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养成策略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表现为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平常我们的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不需要进行分析,而能直接领悟,这就是语感。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究其原因有三,其一,语感是个体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反复熏陶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听说读写能力形成的基础;其二,语感是理解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也会养成人文精神,而语感恰恰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和链接作用,即通过语感这种心智技能来实现母语学习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自然而然的统一;其三,语感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學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都离不开语感。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学生的语感水平高低会影响到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抓住了语感,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感强调的是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个人的语言修养。培养语感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语言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感悟的创造过程。对小学生而言,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就是语感实践。笔者就日常教学中语感实践的一些策略浅探作简要阐述。
  一、强化朗读,养成语感
  语感培养,具体而言,要求培养四种基本能力:一是训练语韵感,即训练言语节奏、韵律的感悟,感悟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二是训练语势感,即训练语言表达的语气、气势、风格等的感悟;三是训练语义感,即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蕴意的感悟,它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四是训练语法感,即训练对语言法规的感悟,其中,更重要的是敏锐地感知语言结构方式、语意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表现力。
  简而言之,通过朗读使学生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表达作者蕴含的情感和意图,领悟课文准确的用词造句、巧妙的布局以及情境,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
  如课文《黄继光》中,“黄继光用尽全身的气力,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是文章的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当时,身上负的是重伤,向前爬会是怎样的状况?心里是怎么想的?”接着,指导学生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个艰难状况。学生豁然开朗,缓慢、低沉而有力的语气才可以展示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决心用自己身躯来减少战友的牺牲,在重伤的情况下,顽强前进的情景。在展示的过程中,对黄继光敬佩之情也在朗读中自然流露了。通过朗读这个媒介,把语言文字连接到黄继光的内心崇高的境界,同时自己情感价值及语言能力也得到和谐的提升。
  二、语言分析,培养语感
  训练语感,必须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语言规律相结合,把语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了。语言分析可以着眼于“语言的运用”的角度。在语文教学中,“一语双关”、比喻、夸张等语言现象非常多,我们要善于让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和品味,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意蕴,做到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以此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养成语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增删法
  让学生在学习课本语言的过程中,有目的在原文的某处增加标点符号、字词、句子等,让学生比较、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从而形成语感。或有意识地在课文某处删去一些字词或句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揣摩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养成语感。
  比如,笔者教学《桥》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比较下面的句子,想想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然后跟大家交流。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漫上路面了。
  这里,原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删掉了这些,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生命的危险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经过引导,学生不难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
  2.转换说法
  在教学中,有意地将原文中的语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要求重新构思、组织、融合、润色,进行新的转换,以求借鉴规范的语言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搭配的语感。
  通常有换词语、变句序、变说法、变情景、换人称等做法,让学生去读一读,比一比,品一品、赏一赏。
  比如,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推敲”和王安石“又绿江南岸”的“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词的精当。
  三、多读多背,增强语感
  语言源于积累感悟。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通过读、背,使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意思,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作者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精妙,在一遍一遍的吟诵美读中,不仅可以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可以领略文章难以言传的韵味。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不断地累积语言。
  语感,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核心,这种能力是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养成的。除了课堂上有目有计划的训练之外,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去书海中遨游,在文章中品味,从墨翰中感染,去接受古今中外文化的洗礼和文学作品的熏陶,此是为语感养成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吧。
其他文献
我校以国家级课题《“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实践研究》为依托,成功构建了以“创设情境——互动对话——总结巩固——尝试创新”四个环节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其成果获得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厅一等奖。现结合自己参与课题研究实践,就如何构建 “智慧课堂”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什么是智慧课堂  所谓“智慧课堂”,简单讲就是充满智慧的课堂,它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过程与结果。智慧课堂的具
期刊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要求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终身学习能力,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但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课外阅读相当贫乏,学生有时间看电视剧、动画片、打游戏,却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
期刊
童话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种,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应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教版中年级课本编入了一定数量的童话作品,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运用以下有效策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也可以使得童话阅读教学取得最优效果。  一、努力创设情境,营造童话氛围  童话是发生在特定的情境,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这样学生在学习童话的时候才
期刊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围绕幼儿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活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与目前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相适应。除此以外,在我国2001年9月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在健康这一领域中提出了“幼儿园必须把保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艰巨 ,又光荣。特别是要管理好一个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尤为辛苦。如何做好一个农村小学班主任,下面谈谈我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好一个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三年级学生“起点”写作好比婴儿学走路,同样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一听到“作文”两字,不是抓脑袋,就是托腮帮,不知如何下笔,脑子一片空白,认为没什么可写,不知该怎么写。在作文教学中,有时老师说得口干舌燥了,文章也几乎描述出来了,以为这下子总会写了吧。但一经批改,老师大跌眼镜,学生的作文照样一塌糊涂,丝毫进展都没有。怎么办呢?据教育家魏书生所言:“没有教不好的
期刊
鉴于我国小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盲从性强,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的这一事实,加强实践活动则尤为必要和重要了。况且这也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活动课程必须强调实效性,改变以往或多或少的形式主义作梗的现象,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实践课程的重要作用。  如何使活动富有实效,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培养学生活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活动过程中不竭动力的源
期刊
加大识字量,多认少写,使学生能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以便及早地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是课改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趋势。但目前,识字量太大,语文课时又少,识字教学任务繁重,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老师们困惑很多。目前有三种倾向:一个是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识字上,字认识了不少,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无法开展有效的阅读。二是忽视识字教学,“今天不认识,以后就认识了”,反正也不抄不默不考,由学
期刊
摘要: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行业或许与化学毫不相关,但是在学生阶段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所培养的思维方式和开拓的视野将会有益于学生的一生。所以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身负重任,我们要倾尽全力帮助学生的化学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内容,不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化学技巧。初中化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这门科目,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初
期刊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自卑自闭  家庭的破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会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