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ow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地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呢?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如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多种不同的分法、一共分成了几份、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能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不仅是一个“传道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这就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一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仅仅钻研教材、新课程标准,做到把地理知识融会贯通,是不够的,还应该扩展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水平,充实地理教学内容,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所以,我在地理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文学素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获得阅读能力和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而以往的教学,阅读只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陪衬和形式,教师把学生置于从属地位,要学生配合自己按既定的计划讲授课文,要求学生去适合教师,迎合教师的口味,顺应教师的需求。当学生隐藏的认识过程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的时候,教师不是创造条件给他们,而是以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在教学中不断深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在中学数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不断提升,所以要多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手段多样化,使学生更能全方位地了解课堂知识,但是在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创造力 发散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一门公共基础学科,通过不断地学习数学中的理论,可以使
期刊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实验是培养技术型、 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学习、理解、掌握重要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必要途径,
期刊
摘 要:不管是传统课堂还是新时期的高效课堂,教师就像一个厨师,而学生则是我们的顾客,我们的课堂则是我们的顾客美滋滋地享用我们大餐。本文中我想以一个“厨师”的身份结合自己的“做菜”实践谈谈自己对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课堂改革 教学模式 特色课堂  在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暑期教师远程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山东邹平一中的王淑明老师针对当今课堂上解放学生的问题时打的一个比方。他说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标对初中化学实验的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重点强调了化学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安全和实验教学意识等环节,提出了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验证性实验和封闭式实验、改进实验及其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 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
期刊
摘 要:全等三角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中考的考点,本文归纳概括了它在学习整个平面几何中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试图找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教育价值 难点 策略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的经典教学内容,对这一内容,我们应该做一番理性思考,重新认识其教育价值。  一、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全等三角形包含丰富的基础知识,其性质和判定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
期刊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一是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如何在新课程方案下去进行学科教学实践呢?本文以高中数学为例,从能力培养、数学模型、课堂辩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期实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 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
期刊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次革命。1996年在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而在我国,著名学者陈琦和刘瑞德在《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也指出:“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此,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用于指导实际教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热潮。本文拟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浅谈建构主义学习
期刊
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自古以来人人皆知,善用者会受益终身。从教十几年来,我时常琢磨这句富有教育意义的古话,并在教育学生中灵活渗透。既让学生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同时又从中提高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受人之恩就会“欠情”,“欠情”不一定是不好的,细细斟酌,这欠情中蕴含着一些奇妙的处事艺术。  以情沟通,真心交流  无论中外,凡是有成就的高级教师、名师、教育家、思想家所信奉
期刊