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建构游戏以它独特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时,应熟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把握好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时时关注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把指导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不断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
【关键词】问题引领;建构;水平
在大家的印象中,小班的孩子能够建构出啥作品出来?最多就是无目的地摆摆弄弄,再玩玩游戏巴了。那么小班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如何不断提高的呢?《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正确对待孩子在建构活动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就问题进行观摩、研讨,寻找适宜的解决策略,陪伴引领孩子的成长。追随活动中的问题我们的建构活动一步步地深入……
问题一:材料如何投放更科学
1.百变材料→專门的建构材料
材料是建构活动的灵魂,以前各班都是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建构的,这学期,我们每一个班级都投放了九百多件的清水积木,保证材料了充足。
2.全部投放→逐步有序投放
材料到位了,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全部投放呢?种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新材料投放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搬运材料更感兴趣,大大小小的积木平堆在区域游戏之后,于是,我们进行了研讨:是不是将9百多块清水积木一次性投放呢?大家各抒己见,发现太多的积木一次投放之后,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将积木满地堆;清水积木的大小不等,太小的积木在游戏过程中不便于幼儿游戏,一碰就容易倒;种类太多了,孩子们在整理的时候不便于收纳等等问题。于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调整:太小的积木收起来部分,相对大点的积木全部投放,根据积木的形状画简单的简笔画图片,偏于孩子们根据形状进行收纳。
3.空间利用→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在建构的过程中老师发现班级幼儿虽年龄层次大致差不多,但建构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此老师将班级建构区分为大小两块区域,大的区域可供多位幼儿联合、合作建构,小的区域供幼儿进行个人创作。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需要。为下一步的合作游戏打下铺垫。
问题二:哪些支持策略更适宜
1.经验的支持
生活经验的支持:不管做什么,孩子的生活经验很重要,经验越深厚,幼儿搭建内容越丰富。怎样丰富孩子的经验呢?于是我们商量根据主题需要,利用家长和周边资源,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让家长带孩子到周边的小区、商场等进行体验、观察。平时利用散步的时间带孩子们参观幼儿内的资源——小花园、停车场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孩子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就有目的、有框架、有内容了。
建构经验的支持:老师将一些积木搭建的技巧通过图片和图示的方法在建构区进行呈现,便于孩子们学习。除了提供建构方法,还需要给孩子们一些支撑,提供一些世界有名的建筑、我们当地有名的建筑、还有孩子们已经搭建好的作品,丰富孩子们建构经验,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建筑的绘本。
辅助材料的支持:我们还根据主题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车子叭叭叭》主题里面我们提供了汽车和长形木板、《我喜欢的动物》主题里面我们提供了毛绒动物。《春天》的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提供一些小型的插塑供幼儿进行主题创作。
2.教师的指导
游戏过程中老师如何观察?如何介入呢?用什么方法指导呢?针对问题再一次碰撞与交流,我们认为:教师要不打断孩子们的游戏,可以是游戏者的身份,也可以是提问式的引导。在游戏中老师应该多观察、多思考,只看不想等于没有看到,我们不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游戏的参与者。简单的难题幼儿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适时介入,更多体现老师的隐形指导。下面简单地介绍两种指导方法:
情境性指导:就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中,在《车子叭叭》这个主题里面,几个小朋友在游戏时间开始搭建停车场,一会儿之后我走过去问道:“我的车要停车,你们这个停车场哪里可以进?哪里出口呢?”“你们这个停车场有二楼吗?”……“我要停楼上去怎么走呢?”于是一个孩子拿了一块长木板搭了一个斜坡,上二楼的跑道产生了。另外一个孩子还拿了“一辆汽车”半圆形的积木尝试着让我看。
启发式指导:通过一个个提问启发幼儿,比如在最近一个主题《我喜欢的动物》中,我们提供了各种毛绒的小动物,于是孩子们就给小动物搭房子。“你给谁造的房子啊?”“小象的家”“这个房子小象能住进去吗?”“好像有点小”“为啥小了?”“小象身体很大,这个太小了。”“那你要给他搭个大点的了,多大的呢”于是孩子就开始圈出房子的大小“你造的这个小象房子门在哪里呢?小象从哪里进去呢?”思考了片刻拿掉了两块,于是就这样老师一步步的启发下,小象的家越来越大,越来越高。
问题三:每次的作品都应该保存下来吗?
