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马克先生和安安先生的婚礼引起潮水般的争论;
当“蓝颜”“红颜”成为潮流关键词;
当越来越多独身主义者在城市角落眼神暧昧、四下睃寻……
一切似乎都在印证斯特劳斯为《家庭史》写的那段序言:“人们再不相信家庭会从最古老的形式沿着唯一的线向其他形式演变。”今天的中国,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动之中,向来被视为传统社会稳定基石的传统婚姻家庭,不再是两性关系的唯一承托形式。
独身浪潮终来临
“中国的独身浪潮已经来临。”2011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发布《都市单身女性的生存状态考察》时指出,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是为第二次单身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转变,引发第三次单身浪潮,“剩男”、“剩女”概念逐渐风行。但如果说以往的单身潮更多是由政治历史原因造成,或属一种无奈的短暂状态,那么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而到来的第四次单身浪潮,则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独身浪潮”。
单身与独身的本质区别在于:单身表示在寻觅,希望由单变双;独身则直接亮出底牌——可以相互挑逗,无需苦苦纠缠。介于彻底独身与婚姻之间,还有大批以全新生活方式挑战着现行法律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主动“不婚同居”者。
这当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早在2004年就有调查显示,欧美发达国家有近1/3的成年人选择独身生活。今天光是法国就有800万人独身。更重要的是,这些独身主义者无论是否与人同居、是否有孩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74%)都过得很快活。
在亚洲,日本政府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日本2005年男女独身率比30年前剧增数倍。20和30多岁民众不结婚的主要理由分别为:男性担心结婚资金不够或结婚后生活资金不足;女性则要求自由、不愿受拘束。充分凸显了两性间的观念差异。
2010年的中国台湾则创下了全球最低结婚率和生育率。年过30岁的台湾人,已婚率只有35%,另外65%都未婚;全台湾的成年人单身率接近50%。
“分开同居”更时尚
在不放弃两人世界的同时,独身(同居)不但已成为婚姻的一种替代形式,冲击着传统婚姻模式,其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演变,在形式上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2009年,日本著名女性杂志《with》刊载特集,介绍了一种名为“分开同居”的“新生事物”。该杂志对“分开同居”的定义是:一对情侣保持固定的性关系和亲密的情感关系,但却不住在一起。
英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在一份报告中说,如今有近35%的英国人选择这种同居方式;在法国和德国,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其在美国、瑞典和日本虽然还是新生事物,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英国利兹大学社会政策教授威廉斯认为,欧美的两性关系革命分3个阶段:第一波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认为性和婚姻是可以分开的,被称为“泛爱”;第二波出现在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人们认为不必终身被婚姻束缚,“不婚同居”盛行;至于“分开同居”,则是本世纪的新鲜模式。它尊重了情侣各自的空间,使双方能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充分享受亲密关系。没有契约的关系让情侣们有更多的相处愿望,并且真诚相待、互相尊重。
是的,当越来越多独身者将独身本身视作一种生活艺术——性爱自由、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小乐趣、增加与他人相识相处的机会与自由——它便渐渐成为一种价值观和精神状态。
“婚姻”概念大颠覆
事实上,历史上大至两性关系,小至人类家庭模式,都一直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我愿意娶他,不管健康还是疾病,贫穷还是富有,都爱他尊敬他,直到永远……”2011年8月20日中午,在罗湖区一家酒楼4楼,一场不同寻常的婚礼冷清上演:切蛋糕、拜天地、互换钻戒、动情互吻,和其他婚礼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主角是两个男人——25岁的马克和23岁的安安。这是深圳首对公开举行婚礼的同性恋人,虽然到场祝福的亲友只有寥寥数人,他们仍希望以这种方式得到社会的理解和祝福。
世界学界公认的数据显示,同性恋者占总人数的3%~5%,相对于主流异性恋而言属于边缘人群。尽管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大多数同性恋者都选择在社会中扮演异性恋者角色,但这些年在中国,以李银河为首,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争取从未停止。
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愿望。综观全球,同性婚姻目前已在荷兰(2001),比利时(2003),西班牙(2005),加拿大(2005),南非(2006),挪威(2009),瑞典(2009),葡萄牙(2010),冰岛(2010),阿根廷(2010)和墨西哥的墨西哥城(2010)),美国的马萨诸塞州(2004)、康涅狄格州(2008)、艾奥瓦州(2009)、佛蒙特州(2009)、新罕布什尔州(2010)、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10)、纽约州(2011)实现了合法化。
除了宗教背景人士外,很多激烈反对同性恋婚姻的人都担心,允许同性婚姻将可能重新打开对多夫多妻制度,乃至令其他已适应一夫一妻制人士们不愉快的婚姻形式的立法。
然而细想想,在久远的“群婚”时代,“夫妻”概念根本不存在;在“母系”时代,不知“丈夫”为何物;在“父母之命”时代,“自由恋爱”不被允许;近至几十年前,连“同居”都是非法的。可是现在,夫妻、试婚、同居、一夜情……只要人类不断为实现自由意志和社会平衡而持续推动对两性关系的深刻革命,有什么是永不可能的呢?
