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复兴:尊重人及其生活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有点历史的城市,都会遇上老街道的保存或拆毁之辩。大体来讲,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会把这一问题压缩到不可讨论的地步,唯有民间人士还在心心念念,指望着街道复兴。
  政府对老街道的态度是明确的:它们代表落后的生存空间,理应被更高级的城市形态覆盖。于是,只要土地财政的压力一日不解除,老街道的命运就无出头之日。幸运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大拆大建,反思未断,加之房地产调控有转机,街道复兴遂有了喘息之机。
  广州的恩宁路街区属于典型,它很显著地留下了“拆”与“保”角力的痕迹:部分地段在拆迁叫停前已成瓦砾,决策迟疑后保存在的老街带有鲜明的广府特色,废墟映衬着不那么牢靠的市井生活。迄今为止,如何处理恩宁路仍然没有达成官民共识。
  给予政府信心的是一些样板工程,比如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用商业化来填补老街的历史颓废,用消费文化来置换历史价值。在摩肩接踵的北京路,有谁还在想念恩宁路?好在广州的公共生活中还有街道复兴的呼吁,搁在其他城市,又会是另外的结果。
  六朝古都南京有着大面积旧城,老街道复兴始终节节败退。城南已经在这两年被拆毁,这让临近的秦淮风月成了没有街道依托的孤立商业区,显出从未有过的庸俗化。问题是,在城市的改造方向上,没有形成博弈,南京连几棵梧桐树都保不住,遑论保卫老城?
  大陆对街道改建使用两种办法:一是推倒填上房地产项目,二是建造仿古建筑,填上商业步行街。除此之外,类似于香港的老建筑复活、台北以艺术元素激活老房子,则少之又少。不是说街区复兴非走文化路径不可,而是重在恢复老街的人居生活。
  广州猎德村是一个反面教材,原先整洁的城中村没了,原先方案中保留小部分原始村落的计划也没实现。居民住上了高楼,尽管新区有新建的祠堂,原住民也有身价不菲的家产,可人的生活彻底改变。猎德的原住民也许接受这种生活,可恩宁路的呢?
  也有人批判街道复兴的文化观,认为老街不适宜人居的问题严重,不能因审美需要让原住民停留在逼仄的阁楼。可是如果政府愿意投入修缮原住民建筑,不是也可以达到保留的目的吗?可政府有什么动力这样做?这种以人为本的老街复兴比不过商业开发利润。
  据统计,北京旧城内确定的1320条胡同中,完全保留传统格局与风貌的,仅存430条,占总数的33%;另有占总数15%的205条胡同,早已“名存实亡”。北京最近搞CBD东扩,这些数字再次出现令人心痛的变动。旧城改造俨然成为街道复兴的反义词。
  老街道留存,岁月静美,还有漫长的复兴之路。
其他文献
这些民间组织及其成员奋力前行,从不同途径切入教育体制,用民间思维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公益形式,持续地冲击僵化的教育,为它带去新的可能,也为教育革命展开希望之旅。    谈到中国教育的现状,众口一词的看法是差评。大到教育体制,小到课堂书本,无一不让人生气。每个人都能找到批判现行教育的角度,也都可以言之成理。可是,一旦把教育问题最终归结为体制弊端,只剩下一片沉默,似乎没有办法去改变。从义愤到无力,这就是教
期刊
当纪录片《海豚湾》让全球因日本人杀戮海豚取肉而升起厌恶之时,我们不会想到,中国因为对鱼翅的热爱,也有类似这样的地方存在。  浙江温州乐清市蒲歧镇,浙东沿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以鲨鱼加工鱼翅而在网上引起反响,被称为“中国鲨鱼村”。  靠加工鲨鱼致富的蒲歧村,如今,面对环保呼声也充满困惑。对于记者的到来,他们高度警觉:不仅不与记者聊“鲨鱼”,甚至看到记者的相机,更是说“谢绝拍摄”,有点谈“鲨”色变。  
期刊
沿贵(贵屿)谷(谷饶)公路南行,谷饶(镇)一带遍布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内衣广告,等进入贵屿(镇)地界,路旁的广告牌马上变身成一个个醒目的蓝色警示牌,上书:严禁硝酸、硫酸、盐酸等进入。  小镇内,溪沟两岸的细叶榕依旧绿叶婆娑,然而初到此地的外乡人第一口呼吸的空气,却充满了化工厂式的臭味,或水泥厂般让人窒息的腥酸味,躲无可躲。  衰败  45岁的沈兴勤视力不好,戴着厚厚的眼镜。跟往常一样,吃过早饭,他