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都有一定的保护行为,没有建完的作品怎样保护起来呢?优秀的建构作品如何保存?于是,我们又在一起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做一个标志,让孩子们看到这个标志就知道不能推倒,于是就有了这些标记。有了标记的作品就要一直保存吗?教室的空间就那么大,建构区的空间跟不要说了,作品保存太多了,第二天的孩子们再进行建构的时候建构区的空间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又一个问题产生了,大家继续深入研讨,最后一致认为将幼儿保留的作品拍照的形式保存下来,老师白描的形式描写出幼儿的作品。标注属于幼儿自己的作品进行保留,这样既满足幼儿保护自己作品的需要同时也便于其他孩子在建构过程中互相学习。
问题四:建构的内容从何而来?
1.基于兴趣需要的
男孩子都比较喜欢下汽车之类的玩具,这个图片里的建构者大家可以看见都是那孩子,他们建构的是赛车跑道还有隧道。生日蛋糕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小朋友过了生日之后,在游戏时间就利用积木造出了一个生日蛋糕。这些作品都是在没有任何提前准备的情况下自发的产生的。都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
2.联系主题的需要
我们根据主题内容在建构区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供幼儿建构参考在《春天》的主题中建构了花园,在《车子叭叭叭》主题中建构各种停车场,在《我最喜欢的动物》主题中我们建构了各种动物的家等等。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建构游戏以它独特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时,应熟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并对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了然于胸,时时关注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把指导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让教师的“教”有意义,让幼儿的“学”看得见!
【关键词】问题引领;建构;水平
在大家的印象中,小班的孩子能够建构出啥作品出来?最多就是无目的地摆摆弄弄,再玩玩游戏巴了。那么小班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如何不断提高的呢?《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正确对待孩子在建构活动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就问题进行观摩、研讨,寻找适宜的解决策略,陪伴引领孩子的成长。追随活动中的问题我们的建构活动一步步地深入……
问题一:材料如何投放更科学
1.百变材料→專门的建构材料
材料是建构活动的灵魂,以前各班都是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建构的,这学期,我们每一个班级都投放了九百多件的清水积木,保证材料了充足。
2.全部投放→逐步有序投放
材料到位了,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全部投放呢?种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新材料投放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搬运材料更感兴趣,大大小小的积木平堆在区域游戏之后,于是,我们进行了研讨:是不是将9百多块清水积木一次性投放呢?大家各抒己见,发现太多的积木一次投放之后,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将积木满地堆;清水积木的大小不等,太小的积木在游戏过程中不便于幼儿游戏,一碰就容易倒;种类太多了,孩子们在整理的时候不便于收纳等等问题。于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调整:太小的积木收起来部分,相对大点的积木全部投放,根据积木的形状画简单的简笔画图片,偏于孩子们根据形状进行收纳。
3.空间利用→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在建构的过程中老师发现班级幼儿虽年龄层次大致差不多,但建构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此老师将班级建构区分为大小两块区域,大的区域可供多位幼儿联合、合作建构,小的区域供幼儿进行个人创作。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需要。为下一步的合作游戏打下铺垫。
问题二:哪些支持策略更适宜
1.经验的支持