当“蓝颜”“红颜”成为潮流关键词;
当越来越多独身主义者在城市角落眼神暧昧、四下睃寻……
一切似乎都在印证斯特劳斯为《家庭史》写的那段序言:“人们再不相信家庭会从最古老的形式沿着唯一的线向其他形式演变。”今天的中国,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动之中,向来被视为传统社会稳定基石的传统婚姻家庭,不再是两性关系的唯一承托形式。
独身浪潮终来临
“中国的独身浪潮已经来临。”2011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发布《都市单身女性的生存状态考察》时指出,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是为第二次单身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转变,引发第三次单身浪潮,“剩男”、“剩女”概念逐渐风行。但如果说以往的单身潮更多是由政治历史原因造成,或属一种无奈的短暂状态,那么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而到来的第四次单身浪潮,则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独身浪潮”。
单身与独身的本质区别在于:单身表示在寻觅,希望由单变双;独身则直接亮出底牌——可以相互挑逗,无需苦苦纠缠。介于彻底独身与婚姻之间,还有大批以全新生活方式挑战着现行法律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主动“不婚同居”者。
这当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早在2004年就有调查显示,欧美发达国家有近1/3的成年人选择独身生活。今天光是法国就有800万人独身。更重要的是,这些独身主义者无论是否与人同居、是否有孩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74%)都过得很快活。
在亚洲,日本政府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日本2005年男女独身率比30年前剧增数倍。20和30多岁民众不结婚的主要理由分别为:男性担心结婚资金不够或结婚后生活资金不足;女性则要求自由、不愿受拘束。充分凸显了两性间的观念差异。
2010年的中国台湾则创下了全球最低结婚率和生育率。年过30岁的台湾人,已婚率只有35%,另外65%都未婚;全台湾的成年人单身率接近50%。
“分开同居”更时尚
在不放弃两人世界的同时,独身(同居)不但已成为婚姻的一种替代形式,冲击着传统婚姻模式,其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演变,在形式上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2009年,日本著名女性杂志《with》刊载特集,介绍了一种名为“分开同居”的“新生事物”。该杂志对“分开同居”的定义是:一对情侣保持固定的性关系和亲密的情感关系,但却不住在一起。
英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在一份报告中说,如今有近35%的英国人选择这种同居方式;在法国和德国,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其在美国、瑞典和日本虽然还是新生事物,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英国利兹大学社会政策教授威廉斯认为,欧美的两性关系革命分3个阶段:第一波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认为性和婚姻是可以分开的,被称为“泛爱”;第二波出现在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人们认为不必终身被婚姻束缚,“不婚同居”盛行;至于“分开同居”,则是本世纪的新鲜模式。它尊重了情侣各自的空间,使双方能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充分享受亲密关系。没有契约的关系让情侣们有更多的相处愿望,并且真诚相待、互相尊重。
是的,当越来越多独身者将独身本身视作一种生活艺术——性爱自由、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小乐趣、增加与他人相识相处的机会与自由——它便渐渐成为一种价值观和精神状态。
“婚姻”概念大颠覆
事实上,历史上大至两性关系,小至人类家庭模式,都一直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我愿意娶他,不管健康还是疾病,贫穷还是富有,都爱他尊敬他,直到永远……”2011年8月20日中午,在罗湖区一家酒楼4楼,一场不同寻常的婚礼冷清上演:切蛋糕、拜天地、互换钻戒、动情互吻,和其他婚礼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主角是两个男人——25岁的马克和23岁的安安。这是深圳首对公开举行婚礼的同性恋人,虽然到场祝福的亲友只有寥寥数人,他们仍希望以这种方式得到社会的理解和祝福。
世界学界公认的数据显示,同性恋者占总人数的3%~5%,相对于主流异性恋而言属于边缘人群。尽管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大多数同性恋者都选择在社会中扮演异性恋者角色,但这些年在中国,以李银河为首,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争取从未停止。
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愿望。综观全球,同性婚姻目前已在荷兰(2001),比利时(2003),西班牙(2005),加拿大(2005),南非(2006),挪威(2009),瑞典(2009),葡萄牙(2010),冰岛(2010),阿根廷(2010)和墨西哥的墨西哥城(2010)),美国的马萨诸塞州(2004)、康涅狄格州(2008)、艾奥瓦州(2009)、佛蒙特州(2009)、新罕布什尔州(2010)、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10)、纽约州(2011)实现了合法化。
除了宗教背景人士外,很多激烈反对同性恋婚姻的人都担心,允许同性婚姻将可能重新打开对多夫多妻制度,乃至令其他已适应一夫一妻制人士们不愉快的婚姻形式的立法。
然而细想想,在久远的“群婚”时代,“夫妻”概念根本不存在;在“母系”时代,不知“丈夫”为何物;在“父母之命”时代,“自由恋爱”不被允许;近至几十年前,连“同居”都是非法的。可是现在,夫妻、试婚、同居、一夜情……只要人类不断为实现自由意志和社会平衡而持续推动对两性关系的深刻革命,有什么是永不可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