在计量属性的不同:历史成本运用最为广泛,收益采用现行市价,或有事项采用的是可实现净值概念,债务重组则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因此,针对不同经济事项,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选择会计计量模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2000.
[2]沈俊伟.多种计量属性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评述.中国集体经济.2008.
关键词 财务会计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会计信息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量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会计计量一般涉及到会计计量的属性和会计计量的单位两个方面。会计计量单位一般有食物、劳动量和货币三种。自复式薄记诞生并在理论上得到总结以后,会计计量就以货币计量为主。关于会计计量的属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今年来很多计量属性都遭到了质疑,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成为会计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尤其金融危机的出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取舍问题成为利益各方争论的焦点。
这6种计量属性同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分别组合,便构成了12种计量模式。由于各计量要素的性质、着重点、研究角度均不相同,所以由各计量要素组成的计量模式也各有其特点,这就需要会计实务有一个计量模式选择的过程。一般来说,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应考虑到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会计环境
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环境背景,会计计量理论同样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并且要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上所述,计量单位有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之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区别,就因为存在着物价变动这一客观因素。毫无疑问,在物价稳定或者物价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计量单位应该首选名义货币单位,而在物价变动较大的时候,就应考虑用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消除物价变动带来的影响。环境对会计计量的影响,还表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历史成本/名義货币单位计量模式主要侧重于有形资产的计量,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就只能求助于其他计量模式。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向外界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这就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一些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有可靠性和相关性两种,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矛盾性,如何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寻求平衡,就成为选择会计计量模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之折现值和公允价值这6种计量属性而言,其可靠性依次由强变弱,相关性依次由弱变强,因此,对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强调程度不同,也就会选择不同的计量模式。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应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理论上讲,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连续的,根据过去的经济信息能够预测到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加快,市场瞬息万变,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已经变弱,会计计量应将注意力从过去转向未来,更多地采用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之折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三、可操作性
会计计量作为会计实务的理论基础,要考虑到计量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计量方法在实务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为会计计量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一个反映经济活动的工具,要能为广大会计工作者理解并正确使用,要切实可行。在可操作性方面,以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为计量基础的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因数据容易取得,便于检查,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会计方法,并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掌握,因而可操作性最强。相比之下,其他的计量模式因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随意性较大,可操作性就相对较弱。
四、会计计量对象
会计计量对象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会计计量对象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在计量单位相同的情况下,对计量模式的选择也就是对计量属性的选择。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和现值》中说明:公允价值主要适用于那些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确认时的计量、新起点计量和后续的摊配技术,将企业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应用对象。因此,对于不同的计量对象应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或者说不同的计量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计量对象。
五、提供信息的成本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提供任何信息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其内容主要有会计成本和误差成本。会计成本就是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所要支出的费用,诸如会计人员工资、会计账表费用等。误差成本是指因所提供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信息使用者错误决策而带来的损失。这两种成本都客观存在,但因会计计量模式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资料数据都是基于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所以会计成本低,而会计人员利用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则需要花费相当成本,增加了报表准备成本。误差成本也同样存在于各种计量模式之中,并与可靠性和相关性具有一定关系。
当然,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并不是只能从上述12种计量模式中选择其一,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多种计量模式并用。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中,计量单位基本上采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不同计量模式差别主要体现在计量属性的不同:历史成本运用最为广泛,收益采用现行市价,或有事项采用的是可实现净值概念,债务重组则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因此,针对不同经济事项,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选择会计计量模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2000.
[2]沈俊伟.多种计量属性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评述.中国集体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