生活经验的支持:不管做什么,孩子的生活经验很重要,经验越深厚,幼儿搭建内容越丰富。怎样丰富孩子的经验呢?于是我们商量根据主题需要,利用家长和周边资源,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让家长带孩子到周边的小区、商场等进行体验、观察。平时利用散步的时间带孩子们参观幼儿内的资源——小花园、停车场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孩子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就有目的、有框架、有内容了。
建构经验的支持:老师将一些积木搭建的技巧通过图片和图示的方法在建构区进行呈现,便于孩子们学习。除了提供建构方法,还需要给孩子们一些支撑,提供一些世界有名的建筑、我们当地有名的建筑、还有孩子们已经搭建好的作品,丰富孩子们建构经验,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建筑的绘本。
辅助材料的支持:我们还根据主题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车子叭叭叭》主题里面我们提供了汽车和长形木板、《我喜欢的动物》主题里面我们提供了毛绒动物。《春天》的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提供一些小型的插塑供幼儿进行主题创作。
2.教师的指导
游戏过程中老师如何观察?如何介入呢?用什么方法指导呢?针对问题再一次碰撞与交流,我们认为:教师要不打断孩子们的游戏,可以是游戏者的身份,也可以是提问式的引导。在游戏中老师应该多观察、多思考,只看不想等于没有看到,我们不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游戏的参与者。简单的难题幼儿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适时介入,更多体现老师的隐形指导。下面简单地介绍两种指导方法:
情境性指导:就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中,在《车子叭叭》这个主题里面,几个小朋友在游戏时间开始搭建停车场,一会儿之后我走过去问道:“我的车要停车,你们这个停车场哪里可以进?哪里出口呢?”“你们这个停车场有二楼吗?”……“我要停楼上去怎么走呢?”于是一个孩子拿了一块长木板搭了一个斜坡,上二楼的跑道产生了。另外一个孩子还拿了“一辆汽车”半圆形的积木尝试着让我看。
启发式指导:通过一个个提问启发幼儿,比如在最近一个主题《我喜欢的动物》中,我们提供了各种毛绒的小动物,于是孩子们就给小动物搭房子。“你给谁造的房子啊?”“小象的家”“这个房子小象能住进去吗?”“好像有点小”“为啥小了?”“小象身体很大,这个太小了。”“那你要给他搭个大点的了,多大的呢”于是孩子就开始圈出房子的大小“你造的这个小象房子门在哪里呢?小象从哪里进去呢?”思考了片刻拿掉了两块,于是就这样老师一步步的启发下,小象的家越来越大,越来越高。
问题三:每次的作品都应该保存下来吗?
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都有一定的保护行为,没有建完的作品怎样保护起来呢?优秀的建构作品如何保存?于是,我们又在一起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做一个标志,让孩子们看到这个标志就知道不能推倒,于是就有了这些标记。有了标记的作品就要一直保存吗?教室的空间就那么大,建构区的空间跟不要说了,作品保存太多了,第二天的孩子们再进行建构的时候建构区的空间就不够用了,怎么办呢?又一个问题产生了,大家继续深入研讨,最后一致认为将幼儿保留的作品拍照的形式保存下来,老师白描的形式描写出幼儿的作品。标注属于幼儿自己的作品进行保留,这样既满足幼儿保护自己作品的需要同时也便于其他孩子在建构过程中互相学习。
问题四:建构的内容从何而来?
1.基于兴趣需要的
男孩子都比较喜欢下汽车之类的玩具,这个图片里的建构者大家可以看见都是那孩子,他们建构的是赛车跑道还有隧道。生日蛋糕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小朋友过了生日之后,在游戏时间就利用积木造出了一个生日蛋糕。这些作品都是在没有任何提前准备的情况下自发的产生的。都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
2.联系主题的需要
我们根据主题内容在建构区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供幼儿建构参考在《春天》的主题中建构了花园,在《车子叭叭叭》主题中建构各种停车场,在《我最喜欢的动物》主题中我们建构了各种动物的家等等。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建构游戏以它独特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时,应熟知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并对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了然于胸,时时关注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把指导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让教师的“教”有意义,让幼儿的“学”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