期刊
朋友告诉我,今天晚上高线公园有个睡美人的舞剧。  从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的14街入口的楼梯走上去,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一个空中花园在高楼间的空隙中蜿蜒,似乎没有尽头。游客们悠闲地躺在躺椅上,或者在绿色植物间缓缓前行,观赏两边的艺术装置或者涂鸦。再往前,走过一个高楼之后,港口和夕阳下的哈德逊河顿时闯入视野。  傍晚热气散去,海边的大风吹得人心旷神怡。我在花园里面寻找舞剧的舞台,
期刊
工厂高耸的烟囱排放出浓黑的气体,外墙的水道排出黑色的污水。一位背对着镜头的农民说道:“我们村里很多人都说,我们很后悔生在这个地方,可是我们没法选择。这是逼出来的。这很危险,我们的危险来自有钱的老板,有势的干部,哪个都能置我们于死地。”  这个农民,就是张功利,60岁,因为他的出现,导演杨紫烨才决心把纪录片拍下去。  2012年5月30日,一群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人们聚集在北京东棉花胡同里的一个
期刊
可汗学院:“未来教育”的曙光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一家通过在线视频课程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的美国非营利教育组织。  创办人萨尔曼·可汗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曾从事金融业。为了帮助远方的亲戚孩子学习,他试着把自己的教学影片上传至视频网站YouTube。可汗的视频教学片受到广泛好评,观看次数急速增长。2009年,受到鼓励的萨尔曼辞去工作,全职从事教学课程
期刊
这些文字与你见面时,已经是2012年。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阳光照样打在我们脸上。我们仍得在年初的坡上眺望未来月份,做一点筹划的事情,让自己看上去有所变化。  总的来讲,对生活中些微的回报都该持感激之情。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庸俗不是一种贬义词,顺从无比正确的生活方式,我们会得到令人惊喜的回报,譬如公益般的生活。  本期杂志合刊就是为此设计,挑选了公益新生活的种种可能,私人的或公共的、独自的或合
期刊
2006年12月,来自广东潮州的年轻人孙东纯怀揣着一张仅有21000元人民币的银行卡,踏上了间隔年的旅途。他用1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次横跨亚洲的旅行,一路上以义工身份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并结识了现在的日本妻子。而后孙东纯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迟到的间隔年》一书,成为了国内践行Gapper精神的先行者。  Gapper是对所有开始间隔年的年轻人的统称。在西方,间隔年是一个由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而总结出
期刊
当人们看到大江大河大海的壮阔的时候,总会忽略形成它们巨大力量的细枝末节。  山谷溪水,滴滴答答,以微小而坚韧的穿透力,犁开峡谷,划开平原,哺育和养育万物的空间。然而它们中的许多,却走不到大海,汇不到江河。  公益事业在内力、外力、甚至一些借力获利让其蒙羞的力的推动下,向前走着,在改变,而这些些微小的力量行动者和发声者,犹如啃骨头的蚂蚁,对现代公益的生存空间完善、修补、发展,做出了微力量和异力量的巨
期刊
北京西二旗的居民开展了一场“邻避运动”:不想让垃圾处理站建在家门口,但政府的计划总是避开民众的耳朵。“别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yard)这五个英文单词的开头连起来便是NIMBY,而后这个简称逐渐演变成居民保护自身生活环境的“邻避行动”。    “话说一户人家要搬到一个叫西二旗的小村子,看到一处空房子,门前虽说不上山清水秀,倒也视野开阔,就买下后搬进去住了。可有一天,村长找上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